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对擅自旅游的人规定了处罚标准,想承担责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而,贯高又吃了一次秤砣,他舍弃自己的一切,不惜搭上全家的性命,铁了心要去长安会一会刘邦。这个人,真是相当的硬气。

    几天后,当缉捕队员将正在筛糠张敖扔进囚车之时,季布曾有过的一幕再一次上演了。贯高、孟舒等人剪去头发,在脖子上套上铁箍,跟随囚车,开始了这次艰难的旅行……一路风餐露宿、颠簸流离,为的就是曾经的那句许诺。

    在他们动身前,一驾马车先行向长安赶去,这个马车上坐的人就是刘乐,张敖的老婆。

    刘乐现在是痛苦的,在她心中甚至有些痛恨自己的老爹。

    记得很多年以前,在楚军追击之时,老爹曾踹自己和弟弟下车,那一次是无助。如若不是夏侯婴叔叔把自己和弟弟捞上车,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会是个什么样子,也许早已是一具枯骨。

    两年前,老爹挖空心思要让自己和张敖离婚,想让自己当做一个筹码,抛夫弃子,去做敌人身边的一个木偶。那一次,她很生气。

    现在,老爹却要向自己的丈夫挥起屠刀。张敖的性格和为人,刘乐是清楚的。张敖这个老实人能力有限,给他一把快刀,他都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砍,至于造反这种事,借张敖两胆他也不敢干。这一次,刘乐是痛苦的。

    刘乐赶到长安后,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她的老娘吕雉。说实话,吕雉这些年过的也很不痛快,生气、伤心、痛苦和绝望,种种不顺心的事情一直萦绕着她,在她的心底深处有些痛恨刘邦。这些经历,为其以后的疯狂埋下了伏笔。

    吕雉知道刘邦抓了女婿后,急急忙忙跑去问缘由,然后就是哭,再后来就是求饶,再后来就是争辩,再后来就是作闹……最终,刘邦送给她一句话:“张敖据天下,岂少尔女乎?”

    这是一句很伤感情的话。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张敖如果当了皇帝,会少得了你女儿吗?再往下引申就是:张敖如果当皇帝,你女儿就是皇后,那么你就是皇后她妈……说白了,就是你们都在和我作对。

    近二十年夫妻,现在却把当成了敌人,这一次真的伤了吕雉的心。

    要说刘邦此时的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自从闹革命起,“背叛”这个词就一直萦绕在自己的身边。这些年来,不断有人造反,不断有人起来唱反调。这些年的经历,让他怀疑一切人,怀疑一切事,没有哪个人在他心中是真正信任的,包括萧何、张良、陈平,甚至自己的老婆。

    吕雉绝望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她一直在哭。当然,陪她干这同一件事的还有自己的好女儿。

    就在吕雉娘俩的哭声中,筛糠的张敖进京了。

    在廷尉署的小黑屋里,张敖享受了无数次皮鞭和板子,以这种特有的方式,锻炼了一次自己并不强壮的筋骨。

    而与此同时,贯高等人的生活则更为凄惨。

    尤其贯高,他是赵国丞相,也是主谋,因此刘邦对他进行了特别的关照。

    贯高这个人骨头硬,嘴也硬。被无数次拷打、烧烙过后,廷尉饶有兴致地踱步上前,让他交代张敖的犯罪事实。然而贯高把脸一横:“事,是我们这些人干的,与赵王无干。”

    恼羞成怒的廷尉,把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全部在贯老头身上招呼一遍,把他打的体无完肤,但终也没能在他身上问出一句有价值的话。

    贯高用自己的**,展示了自己的硬汉本色,他的顽强甚至感动了刘邦。最终刘邦也不无感慨道:“真是一条汉子!谁和他熟悉?以私交的身份去问问吧,别再上刑了。”

    按照刘邦的安排,一个被称为泄公的人出现了。他是贯高的老乡,虽然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可因为贯高的缘故,也让他在厚重的史书中留下了一笔,真的很荣幸。

    泄公出现在贯高的面前。在发霉的小黑屋里,叙了叙旧,交了交心,就在这无比融洽的谈心过程中,泄公又一次问了廷尉曾经问过的话。

    贯高慢慢地抬起伤痕累累的头,亮声喊道:“人,难道有不爱自己父母妻子的?现在我的父母妻子都因此案而被判死刑,难道我会拿父母妻子的性命去换取赵王吗?不!只是因为赵王确实没有反叛,事情真的是我们这些人干的。”

    这一次,刘邦信了。与其说他相信张敖没有造反,不如说他相信了贯高。

    最终,刘邦赦免了张敖。

    而与此同时,刘邦也被贯高的执着和无畏所打动,开始欣赏这个人,甚至准备重用他。最终,他又一次派泄公去向贯高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廷尉署的牢房里,当贯高听说张敖被赦免的消息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我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见此情形,泄公准备再为他送上一份惊喜,“公得皇上赏识,固也被赦免。”

    泄公本以为贯高听了这句话后,会非常高兴,然而贯高的反应却大出他的所料。

    “我之所以不自杀身死,别无他求,只为辩白赵王没有谋反。现赵王已释,我已尽责,死而无憾。作为臣子而阴谋弑君,哪还有脸面侍奉皇上?”说完,头向后猛仰,经脉断绝而死。

    这个人饱受摧残,却顽固地活着,生命力极强;当所愿已得,即轻松折命,何其简单。有些人自杀多次都能未遂,看人家贯高,仰了仰头就能满足愿望。看过这个人后,我再也不敢随便仰头。至此,贯高扬名天下。

    张敖被放出来后,由于吕雉和刘乐的求情,被封为宣平侯,待在长安老老实实地当自己他的驸马。

    还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跟张敖来长安旅游的几个仁兄,也被刘邦赏识,均被任命为诸侯国的丞相或郡守。

    张敖这一次无奈的闹腾,让刘邦很赚了一笔。
第八章 红霞万里—(二)无奈的张敖(中)
    张敖的反对,阻挡不了贯高造反的脚步,贯高这一次算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非得要胡搞八搞地闹腾一番。

    而张敖用自己的行动充分证明了他这个“赵王”当的的确有些窝囊,连自己的手下都控制不了,真不知道如果造反成功,他又会是个什么个样子。他这个人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个“杀才”。子不类父,他和他爹真是悬殊太大。

    贯高是个一根筋,也是个胆大包天的人,自从他下定造反的决心后,就义无反顾地甩开了膀子干了起来。

    贯高的造反套路实际很简单,也很直接,具体说来四个字——刺杀刘邦,这就是贯高那个天才的神经质的全盘计划。这个人的脑袋我一直认为是长在屁股上,明明自己啥能耐没有,却偏偏要去干这些技术活,还胆大妄为,更重要的是还义无反顾,八匹大马都拉不会来。

    虽然贯高的造反计划制定的比较简单,但操作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因为刘邦这次来赵国不是一个人,由于刚和冒顿打了一架,还带了几十万小弟,贯高现在想刺杀刘邦,可他也没有傻到当着几十万人的面干这么个很有前途的事业。所以,这一次,贯高准备先放刘邦一马,饶他一命。

    就这样,刘邦在赵国作闹几天后,平平安安地南下洛阳,最终返回了长安。他这次返回长安后还折腾了一把萧何,不过那件事情和我们本节没有多大关系,为不打乱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就先让萧何同志再凉快一段时间。

    时至目前,贯高造反还算停留在思想活动方面,不是他不想干,主要是没机会干。如果他现在收起这一莫名其妙的想法,也许就不需要我们用这几千字来讲述这一件事情。而巧合的是,刘邦给了他一次机会,并且贯高也准备把握住这次机会。

    汉八年,也就是刘邦骂过张敖的第二年,北疆代地发生了一件事情。当然,这件事情我们也在前边提到过,也就是匈奴在韩王信的带领下再次犯边,并且赶跑了刘仲和樊哙。当时为了不影响刘敬的表演,因此没有将后续故事介绍明白,现在只好做一简单的补充。

    那次韩王信在匈奴人的陪伴下跑到东垣大抢一场后,匈奴人拍拍屁股回家了,而韩王信却赖在这里不愿意走。匈奴人习惯住帐篷,而韩王信则更喜欢住房子,匈奴人要回家,而韩王信却不愿意再溜达,因此他准备在这里落户。

    然而刘邦对韩王信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很是不满,也不准备为他办常住户口,因此把刘仲和樊哙大骂一顿后,亲自率兵进军东垣,在这里打了韩王信一顿屁股,又一次把他赶到漠北荒原上喝风。

    解了气的刘邦再一次按原路返回洛阳,途径赵地。这一次,给了贯高一个表现才华的机会。

    机会来临了,贯高就准备毫不客气地把握一下,他准备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教科书上留下一笔,不过他没有成功,教科书中根本就没提到过他。

    贯高这次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数学天赋和算卦技术,计算出了刘邦跑路速度和行进路线,最终他在地图上指向了一个地点——柏人(今河北隆尧西),他准备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次,贯高选对了地方,因为故事情节还真的按照着贯高的思路在发展。

    刘邦到达柏人前,贯高联合几个嫡系,安排刺客藏到柏人驿站的夹墙之中,等候夜深人静刘邦睡下之后,实施致命的一击。贯高离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一步之遥。

    刘邦终于来了,路线正确,时间恰当。因为刘邦到达柏人时,天已渐晚,在这里住上一夜,似乎已是必然。

    站在柏人城外,刘邦突然有些不太舒服,严格意义上是有些心惊肉跳。

    人有的时候会很奇妙,对在某些时候会突然产生一种不太好的预兆,我们通常称之为第六感应。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往往会引领我们做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情,而通过事后验证,这种感觉往往是正确的。科学能解释很多事情,但这种感觉,科学是解释不了的。

    刘邦这次第六感应救了自己的性命,因为他站在城外问身边的人:“这个县叫什么名字?”

    “柏人。”

    “柏人,柏人,就是受迫害于人!”说完后,刘邦拍拍屁股继续赶路了。

    贯高挖空心思算路线、做数学题,可没想到他精心准备的这场闹剧竟然败给了这个县城的名字,百密一疏,功亏一篑。看来他的算卦水平还有待提高。

    贯高造反的过程结束了。也许我讲到此,大家会觉得莫名其妙,这种不成功的造反,并且还没被刘邦发现,怎么能拉张敖下水?

    的确,按常规推断的话,似乎不应该再有后续的故事发生,而事实上,随后的故事情节就是由这次不成功的刺杀行动而引起的。

    汉九年,也就是贯高无厘头造反的第二年,东窗事发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贯高不成功的造反传到了他仇人的耳朵里,再后来就顺理成章地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

    刘邦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把缉捕张敖。

    张敖很无辜也很无奈,更为关键的是等刘邦抓他时,自己还不知道因为啥,因此他自从失去人身自由的那一刻起就不停的哭,贯高的神经质行为真是伤痛了他的心。

    闹出这么大动静,张敖似乎已板上钉钉要被砍掉脑袋,然而世事难料,贯高虽然有些神经病,但这个人很忠诚也很硬气,能把你张敖拉下水,也能把你扶上墙。下边的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贯高牛气的一面。

    贯高这个人虽然本事不大,多少还有点神经质,但他将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天地间的那股正气,“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句话用到他身上,还是比较恰当的。
第八章 红霞万里—(一)无奈的张敖(上)
    白登之围,犹如一盆冷水,浇醒了刘邦的这场春梦,让他开始重新审视匈奴、重视匈奴,最终在刘敬的鼓动下开始了历史悠久的“和亲”政策。

    这个政策的出台,是在那个悲催的历史背景下的一个无奈的举措,对刘邦而言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伤痛和屈辱,在他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准备着洗刷这个污点,因此他准备消停几年,养足国力,有朝一日和匈奴再较雌雄。然而,他没有等到这个机会。

    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他准备沉下心来养精蓄锐之时,又有事情发生了。这次登台的,就是他的好女婿张敖。

    张敖是个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也是个老实人。老爹张耳在世时,作为长子的张敖从没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规规矩矩当儿子。后来熬到老爹归西,他终于熬出了头,接了老爹的班,成功晋升为赵王。不过更让他惊喜的是,他当上赵王没几天,又一个天大的喜事砸向了他——迎娶刘乐。

    他能娶到刘邦的女儿也并非无缘无故的,归根结底还是沾了老爹的光。前边提到过,早在刘邦参加革命之前就和张耳混的很熟,还在张家混吃混喝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张敖认识了刘邦。由于老爹和刘邦的关系不错,因此他和这位亲爱的“刘叔叔”也交往颇多,这么一来二去,刘邦也比较喜欢这个听话的好孩子。甚至早在张耳病死之前,刘邦就提过结为姻亲的事情。

    不过奇怪的是,据史料记载这个张敖兄出生日期为公元前241年,也就是说到张耳死时的公元前202年,他已经39岁,这个年龄你要说他是个处男,打死我也不会相信。

    而此时的刘乐最多也就十三四岁妙龄,并且这也是有据可查的。刘邦是公元前256年出生,他认识吕雉之时最少已经40岁,娶吕雉回家,再等吕雉生女儿出来也的多半年,大约刘乐出生日期也就是公元前215年左右,到公元前202年,刘乐最多也就十三四岁。当时人们结婚虽然比较早,可也不至于为女儿找这么个大了她一轮多的老头啊?

    可刘邦却还是看中了张敖,这让我翻阅了很多史料也没把刘邦这种无厘头的安排闹明白,最终让我拍着脑袋想了半天,又看了刘邦儿子汉惠帝的婚姻情况后,似乎让我找到了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刘邦和吕雉的组合方式。按照个人经验确定儿女婚事,似乎合情合理,刘邦夫妻俩似乎还很乐意这么搞的。

    不管怎么说,张敖娶了刘乐,将自己的身份又向刘家靠进了一步,他荣幸地成为异姓王中和刘邦最为亲近的一个。如果其他诸侯王被刘邦敲翻,似乎都不让人惊讶,可令人吃惊的是,被刘邦敲打这种事情竟然也能落到他张敖的头上。

    张敖这个人的一生可以用“无奈”两个字来概括,他没有老爹那样主动把握命运的魄力和本事,每次都是被别人一步步推到舞台的最前沿,无奈地进行他的表演。

    人的一生如果被迫去干一件事情并不稀奇,可令人稀奇的是张敖的一生一直处于这种状态,真是难能可贵。

    在上一节,刘敬莫名其妙地打刘乐的主意,这让张敖很恼火,最终被迫上书,表达了自己的愤怒。那一次如果算是配角的话,这一次应该算是个主角。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