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辽新传-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最让高览头疼地还是如何向袁绍禀报这次战况。有袁熙的存在,注定了高览不能对战况有任何的隐瞒。而且这也不符合高览一贯的作风。可是若要直言不讳的告诉袁绍这一次的损失。高览就是用脚趾头也能想象得出袁绍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是高览还是要将情况禀报上去,这不但是他作为将军的责任。他也需要袁绍再为他提供些骑兵来遏制曹军。
    撇开左右为难的高览,袁熙此时也在他自己地军帐中盘算着。曹军地强悍他今日也见识到了,就算他再如何纨绔也能看出自家的士兵完全和曹军士兵不在一个等级上。而且曹军地投石机的存在就足以保证只要是防守,袁军只能期待曹军投石机没有巨石或是完全损毁,否则就只能集中相当数量的兵力,用较大的伤亡来换取可能的胜利。
    原本被自己的父亲派到此地的袁熙心中早已经绝了和自家兄弟争夺父亲袁绍的那个位置的念头,可是这次曹军的凶悍让袁熙心中有升起了一丝希望。在他看来,只要自己能够取代高览掌控平原这十万军队,自己就有了和大哥袁谭、三弟袁尚对抗的实力,毕竟自己这些年也攒下了一些班底,关键时刻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但是要想取代高览,袁熙就必须要让高览失去袁绍的信任。
    想到这里,袁熙立刻提笔写信,他知道高览会立刻将此地战况上报到朝歌大营,他必须要赶在高览之前做好准备。
    高览并不知道袁熙已经开始在算计他手中的军权了,还在那里等着伤亡和损失的统计结果汇总过来,然后再向袁绍禀报。不过就算高览能够提前得知袁熙的算计,他也无能为力,作为属臣,他是不能够拒绝自己的主君的命令的。
    张辽的中军帐中,曹洪正拉着张辽在闲聊,他们也在等待战损情况以及此战的功臣陈到。不过曹洪更关心的确是对面的袁军在受到这次打击之后还能有什么样的反应。
    “文远,你说高览此时会如何选择?是继续留在原地?还是撤退?”曹洪问道。
    “撤退?想都不要想!”张辽直接就否定了曹洪的一个假设。
    “如果高览敢撤兵,我就敢让平原立刻变天。就算袁军还能够控制几座城池,那广大的原野就是陈到他们驰骋的牧场。而且我军的投石机可不是只能用来砸小兵,摧毁城墙才是它们的正当行业。”张辽笑的很开心,可是曹洪却怎么看都觉得张辽的笑容里有一种见人倒霉他高兴的感觉。
    正是因为张辽用激将之法让高览恼怒下单单派出了骑兵,并且还担心不能抓住曹军而将兵力分散使用,从而才让自家骑兵有了正面硬撼敌骑的机会。张辽又利用自家骑兵精良的装备为敌骑设下了陷阱,使得数千敌骑因为战马的马蹄受损而失去战斗力,导致最终被俘。
    如此一大通动作做出来,才有了今日的战果,张辽当然会高兴。虽然他很是欣赏张颌、高览这两员将领,可目前双方敌对的状态也并不影响张辽算计他们的心情。
    “子廉,此时还是不要去想高览会做什么,我们要赶快将战况禀报主公,好让主公统筹安排兵力的调配。此外还要抓紧补充兵员,尤其是骑兵,此战也有近两成的损失,若不是青州那里我提前训练了不少预备骑兵,这一战我也会哭的。”
    战斗结束了,这一战虽然两军损失的数量和整个战线上的军队数量相比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此战的影响却很大。
    首先是平原的袁军在失去了骑兵之后就只能据寨而守,无力主动向曹军发动进攻。而曹军骑兵能够熟练的使用原本只有草原异族才能使用的骑射战法也会影响到正在河内对峙的主战场。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曹军骑兵竟然可以在碎石堆中自如的奔驰,这将彻底改变骑兵的作战范围,这条消息一旦传出去,可以想象到,曹操的领地中又将充斥着大量的间谍。
    郭嘉、刘晔他们又有得忙了……





    第三卷 第290章 许攸的“杀”招!
     更新时间:2009…6…13 18:56:18 本章字数:3367


    袁军的信息传递有不停接力的战马,曹军则有在黄河上畅通无阻的战船。平原这一战的结果很快就放在了两军统帅的案上。
    “主公,高览无能,损兵折将,还请主公予以严惩!”郭图义愤填膺的向袁绍说道。
    “主公,高览此战损兵折将,若无说法自不足以服众,请主公三思!”逢纪也打蛇随棍上,附和着郭图的话。
    但是这话也只能说说,袁绍麾下战将不少,可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却不多,否则当初赵云搅乱幽州之时袁绍也不用将颜良派出去统一指挥了。不过郭图、逢纪二人却是知道了袁熙也将战况以书信报于袁绍,而且发动了倾向袁熙的人在暗中活动。郭图、逢纪可是各自倾向于袁谭、袁尚的,为了不让袁熙的企图得逞,他们在袁绍面前要求严惩高览,而此时自会有与高览交好的将领和平素就和他们不对盘的谋士开口反对的。这样一来,反对严惩高览的人就会占据多数,袁熙的企图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得不说郭图、逢纪算计还是极为正确的,他们的话音刚落就有人出头反对了。
    “主公,此战高览未能识破曹军计谋,虽其有罪,然此战后高览以熟悉了曹将张辽的战法,若此时临阵换将,将领还需要熟悉曹军,若此时曹军趁机攻打,反倒是不妙。不若主公下文训斥高览,然后命其戴罪立功罢了。”性情急躁的田丰立刻如郭、逢二人所愿站出来反对了。他也不是不知道这两人的意图,但这两人用的是阳谋,田丰他即使知道了也不得不出头反对,否则就违背了他做人的一贯准则。
    沮授看了他的这个好友一眼,无声的叹了一口气,老朋友的脾气生性如此,他无数次的劝说也没有用,否则凭借田丰的资历和能力,此时又如何会不得袁绍地重用呢。只能希望他不要在将来口不择言的得罪了袁绍就好了。
    不过沮授并不知道,此时的历史已经因为张辽的缘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曹军的强势,袁绍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刚愎自用,田丰也就躲过了历史上地牢狱之灾。而他自己是否能躲过历史上的结局呢?估计这个问题就连张辽都回答不出来,毕竟谁也不知道将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
    但是田丰既然率先开口了。沮授也就不能让老朋友孤军奋战,反正谁都知道此时换掉高览绝对是不智之举,所以沮授也不会有什么顾忌。他知道,随后审配等人以及高览的好友张等将领都会开口反对换将的。
    “主公,元皓此言甚善!临战换将此乃大忌,还请主公三思!”就在沮授还未开口之时,审配已然抢先出列赞同田丰的意见了。
    “主公,正南公此乃老成谋国之言,与其此时临阵换将。不如再给高览将军一个机会,让其感念主公恩德,戴罪立功就是。”沮授也开口了。
    “请主公三思!”其他人见到三位重量级谋士均反对换将。也顾不了郭图、逢纪地意见了。反正大家都清楚这两人地真实意图。一起附和着田丰等人地意见。
    袁绍此时可是头疼地很。虽然这些年因为年龄增长而在决断方面多有犹豫不决之时。可自家地儿子自己清楚。袁熙那封信只是将详细地战况描述了一遍。而且和高览所报并无差别。信中更没有任何地倾向。但袁绍心里明白。自己这个原本没什么作为地老二也有了别样地心理。想借此机会搏一搏。袁绍宠爱幼子袁尚是众人皆知地事情。他想让幼子继承自己地爵位也是明摆着地事实。但长子袁谭早年在平定黄巾时就涉足袁家军政事务。多年下来早已自成一系。两子相争就已经够让袁绍头疼地了。此时又要加一个进来。袁绍只能更加烦恼。
    念及此处。袁绍就已经不愿让袁熙得偿所愿。自己地长子和幼子身边如今都有了依附之人。两系争斗不休。若非他和不少中立地重臣压制。还不知道要弄出什么事情呢。他可不想让原本已经让人心烦地事情再搞得复杂一些。
    而且袁绍之所以这些年变得有些多谋寡断也是因为身边谋士太多。每遇一事总是有大量地不同意见。细细思量治下却各有好处。让人无法决断。而如何采纳又涉及自己麾下部属地派系平衡。保持自己地权威。这才使得袁绍遇事犹豫不决。可是这件事情除了郭图、逢纪这两个明显是故作姿态地家伙之外均表示反对。袁绍也就不用再考虑了。
    “既然诸位都是此意。那就依此办理吧。让高览好生带兵。决不能让张辽搅乱我军后方。”袁绍拿定了主意。缓缓地说道。
    “主公英明!!!”众人齐声应道。就连郭图、逢纪也不例外。丝毫不能从他们地脸上看出失落地神情。
    “主公!”
    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告一段落时。突然一员武将出列向袁绍躬身说道:“启禀主公,张有奏!”
    “嗯?隽义有何事。但说无妨。”袁绍见是张,心中已经明了,此时奏报,必是与高览有关。张与高览二将的关系可是众人皆知地。
    “主公,据高将军所报,曹军战马可以不畏碎石,而曹军骑兵更是精通胡人的骑射战法。曹将张辽出身并州,此骑兵必是张辽亲手所训。而念及张辽曾长期留在曹操身边,曹军骑兵通晓此种战法者就……末将以为,曹操身边骑兵也必然有精通骑射之兵,从张辽那两千骑兵个个能与马上高速放箭来看,曹操身边这类骑兵也不会少。再加上曹军骑兵此时可以在山地作战,还望主公能及早命人探知此中诀窍。并向平原加派骑兵,以压制张辽之气焰。”张侃侃而谈,所谈均涉及曹军骑兵,倒是投石机他们已经见识过了,也没有过多纠缠。
    “主公,张将军所言甚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事宜急不宜缓。我军若不能探得曹军骑兵之谜,下次必然还会遭到曹军的算计。”审配出言附和。
    作为世家家主,审配虽然不喜颜良、文丑这等身份低下的大将,但对于张这样同样虽然家道有些中落,却依旧是世家子弟的将领却是心中认同的。而且张不但能征善战,而且很会做人。审配虽然不会拉帮结派,但为自己的家族交好一个军中重将也是他不容推卸的责任。而且审配也明白曹军骑兵的秘密若是无法查明,将会对此后两军地决战产生不可估量地影响,他自然是要支持张的意见地。
    “曹操倒是会算计。若他早些在此地就用骑兵与我军大战,纵然我军骑兵会有损失也不至于如平原那样严重到只能据守的地步。真真是好算计啊!”田丰叹道。
    众人闻言心中均是一震,若此战真是曹操预先算计好的,那平原那里可就危险了,谁也不知道张辽究竟还有什么后手。若是平原有失,那渤海、清河就直接暴露在了曹军的铁蹄之下,甚至此时正在围攻东武阳的袁军和冀州腹地的河间、安平、巨鹿、魏郡等地也将面对曹军骑兵的威胁。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若真发生这种情况,粮草断绝不说,军心士气必然涣散,袁绍就可以干脆的直接投降算了。
    “唔……此事倒确实麻烦。咝!诸位可有对策?”袁绍吸了一口冷气问道。
    “主公,可从安平、巨鹿两地抽调兵力增援平原战场,再命渤海、河间两地将领密切关注平原,并给予高览将军调动两地兵力之权。如此可将张辽之曹军彻底关在平原,甚至逐回黄河南岸。”袁绍谋士辛评出列说道。
    “此计不妥!”辛评话音刚落,田丰就出言反对。“渤海之兵决不能动,非但不能动,还要从别处予以加强。否则曹军有水军之利,可随时从海上进攻渤海。况且公孙续已然投靠曹操,渤海一旦兵力空虚,难保公孙续不会趁火打劫。如今之计,只能从常山、魏郡、等腹心州郡调兵增援。且青州曹军不过三万,只要我军据守不战,张辽也不敢无视身后大军而直入我腹地!”
    “呵呵呵!其实还有一计!”
    就在众人争执之时,许攸微笑着开口说道。
    “子远,计将安出?”袁绍对这个早年就投靠自己的谋士还是很重视的,虽然没有赋予审配这样的重要职务,可一旦许攸出谋,袁绍总是有些倾向的。
    “此时曹军沿黄河分为三处,此处兵力最厚,青州防守最严。然东武阳只有一城耳,东郡河北之地均在我手。主公只要命人围住东武阳,然后躲过曹军水军巡视,将一支精骑渡过河去,直扑东平……呵呵,只要能攻下东平,控制了天子,曹操还能与我军一战吗?”





    第三卷 第291章 轻松地曹操!
     更新时间:2009…6…14 21:10:18 本章字数:3394


    “妙!”
    许攸话音刚落,就听得有人大声叫好。众人寻声一看,出言赞同的却是与许攸一向不和的田丰。
    “此计大妙!以重兵围住曹军,暗遣精骑直捣曹操腹心。若能控制天子,则此战定矣!即便不能,也能让曹操各军慌乱,起到调动曹军之力。”田丰虽然不齿许攸的为人,可许攸此计却非常符合他的心意,故而也不管与许攸的恩怨,开口赞同。
    “此计虽妙,然则太险,稍有不慎,不但无果,反有滔天大祸。”沮授这次依旧没有抢到“沙发”,还是第二个发言。
    不过沮授却不太赞同许攸之计,虽然看上去效果明显,但曹操也非不智之人,帐下更是智谋之士甚多,岂会对如此重地不加防守。且一旦失败,袁绍立刻就会立刻背上一个谋杀天子的罪名,再加上曹操将袁术给袁绍的那封信大肆宣扬,袁绍的名声就算是顶风都会臭三里。那时候人心一散,袁绍的基业就会彻底完蛋。沮授当然不愿让袁绍弄险。
    许攸的计策激进,冒险,确实得不到稳健派的认同,虽然大家都认同了曹军的实力强于自家,但只要没到穷途末路,他们是不会青睐险招的。而别的人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会赞同许攸的计谋,他们不愿见到许攸借此机会扩大对袁绍的影响力。
    这样一来,当沮授的反对意见一出,众人纷纷出言反对,理由是各种各样,但中心议题只有一个,就是反对许攸的计策。
    这次又是几乎一面倒的状况又让袁绍立刻拿定了主意,“既然如此,此议就不要再议了,将来若有机会再说吧。”袁绍否决了许攸的计策,不过他还是对许攸感到一丝歉意。毕竟人家许攸是在帮他这个大老板出谋划策,于是在话语中也并没有将话说死。
    许攸其实也并没有介意袁绍是否会立刻就采纳他这个计策,他此时将这个计策抛出来也是搂草打兔子…………顺便的事。这时候的许攸虽然没有完全彻底的背叛袁绍,但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家仆和郭嘉的部下接上了头,并通过这条线向曹军提供了不少情报。这也是许攸在做一种另类地“风险投资”,只要处理得当。他就能左右逢源。至于这时候抛出这个计策,许攸实际上也是在做投资,他的目的是讨好曹操的核心将领。凭借他的头脑,许攸已经从曹军的部署地蛛丝马迹发现了这些统兵大将对天子的态度,虽然不敢肯定,但对付一个无权的小皇帝的胆子他许攸还是有的。当年他甚至敢于谋划着拦路劫杀汉灵帝,如今给一个一点实权都没有的小皇帝找点麻烦来讨好一下将来可能的同僚也不是什么让人不可接受的事情,毕竟这些人都是曹操的亲族,自己虽然是曹操曾经地好友。也不可能比这些人更加受到曹操的信任。许攸为人虽然狂傲、贪婪,可必要的谨慎还是有地。
    而袁绍的态度也让许攸满意,反正他也没有让袁绍采纳他的计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