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懂“治国”那就学吧,虽然当时还没有设置这个专业,也没有专业的导师辅导,但揪几个夸夸奇谈的业余老师还是比较容易的。

    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搞政治,不管是谁,哪怕是蹲在墙角吃油膜卷大葱的老大爷,也能唾沫横飞地给你抡两天。天下最不容易的事情还是搞政治,想把国家摆置的像模像样,搞的风调雨顺,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搞政治”和“治国”严格意义不是一码事,但它们有相通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法,在一件事情解决前,似乎每个人说的都对,但检验的只能有一个。成功了,有人会说:你看我说的对吧?失败了,也有人会说:我早知道那个不行。翻来覆去,他们都有理。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工作,每步路都是在摸索中前行,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也不为过。

    曹参开始摸石头了。

    刚到齐国,曹参请来上百个穷极无聊的老头、失业在家的读书人,让大家济济一堂,提意见、想办法。好了,平台搭建了,那让他们表演吧。

    这些人平时没机会在大庭广众下高谈阔论,现在曹参给他们搭建了这个平台,一个个抓住难得一遇的机会,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每个人都说的生动形象、振振有词。最终,还分成了几派别,把建议会改成了争辩会,完全把曹参撂到了一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有人正热情洋溢地抒发感情时,其他人会冲上来冷不防给他一耳瓜子。

    事情弄到这地步,曹参无奈了,听来听去,也把自己给搞糊涂了。他的这种搞法,完全类似于频繁相亲的大龄青年,弄到最后,连相亲是为了干啥都把忘记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amp;amp;amp;lt;/a&;amp;amp;amp;gt;&;amp;amp;amp;lt;a&;amp;amp;amp;gt;&;amp;amp;amp;lt;/a&;amp;amp;amp;gt;
第十章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求收)
    刘如意和戚姬先后挂掉了。

    戚姬的死,刘邦留存的那些嫔妃们,算是被彻底清洗了一遍。

    更重要的是刘如意也死了,算是开了个好头,按照吕雉的本意,要借着这股势头,把刘邦的那些儿子们也摆置摆置。

    可不成想,自己的亲生儿子那么不经刺激,看一下“人彘”,就被吓的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因此,吕雉消停了。这段时间,是吕雉掌国期间难得的平静时期。看来人还是有点牵挂的好,要不然,吕雉还不知道要折腾出什么离谱的事情来。

    可就在这一片歌舞升平之时,一件大事发生了。这件事情就是西汉的开国良相萧何,临近生命的尽头。此时正是公元前193年7月,也是刘盈继位的第二个年头。

    这一年,萧何65岁,要说他的年龄也不算是太大。然而,这些年来兢兢业业,已经几乎淘尽了他所有的精力。

    那次刘邦的刺激,让他胆战心惊;后来戚姬母子的被杀,又让他本已憔悴的身心雪上加霜。

    要说戚姬母子和萧何的联系并不大,可不幸的是,萧何曾陪着周昌同志为那母子俩奔波了一阵,说白了,他害怕吕雉秋后算账。

    萧何是一个踏踏实实、谨小慎微的人,他没有陈平的那种智慧,没有张良的那种洒脱,也没有周昌的那种蛮劲,说白了,他是一个聪明的老实人。能把事情看明白,但看的不透彻,总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惧感。

    每一件事情发生后,他都容易和自己联系在一起琢磨,越琢磨越害怕。渐渐的把那些细如发丝的东西,看的比磨盘还大。

    但这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也是一个正直的人。把国事放在肩上,义无反顾;把百姓放在心上,责无旁贷。做为西汉王朝的第一任丞相,他是称职的,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之所以能被千秋万代所敬仰,主要基于这两点。

    而此时,这个身心疲惫的老头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要说生老病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除了嬴政哪一类神经有问题的人,会一门心思捣鼓长生不老学术研究外,绝大部分人都是接受这一客观规律的。

    况且死那么个把人,没什么大不了,几千年来似乎天天都在死人。可萧何的病危,对刘盈而言,却算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事。

    刘盈虽然老实,但并不傻,刘如意和戚姬先后被害,把他刺激的及近崩溃。他现在对老娘有些失望,因此躺在床上除了在良心上对自己做一些谴责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在考虑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放眼朝堂,不是吕家的人,就是依附吕家的人;纵然有个别走正路的,要么自身实力很一般,要么关门闭户不露头,挑来拣去,就剩下萧何那把老骨头还在埋头拉套,并且影响力相当了得。如果想摆脱老娘的掌控,萧老头算是刘盈最后的一根稻草。

    这是刘盈躺在床上琢磨了几个月才弄明白的事情。这个刚成年的老实皇帝,能想到这一层,已很不简单了。

    可天算不如人算,刘盈刚想明白这一层,“萧何病危”的消息就传到了他的榻前。

    闻得这一消息,无异于五雷轰顶,真是天不助我啊!

    刘盈在床上躺不住了,让人抬着赶往萧府。

    拉着老相国的手,刘盈泪如雨下。如果戚姬的死,他是伤感的话,这一次他是实实在在的伤心。

    他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按抚慰眼前骨瘦如柴,也为大汉王朝奉献了全部的老相国;更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安慰自己并没躁动多长时间的心。一切畅想,都是美梦一场。

    临了,刘盈榻前问道:“相国百年之后,谁可代之?”

    记得在刘邦临终前,吕雉曾问过这句话。到萧何临终时,刘盈同样也问了这么一句话。

    实际上,刘邦的答案,刘盈是清楚的,但他不死心,并不是他不信任曹参,而是他希望萧何的继任者是能够帮助自己做些事情的人,毕竟他对曹参那个人并不熟悉。

    刘盈要做的事情,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这种事情,不是随便找来一个人都能符合要求的,关键因素在于他和老娘吕雉间的关系。

    在刘盈的眼中看来,萧何是满足这个要求的,因此,他相信萧何的推荐,同样会符合自己的需要。

    萧何实际也很清楚刘盈此时的想法,因为几个月前,在刘盈卧床不起,萧何在入宫探望之时,俩人也多少探讨过一些事情。而不幸的是,自己临近末路,这个年青皇帝未来的道路,自己是无缘作陪了。

    萧何明白,他做出的答案不仅仅会左右大汉的江山,也将影响这位新君以后的道路。这个答案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

    萧何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屏退了左右,叹气道:“了解臣下的,莫过于皇上啊。”

    刘盈沉默了。

    两个人安静的坐着,谁都没有开口。

    刘盈在把自己所认识的人回想了一遍,最终还是落脚到老爹曾经那个答案上。

    “曹参如何?”刘盈先打破了沉默。

    听到这个名字后,萧何挣扎着叩头道:“皇上已有合适之人!臣死而无憾!”

    这段对话,是萧何的最终遗言。几天后,这个为大汉天下付出所有的开国良相,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这是一个勤劳的人,是一个诚实的人,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也是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有用的人。

    这个人的死,对大汉天下来说是一个损失,对刘盈本人来说,更是一件地动山摇的大事。万幸的是,他的后继者没有辜负他的这番心意。但可惜的是,刘盈自身的能力还是太为稀松,没能利用好自己的机会。

    最后,我觉还有一件小事是必要记录下来的。萧何购置的土地房屋都选在穷乡僻壤,营造的宅第也不修筑围墙。他曾说过一句话,“后世贤德,可从中学我简朴;后世无能,也不会被人侵夺。”

    这是大汉王朝天字一号人物说过的话。希望对后世的一些土豪金们,能有一些帮助。

    萧何死后,谥为文终侯。不得不说,这很符合他的一生。
第十章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
    萧何、周昌急急忙忙跑进了宫,终于找到了刘盈。

    刘盈是个老实人,也是个软心肠的人,更重要的是,在很早以前,刘如意就是他的玩伴。记得老娘囚禁在项羽大营时,他和刘如意简直形影不离。可自从老娘回来后,他们之间好像被强加进了些什么东西。但这些东西,分割不开他和那位兄弟之间的感情。

    当得知戚姬母子的遭遇后,刘盈深表同情,当然也还有一些无奈。说句实在话,这位兄弟到现在为止都还没定好位,皇帝都当了这么多天,还没弄明白自己到底有多大权力。

    然而这位兄弟是个有良心的人,他也觉得自己老娘做的不地道,有些过分了。因此,他一口答应,将亲自出面,定将确保刘如意的周全。

    皇帝表态了,萧何和周昌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暗自松了口气,看来事情还有缓和余地。

    两个老头陪着刘盈闲扯一通,极为满意的离开了皇宫。他们还是太迷信那个位置了,一点没考虑刘盈的个人能力。

    按理说,刘盈既然表示要罩着刘如意,那就该有个具体的方针步骤,因为他的对手是自己的老娘,不打几轮连环拳下来,是完不成这项任务的。然而,刘盈的举措就有些简单了。

    实际上,在我们介绍刘盈的办法前,还是有必要探讨一下刘盈应该采取的措施。

    措施一:软磨。

    在这件事上,吕雉要杀,刘盈要救,既然儿子要违背老娘的意愿办事,那肯定需要做一些工作。

    工作其实很简单——向老娘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摆事实讲道理,最起码得让老娘泄泄火。

    当然,吕雉比较记仇,想让这个老寡妇轻易放下屠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软磨”工作是必须的,最起码刘盈需要打这个招呼。至少应该设定一个止损点,拟定一个差强人意的结果,纵然双方都不太满意,但起码都得能够接受。

    措施二:硬抗。

    实际上,“硬抗”在有些时候也不失是个好办法,尤其对付吕雉。

    吕雉是个很执着、很有主见的人,凭几句话就想改变她的主意,难度系数还是比较大的。刘盈不是一个巧舌如簧的人,就他的说话水平,哼!别难为刘兄弟了。

    如果刘盈有些魄力,大可以明着和老娘叫板——你敢杀了他,我就死给你看,看谁损失大。

    当然,我说的是假设,如果刘盈有这种魄力,吕雉的表演相信能提前结束,他刘家天下也不会搞出那么多无厘头的事情。

    然而,刘盈兄弟很让人失望,他既不“软磨”,也不“硬抗”,而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躲藏。

    真是一个天才的办法,相信很多未成年的小朋友,如果期末考试拿了个“零蛋”回家后,通常都会采取这种办法。在此,我还专门查了一下史料,刘盈同志现今17岁,要说还处在这个年龄段,不足为奇。

    刘盈的表演开始了。

    就在刘如意还在半路上时,刘盈亲自动身赶到霸上,迎接这位同父异母的兄弟。

    在霸上等来刘如意后,刘盈拉住兄弟的手一起回宫。回宫后,刘盈别出心裁的让刘如意和自己同吃同住、形影不离。

    这就是刘盈的办法,他算是抖了不少精神,亲自给兄弟当保镖。大汉皇帝竟然想出这么一个弱智的办法,真不敢恭维他的水平。

    虽然刘盈的办法不怎么样,但还是起到一定效果的。因为吕雉虽然想动手,但总不至于跑到刘盈的眼前干吧。

    再说杀人这种事情,吕雉也不会撩胳膊亲自动手的,通常情况下,她只需动动嘴皮子,打发几个无所事事的太监就能搞定。太监虽是吕雉的手下,但也是刘盈的门徒,这些人总不会跑到刘盈的面前张牙舞爪的杀人吧,如若真要那么搞,他们的脑袋也得跟着搬家。

    如此一来,刘如意还真的奇迹般的躲过了吕雉的明枪暗箭,应该说是躲过了一段时间。由此可见,刘盈的举措虽然不太恰当,但还是有效果的。

    然而,就随后的结果来看,这的确是一个笨办法,这种办法只能解救一时,不可能解救一世。

    刘如意还是出事了。

    公元前195年12月份的一天,刘盈早起狩猎,而刘如意赖床未起。刘盈念及兄弟年幼,没舍得让他起床跟随。

    刘盈出去了。

    刘盈前脚刚走,几个太监就鱼贯而入,一壶毒酒强灌进刘如意的嘴里。

    待得刘盈返回时,刘如意仍躺在床上,不过此时的他已是一具尸体。

    这就是刘盈挖空心思想出来的办法所获得的结果,相信眼前这个场景会让他终生难忘。

    此时他突然开始恐惧,他恐惧的看着四周的人,一个个平时点头哈腰、俯首帖耳的太监宫女们,何以敢在自己龙床上作恶。

    刘盈的心开始颤抖了,而他最为恐惧的还是自己的老娘,他真没想到,老娘会用这种方式解决掉自己亲爱的弟弟。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刘盈为自己的“躲藏”付出了代价。

    刘如意死了,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然而,刘盈的悲剧人生也从此拉开了序幕。因为这次经历,是他称帝后一个极不成功的案例,深深地打击、折磨、刺痛着这个老实巴交的人,让他开始自卑、沉沦,终其一生都没能走出这个阴影。虽然他仍然活着,可心已临死不远,用不了多长时间,吕雉会再次狠推一把,让他彻底跌入无底的深渊。

    当然,就吕雉的本意而言,是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的。但这个妒恨成性的女人,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感受。刘盈的悲剧,恰恰就是她亲手造成的。但这个女人至死也没能弄明白这一点,因为她根本没考虑过儿子的性格。

    刘如意死后,吕雉把目光转向了戚姬。

    吕雉派人砍断戚姬的手脚,挖掉她的眼睛,用火烧焦她的耳朵,灌她喝下哑药,把她扔进猪圈,并起了个名字——“人彘”。

    每次看到这一点,我都有骂人的冲动,我一直认为吕雉有些变态。真弄不明白,一个人会恨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做出这种泯灭人性的事情。整个古代史,吕雉算是登上了“巅峰”,她的恶名也从此开始铸就。

    如果她折磨戚姬是变态的表现话,那她下边的举措就更加变态。吕雉把戚姬折磨的不成人形后,还别出心裁的请蒙在鼓里的刘盈前来观瞻。

    当刘盈看到这一幕后,他心底的防线彻底崩塌了。他放声大哭,朗朗跄跄地返回寝宫,大病不起,大半年未能下床。期间,这个老实的皇帝派人给老娘送去了一句话:“此非人所为。朕为太后子,不能治天下矣。”

    从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