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远侯府内,宣旨的太监颤颤巍巍宣读完手中的圣旨,不断偷瞄着面前那人的脸色。他早听闻了关于宣远侯的许多可怕传闻,生怕这个吃人恶魔一时气愤会将他生吞活剥了。他随即想到门外严阵以待的几千禁军,才稍微有了些底气,幸好陛下已经下旨,一旦宣远侯敢抗旨,立即将他押回宫中受审。
他这边严阵以待,谁知萧渡却是气定神闲地领了旨,脸上看不出一丝惊慌,仿佛早有预料一般。他施施然起身,笑道:“有劳公公帮我回个话,还请陛下宽限三日,三日后,萧渡必定进宫面圣领罪。”那太监一时犯了难,这到底算抗旨还是不抗旨,但他半刻也不想多呆,便皮笑肉不笑地道:“那奴婢先去向陛下回话,还请侯爷继续候旨。”
萧渡望着那太监仓皇而逃的背影,捏紧了手上的绢帛,“铭成,你果然是等不及了。”
赵衍接到那太监回禀,虽不明白萧渡到底有何打算,念在多年的情分上,终是通融了这三日。只是自那日后,一队禁军就将侯府团团围住,再不许任何人进出。
三日后,萧渡坐上一辆马车缓缓驶出侯府,他掀开车帘,看见仍在侯府门前严阵以待的精兵们,嘲讽地嗤笑一声,便放下车帘悠哉地靠在了锦垫之上。
乾元宫内,赵衍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望着殿下那人。他背脊笔直,姿态落落地跪在那里,脸上还带着轻松的笑容。明知这一趟必死无疑,他为何还能这么自信,赵衍忍不住轻轻叩着桌案,脸上露出狐疑神色。
这时,已经升为右相的吴岳愤而指责,道:“萧渡,你竟敢率众分食将士们的血肉,可还有半点人性,可对得起他们在天的魂灵。”
萧渡昂起头直视他,道:“我行事无愧于天地,也与无愧于跟了我多年的兄弟。”
吴岳冷笑着蹲在他身边,字字戳心,“所以你吃了他们的肉,让他们的魂灵无处容身,让他们的亲人连为他们收尸都办不到。”
萧渡身子有些发颤,没有回话。吴岳抬起头,又转向赵衍道:“陛下,忠义之士浴血奋战,宣远侯竟敢对他们行如此灭绝人性之事,若不严惩,怎么对得起那些忠义的将士,又怎么对得起他们那些却连尸骨盼都不回的亲人!”
赵衍长长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不忍表情,正要开口,萧渡却突然道:“陛下,现在是什么时辰。”
赵衍怔了怔,向身边的福公公使了个眼色,福公公连忙回道:“巳时三刻。”
萧渡笑道:“陛下最好再等等,待会儿应该会有一份邸报送来,陛下看完了这份邸报再来定我的罪也不迟。”
殿上之人面面相觑,不明白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但萧渡却大剌剌站起身来,丝毫不顾四周质疑的目光,仿佛自己从不是那个待罪之人。终于在一阵难熬的胶着后,有人通传进殿,一脸焦急地跪下报道:“陛下,前线急报,木戎与芜国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一起攻打平渡关,留守的军力不敌,连连退守,若不派人增援,平渡关即将不保啊!”
赵衍面色骤变,随后狠狠瞪向萧渡,是他!一定是他!木戎和芜国早有联合进犯之意,若不是他故意让萧家军退守平郡,那两国如何敢贸然起兵。原来这就是他最后的退路!
这时,萧渡撩袍跪下正色道:“前线形势危急,臣愿亲自请命,领兵出战,臣以人头担保,必定会率军死守平渡关,绝不会让外族蛮夷染指我大穆江山!”
赵衍狠狠砸了砸桌案,目光中闪动着不甘和愤怒。只怪他急于铲除夏氏,现在秦牧已死,燕州的兵防暂时无人接替,除了倚仗萧渡,朝中根本无人可以与芜国和木戎一战。如果放萧渡带兵出京,无异于纵虎归山,待击退外敌,他随时能用手上的兵权攻打回京城。可若不放他走,芜国和木戎就能随时能突破平渡关,直入中原,到时大穆则有亡国之危!
赵衍犹豫许久,终是咬牙道:“好!崇江与他们对战多年,必定有抗敌之策,朕便将大穆的安危交托于你,前线所有军队随你调配。”
萧渡嘴角泛起笑意,叩首道:“臣,定不辱命!”
数日后,写着“萧”字的令旗迎风招展,萧渡银甲紫批,盔顶白羽,昂首策马领着上万将士出征。百姓们得知宣远侯临危受命,多年后再次挂帅亲征抗击,救大穆与水火之中,顿时忘了此前的种种流言,纷纷自发站于道旁相送,高声大呼:“宣远侯,宣远侯……”其声响彻天际,令观者无不动容。赵衍带着冕冠站在城墙上,目光炯炯盯着马上那英姿飒飒的身影,这是他第二次送他出征,也许到他们再见的那一日,便是兵戈交战之时。
这时,身旁的吴岳上前劝道:“陛下无需如此忧心,萧渡的亲眷还被困在侯府,臣担保他一定不敢妄动。”
赵衍轻轻叹了口气,却突然瞪大了眼,叫来一名侍卫吩咐道:“快!派个探子潜进侯府,看他们还在不在那里!”
吴岳听他此言,顿时也明白了过来,萧渡此次出城,侯府为何没人来送,连侯夫人都不见踪影,难道……他惊出一身冷汗,手中的笏板重重落到了地上……
————
半个月前,悬着“骆”字灯笼的府邸中,有一辆以黑布遮盖严实的马车缓缓开出,驶上长街一直开到启德门前。守门的士兵掀开布帘,盘问一番后,连忙笑着道:“是骆翰林啊。怎么,天都要黑了还赶着出城啊。”
骆渊在夏明远案中有功,又才学过人,令今上十分器重,在禁军中也略有耳闻。骆渊微微一笑,朝那士兵躬身道:“在下家乡的亲人过世,连夜赶去奔丧,还望这位大哥行个方便。”
那士兵点点头,目光又绕到马车里其余坐着的几人,只见他们各个都穿着粗布衣裳,低头坐在后方一言不发,便狐疑道:“这几位是?”
骆渊道:“是我家在京城的远亲,与我一同回去奔丧。”
那士兵想着今上下了严旨,所有出城之人都要仔细搜查,却又不敢擅自做主,于是找来守卫的统领禀报。统领一来,便对对骆渊陪着笑道:“能否请他们下来盘问几句,皇命在身,还望骆翰林莫怪。”
骆渊的脸色变了变,正待开口,突然有个声音自后方响起,“骆翰林你还信不过吗?”
那统领定睛一看,来得竟是夏青,顿时身子有些发软。夏青在剿逆一役中立了头功,今上为了嘉奖其功绩,将除了羽林卫的另外两营也交到他手上统领,可是得罪不起的大人物。于是他连忙连忙点头哈腰道:“夏将军,我们也是依照圣意行事。”
夏青纵身下马,道:“骆翰林还能什么叛贼不成,他既然有急事在身,还不快放他出城。”
那名统领不敢怠慢,连忙命令其他人放行,骆渊坐回车内,低头抹了抹额上的汗珠,眼看马车终于离城门越来越远,他终是长长松了口气,对内道:“老侯爷,夫人,二少爷,现在我们马上赶去渡口,侯爷安排了船在那边接应,然后我们就往平郡去。侯爷自会有办法脱身。”
元夕揭下头上的黑帽,掀开车帘回望京城的方向,默默在心中道:“阿渡,你一定要平安来找我们。”
作者有话要说: 实在抱歉,最近发生了一些事,耽误了码字的节奏,这周估计只能隔日更了,不过算是一件喜事,等确定了再和小天使们报喜。
到这章起前面的线就已经全部收完了,我知道最近会有很多人弃文,其实作者君也写的很累,对作者来说这种情节比写互动和悬疑男的多,但是还有最后几万字将每个人的结局交代清楚,这个月内肯定能够完结。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陪我走到最后,很想看到你们出来陪我说句话,么么哒。
☆、第117章 056
建平六年五月,萧渡带领一万人马从京城出发,又持文帝赐得兵符集合燕州、幽州的几万人马,赶到平渡关与萧家军汇合。在平渡关苦战半月的萧家军终于守到侯爷亲自率兵增援,一时间军中士气如虹,纷纷呼喝着一定将蛮子们赶回老家。
但木戎与芜国组成的二十万黑骑联军集合了两国最精锐的兵马,誓要一雪前耻拿下平渡关,将中原踏平在自己的铁蹄之下。双方鏖战数月,各有胜负,战况持续僵持。
这一日,萧渡带兵大胜黑骑军,将其逼退至城外五百里,经过十几个日夜,终于能率军回城,同时吩咐士兵们加紧修固城墙,挖深战沟,以防敌军下一次强攻。
随后,萧渡来不及卸甲就飞奔回府内。卧房中,元夕正在低头缝补一件袍子,阳光透过窗棱洒在她脸上,手中的针线绕着细尘飞舞,微弓的身子在金黄色的光晕中映出恬淡又温馨的画面。萧渡不由弯起嘴角,抱胸靠在门边静静看着眼前这一幕。战场无情,他从血腥与杀戮中走出,唯有看见她,才能涤清心中的罪恶,找回一份归属。
元夕听见门边有动静,抬起头便看见萧渡披着一身风霜含笑望着她,连忙放下手中针线,飞奔扑进他怀中,又踮起脚在他唇上亲了亲。萧渡的心“砰砰”跳跃,却连忙隔开她,道:“别,我身上脏。”
元夕却摸着他的脸眯眼笑道:“我家相公是大英雄,这可不是脏,是你得胜的标志。”然后,她又抱着萧渡好好温存一番,才依依不舍地吩咐婢女打来一桶热水,推着他去洗澡。
热气翻涌,白雾蒸腾,萧渡将身子整个泡在热水中,舒服地轻哼出声。这一仗打得十分艰苦,幸而他亲自带兵包抄进黑骑军左翼,才以围合之势大挫敌军,折损了对方上万兵马。只是再过几个月就要入冬,黑骑联军的粮草就在后方,可以随时退守回到草原,可如果京城那边补给出了问题,平渡关便会陷入危险。他不由又想起五年前那惨烈一幕,心中顿时一阵烦闷,紧紧地皱起眉头。
这时,一双温柔的手自后方饶了过来,为他抚平眉心,元夕拿起巾帕为他擦着背,又柔声道:“既然回来了就先好好歇歇,其他的事以后再慢慢打算。”
萧渡回头望着那张日思夜盼的眉眼,背后是她的手一下下摩擦着肌肤,顿时感到全身燥热,腹中腾地窜起一把火来。他拉过她的手在唇边亲了亲,突然发力猛地将她也拉进了木桶中。水花飞溅而起,元夕吓了一跳,等她反应过来已经坐在萧渡对面,全身上下被湿了个透。萧渡一把揽住她的腰,将她的身子紧紧贴上自己的,带着坏笑道:“你也一起洗洗。”
元夕气呼呼地鼓着腮帮子,“洗个澡都不规矩,我可不陪你疯!”
可她的力气哪敌得过萧渡,还没挣扎两下就被压在桶边上狠狠吻了下去,一直被吻到软软依在他怀中,萧渡才叹息着贴在她耳边道:“夕儿,我好想你。要是能把你拴在身边到哪都带着就好,可战场那么危险,我怕……”
元夕为他这孩子气的话有些好笑,但想到他每一次出征就是在生死间来回,又觉得有些心疼,于是趴在他肩上把玩着他的湿发,道:“等你打赢这场仗,我们就不会分开了。”
萧渡的眸色黯了黯,就算打完这场仗,将芜人赶回去,他们却是再也回不去京城了。既然走到这一步,要回京就必须得与皇城一战,夺回那个千万人之上的位置。他突然觉得十分疲倦,只有怀中这温软的身子能让他感到安慰,于是贪婪地吸着她身上的香气,迫不及待地扯开她的衣衫,在光洁软嫩的肌肤上不断啃咬着,大手也放肆地一路往下,只弄得水花翻滚,热浪荡漾。
元夕来不及反抗,就被他撩拨得浑身酥软,迷迷糊糊地让他得了逞。一时间,屋内只听见水花啪啪地夹杂着粗重的喘息声,谁知萧渡憋得太久,激情处竟忘了他们还身处小小的木桶,只是一味强攻,终于,两人身下的木桶受不起折腾“砰”地一声炸开,水花溅地到处都是,正在激情处的两人就这么顺着水流栽了出来。
门外的侍卫听见声音,连忙拍门喊道:“侯爷?出了什么事?”萧渡抱着元夕尴尬地倒在地上,怕门外的人闯进来,连忙扯过架上挂着的布巾将元夕的身子包住,又狼狈大喊道:“没事,你们先别进来。”
门外的侍卫呆呆看着水从门缝处渗出来,搔了搔头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侯爷既然说不让他们进,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得又互相嘀咕着站回门边。
萧渡见门外没了动静,才稍稍松了口气,这时身下的元夕早已臊得满脸通红,捂着脸从指缝中瞪着他道:“都怪你!疯起来也不知道挑地方,现在怎么收拾。”
萧渡许久未见过她这副脸红害羞的模样,心中越发按捺不住,干脆一把捞起她的身子往里间抱去,“好,那我们现在就挑个好位置继续。”
终于,几番颠龙倒凤后,元夕被折腾地浑身酸痛,依在萧渡怀中昏昏睡去,当两人再度转醒时,已经快到日暮西山之时。元夕懒懒睁开眼,借着昏黄的光亮看见一地的水渍,这才想起外间还是一片狼藉。洗澡的木桶裂成了几半,两人又躲在房里一天都没出来,外人见了一定能猜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到此处,她忍不住又捂脸哀叹:以后她算是没脸见人了。
萧渡却是从不在乎这些事:反正是和自己娘子亲热,想在哪里就在哪里,想用什么姿势就用什么姿势,还容得外人说什么闲话。眼前天边就要布满晚霞,他突然想起一件心事,连忙拉元夕坐起道:“快穿好衣裳,我带你去个地方!”
元夕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却见他一脸兴奋地望着她,只得穿好衣裳,与他共乘一骑往街上行去,元夕本有些害怕马上颠簸,但被他紧紧揽在怀里,内心便觉得无比安定。
两人一直骑到城西的黛霞山下,萧渡扶着元夕下马,又将马拴在一棵大树上,牵着元夕道:“我们上山去看日落,现在应该还赶得上。”
元夕早听他说过边关的落日极美,此刻也顾不得疲乏连忙跟着他往山上走,萧渡走了几步,回头看见元夕正提着裙裾十分吃力地跟着,索性蹲下将她直接拉上背来,“我背你上去。”
元夕伏在他宽厚的背脊上,弯起唇笑了起来。萧渡生怕赶不上日落,背着元夕疾步朝山上爬去,才爬了一半,额上便沁出豆大的汗珠。元夕有些心疼,一边替他擦着汗一边道:“要不我还是自己下来爬吧。”
萧渡呵呵笑道:“只管趴好就行,你家相公几十万大军都敢对阵,还背不起你一个小娘子。”他突然想起什么,回头柔声道:“说了要背你一辈子,怎么能半途而废。”
元夕歪头靠着他的肩,只觉得这漫山的野花全开在了自己心上,溪涧流水淌过心尖,留下蜜一般的清甜。
终于赶在日落之前,萧渡将元夕背上了山顶,然后便一头栽在地上大口喘着气,元夕连忙解下他随身带着的水囊喂他喝下。萧渡就着水囊喝了几口,目光中突然闪过一丝狡黠,扯着她道:“我要你喂我。”
元夕怔了怔才反应过来,见他摆出一副你不喂我就不喝的无赖态度,只得叹息着摇头,含了口水在嘴中俯身喂给他。谁知萧渡喝了水却扯着她的小舌不放,元夕又好气又好笑,挣扎着要起来,萧渡却轻轻按住她的头,翻身将她压下继续吻着。两人方缠绵一刻,萧渡突然抬起头,引着元夕坐起,道“夕儿,你看。”
只见浑圆鲜红的落日一点点沉入河面,将蜿蜒的河水映起霞光万丈,夕阳染得远处的草原泛起金光,一只雄鹰展翅,翱翔过连绵的山脊、斑驳的城墙,这便是诗中所说得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吧。
元夕看得有些痴了,萧渡将她的头扶着靠在自己肩上,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