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三件事
徐文瀚每日散朝之后必来杨府报到,杨致虽是在家赋闲,但朝中大小诸事一应了然。心道皇帝急召他入宫见驾,无非是为垂询灭唐方略与筹银二事。其余的事皇帝应该不会找他,他也管不了。
饶是杨致与耿超打的那三场是真假参半,也是通身大汗,像是刚从水里头捞出来的一样。直觉得浑身汗渍黏腻难受,何况就这么进宫似乎有“君前失仪”之嫌。就算皇帝急等着救命也轮不到他操心,反正不急在这一时半会,不如先回府洗个澡换身衣裳。
回头望向禁军大将军府,意味深长的摇头一笑,从侍卫手上接过缰绳上了马。牵马的侍卫不由自主的眉头一皱,委婉笑道:“侯爷,您可真有……这个男儿气概。”
杨致见说话的侍卫神色讪讪,略微一愣,随即恍然:这时候自己身上的味儿是重了一点,原来人们时常说起的男人味就是这么回事!
笑骂道:“你这杀才!还男儿气概?汗臭就是汗臭嘛!”
转念一想,让皇帝循着身上这股味儿问起今天与耿超再行比试一事,岂不是更好?一本正经的板着脸道:“皇上急召,岂能因琐碎小节而有片刻耽搁?快走,快走!”
几名侍卫不约而同的心生感慨:飞虎侯真是忠心耿耿!难怪会有偌大声名又深得皇上爱重!
扬鞭催马往皇宫这么一赶,自然又加着出了一身臭汗。刚踏进御书房作势欲拜,皇帝便夸张的掩鼻连连挥手道:“罢了,罢了!免礼。马成,赐座!杨致,你这是去背犁耕田去了么?虽说时下仍自有些天热,亦不至这般大汗淋漓吧?”
“启禀皇上,臣方才因些许小事往耿大将军府上造访。从耿超所愿与他再行切磋武技,又应皇上急召快马赶来,是以如此狼狈。”
“哦?”皇帝果然兴味盎然的问道:“你因何事去了耿府?你与耿超这番比拼情形如何?快说来让朕听听。”
皇帝自内廷禁卫府派驻杨府护卫当值的侍卫甚多,至今仍无撤回之意。杨致心知府中往来人事瞒他不过,事实上暂时也没什么好瞒的。一五一十将去耿府送还谪仙居所卖银两的前因后果说了。对与耿超比拼武技的经过,除了偷袭与吐痰这两节瞒过不提,其余都说了个仔细。
皇帝凝神静听。不时徐徐点头。他对杨致不按常理出牌地做派已有领教。听说杨致在未伤耿超毫发地情况下竟是三场全胜。料想耿超不只是单纯输在武技上。也就不以为奇。
待杨致说完。皇帝赞许地道:“不错。朕很满意。耿超是朕看着长大地。多吃几次亏对他有好处。”
杨致地心思皇帝看得很清楚:他煞费苦心地拿了谪仙居那般倒腾。旨在表明无意掺和争储一事。在今后几年内。皇帝在内政上以求稳为先。对太子尚处于考究培养阶段。当然不愿意看到因杨致介入其中而导致太子与宁王地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地局面。
杨致虽极得激进派文臣与军方集团好感。但也不愿倒入其怀中成为他们地棋子。与耿超这一战没有任何观众。以后他也没打算对外大肆宣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在不撕破脸皮地情况下。向军方集团传达这个信息。
皇帝有意扶植杨致自称一派。既是为了这么个怪物只能为我所用。又可以利用他制衡外戚与军方两大集团。而杨致也想在各方势力心目中确立自己“只能求、不能惹”地强势地位。同时着手全盘考虑自立门户。皇帝与他地利益不尽相同。立场却是完全一致。又怎么会对他不满意?
二人相视会心一笑。皇帝拿出两份标有“加急”字样地军报递给杨致:“朕今日召你前来。是为了三件事。你先看过这两份军报再说。”
杨致接过一看,一份来自幽州,一份来自朔方,竟是预想中的灭唐与筹银二事全然不沾边。疑惑的看过第一份军报后,顿时容色戚戚,失神地颓然坐倒。
据镇守幽州的康王赵当遣派燕京的细作密报:夏历武成二十五年七月初五日,燕京皇宫大火。燕皇与北燕太子和诸多宫人妃嫔于大火中罹难。七月初九日,北燕定北王数次“坚辞”不成,应群臣所请登上皇位。同日,立原定北王世子为太子,其女以原号加封为平宁公主。平宁公主因大火“惊吓”,一病不起。七月十三日,卒。
杨致黯然喃喃念道:“怎会那般凑巧?我事先都已告诉她了地,……玲珑应该不会那么傻。不可能,我不信……。”
皇帝也是唏嘘不已。温言劝道:“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军报所言之事也不能全信。这公主虽是敌国伪皇之女,却不失为一奇女子。能得名震天下的杨致如此伤心。也不枉她与你爱恋一场了。她若能舍家弃国脱身来大夏投你,朕当为她做主,在你杨家给她一个名分!”
“无情未必真豪杰啊!杨致,朕答应你:待北燕归伏我大夏版图之日,你便是代朕署理其事的钦差大臣,届时将那北燕皇室一众人等交与你任意处置!”
杨致明知他是为安慰自己大开空头支票,可总归是一番好意,言不由衷的道了句谢恩。
皇帝接着说道:“这第一件非朕之所急,但于你却关联紧密,所以朕应当让你知晓。朕急在下面两件,你且看看卫卿急呈的军报。”
杨致并非琼瑶奶奶的忠实信徒。随后静下心来仔细一回忆,在燕京城外离别之夜,从玲珑的性情与分手时的言谈来看,不像是愚忠愚孝到不可救药的人。玲珑若已无幸,纵然伤心欲死也是无力回天。若是不齿其父谋朝篡位而飘然隐逸,自会前来长安与他相聚。
尽管如此,心情还是大为糟糕。心不在焉地依言将来自朔方的军报展开一看,其实也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
自拖都可汗与左贤王察尔罕同夜遇刺暴毙后。突厥因群龙无首骤现权力真空,从而陷入混乱分化。图邪王与右贤王是大漠诸王中最为强大的两股势力,原就觊觎汗位已久,均借机自立为汗,突厥也因此分化为东西突厥两部。
与东突厥接壤地弱邻北燕。对右贤王而言不足为虑。而西突厥这一头的强邻大夏,却令图邪王寝食难安。已遣派王子索力与国师忽尔赤为使节,前来大夏请求停战议和,这几日便会抵达长安。
皇帝神色间颇为得意的道:“这是大夏立国以来,突厥第一次主动遣使前来长安请和。杨致,大夏与突厥能得今日局面,你委实是居功至伟!朕今日便是想征询于你,这与突厥议和该当怎生议法?”
大夏历经数十年征战,从诸多拥兵自立的割据军阀中脱颖而出。崛起国势最为强盛的大国。夏军在战斗中成长为拥有百万之众地虎狼之师,兵锋所指无往不利。或占取大片疆土,或索得巨额贡赋。每逢大战必定获利甚丰。也因此涌现出一批将敲诈勒索操练得炉火纯青的外交专家,逼人订立城下之盟再翻脸不认人乃是家常便饭。
可在抵御突厥异族的战争中,大夏还是第一次全面占据上风。皇帝实际上很有一番骚包臭美的嫌疑,令他为难的并不是怎么与突厥议和,而是在解除北方边境重压的同时,怎么向中原诸国显摆武功示威。
杨致恍然失笑道:“皇上,有道是弱国无外交,所谓的停战议和向来都是以军力国势做后盾。大夏近年来与各国之间的和议何其多哉?想必朝中精于此道者不乏其人。打输了要议和自然头痛,这打赢了那还不好办?”
皇帝正色道:“突厥岂能与那些不堪一击的屑小之国相提并论?此番议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朕岂能等闲待之?”
杨致不置可否地试探着问道:“皇上,朝中众臣对此是何看法?”
“朕今日与几位宰辅重臣已有商议,也向你义兄徐卿征询了此事。王卿奏请卫卿在朔方仍是严阵以待,遣耿超率帐下新军重返大漠震慑敌胆。务必借此议和之机迫使突厥俯首称臣,方能一雪前耻。徐卿则以为,只需命卫卿率军出朔方操演,陈盛大夏军威即可。另外向朕奏请借你勇悍之威,命你参与议和。”
“那皇上地意思是……?”
“此番情势已与半年之前大为迥异,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最好不过。时下国用艰难,大夏将士日后任务繁巨,是以朕倾向徐卿之议。朕意命太子为首主理,以内阁大学士王卿与你为辅。至于徐卿,因朕对其另有重用,恐无暇分身。不知你意下如何?”
凭心而论,眼前的胖大老头是一位十分称职地皇帝。该当大方豪爽处绝不吝啬,该当精打细算处近乎抠门。他的意图非常明显: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为他的帝国攫取最大的利益。
将此等炫耀武功彰显国威的交由太子主理。皇帝仍是苦心一片。无非还是想让他逐步摆脱平庸文弱的形象,逐渐为他树立后继之君的威望。
杨致在其中的作用。相当于将对手打得五痨七伤再与其谈判时,摆在谈判桌上吓唬人地一件凶器。无疑是一件无需太过劳神费力,只需掺在里头抖一抖威风的轻松差事,免费奉送一回倒也无妨。
“臣不谙繁琐礼仪,更不喜受其约束。请皇上高抬贵手,免我辅助议和之责。皇上不妨告诉太子,若是需要臣露面之时知会一声就是,臣必当鼎力配合。”
皇帝心情甚佳,冲他虚踢了一脚笑道:“难得你这厮如此老实,竟将惫懒倦怠说得这般直接!也罢,朕允了。”
“其实今日召你前来,令朕最为着急的是第三件事。”皇帝的脸色继而变得沉重起来,悠悠叹道:“朕那可怜的长秀孩儿病了,病得很重。杨致,你是心智灵犀之人,应知她因何而病。你今日若能看在朕的脸面上去探望长秀,定会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管用许多。朕知你府中正在筹办婚事,无意勉强于你。你自己看着办吧!”
分割线
PS:我坦白,我有罪……我很想把与突厥谈判一节尽量写得好看,所以又将昨天码好的大章全部推倒重来。晚上还有一章,继续厚颜无耻的求什么都要!
第088章 不算过分的想法
PS:如题。其实我什么都想要的想法也算过分……
长秀公主赵妍自杨致回到长安那一日与其在杨府相遇,便没与他见过面,此后也再未踏出宫门一步。
如沈玉所言,赵妍并没有杨致原先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每一位花季少女心中都有对未来人生的美好绮丽幻想,赵妍也不例外。她自幼仁善聪慧,受深谙韬晦之道的母亲梅妃苦心教育,以温婉贤淑为目标,以一心为大夏和父皇分忧为己任。但她贵为公主又饱读诗书,难免有些心高气傲。先前皇帝有意将她赐婚于耿超时,杨致还窝在信阳做他的富商大少爷。她自感耿超与心目中的“奇男子”相距甚远,是以明确推拒不愿,倒累得杨致莫名其妙的屡遭耿超飞醋攻击。
杨致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她的视线,是在秦氏密送黄金遭遇劫杀一事后,皇帝接连收到关于此人的密报,偶尔与她提起。后来杨致为情势所迫举家迁至长安,无意中与其同胞一母的幼弟越王赵启结识。赵妍久居深宫喜静不喜动,极少有与青年男子接触的机会。见赵启每天都把杨致挂在嘴上,而且不惜为此人捏造谣言,不免对他更感好奇。
杨致文武全才,但为人行事的做派,与赵妍看不上眼的那些王公显贵家的子弟大不相同。颇为滑稽的是,赵妍感到此人面目可憎的理由与沈玉和耿超惊人的相似:总是一脸慵懒的笑意,好像满不在乎的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女人地心理如同世上最难破解的天书,自此以后赵妍便暗暗与杨致较上了劲。原想借他就任禁军五品参军向赵启谢恩辞行的时机,恩威并施的打下这厮“目空一切”的嚣张气焰,让他死心塌地为大夏效力,不想反而触怒杨致招来一顿怒斥,将她批得体无完肤!事后将他那番诛心之语逐一细想。竟然处处只能对号入座,感受也愈发复杂。此后这厮居然就此在她心中落地生根,再也挥之不去。
她万万不曾料想,杨致在征战大漠时激发出来地智计悍勇,远远超出了她心目中盖世奇男的标准。可遭受怒斥之日竟也成了二人的生死永诀!
其时人人都以为杨致战死大漠,赵妍在伤心愧疚到了极致之下,时常出入杨府抚慰陪伴杨致的“遗孀”沈玉,二人也因此结为深闺好友。在同病相怜又无所顾忌的情形下,向沈玉吐露了自己的心事。
但是,这个令她日思夜想的冤家居然又冷不丁活蹦乱跳的回来了!她不难想象杨致对她绝无好感,而沈玉钦封镇国诰命夫人的身份已是板上钉钉不可撼动,自己地心事又已全然说与沈玉知晓,……这可叫她怎生是好?又羞又急又愁。又禁不住无时不刻不为那个冤家牵肠挂肚,那能不病吗?
皇帝是过来人,当然知道女儿此生与杨致结成姻缘的希望万分渺茫。但他既不想背负替女儿夺人丈夫的恶名。也拉不下让女儿为人侧室地那个脸面。他渐渐摸准了杨致是一条貌似温顺的豺狼,也是一头只能顺毛捋的犟驴子。既心疼女儿又不能压迫杨致,自然只能故作大度的打出“无意勉强”的悲情牌了。
杨致对这个世界名为贤良淑德。实则刻板沉闷地淑女决然无爱。耿超对长秀公主是梦寐以求而不可得。而对公主老婆必须礼敬有加。又了无情趣可言地婚姻生活却令杨致不寒而栗。
但他毕竟是个男人。而且是个年轻壮健地正常男人。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男人会对因自己相思成疾地女人心生反感。杨致也是一样。何况皇帝一番话近乎求恳。没有半点将长秀公主强行推销给他地意思。他虽无意扮演情圣。却不能不卖皇帝这个面子。就当是学雷锋做善事吧!
出了御书房。在皇帝贴身近侍马成地引领下。往长秀公主所住地梅妃寝殿而去。行至途中稍一思索:先前已有谣言。赵妍地心意也已明了。就这么冒然探望。双方岂不会均感尴尬?日后岂不是愈加暧昧不清?
心下生出一个稍显自欺欺人。却也聊胜于无地主意。唤住马成笑道:“马公公。你稍后向梅妃娘娘通报地时候。就说我略懂医术。是奉皇上御旨前来为公主瞧病地。”
欺善怕恶在靠看人脸色吃饭地太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眼前这位大爷凶名在外圣眷正隆。马成万万不敢得罪。讨好地笑道:“洒家省得了。侯爷今日定能妙手回春了!”
马成依言进殿通报后。梅妃不禁又喜又忧:所谓知女莫若母。女儿因何而病。她当然心知肚明。喜地是女儿能得心上人探望。病体应会大有起色。忧地是女儿与杨致恐是今生无缘。得享片刻之欢后。只怕愈发忧心烦恼。
好在杨致心思细密。所说的由头也勉强支应得过去。沉吟半晌,无奈的叹道:“真是冤孽啊!劳烦公公请飞虎侯在殿外稍候。待本宫亲自去告诉妍儿,看看她的意思再作计较。”
闻讯而至的越王赵启不以为然的道:“母亲,四姐早先还是好端端的,又有什么病了?明明是想杨大哥想得疯了,怎会不想见他?真不懂你们这些大人为何这般婆妈。”
梅妃没好气的斥道:“你一个小孩子家,没来由地胡说些什么?”
来到女儿房中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索性直接问道:“妍儿,杨致来了。你见是不见?”
“什么?……杨致来了?见!自然要见!”赵妍这些天来自怜命薄茶饭不思,容颜日渐憔悴。骤然听闻杨致来了,登时又惊又喜,顾不得害羞掩饰便冲口而出。
强自支撑着从绣床坐起后已然清醒,又凄然笑道:“他来了纵然又怎样?我便见他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