兖州刺史梁习得到徐济的命令,自然是十分默契地配合着张燕的行动。一时间,兖州各个郡县被张燕连连“攻破”,各个郡县的官员望风而逃。梁习更干脆,他自己直接玩起了失踪。
袁术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连忙派出人马进驻兖州,第一路大将张勋居中,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第三路上将陈纪居右,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第六路李丰居左,第七路梁刚居右。各领部下健将,克日起行。以纪灵为七路都救应使。袁术自引军三万,使乐就为催进使,接应七路之兵,直奔兖州各来。
最有趣的事情是袁术还未夺得兖州,就任命金尚为兖州刺史,监运七路钱粮。金尚这人本来就对袁术不满,更看出袁术乃是自作孽,不可活,如此一来他又岂会答应,结果袁术暴怒,直接下令把金尚抓来杀掉。
正在西河郡虎视眈眈的于扶罗见到张燕果然起兵谋反,而且袁术也已经出七路兵攻往兖州,心中大喜,连忙出兵,进入上党,开始了对张扬的攻击。上党张扬奸于扶罗突然发难,连忙派出大将常林,欲于扶罗会战于谷远。然而令张扬奇怪的事情是高顺大军在此时居然按兵不动,并没有进一步的攻击杨丑所在的沾县,更没有进军威逼上党。
一直静观其变的徐济此时露出了微笑,知道自己展开行动的时候到了。
谷远,河岸,夏日的清晨没有一点点的清新,尤其是在人马的嘶鸣中,更是显示出一片的焦躁不安。
常林骑着战马,焦灼不安地注视着河对面,几天以来,对面的于扶罗的军营中悄无声息,这绝对不正常,虽然说匈奴人乃是马背上的民族,现在隔着一条大河,于扶罗在迫切剪极难渡过,但眼前这么安静实在是说不通。
在常林身边的谋士阎柔看了一眼自己的主帅,心中暗叹,这个常林太嫩了。不过他却不敢说话,因为在常林军中自己只不过是个摆设而已。这并非说常林对自己采取歧视的态度,而是因为阎柔得罪了张扬。
张扬的军队军纪败坏,阎柔对此深为不满,多次向张扬进言,希望张扬严明军纪,但是却遭到了张扬部下的诸多刁难,故此备受打击才会在常林军中任一小职,常林倒是对他很是敬重,别人就说不上了。
常林的族弟常枘纵马上前对常林道:“大哥,不必烦恼,我们在这里防守得固若金汤,定可万无一失。”
常林焦躁不安道:“没有道理的,于扶罗生性野蛮,攻击起自己的敌人来一向是以最快速度击溃对方,现在这般安静,实在不正常。”
常枘摇头道:“大哥多虑了,这几天来,我们广步探子,北至涅县,南到安泽并没有敌人从上游又或者下游渡河的迹象,我并州土地平旷,举目四望,没有一样东西可以逃得过我们探子的眼睛,由此可知,敌人根本集中在河的对岸。只要我们坚守到王匡将军来到此处,上党之围就可解决。”
常林苏日安点头,但仍然是眉头紧锁,显然心中还是极为不安。
阎柔实在是忍不住了,纵马上前,对常林沉声道:“将军,莫非对方是在使用稳军之计?”
常林和常枘转过头来,后者不满道:“阎柔,这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还不退下?”
常林一摆手,对阎柔道:“阎柔先生请直言,我知道阎柔先生曾经在南匈奴住了很长时间,对于匈奴人十分的了解。”
阎柔精神一振,沉声道:“南匈奴人虽然非我族类,但是自从定居并州,在生活习惯上已经有很多汉化的地方,并非是鲁莽无知之辈。尤其是这个于扶罗,对于我们汉人的脾气摸得很是透彻,并州之地并非是一味的草原,很多的时候,草原上的战斗方式并不适合这里,于扶罗乃是深知王匡将军和张杨将军之人,故此于扶罗很有可能已经料定我军到此目的只是在坚守,而不是与之交战,又因为王匡将军在北,于扶罗当然要防备一二,而且于扶罗最怕形成夹攻之势,若是王匡将军联合南匈奴部族中的反对于扶罗德实力的话,那么于扶罗一定抵挡不住,若我是于扶罗,既然这里段时间不能攻破,那倒不如摆上几座空营,只留下少量的人马迷惑将军,剩下的大队人马直接开往西河郡的界休,以逸待劳,在中阳等地袭击远道而来王匡将军,这些地方极为适合与匈奴人的马战,王匡将军的情报来源一直有张扬将军和我们传递,可是一旦我们的消息是虚假消息,王匡将军很有可能被我们害死的。一旦于扶罗击败王匡将军,那么太原郡将会落到于扶罗的手中,这就给了他和任何人谈判的筹码。”
常林闻言,脸色大变,他没有想到这种可能性。
常枘却非常看不起阎柔,此刻见阎柔侃侃而谈,忍不住道:“这也只不过是你的猜想而已,没有半点事实依据。”
阎柔这些年在张扬得手底下这些人见得多了,哪里有闲情逸致和常枘争吵,只是看向常枘道:“这人世间没有一件事情可以由十足的把握,那是不是因为没有把握我们就不去做了呢?”说的常枘张口结舌,反驳不得,阎柔不再看他,一抱拳对常林恳切道:“将军,这事情极有可能发生,将军有没有想过于禁大军为何这段时间内放弃了对我军的攻击?沾县距离太原郡只在咫尺,若是我没有料错的话,于禁大军根本就是准备联合于扶罗攻击王匡将军。”
常林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点头道:“先生说得有理,前一段时间,的确是有兖州和于扶罗合作的谣言。”
阎柔冷哼道:“不知道将军有没有想过,高顺大军的任务明明远赴长安,攻击牛辅,可是为何却在经过并州时突然先一步发起了对我们的攻击?若是没有人暗中与之勾结,高顺大军岂会有如此奇怪的举动?”
常林的脸色此时变得要多么难看有多么难看。
阎柔冷哼一声道:“所以,我以为我军如今应该渡河!”(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七章:熟胜熟负?
对阎柔的渡河意见常林和常枘显然十分的讶异。
常林更是一脸讶然地开口问道:“这其中又有什么讲究?如今为何要渡河?”
阎柔沉声解释道:“将军,既然于扶罗用了稳军之计,那我们干脆便一不做二不休,奉陪他到底。而且我们也只需有样学样,只留一少部分人在此密切监视河的对岸,以防万一,而将军可以带领大队人马从安泽渡河,绕到于扶罗的后面,再配合王匡将军给于扶罗致命一击。哼!这一举动便是要让于扶罗知道我并州的军队并非只知道防守,打起进攻来也是有声有色。”
常林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却在暗叹如此人才为何不受重用。实在是可惜。
而常枘此时已经对阎柔非常的佩服了,盖因行军打仗毕竟是死生大事,平常无事之时闹闹内部矛盾也就算了,到了这等关乎胜败的紧要关头,常枘这点大局观也还是有的,自然不敢任意胡为的,于是听完阎柔的这番话之后也虚心的对阎柔请教道:“可是,先生,正所谓“兵贵神速”,我们为何要绕道而行?要是从北面的涅县渡河不是更好吗?”
阎柔对这个平日里一贯对自己恶语相向的场枘突然的恭敬显得极为不适,而且语气之中显然对自己已经十分尊敬,这不由得让他对眼前这个后生的印象大有改观,于是也耐心的开口解释道:“小将军终究是把于扶罗此人看的太过简单了,于扶罗既然可以想的出稳军之计,那么他顺理成章当然也会防备我们看穿他的稳军之计。兵法有云;未算胜,先算败。知己而不知彼,安能求其完胜?当然。话说回来即便是将军从安泽渡河,也要防备于扶罗在那里设下伏兵,对于于扶罗此人,二位将军绝不可以等闲视之。更何况涅县方位水势湍急,不利于渡河,而安泽却是水势舒缓,最关键的是那里水位较低,我们不必准备船只就可以渡河,这也是为何选择安泽的原因。”
阎柔这一番话说的极为有理。常氏兄弟自然连连点头称是,这两兄弟也是果决之人,听完阎柔的这一番明了的分析之后立刻便依照阎柔的计策开始行动起来。当然也还需要分配任务,谷远此处交由常枘把手,而常林本人则带着阎柔率领大军向安泽行进。
谷远到安泽并不远,常林只用了一天便带着阎柔来到了安泽,下令大军在河岸略作休息,常林担心有变于是派人趁着夜色偷偷渡到河的对岸,侦察情况。
不多时。便见到河对岸燃起了火把。常林望之大喜,以为这便是约定的暗号,急忙命令麾下士卒拿起刀枪,点燃火把开始渡河。
但常林的士兵急行军一天。自然是疲倦欲死,只是无奈军令不得违抗,故此也只得勉力振起精神。开始渡河。常林更是亲自来到河边,用佩剑测试了一下河水的深浅。发现果然并不深,以河边的深度测试的话。这条河水最深的地方也不过到人的胸膛罢了。这倒是让常林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岂知才渡河至半,就突然听到空气中传来弓弩的弦动声,而对岸的那名先过去的探子此时已经消失不见。不用别人提醒,常林知道自己必然是中了埋伏,而最倒霉的是那些走在最前面的士兵,他们的手中的火把准确地暴露了他们的位置,身处河中,有着如此鲜明的靶子,对面那些的神秘敌人射起他们来还不是手到擒来?
一时间只听惨叫声此起彼伏,正在奋力渡河的人因为河水的缘故,所以水中根本就是无法躲避,常林的士兵被弓箭射中后一个个浑身是血的倒在了河里,而后被并不巨大的水流冲走。让常林稍感庆幸的是弓箭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大多数士兵并没有受到伤害,只不过纷纷向后撤退,跑了回来。常林麾下的将校虽然连声喝骂,甚至抽出刀来阻止这些士兵的行为,但收效甚微,士卒们还是放弃了渡河,退了回来。
常林转过头来看了阎柔一眼,长叹一声道:”先生勿忧,我知此事并非是先生的错,刚才举起火把示意我们渡河之人一定不是我派过去的人,必是敌方派人伪装出来的。先生不必放在心上。”
阎柔闻听此言不由得心中感激,开口对常林急道:“将军,如今也不是追究谁的责任的时候,唯今之计,我等应当马上渡过河去,从弓箭的数量可以推断敌方在河对岸布防的人手并不是很多。我等一鼓作气冲过去,虽然并不能实现对于扶罗的袭击行动,但至少可以挽回军队的士气。”
常林点头,大吼一声,身先士卒,带领着麾下士卒开始强行渡河。那些已经被对面摸不清位置的敌人射的茫无头绪的士兵被常林豪勇的行为所振奋,纷纷跟随在常林身后,向大河的对岸渡去,就连阎柔也不例外。
岂知,就在此时,一阵巨响传来,大河的河床剧烈的震荡开来,常林和阎柔正不明所以,骇然转头观看时,就只见一个巨大的浪头涌了过来,两人还没有作出反应就被这个浪头击中,一阵天旋地转,常林和阎柔回过神来时,却才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漂浮在水面上了。下一刻,身体开始下沉,阎柔只感到自己的身体被这一阵大浪打得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全身的骨头似乎已经被冲散架子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刚才那个巨大的浪头到底是怎么来的?阎柔的头脑已经完全陷入了混沌之中,唯一清楚的感觉是他已经沮丧到了极点,他知道自己这一回已经是输得一败涂地,只怕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不过他倒也算是输得心服口服,对他俩说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败在了谁的手里。更不知道南匈奴何时出现了这么高明的人物。在这思绪混乱的情况下,阎柔的耳边只听见士兵们充满惊恐的呼救声。不由得心中暗叹:北人入水,还真是不知所措的居多。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河水稳定下来,水位下降,阎柔更早已经被冲得神思恍惚,只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被人抬了起来,直到后背传来了接触到一处干燥的所在的感觉,阎柔才终于放下心来。在恍惚之间只听见一个带着异国声调,略带沙哑但是却异常悦耳动听的声音响起:“你们几个给我把他弄醒。”顿了一顿,那个声音又响起道:“这一次还真是多亏了先生,否则怎可能迅速地打败常林的军队?”
这时。已经有别人的手开始在阎柔的身上活动,当当然是为了要把阎柔的弄醒。与此同时,一个雄壮的声音响起:“呼厨泉大人,我只不过是为你和于扶罗单于提了一个醒而已。真正值得夸奖的是匈奴的勇士们。”
“先生,你太客气了。对了,这时候想必我哥哥的军队也已经强渡过谷远击溃常枘的军队了吧?哈哈,这些蠢人绝对想不到先生故意倒用声东击西之计,哈哈,声东。仍然击东。”
呼厨泉?那不是于扶罗的弟弟吗?声东击“东”,该死,自己还是被人家算计了。对方好高明的手段!
说话间,阎柔已经睁开了眼睛。缓缓转头,注视着周围,首先映入他的眼帘的是一张英俊至有些邪异。挂着懒洋洋笑意的异族青年男子脸容,在这青年男子的边上。乃是一名威风已极的大汉,这大汉浑身上下带着一种沉思者的气质。显然是有着过人的智慧,这在武将的身上是很少看见的,尤其是配上这大汉堂堂的相貌,更加显得威风凛凛。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大汉右眼角上带着一块胎记,令人印象深刻非常。这大汉显然孔武有力,他身边的战马的得胜钩挂着一把巨斧,份量极沉,看起来触目惊心。
阎柔看了看身边的人,见到周围人都是匈奴人,向来知道匈奴人对待敌人的残暴的他,知道今日恐怕是难逃一死,索性把心一横,破口大骂。
周围的匈奴人虽然听不明白他在骂什么,但是却知道从这汉人的嘴里说出来的绝对不是什么好话,便要上前殴打阎柔。
“哼!”一声冷哼声传来。阎柔却只觉得心头一震,张了张嘴,竟然骂不出声来,这声冷哼乃是那大汉发出的,别人听入耳里,只觉这声冷哼特别深沉有力,像能触到灵魂的最深处,但落在阎柔耳里,却如遭雷殛,不由得看向那大汉。
只见这大汉冷然道:“大丈夫死则死矣,何必多言?你这等破口大骂真有如泼妇骂街,亏你还是读书人,难道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真是有辱斯文!此时此地,当知自己死得其所,就像吃家常便饭一般,何来的这么多的废话?”
阎柔这一辈子何曾听过这一顿骂?只觉得自己浑身燥热,不过却又觉得痛快淋漓,不由得勉强站起身来,哈哈笑道:“阁下说的好!我阎柔的确是斯文扫地,所谓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快哉快哉!”言罢就欲抽出腰中佩剑,拔剑自刎。
岂知,这时一只大手伸了过来,阎柔只感觉到自己的手腕像是被一个铁箍扣住一般动弹不得,不由得愕然看向阻止者,原来是那大汉。
只见那大汉双目烁烁放光,看向阎柔,沉稳的声音中竟然带着一丝颤抖道:“你说你是谁?阎柔?”阎柔愕然点头。
那大汉抓着练习的手腕一阵仰天大笑,声震四野。而后声音转冷,看向阎柔道:“没想到我要找的人竟然会在这里出现!”转过头来看向有一点目瞪口呆的呼厨泉,冷然道:“呼厨泉大人,这个人我要带走,没有问题吧?”呼厨泉被他的气势所慑,不由自己的点了点头。
那大汉抓起阎柔,走到一匹战马的前面,翻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