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应该说,许负和薄姬的年龄相仿,但要比薄姬出名的多。

    下边我所讲的内容,均出于野史,很多内容我不敢包票真实,请各位批判吸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嬴政大喜,令各地官员广征神异祥瑞之事。

    嬴政一辈子就喜欢猎奇,对神神鬼鬼的事情深信不疑。虽然都是一些胡编乱造的东西,但嬴老兄就好这一口。

    如此一来,可忙坏了各地官员们,这些人为投皇帝所好,瞪大双眼、挖空心思的猎奇。

    在一系列奇异事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十二大人降临”的传言。为了这个传言,秦始皇尽销天下兵器,制十二金人以像之。

    如果“十二大人”算是比较过分的传言的话,那关于许负的事情,就更加无厘头了。

    当年秋,河内郡上奏:温城县令许望之妻赵氏生女,该女出生时手握玉佩,玉上绘制文王八卦图,且该女百日能言,实属神异。

    这本奏章送上去后,秦始皇乐了。当即赏赐许望黄金百镒(一镒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以善养其女。

    一出生就能创收,的确异于常人。许望为表达对皇帝的感激之情,特为女儿取名为“莫负”,意为莫负圣上隆恩。

    如此一来,莫负出名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莫负这一出名,很多闲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实际上,这些人费这么大劲跑过来,也没什么大事,只是看个稀奇,图个乐子。如此一来,许府门前车水马龙,比菜市场好不了多少。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来的人少了,最后更干脆——门可罗雀。究其原由,还得在莫负身上找。

    据传这个莫负生来就会相面。往她跟前一站,只要莫负笑,这个人立马就会升官发财,好运不断;但如果莫负哭,那就麻烦了,丢官丧命,厄运连连。

    因此,人们不愿意来了。莫负笑一下固然是好,但如果不小心哭了两声,那算是倒了血霉。没必要为图个乐子而让自己倒八辈子霉。

    莫负四岁时,发了财的许望为女儿请了个教书先生。令老学究惊奇的是,这个女娃过目不忘,只需讲一遍就能倒背如流。

    后来,老先生看到了那块绘有文王八卦图的玉佩。一时心血来潮,有些卖弄地给她讲了八卦的来历和含义。

    说实话,老先生没指望这个小女娃能够听懂。而令他惊诧的是,莫负竟然听的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出于好奇,老先生问了一句:“能听懂吗?”

    莫负仰起头,回答了一个字:“懂!”并且对八卦图做了个完整的解释。

    说句实在话,我上了这么多年学,《易经》也看了两三遍,那本文白对照的东西,至今我都没能看明白。着实令人汗颜啊。

    老先生张着大嘴,半天没缓过神:神童啊!

    一阵惊诧过后,老先生转身对许望感慨了一句:“令爱旷古奇材,可惜是女儿身,否则将是易学一代宗师!”

    虽然老人家有些重男轻女,但他的感慨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应该说,他这是对莫负的赞赏。

    然而这句话,让莫负很不服气。事实证明,在天才面前,赞扬也可能是对人家的批评。相信老先生会吸取教训的。

    莫负开口了,“易有三易,曰:《连山》、《归藏》和《周易》。先生仅知《周易》,却不知《连山》和《归藏》……有土,乃有万物;有女方有人类。所以,先生说只有男性方可成为宗师,太过偏颇,女人未尝不能成为一代宗师。”

    她的原话很长,我有所删减。但这段话,让老先生大为震惊,他的第一反应是:此乃天神下凡。

    几天后,老先生提出辞呈。临走前,他对许望说了一段话:“令爱天人资质,非我等凡人所能教习……黄石公深谙神仙之道,精通三易之秘,擅长相认之术,若令爱能拜其为师,前程不可限量。”

    说完后,老先生离开了。

    教书先生走后,许望携女儿到颍川寻访黄石公。但好事多磨,这次寻访无果而终。

    返家后,许望准备另择名师。可招聘了好长一段时间,没人敢来应聘。这个结果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家连《周易》都能听明白,那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教的。如此一来,好长一段时间没人敢揽这件瓷器活。

    幸运的是,还是有人来了。并且到来的人,还真有金刚钻。

    莫负就迎来了她的良师。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良师的教书方式极为特别,因为他教了两个人,教书方式完全相同,所学专业大相径庭,但最终,这两个学生都登上了各自领域的巅峰。名师出高徒,不得不服。
第十三章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
    既然刘襄也被排除在外,那只好关心一下老刘家的其他人。当然,按亲疏远近排序的话,应该轮到刘邦的儿子们了。

    前边介绍过,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六个纷纷以不同方式嗝屁(长子刘肥、次子刘盈属于自然死亡,三子刘如意、五子刘恢、六子刘友、小儿子刘建被吕雉弄死),时至目前,仅存两个硕果。

    一个是四子刘恒,当前称号为“代王”;另一个是七子刘长,称号“淮南王”。

    最终的人选就在这两个人中产生。

    事实上,刘恒和刘长的年龄都不算大。

    刘恒出生在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现今22岁;刘长出生在公元前198年(高祖九年),现今只有19岁。虽然这两个人是刘邦的儿子,是刘襄、刘章等人的叔辈,但比很多侄子们还要小很多。

    我们在进行人物介绍时,通常情况下会按照长幼次序进行,但这一次我准备颠倒一下顺序,先从年轻一点的人说起。

    在刘邦的这些儿子中,刘长算是个异类。

    前边介绍过,刘邦有很多老婆,其中包括吕雉;而吕雉在名义上了一个老公,那就是刘邦。刘邦驾崩后,嫉妒成性吕雉对待情敌们心狠手辣,同样不放过情敌们所生的儿子。

    就血缘关系来说,刘长是刘邦的亲儿,但和吕雉没毛钱关系。然而他却得到了吕雉特别的优待,真是难能可贵。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道理。刘长能够享受优待,自然也有他的理由。

    要探寻明白个中缘由,还的从刘长的身世说起。

    刘长的母亲姓赵,史称赵姬,赵国人。

    更夸张的是,这位赵姬的第一任丈夫是赵王——张敖。史料记载:赵王张敖美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张敖是刘邦的女婿。赵姬从张敖老婆开始启动,一举当上张敖的丈母娘,这次华丽转身,让人眼接不暇。只能说,这些人的关系太复杂,让人不敢恭维。

    赵姬能够实现华丽转身,还的从白登之围说起。

    当时,刘邦被冒顿围着暴打了一顿后,心情不好,情绪比较低落。路过赵国时,张敖挖空心思讨好,百般奉承,最后一咬牙,把自己最喜欢的爱姬送给老丈人。这个女人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赵姬。

    刘邦在赵国作闹几天后,拍拍屁股走路。刘邦离开了,但赵姬却被留了下来。说白了,刘邦根本没想过给这个女人一个名份。

    在这件事上,张敖很无耻,刘邦则很**。这翁婿二人,着实有些龌龊。

    刘邦走后,赵姬发现自己怀孕了。一算日子,晓得是刘邦干的好事。

    张敖知道后,筑造外宫,把赵姬单独养了起来,再也没敢去骚扰。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紧接着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所发生的这件事情,我在前边也介绍过——赵丞相贯高造反。贯高能力不强,但很有点搅屎棍精神,经他一阵瞎折腾后,很多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其中有张敖,他被逮到京城,几经拷打,最终在吕雉的积极活动下,保住了小命。但从“赵王”的位置上被赶了下来,成了“宣平侯”,在京城小心翼翼地混日子。

    被改写命运的人中也包括赵姬。因为刘邦下发的这张逮捕令中指明了对象:赵王母兄弟美人。虽然赵姬伺候了几天刘邦,但她现在的身分还是张敖的美人。所以,她也荣幸地获得了免费长安游的机会。

    赵姬被逮到廷尉署后,第一时间告诉狱吏:得幸皇上,已有身孕。

    狱吏一听,不敢怠慢,顾不上核对事实,直接报告给了廷尉。

    廷尉一听也是一惊,连忙进宫,拐弯抹角地向刘邦做了汇报。

    而此时的刘邦正在气头上,直接无视,并下令:产子后自缢。

    就这样,赵姬在廷尉署的小黑屋住了下来。日子过的虽然黯然无光,但也还算安静。因为她身怀龙种,廷狱也不敢太过放肆,免得刘邦哪天会突然想起来,让赵姬一步登天。

    后来,贯高事件水落石出,张敖废王称侯,恢复了人身自由。然而赵姬仍被关在小黑屋里无人问津。

    如此一来,赵姬的弟弟赵兼坐不住了。虽然他很着急,但却很无奈,因为他能够指望的只有张敖,而张敖现在如同霜打的茄子,屁都不敢放一个,更别说去替赵姬求情了。而赵兼自己根本没有在皇帝面前说话的资格。

    不过赵兼的脑子还算灵活,勾着脑袋想了几天后,他决定请人帮忙。他要请的人是吕雉。由此可见,赵兼还是有点眼光的。但有眼光不代表能办成事,因为赵兼根本不了解吕雉的为人,他现在拐弯抹角找吕雉帮忙,只能说他是在抓瞎。

    但赵兼不认识吕雉,和吕家人也没多少交情。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一个人——审食其。

    因此,赵兼备足厚礼,送到了审食其的府上,让审食其请求吕雉出面。

    审食其进宫了。他在吕雉面前把好话说了一箩筐,吕雉只狠狠地回答两个字:不管!然后把他赶了出来。

    审食其灰头土脸地跑了回来,赵兼绝望了。

    吕雉之所以不愿意出面,关键原因还在于嫉妒。不怀孕的小骚狐狸她都受不了,何况是怀了孕的,让吕雉出面搭救赵姬,完全是在痴心妄想。

    几个月后,赵姬在监狱里诞下一子。

    赵姬吻了吻爱子,含泪深情的望了一眼后,将白绫搭上屋脊……

    廷尉抱着这个刚出生的小娃,连忙进宫,送到了刘邦的面前。

    此时的刘邦才想起了那个文静的女人,一声长叹,满心懊悔。

    刘邦提笔给这个小娃起了个名字——刘长,意思是希望他能顺利的长大。

    随后,把刘长交给了吕雉。史料记载:吕后母之。

    至此,吕雉又多了一个儿子。

    吕雉虽然心狠手辣,但对这个养子却倾注了很大心血,娇惯非常,就是亲儿也有过而无不及。可以说,刘长是在安乐窝里长大的。在吕雉的娇惯下,刘长逐渐养成了嚣张跋扈、暴戾狠辣的性格。

    高祖十一年,黥布造反被杀,随即刘邦封仅三岁的刘长为淮南王。

    简单点说,刘长谁都不服,谁都不怕,完全是一皮脱缰的野马。并且力气很大,史料记载“力能扛鼎”。这么一个人,群臣是不敢在他身上打主意的。更何况他和吕家关系很近。

    就这样,刘长被轻松排除在皇位之外。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三章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
    陈平、周勃打了一阵太极,摆平了各方势力后,开始着手解决摆在他们面前那道真正的难题。

    对于这个难题,我在前边也提到过,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

    为了理清脉络,让这段故事变得更轻松一些、简单一些,那就先得排除几个人。

    首先是刘弘。

    刘弘小朋友之所以被排到第一位,是因为他现今的位置比较扎眼——皇帝。前边介绍过,他是算是个老实人,年龄且小,容易控制。但他和吕家的关系并不坏,甚至还挺好。

    如此一来,陈平等人不敢对刘弘小朋友抱太大希望,因为怕其年长后,对他们进行秋后算账。

    并且,很多人早已盯着这个位置。如果斗倒吕家而不对皇位继承问题一个说法的话,很长期难摆平各方势力。

    因为大家跟着你搞政变,不是吃饱饭没事干,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陪你瞎折腾。说白了,大家为的是利益最大化。这次政变本身就是一场利益争夺战。如果政变成功而没实现利润增长,那明显说不过去。当然大家也不会答应。

    现在大家都瞪着俩眼看你下一步举措,一不小心就能让你成功地实现“功臣”到“逆贼”的华丽转身。

    问题之所以会这么严重,关键原因还在于这次政变本身,因为他们到目前为止还没给这次政变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们看过很多古装剧,阴谋家们在搞小动作前,通常会弄一些“衣带诏”、“血书”之类的东西出来,忽悠忽悠人。这些东西如果是皇帝亲自撰写的,自然很好;如果领导书写不便,当事人自己临摹代写也未尝不可。

    虽然这些东西根本就骗不了几个人,但是它却代表了一个态度:我们的革命行为是领导的安排。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怎么干、干出什么样的事,归根结底都是为大领导服务,最起码不能归类为“造反”。

    但陈平、周勃这一次似乎没有这种举措。好像只有刘襄挖空心思想出了一句口号——“诛不当为王者!”

    而这句口号本身就很有问题。理由也很简单:那些“不当为王者”均出自现今的皇帝刘弘之手。虽然这并非他的本意,但他坐着老大的那把交椅,况且他也没提出过意义,这笔烂账自然得记到他的头上。

    当然,这对刘弘是不公平的,但政治斗争根本就不存在公平交易。

    介绍了这么多,实际就简单一句话:只要刘弘在位,陈平、周勃的这次政变就属于“造反”行为。

    因此,对陈平等人而言,刘弘是不适合再当皇帝了,是急需被换掉的。他在皇位上多待一天,陈平等人就多一天危险。

    既然刘弘不适合,那就接着物色更适合当皇帝的。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应该是三个人,那就是刘盈的其余几个儿子,也就是刘弘的兄弟们。

    前边介绍过,刘盈有七个儿子。

    其中老大刘彊、老二刘不疑、老六刘恭(第一任少帝)早死,剩下四人。

    老三刘弘(曾用名刘山、刘义)是目前的少帝;老四刘朝目前为常山王;老五刘武目前为淮阳王;上边提到过的老七刘太,刚被封为梁王。

    也就是说,除过刘弘,还剩三个人。这三个人似乎是可以考虑的。

    之所以对他们“可以考虑”,是就其血缘关系来说,因为他们离皇位最为接近;之所以说“似乎”,是因为他们根本没被考虑,原因还是血缘关系。

    他们没被考虑的缘由也很简单,和刘弘存在同样的问题。况且废了刘弘而立这几个人,似乎没那个道理。

    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