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伏藏师-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声音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因为盗墓贼能进来,就一定能带他们出去。通常情况下,盗墓贼是由地面背阴处打盗洞进入墓穴深处的,借助于人力绳索牵引上下,进得来就能出得去。所以,他们心中都有种苦尽甘来、重见天日的喜悦感。

    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刻林轩想到了自己看过的一段“秦东陵被盗”的案例,大概是因为原先生提到墓穴而且前方出现的人声为陕西方言的缘故。

    秦东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办范家庄村,发现于1986年,据史书记载,秦东陵为秦始皇的祖坟,埋葬着宣太后、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帝太后、悼太子等六人。

    宣太后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亲,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嬴稷;秦孝文王是秦始皇的祖父、庄襄王的父亲嬴柱;秦庄襄王是秦始皇的父亲嬴子楚;帝太后是庄襄王的王后、秦始皇的母亲;悼太子即秦国的太子悼,是秦昭王的太子,在魏国做人质时死去。

    该陵墓共有四座陵园,保护范围为24平方公里,东至三家坡村,西至韩岭古河道,南至井深沟、北至武家坡。

    盗墓贼使用挤压式爆破的方式,在地下埋好*,爆炸时将泥土挤压到两边,形成一个可容纳一人上下的洞穴,在盗洞周围很少出现多余泥土。当时这群人打的盗洞为70x50厘米,深度约36米,直接通到陵园的主墓室。

    当然,这是一次不成功的盗墓行动,盗墓贼被警方迅速抓获,并且找回了被盗的古物。

    林轩想到这些之后,心中的困惑更深,因为这是在遥远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距离陕西极远,盗墓贼也绝不会冒着苦寒、高海拔缺氧的危险跑到这里来。

    “那么,这操着陕西口音的人因何在前面?”他的嘴角不禁露出苦笑,因为这问题不亚于天方夜谭里的无解之谜。

    “你想到了什么?”原先生用唇语问。

    “秦东陵被盗案。”林轩回答。

    “是直觉?”原先生问。

    林轩点头,这种天南海北的联想的确是直觉导致。

    原先生沉吟了一下,忽然脸上也出现苦笑,用唇语说:“真是奇怪,我也想到了那个案例。难道,我们经过多宝格式迷宫以后,到达了一个完全不应该来的地方?”

第三百三十章 神秘之窗

    “一个完全不应该来的地方?”林轩低声反问。

    当然,他明白原先生话里的意思。

    时光逆转,星空错乱,才会把人送入不该来的地方。

    或许,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也是他不该来的地方,甚至他当初就不该入藏,不该接受这样一个复杂的任务。沉潜三年,默默无闻,一朝崛起,却误入了这样的迷途困境。但是,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他只能继续走下去,直至逃出生天或者沉沦地狱。

    “我过去看看。”沉默了一阵,林轩向原先生打手势。

    他矮下身子,缓步前进,到达了眼前这条隧道的尽头,但耳中听不到任何动静,刚刚那操着陕西土语说话的人似乎已经消失不见了。

    “怎么可能呢?他退去时绝对应该发出一些动静的,假如还在,至少应该有轻微的呼吸声吧?难道我们遇见了大陆绝顶的盗墓高手?”林轩有些疑惑。

    沉寂了一分钟后,他把左手放在石壁上,屈起食指,在石壁上轻轻叩响三次。

    当然,他用一根手指敲打石壁与刚刚原先生大力拍打石壁发出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极低,只是笃笃笃三声,而原先生发出的,则是“啪啪啪”的声响。

    林轩仍然没听到动静,马上深吸了一口气,护体罡气遍布全身,提防敌人躲在暗处发动突击。

    蓦地,他脚尖蹬地,身子斜着跃出去,落在对面的石壁之下,随即身子伏低,双掌护胸,目视前方。

    在他想象中,前方或者是晦暗寂静的隧道,或者是强敌环伺的战场,或者是刀光剑影的偷袭,或者是剑拔弩张的对峙。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他都想到了,唯独没想到的是,前方五步之外,竟然是一面透明的窗子,而那窗子外面,竟然有着一座大殿、一个背对他坐着的锦衣大汉、一张巨大的长条金案。

    再向远处看,先是有十几道阶梯向下铺陈着,阶梯上全都铺着金丝地毯。阶梯之下,青石板铺地,一直延伸出百米,才是这大殿的正门。正门之外,阳光灿烂,照着无数流光闪烁的殿堂屋顶。

    “这是——”林轩愣住。

    这里是珠穆朗玛峰下极深的山底,按照大概的行程印象估算,此刻林轩是在千米深的地底,距离高不可攀的海拔8848米珠峰顶部下降了足足万米。

    那么,万米之下,还能看到阳光吗?

    万米之下,还能有人建造宫殿、绵延千米吗?

    他不确定,因为此刻他的逻辑思维已经混乱,无法判断眼前看到的究竟是真实情景还是怪诞虚像。

    原先生灵猫一样轻捷地赶过来,本来以为林轩中了暗算才僵直不动,结果当他看到那窗外的情景之后,也彻底被震住。

    “这是哪里?这是什么?这是……这是……”原先生找不到恰当的词汇描述眼前这一幕,脸上的表情极为古怪,左腮是诧异的苦笑,右腮是迟疑的冷笑。

    林轩深呼吸三次,定下心来,再次观察窗外的情况。

    从那大汉的高冠华服、腰间长剑来看,这应该是一个地位不低的古代官员,是这大殿的主人。当然,也可以说那是一个极好的演员,正在出演一部古代戏剧。衣服和大殿全都是道具组装扮出来的,正在等待好戏开始。

    那么,林轩应该能发现摄像机的影子,但他以睿智目光扫遍了大殿的角角落落,也没有看到一点点摄像机的迹象。

    相反,他从大殿的正门望出去,看到了远处有着更华丽的宫殿,沿着一座土山的自然提升趋势一层层地铺陈上去,把整座山都遮住了。

    “为什么这情景有些熟悉呢?”林轩对眼前看到的似曾相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原先生低声背诵了几句,那是唐人杜牧《阿房宫赋》里的著名句子。

    林轩被惊醒,再看那土山和宫殿,立刻想到了接下来的几句——“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眩佬锌眨祸魏纾扛叩挖っ裕恢鞫8杼ㄅ欤汗馊谌冢晃璧罾湫洌缬昶嗥唷R蝗罩冢还洌虿黄搿!�

    杜牧以极高的想象力,身在唐朝而心系秦朝,将一组根本没在史册上留下具体形象的宫殿描画得尽善尽美,令秦始皇穷奢极欲、豪华享乐的地方完全勾勒出来。

    此刻,林轩通过窗子看到的,正是《阿房宫赋》里的说的那些。

    “既有《阿房宫赋》里的东西,难道那大汉跟阿房宫也有关系吗?”林轩弄清楚了一部分状况,但更多的困惑却扑面而来。

    他向前跨了两步,伸手去摸那窗子,触手之处,冰凉冷硬。

    那是一面透明的窗子,但窗上镶嵌的不是玻璃,而是一种奇特的水晶,毫无杂质,无比透明。

    他看着那大汉的背影,迅速想到了秦始皇嬴政的一些资料。

    自摄影系统发明以来,中外影视机构曾为始皇帝嬴政拍过很多影视作品,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无法绕过的一个人物,说他是开万世万代之祖龙也好,说他是暴虐施政、以百姓为刍狗的暴君也罢,他都曾存在过,牢牢占据了封建社会的领头羊这个位置。

    资料记载,秦始皇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他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他又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另外,他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一个如此惊天动地、震古烁今的大人物,理应被后人牢牢记住,如一道留在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这棵巨树根基上的疤痕,不可愈合,无法遮盖。

    自小到大,林轩看到过无数秦始皇的历史版本,好坏参半,毁誉不一,但他从未想到,自己会在这个特殊的场合里看到那个人。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秦之王

    “那是谁?”原先生自言自语,“如果这里是秦始皇横扫**、一统江山的地方,那他还能是谁?”

    林轩注视着那大汉肋下的长剑,剑鞘古朴,应该是某种大型猛兽的脑顶皮制成;剑柄镌刻着云纹瑞兽,肯定不是现代流水线上的产物。

    “如果他是——古人,我们又身在何处?”林轩禁不住向后望。隧道幽深,早就看不见那断龙石封住的洞口。

    他使劲抹了把脸,让纷乱的思绪稳定下来,再次确认自己所处的位置、所在的年代、所承担的使命是真实的。他是真实的,那窗外那大汉就是虚幻的,只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影子。

    林轩忽然松了口气:“既然是海市蜃楼、虚幻光影,那又有什么好惊骇的?”

    他向原先生望了望,正好后者也望向他。

    “是假的。”他说。

    原先生轻轻摇头,缓声问:“你以为这只是幻觉、幻影吗?但我此前有个朋友就曾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一带拍到过先秦铁骑围猎的真实照片。”

    林轩一怔,随即明白原先生说的是什么。

    “大秦武士陕西西部山区猎鹿”这一事件曾轰动一时,沸沸扬扬了三年之久。非但大陆、港澳台媒体大肆报道,连美国的华人社团都对这一点极为感兴趣,派出了大量的探险队到陕甘宁一带搜索调查。

    当然,调查没有任何结果,只是白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制造那一事件的人姓罗,是一名乡镇文化馆的馆长,痴迷于先秦文化,尤其对秦始皇本人进行过大量深入研究,自诩为“嬴政研究第一人”。

    那位罗馆长深信西南大山中藏着“史上第二座阿房宫”,所以无数次孤身西去,想在有生之年揭开“第二座阿房宫”的秘密。可惜,他跋涉半生,仍然一无所得,后来一夕之间捅出了“大秦武士”那件事,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资料记载,秦王朝的军队,置于皇帝的严格控制之下。负责全**事行政的官吏为太尉,战时随时任命将军统兵,另外还有上将军和前后、左、右诸将军。军队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兵三部分。京师兵主要由郎官、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郎官由郎中令统领,卫士由卫尉统领,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负责守卫京城的屯兵由中尉统领。地方兵置于郡、县,一般由郡、县尉协助郡守统率,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中央调遣,以皇帝“虎符”为凭。边兵主要负责边郡戍守,由边郡郡守统领,下辖都尉和部都尉。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军队兵种分为轻车(车兵)、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楼船(水兵)四个基本兵种。平原诸郡多编练骑土、轻车,山地诸郡多编练材官,沿江、海诸郡多编练楼船。

    罗馆长精研秦朝历史,自然分得清车兵、步兵、骑兵、水兵的不同兵种,所以他言之凿凿地说自己拍到的正是大秦最精锐的骑兵。他向媒体寄出的六寸彩色照片上,正是一大队骑兵呈扇面形进攻野鹿群的情景。那些士兵穿的铠甲、握的武器、马匹的鞍鞯等等,都有着明显的秦朝军队特征。

    在很多好事媒体的推动下,该事件与“周老虎”事件并称为近十年来的吊诡轶闻。

    “那照片是真的?”林轩问。

    原先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做了另一种分析:“照片上的人、铠甲、武器、马匹都符合秦朝骑兵制式的特征,鹿的大小、毛色、品种特点也跟秦时的野鹿一致,里面的植物也确认是没有经过两千年进化的蕨类植物。专家也检查过那位罗馆长的相机,用测谎仪分析过他的叙述……一切细节,都证明他的确看到了那样一些人和事。”

    “现场并没有骑兵、野鹿、植物的痕迹。”林轩说。

    他也有很多媒体朋友,其中几个还参与报道过那件事,最终证明一切都是子虚乌有。

    “但罗馆长实际就是拍到了,他没有说谎。我跟他是二十年的好朋友,他不缺钱、不缺名,只想做一些发掘历史的实事。他敢向外断指发誓,当时的确是看到了那样一群骑兵。就向我们现在,隔着这窗子,看到了外面的宫殿和人物。”原先生淡然回答。

    他们两个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心态极其平静,因为罗馆长的发现是真是假,与他俩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真也罢,假也好,都只是无关痛痒的小事。

    “你说,我们如果将珠峰底下的世界、怪事告诉媒体,他们会相信吗?”林轩笑了。

    他们目睹一切,但这些事却过于诡异,如同信口胡说、编纂杜撰出来的一样,要想取信于别人,实在难上加难。

    正如罗馆长想用一张照片证明“大秦铁骑”的存在一样——难、难、难。

    更重要的是,现在证明外面那人的身份是次要的,假如外面是大秦王朝的世界,则两人就算打破这水晶窗子出去,也只是误入别人的故事,无法回到真正要去的地方。

    也就是说,现在他俩向前一步容易,一旦跨出去再想退回来就回天乏术了。

    “真的想祈求上天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看清楚眼前纷纷扰扰的世界啊……”原先生背靠石壁,脸上浮起绝望的微笑。

    “如果窗外的一切是真的,最坏后果会怎样?如果窗外的一切是假的,最坏结果又会怎样?”林轩自语,“假如我们现在必须要一种结果的话,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破这扇窗子跳出去。”

    外面那大汉突然站起来,手按剑柄,低头沉思。

    “先不要动,只要他转过身来,我们就能弄明白一些事了。”原先生精神一振。

    林轩点头,的确如此。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如果那大汉的长相是历史描述的样子,则两人的推测就会成为事实,那人一定就是秦始皇嬴政无疑。

    大陆有一部分历史学家根据以上记载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如同豺狼吼叫。后来,由于政务繁重,这些幼年疾病又引发了脑膜炎和癫痫。秦始皇东巡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最终昏迷致死。

    根据《史记》和各国历史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执政之后,他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

    关于秦始皇的死,《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