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农家生活-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老四忽然叹息一声,众人皆醉他独醒,这是何等寂寞啊。
  周老爷子被他那遗世独立的样子气了个倒仰。要是周颐在这里,肯定会对周老四伸出大拇指,这才是真名士啊!
  “爷爷,要是我们也提前给学政大人送些好处,这次我科举肯定就过了。”大郎一脸坚定的说道。
  周老爷子抽了口烟:“这些你就不要想了,我就不信那些考上的都是给考官送了好处的,再说家里哪有银子可送”
  “我们没有,可是二叔有啊!”大郎一脸焦急。
  “你二叔?嗤,他算你哪门子二叔,没见你向他要点儿路费钱人家都不干,人家啊,现在是大老爷了,眼里哪还有你们,就你们一个个没出息的,热脸贴冷屁股。”周母出言讽刺道。
  周母从不掩饰对二房的厌恶,在这个院子里,她是唯一一个将情绪外露的这么明显的人,她厌恶周老二,见周老二发达了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但她也有骨气从不向周老二伸手要东西,她认为那样就算是她服软了,她是周老爷子明媒正娶的妻子,而周老二的娘却是半路杀出的下贱胚子,在道德上,她可以天然的鄙视周老二的娘。而要是她向周老二服软,那就是间接向地下的周老二的娘服软,这比杀了她还难受。
  从这方面来说,她还真算得上上房唯一一个“真性情”的人。
  只是过了一天,他们再也没有心思算计二房了,因为周家上房的“体面人”,镇上的周大掌柜出事了。
  他被酒楼东家告到了衙门,吃拿回扣,贪污了酒楼近一千两银子。
  一千两啊,这是什么数目!周老爷子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直接撅了过去。
  等他醒来,头一个问的就是“老三呢,老三咋样了?”
  周老大握着周老爷子的手:“爹啊,三弟现在还在牢里呢,酒楼的东家说了,要么把银子还回去,要么让他将牢底坐穿!”
  “啊……那让老三将银子还回去啊!”周老爷子焦急的说道。
  “我问了三弟了,那些银子他都花了,没银子了。”
  “啊……”周老爷子双眼一闭,又晕了!!!反倒是周母心理素质无比坚强,指着跪在地下的赵春儿大骂:“丧了良心啊,你这个扫把星,我就知道让你进门不会有好事,你在镇上住着,尽撺掇着老三不干好事,现在好了,老三搂了那些银子,让你做了阔太太,我们是一丁点儿没沾上,人也进了大牢,我的儿啊,你真是傻啊,为了这几个无底洞,把自个儿折腾进了牢里。”周母竟是连二郎周辉,四丫周慧,四郎周兴三个孩子一并恨上了,认为要不是为了他们,周老三也不至于这么下狠劲楼银子。
  赵春儿捏着手里的帕子,手背攥的青筋都出来了,周老三贪酒楼的银子,一开始她也知道,只是数目不大,最多几两,这都是酒楼的惯例,她爹以前干掌柜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的沾点儿小便宜,东家也知道,只要不过分,东家也不会计较。
  后面周老三拿回来的银子越来越多,她害怕还跟着劝了几句,后面周老三就没拿那么多回来了,赵春儿便以为他听劝了,直到周老三被酒楼东家告到了衙门,她才知道周老三不仅没改,反而变本加厉,贪了这么多银子,一下被东家发现了,关键是这些银子也没见周老三拿回家,不知道他败哪儿去了,想在想拿钱赎人都没办法。
  “娘,我没有,他做这些事从没跟我说过,我也不知道他把银子花哪儿了。娘,你得救救他啊,不然他真的要在大牢里蹲着了……”
  “你还说,都是你这个扫把星!”周母厉声责骂。
  周慧跟着跪在赵春儿身边,见周母这么责骂她母亲,还口道:“爹本来就天天不着家,我们都不知道他把银子花哪儿去了。奶奶,你不能这么骂娘!”
  “给我闭嘴,个赔钱货!”周母嘴上骂着周慧,心里却咯噔一下,都说知子莫若母,周老三是个什么性子周母最清楚,这天天不着家,莫不是在外面养人了?又看了一眼闭着眼睛的周老爷子,猝骂一声没用的东西。
  周颐得到周老三入狱的消息时正在写字,一吃惊在纸上画了长长的一横。一千两银子!这周老三胆子也太大了吧。这不是擎等着被人发现吗?周颐疑惑,周老三也不像这么蠢的人呐。
  周老二听了倒是真的有些着急,再怎么样,周老三毕竟是他兄弟,刚一听到消息,就跑去县城打听消息了。
  回来的时候一脸愤慨:“老三这办的是啥事儿?活该他遭罪!”
  “咋了?”王艳正在给肚子里的小宝宝缝衣服,已经八个月了,周颐眼见着王艳的肚子像吹气一般不断变大,觉得神奇的不得了。
  周老二看一眼坐在一边的周颐,欲言又止,周颐知道肯定是有什么事要顾忌他,便站起身来说:“爹,娘,我回房看书了。”
  “嗯,去吧。”周老二忙说。
  周颐点点头,刚走进里屋,便转过头悄悄的将小身子附在门口,伸长耳朵理直气壮的偷听。
  只听屋里的周老二说道:“我去县里打听了,原来老三是在外面养人了!他和镇上的一个小寡妇好上了,给人家买了房子,还有金银首饰。”
  “啊,他三叔咋这样!”王艳吃惊无比,“ 那她三婶呢,就一点儿不知道?”
  “谁知道他们的。”周老二哼了一声。
  “那现在咋办,他三叔能不能赎出来?”王艳又问。
  “爹带着大哥他们去镇上找那个小寡妇了,应该能把钱拿回来吧?”周老二的语气也不肯定。
  “他爹,你不会也学他三叔吧?”周老二还在为周老三气愤不已,王艳忽然幽幽的问了一句。
  “这,我咋会,艳娘,你还不知道我吗,我的心里就只有你一个!”
  “谁信你。”王艳的语气里含着羞意,周颐赶紧跑了,老爹老娘的墙脚他还是不听的好。


第45章 大丫定亲
  周老爷子带着一家老小找到了那个寡妇,在镇上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将周老三买给那小寡妇的房子,金银首饰卖了,还把那小寡妇的存款搜刮了个干净,拿到了八百两。
  一千两的欠银,还差两百两,这两百两周家上房是无论如何凑不出来的,最终他们又找到了二房。
  他们开始让人来叫周老二,周老二嫌周老三做下的下作事丢人,没有去,谁想到周老子竟然领着一家老小来到了他们新房的门前。
  “老二,我知道你一直对我心里有怨恨,可是现在这事可关系到你三弟的性命,你不能见死不救啊!”周老爷子这几天憔悴了许多。
  周母也站在周老爷子身后,看着周老二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蠕动了几下嘴唇,还是没能说出口。
  “爹,三弟他自己做下这样的下作事,我能咋办?”周老二望着周老爷子为周老三操心的一副慈父样,只觉得格外讽刺。
  “我们手里已经有了八百两银子,你再拿出二百两来就好了,只要二百两就可以救你三弟一命!”
  “我为什么要救他,他自己干下这样的丑事,难道不应该受个教训,你忘了他以前还想着卖我家闺女的事了?”周老二愤懑的说道。
  “你……”周老爷子气的指着周老二说不出话来。
  周颐这时从周老二的后面伸出脑袋:“爷爷,三叔做了错事,本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次不留下教训,他以后再犯咋办,我们书院的先生说溺子如杀子,爷爷,你不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吗?”
  最终上房没有从二房拿到一点儿银子。至于周老二能这么坚决的拒绝,那是因为周颐提前就给他打好了预防针。
  回去后周母闹着卖地救人,可惜这个提议遭到了周家所有人的反对,地卖了以后一家老小还咋活?
  他们拿着八百两银子去求酒楼东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周母和周老爷子的慈父慈母心肠打动了,还是本就心善,收了八百两银子,让衙门打了周老三二十大板就把他放了回来。
  被撸了掌柜的位置,周老三一家自然在镇上不能住了,便回到了周家院子,因为周老三在外面养小寡妇的事情,赵春儿见天的和他闹,周家其他人也因为周老三有钱养小寡妇,对家里却撒谎没钱的事不满意,周母就说赵春儿不会管男人。
  一段时间里,周家上房都闹得沸腾不已 ,给下湾村的村民们茶余饭后增添了许多谈资,看了许多笑话。
  最关键的是周家上房除了那三十亩地,再也没有别的收入了,家里的老底又被掏空,自然再也供不起周老四和大郎去书院念书。
  周老四还好,他觉得只要能看书就成,但大郎却不依,非要闹着继续去书院,但没有钱,他闹了也白闹。
  这些周颐都不关心,他升上了甲班,开始学习五经,在科举考试中,并不是要五经全都贯通,考试时考官会每一经都出一道题,考生择其一回答即可,所以学习五经的时候,学子们都要择五经之一为本经。
  周颐也为这个选择颇为烦恼。
  大越朝开科举以来,《诗》《书》《易》三经选的人多,而以《春秋》《礼》为本经的人则少的多,究其原因,无非是后二经经义繁多,题目互变,加大了考试者的难度,因此形成了前三经热,后二经冷的局面。
  但这并不意味选择前三经就一定比后二经更容易考中。比起四书,五经的研习在大越朝更具有地域性或专向性。
  比如有的家族世代研习《礼》,《礼》已经成了家族的传承,那么其弟子在选择礼记作为本经时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前三经选择的人多,那么竞争自然也就大,所以从得中率来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高低之分。
  选择本经除了自己的努力,一个好的老师至关重要。
  南苑府城这边研习易经的人更多一些,而白鹭书院的夫子们也多以研习易经为主。童子班的学生们自然跟着夫子走,大多数人选择的也是易经。
  周颐却觉得尚书更吸引自己,但若童子院里没有专究尚书的夫子,那么他选择尚书无疑是为自己找麻烦。
  几经纠结,他还是放弃了研习尚书的打算,从一开始他的目的就很明确,他念书不是为了修身养性,不是为了真正的学习圣人知道,只是为了科举做官,既然如此,那么他也没必要为了哪一本经书更具吸引力而影响自己向上博的难度。
  想通了这一点,周颐顿时觉得心情都舒畅了许多。
  而教习周颐易经的正是一升班就对他印象深刻的马少谦。
  马少谦看着周颐说道:“我本以为你不会选择易经,倒是没想到……”
  周颐笑笑:“五经何其渊博,择其一研习已是学生之幸。”
  马少谦摸摸下巴上的胡须,满意的点点头:“不错。”
  得到了习经夫子的认可,周颐松了口气,随之便专心的投入到了学习当中,虽然选择了其中之一作为本经,但并不代表其他四经就不用学习了,实际上在科考出题中,很多考官都喜欢糅杂着出题,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所以其他几经虽然不用像本经那样专精,但通读理解却是不能少的。
  全身心的做某件事时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八月。
  满是桂花飘香的日子里,王艳肚子里的孩子终于要出来了。王艳怀这胎吃的好,活也不重,从发动没多久就生了出来,接生婆抱着才出生的孩子向周老二报喜:“恭喜周二爷,是个少爷。”
  周老接过孩子,本来已经有了周颐,周老二对这胎是男是女也没多大的偏望,但现在看着刚出生的儿子 ,他还是惊喜不已,儿子多总归是没错的,以后也可以和周颐互相扶持。
  周颐也在旁边看了看,皱皱巴巴的,真丑,周老二看着大儿子皱着的眉毛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小孩子才出生都是这样的,你刚出生的时候,比你弟弟还要瘦弱呢 ,现在不也长得好看极了!”
  是这样吗?周颐非常怀疑,虽然他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过作为一个未婚青年,对小孩子这方面还真一点儿都不了解。
  红通通的小猴子张开嘴巴哇哇大哭,周老二赶紧将他放在了王艳身边,小鼻子耸动了几下,像小狗似的,似乎是问到了熟悉的气味,小猴子抿了抿嘴巴不哭了,周颐看着看着,竟也觉得这皱巴巴的小东西有些可爱。
  恶趣味上来,周颐掀开弟弟的襁褓看了看,啧,真小!!!
  喜添麟儿,周老二非常高兴,洗三礼办的隆重 ,他还怕周颐吃味儿,特地解释了一番:“六郎,你出生的时候条件不好,洗三礼也没怎么办,但在爹心里,你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以后的家业我也会给你大头。”
  周颐笑了笑,他对这些自然不在乎。所以说父母的偏心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周老二和王艳用无数事实证明了他们就是偏向周颐。
  下湾村几乎所有的人都来了,不拘这些人来吃酒拿的是什么,周老二始终笑呵呵的。王虎和王元都在作坊里帮忙,这次孙大花和王玲也来了。
  孙大花逗了逗襁褓中的孩子,感叹的说道:“小妹,都说先苦后甜,我原先还不怎么相信,但看看你,我就知道这话是说对了,瞧瞧你原来受了多少苦,可现在你这日子过的,这在十里八乡可都是头一份了!连带着我们都拉拔了。”
  “嫂子,你这是说的哪儿的话,你和我哥对我这么好,我和他爹还不知道咋回报呢!”
  “还咋回报?现在阿元和他爹在你们作坊里干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每个月还有那么多工钱拿,和以前那提心吊胆的日子比起来,哎哟,我可真是烧了高香了。”孙大花作了个拜菩萨的动作。
  王艳被孙大花的动作逗得扑哧一笑。忽然想到什么,说道:“阿元也十六了 ,该看媳妇儿了吧。”
  说起这个,孙大花就一脸的操心:“谁说不是呢,我也相看了好些人家,现在家里日子过得去,他在你们这作坊里一个月又有这么多工钱,有意向的姑娘人家倒是不少,可这死小子,每次问他,他总说不乐意,我真是被气死了……”正说着,大丫打了一盆热水进来。
  看着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的大丫,孙大花含笑对着王艳说道:“你还说我,也不看看自家的姑娘,长得这么好看,就没想过这寻个什么样的人家?”
  大丫一听,顿时羞的红了脸,“舅母!”一扭身出去了。
  大丫从里屋出来,慌不择路间撞上了王元,“表妹……”王元颇有些手足无措,搔了搔头,呐呐的喊了一声。
  大丫本就红着的脸这会儿更是要滴血了,慌忙从王元身边跑了过去,王元转过身看着大丫的背影迟迟不能收回视线。
  远处看着这一幕的周颐警铃大作。这是什么发展路线,难道这俩人互生情愫了?这可不行啊,他们是近亲,近亲咋能结婚呢!
  周颐走到王元面前,决定试一试他:“表哥,你看什么呢?”
  “看表妹呢……”王元还望着大丫远去的方向,下意识的回答,反应过来是周颐在问,顿时慌得不得了,脸色爆红:“不是,我……我是说我刚刚碰见表妹了。”
  得了,就这情窦初开的模样他也不需要再问了。
  心里揣着事,周颐忧心忡忡的找到了大丫,“大姐,我刚刚听说表哥要相看姑娘了,你觉得怎样的女子和他相配啊?”
  “他……他要成亲了?”大丫闻言忽然白了脸色,恍惚的问了这么一句就不再说话。
  这是茶壶配茶盖,互相看上了呀。
  从小到现在,大丫对周颐都非常好,周颐也曾经在心底发过誓,要让大丫幸福,本来王元是成亲的好人选,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