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逆天-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乘坐这车马缓缓而进,其后锣鼓阵阵、锦旗飘飘,跟着10000战甲明亮的近卫军军士。这近卫军步伐一致,气势如虹,看样子马云也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向江南的百姓展示一下楚军的战力。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什么电视转播,也就只有金陵的百姓见到了这煌煌的一幕。第五天,宣州防御使钱清,便送来了紧急军报,宣州太平镇(今安徽太平县)屠户张仁发举旗造反,聚众2000余人,并且连夜移军泾县,泾县县令廖居素不仅没有坚守城池,反而开门迎贼,与张仁发合而为一打出恢复李唐的旗帜,其后两天南陵县、宁国县、绥安县先后有人聚众响应,他们尊张仁发为护国大将军、廖居素为护国平章事。多县百姓合一,聚众已经将近20000余人,大有向宣州进发的企图。

    马云接到奏报的第一反应不是大吃惊,也不是赶紧找人商议,反而是发呆,他反复的看了几遍奏报,心中一直是不敢相信。妈的,怎么回事儿?我就算不是人民的好公仆,这也算是一心一意为百姓吧,这是怎么回事?竟然有老百姓造反。

    “大王,这不过是一些乡民聚众闹事罢了,他们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兵器,很多人都用的是杵头,有钱清在宣州,宣州定然无事的。大王,你看,这钱将军这只是向朝廷奏报,而不是告急,这说明局势应该是尽在掌握之中的!”枢密副使李骧见马云面色沉重,连忙宽言安慰。

    李骧完全不想马云那样,对百姓造反的事情,似乎并没有多大吃惊的意思,反而是一脸的混不在意。李骧是这个五代的人,这百姓造反、或者军变那都是家常便饭,不像马云,作为一个穿越人士,他对于百姓造反的关注度,还有同情心都要强上很多。这也是和自小所受的教育有关,马云自幼接受的观念就是百姓造反,那一定是因为官逼民反,只要喊一嗓子“均田赋”那就是划时代的进步,君不见岳飞剿杨么,都后人骂的体无完肤,说他是残杀百姓的侩子手,最后连‘民族英雄’的称号也给取消了;至于动辄屠城的李闯王、惨无人道的太平天国,则是被吹捧到了天上,就算农民起义失败了,那也是一声叹息:农民的历史局限性啊!

    听了李骧的话,马云有点反映了过来,他冲着侍立在门口的张顺挥了挥手,说道:“张顺,宣召赵普觐见,恩,回来,把徐相、范相,还有拓跋大人、江大人、恩。。。王枢密使,全部宣来。”

    张顺领命而去,不大会功夫,这几个朝廷重臣就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含元殿。这些人最近忙的是一塌糊涂,毕竟刚刚接手了这个大的一块土地,要调拨人手,考核官员,这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他们奉召而来还不觉得出了什么大事,可是这重臣们越来越多,这些人心里渐渐就起了疑问,大家伙儿都是高级官员,当然不好意思交头接耳了,一个个端起宰相的样子,心里却暗暗的揣测:莫非还真是发生了什么军国大事了吗?大汉朝南侵了?这不可能啊,大汉朝自己一屁股的麻烦,哪有余力进犯我们大楚啊,契丹虽然强盛可八竿子也打不着我们啊。至于吴越,两拨人马在越州、杭州展开拉锯战,打了一年多了,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蜀国嘛,两国之间没怎么打交道,想来也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啊?

    范质的心突然有点沉重了,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莫非大汉朝内乱了,大王准备趁乱出手,在捞一笔好处?这。。。这可不行啊,咱们楚国能吞下李唐,可以说是彻底的精疲力竭了,这军士的仗虽然打得少,可是跑了两个多月的路,早就累的要死了。而经济上李唐这个烂摊子还没有收拾好,人心也没有安抚,军队又是连年征战,这贸然进攻赢了倒也罢了,一旦输了,就有全局崩溃的可能啊!

    这些人各自想着心事,等了一小会儿,马云就在李骧的陪同下来到含元殿,将钱清的军报递给了众位大臣。大家伙儿这么一看,心里登时安定了下来,不过几县百姓造反而已,小case。

    大臣们这么想有很多因素,比如这泾县、绥安县距离宣州比较远,而宣州之战,打到最后,是以宣州刺史的投降而告终的,这些人对楚军的强大战斗力没有什么清楚的认识,再加上这地方距离金陵比较近,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百姓们很快就知道了,而这些百姓的经济状况属于中等水平,在李唐的大钱改革中,投身的较晚,亏得也较多,等李唐覆亡了之后,楚国的政策,对这些百姓也是一种打击。所以,在别有用心的人煽动下,他们造反也算是正常的。

    大家伙儿都是重臣,有些事管军的,有些事管民政的,有些是管稽查的,出发点不一样,考虑问题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枢密使王贇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大王,以臣之见,这些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宣州还有我们1万大军,对付这几万百姓,那是绰绰有余的,现在考虑的是,击败这些叛军之后,如何善后的事情了。”

    马云点了点头,一边的赵普站出来说道:“大王,为臣向大王请罪,这么大的事情,捕风房竟然没有事先发现,没有防范于未然,臣。。。臣有疏忽之罪啊!”

    马云看了眼诚惶诚恐的赵普,笑道:“赵爱卿,这是不怪你。毕竟咱们大楚现在比较困难,捕风房人手也不够,也就只能抓一些重要的地方,这个是可以谅解的。”

    拓跋恒和石文德是一样的,他对捕风房这个怪胎,一点好感也没有,他瞅了眼请罪的赵普,嘴角微微一瞥,说道:“大王,宣州里金陵太近,臣以为现在的关键是应该派一个朝廷的大员赶赴宣州,主持安抚工作。至于功过之事以后在讨论也不迟啊!”

第一百二十六章 尽用楚人?(2)

    第一百二十六章尽用楚人?(2)

    拓跋恒的话音一落,江文蔚就站出来说道:“大王,臣举荐户部侍郎韩熙载赶赴宣州,宣扬大王的恩德,抚慰地方。宣州百姓向来恭顺,此次叛乱,必然是被有些人挑拨所致,臣以为大王不必调遣大军,当以抚为主,使百姓感受新朝的宽仁之风。自古仁义之主,必然能使万民咸服,百姓安居乐业。如果。。。如果一味的厮杀,恐怕有伤大王的圣德之心。”

    江文蔚的话虽然绕来绕去,可是意思很明显,他表明自己的态度:别派兵了,派一个重臣赶赴宣州安抚百姓,应该就可以将叛乱平定下去。自古百姓只有在活不下去了,才会造反,现在宣州的百姓虽然破了些财,可还没有到哪种程度啊。

    不用兵,这军费就消减了很多,这正好暗合范质的心意。范质作为大楚的财长,整天为了这钱粮耗尽了心血。前一阵子,楚国终于从李唐哪里挣来了大批的钱财,可是,这一场仗打下了已经花费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这李唐的地盘被大楚给接管了,为了把频临崩溃的经济重新有序化,马云大笔一挥,田赋啊、商税啊免掉了很多,还开展了大钱的兑换活动。这一下子就少了很多进项,而且地盘大了要扩军防守啊,军队扩大了,吃粮饷的兵也多了,再加上这地盘大了以后公务员也陡然增加了不少,此外游说的活动金、降官的慰问金、军队胜利的赏金、迁都的安置费、袁州等地大旱的救济金,乱七八糟的一股脑儿涌来上,处处都要钱,这楚国的国库登时就瘪了。用范质的心里话说,别打了,消停消停吧,等个五年,啊,不,只要三年时间,咱们大楚就能变个样,倒是不管是北伐、东征,还是西进,咱们兜里有钱,怎么花都不怕啊!

    范质趁热打铁,站了出来附和道:“大王,江大人言之有理啊,这百姓大多数人都是手无寸铁的妇孺,就算是精壮的汉子,也不过是图有气力罢了,这。。。这要一打仗,军士们为了争功,恐怕。。。恐怕一场厮杀下来,宣州三年都恢复不了元气啊!大王,百姓是国家的基础,可不能如此残杀啊!”

    马云微微点了点头,他对江文蔚和范质的话,还算比较认同的,更关键的是,这几位大臣说得是叛军,在马云看来就是农民起义,马云心中暗暗思索:我怎么说也算是有道明君吧,怎么下面会有农民起义呢?就算是老百姓生活差了点,可这跟我有个毛的关系啊,生活差那是李景搞的事啊,我才占领江南不到两月啊。

    更何况,现在楚国的形势,马云心里很清楚,表面上看起来是军力鼎盛,无人敢抑其锋,事实上,楚军现在已经相当疲惫了。而且楚军的主力(5万人)在朱元的带领下,驻守在淮南一线,一面负责淮南的防守,一面加紧整顿李唐的淮南降军,而江南的人马,2万人在马光猛的带领下驻守洪州,整顿洪州、宜州、袁州、虔州、建州、建州、江州的降兵和防务,剩下3万人,一万人驻守金陵;一万人在润(润州)、常(常州)防御使曹彬的率领下,还有一万人在钱清的率领下驻守在宣州,一面防御吴越,一面拱卫金陵。

    这么一来在江南地区,楚国的兵力是极其空虚的。这还是因为江南是新占领的,而在岭南地区,驻守的兵力就更少了,只有徐威帐下3个师的人马。由于楚国扩张的太快,它现在已经完全处在走钢丝的危险境地。在淮河一线,楚国的军队是最多的,山南东道(唐州、邓州、襄州)、再加上淮南道总共有正规军9万人马,民团兵三万,而在江南整个兵力统合在一起也才仅仅9万人(不包括水军)。

    由于兵力较少,马云这布置的吴越一线防御的时候,采用“守城不守县”的政策,就是只防守重要的州城,而对于州下面的县,则仅仅是依靠捕头这些人来控制地方。这就造成了这次张仁发叛乱,一呼百应,连克数县的局面!

    政府方面的江文蔚、范质可能不知道楚军的情况,可是两位枢密使怎么可能不知道眼下的困难所在啊。李骧和王贇对视一眼,作为军方的大佬,王贇站了出来,说道:“大王,臣以为当以剿为主。诸位大人可能不知道,这宣州往东走,金陵一带,我军的兵力是极多的,可是往西走,去翕州(今安徽翕县)、饶州(今江西鄱阳县附近)、信州(今江西上饶),那一带我军军力空虚,每州只有区区一个团的兵力,自守是绰绰有余,想破敌可就难了。江南西道都统马光猛马提督帐下,辖地很大,可以依靠的兵力却只有区区两万,这。。。臣以为,我军应该趁着叛军实力尚未大彰,对内对外的影响还没有扩大的时候,快刀斩乱麻,一举将叛军击溃!如果派遣朝廷重臣安抚,一旦错过战机,让贼势变大,朝廷恐怕就陷入被动了!”

    王贇的话,也很有道理。马云有点犹豫了。现在楚国最需要什么?最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它需要三五年的和平期,来发展壮大自己。就守卫金陵来说,最少最少也得三万人马。可是整个江南西道才2万人马,岭南东西两道和在一起才3万人马,然后荆南道2万人马。如果,宣州的叛军还是真的向西进军,对楚国来说,就被动了。想平叛乱,没有多余的军队啊!

    “王枢密,你是不是过虑了。先不要说这宣州的叛军会不会西进,就算他们西进,朝廷也可以抢先一步,传令马提督,由他来调配江南西道的兵力,堵住叛军西进的道路,将叛军给困在泾县,到时候,他们无路可走,除了和谈,还能做些什么呢?”江文蔚说道。这老头原样:宜抚不宜剿。

    “徐爱卿,你的意思呢?”马云看了眼默不作声的徐仲雅,询问道。

    “臣,臣在想泾县县令廖居素等人为什么会和叛军同流合污,而不是竭力死战呢?”徐仲雅没有正面回答马云的问话,反而抛出了一个问题。徐仲雅的话说得轻飘飘的,可却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张仁发不过一个屠户罢了,他最开始的时候怎么可能一下子纠集那么多的百姓啊,再说,就算楚国的新政对百姓来说有些亏损,可总比李唐的时候,大钱形同废纸一样,要好一些吧!另外,你要考虑到这是五代时期,老百姓对官员的敬重和惧怕,那是很厉害的,如果靠着泾县的城墙,再加上那些捕头衙役,组织一些城中百姓,对付那些没有什么攻城器械的叛军来说,肯定可以坚守一段时间的,等到钱清的大军到了,那还不是轻松的将叛军给扑灭了呀?

    这问题一抛出来李骧和赵普心里就“咯噔”一下,眼睛忍不住就瞟向了马云。御座上的马云并没有真是意识到徐仲雅话里面的含义,他嘴角一撇,冷冷的说道:“这个泾县县令廖居素不是自居护国平章事吗?想必他对我们大楚是怀恨在心了。有这么一个反抗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了。哦,对了,赵爱卿,李景最近在长沙都做些什么啊?”

    马云的口气很是平淡,也听不出来他心中的好恶。不过赵普毕竟跟随马云多年了,他眼睛转了转就猜到了马云的心意,躬身说道:“大王,违理侯李景在长沙的宅院里,闭门不出,整天也无非写写诗词罢了。恩,太上王在长沙的时候,还曾经和违理侯一起谈论过诗词,违理侯还曾经写了一首词,太上王甚是赞许,称赞他是当代第一流的诗人。”

    马云一笑而罢。

    徐仲雅站出来继续说道:“大王,李氏父子在江南执政近30年,小恩小惠不断。江南百姓多受其愚弄,臣以为李氏在一天,这江南百姓恐怕就很难尽服,这。。。是不是。。。”

    徐仲雅的话吞吞吐吐,可是意思却很明显,他主张把李景一家给做了。王朝的更替,从来都不是脉脉温情的,即便是性子和善的李昪(李景他爹),还不是一样将自己的上司,吴王一家全部给圈禁起来,让他们自生自灭。

    马云摇了摇头,断然拒绝道:“李景之所以失国,无非有三:第一,用人不贤;第二,疏于国政,第三,不体恤百姓。我们大楚之所以能够横扫江南,靠得也就是体恤百姓、勤于国政、群臣贤明。国家稳定在于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百姓拥护我们,李氏一族,又怎么可能死灰复燃呢?”马云先给下面的几位大臣带了个高帽,接着又自吹自擂起来。这一下就把基调抬得好高,徐仲雅默然不语了。

    马云接着说道:“即便是那张仁发,嘿嘿,难道他心里真的就是想为李唐复国吗?如果他真的忠君爱国,当时我大军进兵金陵之时,他又怎么不揭竿而起呢?”

    徐仲雅想了想,说道:“大王,这恐怕是那个泾县县令廖居素出的主意吧!江大人,你对这廖居素可有所耳闻?”

    众人的眼睛刷的一下,又转到了江文蔚的身上。江文蔚踌躇了一下,说道:“这廖居素原本是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这个人慷慨大方,对人诚恳,倒也是个坦荡的君子,只不过为人刚正不阿,向来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根本就不在乎别人的脸色,他。。。他后来曾冲撞过违理侯,于是,就被贬斥到楚州当司马,再后来,又被贬到泾县做了个县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江文蔚说道廖居素的时候,语气里多有感慨,不过,他心里也明白,这个廖居素既然当了什么护国平章事,那就是叛军的首要人物了,这种人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马云怔了一下,嘴上说道:“照你这么一说,这人倒也是一个直臣了。可惜,可惜了啊!”可他心里却有点腻味,在这种情况下,江文蔚都这么夸赞廖居素,这就可以知道廖居素确实不错,可惜,这么好一人,干嘛非要造我的反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