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明(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明(完结)- 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守军投降了,除却交出这城池之外,让陶都司干什么他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在永平各个城池驻守的军将,都是山海关总兵高第的心腹亲信,这位陶都司可是当年给高第当过亲兵的,算是一家人。

    如果这边开城,自己的行为非得被人骂到死,这陶都司还在犹豫间,身边的一名亲兵大喊了一声道:

    “老爷,城下开炮了!”

    借着就是划破空气的呼啸,每个人在这个瞬间都是趴在了地上,心里祈求这炮弹不要打到自己,“轰”的一声,城下打上来的金属弹丸顿时是砸到了城楼上,城下的人这一炮应该是为了威慑开的,不想伤人。

    城头砖石垒砌的城头被这一炮打中,砖石的碎片四处飞溅,落在趴在地面上的那些人身上,都是被砸的生疼,很多人的脸上手上都是被划开了小血口,可压根没有人敢抬头爬起。

    “打开城门,下次打的可就不会这样了!”

    城头上一阵安静,众人的眼睛都是看向趴在那里的陶都司,陶都司也是看见身边这些士兵的眼神,他在那里犹豫再三,看眼前这局面,如果自己不答应的话,还说不准会出什么乱子。

    陶都司哀叹一声,双手抱住了头,就那么好像是死鱼一般的趴在了地上,闷声闷气的说道:

    “我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

    周围的人就是在等着他这句话,马上有人从地上跳起,先是扯着嗓子冲着下面喊道:

    “各位大爷,不要再打了,马上就开城门,马上就开城门!”

    城头上的士兵表现出了比方才敏捷许多的动作,急忙的跳了起来,涌到城下去开城门,开始还有几个陶都司的亲信围在自己主家身边,看着下去的人越来越多,也是不顾得什么忠义说法了,跟着急忙忙的下去开门。

    结果这些人一到城墙下,却看见不少的城内民壮正在附近的街道看着这边,一问之下,才知道这是知州大人组织来协助的,稍微琢磨之下,这就让人吓了一跳,这些民壮守城的时候不协助,这时候才协助。

    谁知道是不是来打开城门的,好歹咱们见机的快,及时跑了下来,要不然被这些民壮开了城门,自己这帮人就成了战俘,那下场可就不好过了。

    城门一开,排成阵型,高度戒备的河北军就开始进入州城,可怜这滦州城,在外围大军来袭的时候,连城门洞都没有来得及堵上,就算是真开战,城下的大炮只要是放平了把那城门轰倒,一样是轻松破城。

    陶都司也是灰头土脸的从城上走了下来,按照进城的河北军的要求,把自己身上的武器全都是交了出去,他还看到州知州用参见上官的态度,恭敬无比的和一直没有下马的河北总兵张江攀谈。

    看看那些守城的时候躲在家里不出来,现在却成了知州募集的民壮的那些手下,陶都司火冒三丈,心中暗骂:

    “亏得老子平日待你们不薄,投降却不想着我,把老子给卖了。

    ”

    河北总兵张江仅仅在州城留下了两百守卫的兵马,驻扎在知州衙门周围,其余的兵马全部是到了州城东的河畔扎营等待。

    驻扎到是第二天时候,从开平中屯卫过来的三千骑兵和张江率领的部队汇合到一起,同时许多拉着给养和辎重的船只也是到达了州这边。

    逆河而上,就是永平府的府城卢龙,河在卢龙这边分成两股,一股西向顺着喜峰口那边出边塞,另外一股动向顺着三岔口这边出关,三岔口这边的这股又被草原上的人叫做青龙河。

    卢龙此地是永平府的水路枢纽,又是陆路的中枢,说是地理上的中心要害也不为过,山海关总兵高第压根没有想到山东兵马会这么不管不顾的动手,还想着自己依靠手下的兵丁人口和山东讨价还价。

    等知道消息的时候,河北总兵张江率领的八千兵马距离卢龙城还有一天半的路程了,总兵高第又惊又怒,只得是派出了五千士卒准备顺流而下,疾援卢龙城。

    不过山东兵马行进的速度要比高第判断的还要快一些,他的五千士卒才过迁安,看着太阳西沉,因赶路而疲惫的军将们急忙安排扎营生火做饭,士兵们更是精疲力竭,很有些人听到军官的命令之后,直接就是坐到了地上,根本没有人干活,这些人平时种地,没什么训练,突然这样的急行军,真是受不了。

    看到这样局面的军官只得是命令手下的亲兵家丁过去把人都驱赶起来,结果这又是在人群中一阵混乱。

    正在嘈杂和纷乱之间,在大平原上,东西两个方向的烟尘大起,借着夕阳的光线看大旗的模样,这是河北总兵张江的骑兵。

    胜负没什么悬念了……

正文 第四百七十四章 卢龙 观望 草原 屠杀
    经是散乱休息的步卒队伍被骑兵冲击会有什么样的后T都是清楚的很,不过众人或许只是愿意去作那个骑兵而不是步卒。

    山海关总兵高第派出这支兵马的时候,也没有指望着这些步卒能在野战中有什么成效,无非是希望在守卫永平府城卢龙这里会有些作用,守城不需要太好的勇气和战技。

    可他没有想到河北总兵的张江来的这样快,他手下的这支部队同样是没有想到,按照他们得到的情报,胶州营河北军的士卒距离这里最起码还有三天到四天的路程,自己现在还是完全安全的。

    从东西两个方向冲过来的骑兵就好像是两柄大锤,在两侧狠狠的敲击,彻底的将这步卒的队伍粉碎。

    永平府一带已经是大平原了,步卒们可以向着四面八方奔跑,不过骑在马上的骑兵肯定会比他们跑的更快。

    骑兵们可以从容的在马上朝着一名步卒的后背挥出马刀,然后再去找另外一个,但在这五千人的蓟镇兵马之中,凡是溃逃的士卒都没什么太大的危险,除却开始的几个倒霉鬼之外。

    真正被盯上的是在骑兵过来,第一反应就是上马逃跑的那些军将和校尉,河北军的骑兵尽管追击他们会花费很多的力气,可还是要锲而不舍的追上并且砍杀,至于那些反应敏捷,敢于立刻抵抗的步卒,他们也是得偿所愿,宁死不退,不退的话那就只有死了。

    短暂的攻击过后,除却在战场周围被丢的满地的兵器,甚至还有逃跑的士兵为了跑得快丢下的外甲,也就是死了不到五百人。

    或许这些逃跑的溃兵丢掉了兵器之后,还是会绕路直接回到蓟州镇,可他们的军心士气已经是完全的崩溃,不会有再战的勇气了。

    这些骑兵在彻底扫清了抵抗,并且有目的的打扫了战场之后,将近三千人的骑兵大队并没有记着顺河南下,而是向北做了一个机动,在遇到第一个蓟镇的小部队之后,并没有去攻击那惊恐欲绝的小部队,反倒是从容的回撤,去和大部队汇合。

    骑兵部队的这个动作没有什么遮掩,相信那支小部队也会把这个意图转移给山海关总兵高第。

    卢龙城有四千多守军。其中有将近两千都是所谓地老兵。也就是山海关总兵高第派来地直属部队。永平府地知府也是对山东一点好感也没有地。按照柳家地商队反应。曾经给这永平府地知府送过银子和礼品。不过礼物虽然收下。却没有任何地回应。

    但看见大军兵临城下之后。这次河北总兵张江甚至都没有下令开炮。城内地守军就恭恭敬敬地打开了城门。永平府知府也使用比那州知州客气许多地态度出来迎接。好像是早有勾结。

    这些兵丁和官员。实在是谈不上气节。看到城下地大军之后。特别是那些陈列地大炮。谁还有什么敢于作战地勇气。这朝廷对大家没什么厚恩。在这蓟镇地方。随时可能被入境地鞑子攻打杀戮。

    朝廷把大家放在这里。就是为了当作消耗品地。能拖延一下鞑虏地时间就是完成任务。死活。要是管死活。谁还会来这等凶煞地地方。

    若是那鞑虏入关。围城攻打。汉家子民和蛮夷势不两立。尽忠死节地事情还不算什么。可城下这也是汉人地兵马。

    大明朝廷这些年来没做过什么对地事情。鞑虏一次次地进关。关内闹得跟一锅粥一样。还不如换个人来做做天下。各处传闻。这齐国公对下面地人一向是大方。又不是崇祯皇帝那种苛刻地角色。当皇帝也不坏。

    这些理由或许是自己找的,或许就是为了给自己的投降找个借口而已,反正卢龙城中,不管是军队还是官吏,都没有任何想要和外面大军作战的意思。

    出城投靠之后,守城的那位都司和知府大人看到卢龙城那些高门大户,平素里在自己面前大声斥骂,这山东是乱臣贼子,要是那河北总兵张逆过来,定当和知府大人以及高将军一起齐心抗贼,不死不休。

    可眼下在城外,这些高门大户还有那些给了自己不少好处的大商家,明显是和河北军早有勾结,那言谈举止都是谦卑客气,可转向自己的时候却矜持中带着一丝自傲,牛的了不得。

    知府和都司没有感觉到气愤,反倒是感觉到颇为的庆幸,要是真开打,就怕是城外的火炮还没有轰出来,自己就被背后的人抹了脖子,他们的想法倒是和那陶大勇颇为的一致,都是在埋怨,这等投降的好事为什么不找我。

    不过知府已经是错过了几次给他的机会,也就怪不得别人了,在胶州营河北军突然发动这场战斗之前,在整个永平府无论文武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眼前这样的局面或许会持续很久,而且先收缩的肯定是山东的兵马。

    因为朝廷是大义所在,任何人都会屈从于这个名份之下,如果朝廷有所好转的话,一切都会恢复原有的秩序。

    而且山东兵马夺下开平中屯卫这座大城的时候,也是找了各种理由和托辞,要在明面上的法理过得去,永平府各个城池和居民聚居地之间相隔很远,就算是山东想要找到启衅的借口也会很难。

    可现在山东是说打就打,打完之后,直接丢给一个某处军兵怀疑勾结匪徒鞑虏,为保大明地方安定,先行出击,接管防务的文书,让人哭笑不得,可又不得不接纳。

    山海关总兵高第的驻地应当在山海卫,可那边是纯粹的军镇,没有什么民居和玩乐的措施,哪比得上蓟镇这边繁华热闹,又可以接近蓟辽总督王永吉,一切方便,王永吉一年到头倒有大半年的时间是在蓟镇一带,反正山海关的防务可以让二线的部队和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那边负责。

    卢龙城被河北军拿下的消息,传到蓟镇的时候,甚至比那些击溃的溃兵回来的还要快,蓟辽总督王永吉是天启年间的进士

    算是合格的文臣,蓟辽总督大多是兵事,他可就是抓T

    看见那高第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王永吉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在家里偷偷的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京师朝廷的,说是贼人进逼,臣当尽忠殉国,以报皇恩,一封信是给河北军总兵的,说是早就看着朝廷纲纪崩坏,正是鼎革之时,永吉不才,愿为新朝天下出一份力云云,写完之后贴身收藏,准备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上,这才算是安下心来。

    对于懂得地势和军事的人来说,河北军从容不迫的拿下了州和卢龙两个永平府西部的大城,加上开平中屯卫,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地盘落入了山东的手中,可卢龙是整个永平府的咽喉地带。

    把这里掐住,等于是在卢龙和迁西县以北的地盘已经是丝毫不可守,那边正是蓟镇的镇所之处。

    目前的态势,胶州营河北军可以辐射的地方极为的广,另外一支在永平府的军队,只有在抚宁卫以东的狭窄区域,才算合适的镇守地点,当然,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向西撤到顺天府去。

    可永平府的文武如果灰溜溜的撤回顺天府,那就等着朝廷下旨削官问罪吧,山海关总兵高第和蓟辽总督王永吉此时顾得还不是这个,反倒是想着河北军的骑兵大队已经是在蓟镇周围活动了,这要是动起手来,自己能不能打的过。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五章 峰回路转 绝境已成
    水泥混凝土出现之前,东西方的道路都是压实的土地还做不到这一点,只有少数富裕的城市能保证在少数的地区用石板或者是石条铺设。

    下雨天的时候,陆地上的交通就成了灾难,路上运输物资的主要工具大车当然也是如此,在硬实的路面上行进,它可以拉很多的物资,并且可以保证行进的速度。

    可要是下雨天,土地在雨水的浸泡下变得泥泞,那就变得很麻烦了,当日张坤率领先遣小队乘坐大车队一路的想北,就是赶上了这连绵不断的阴雨天,结果路上行走的极慢,每天跟随大车的士卒,都是在搬运推动大车的工作中,把全身的体力消耗干净,可行进的速度丝毫没有什么提高。

    这支在河南节节胜利的明军在从潼关出来之后,一直是运气不错,这几年年景本来有所恢复,可今年的河南又是干旱,两个月没有下一点雨,路面上自然是干燥坚实,明军的车营行进颇为的方便。

    所谓天时地利,这种干旱的天气对明军来说,也应该说是天时了,这也是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为贺人龙和许定国这两股骑兵的追击,闯王李自成一直没有机会站定收拢队伍,只能是一退再退。

    跟在后面的督师侯则是催动大军兵马上前,宝丰和县两地,尽管预先修筑攻势,并且准备在这里展开战场,可事情到了现在,也只是能把各部兵马想回撤离,督师侯还是在求稳。

    他率领大军进驻宝丰和县之地,仿照在汝州和伊阳一带,在这两个城池分别屯驻大军,互为犄角,互相照应,目前双方的力量对比,顺军尽管数量众多,可却无法同时攻打围困两城,依旧是被明军压迫。

    洛阳总兵牛成虎率领骑兵奔袭,掏了顺军在唐县的妇孺老弱居住的地方,斩首将近三万,回来之后,督师侯就写了加急报功的文书,快马送到京师去,对京师却不说斩杀了顺军家属多少人,而是说自己斩杀流贼三万余。

    三万余,这是何等的大功,崇祯皇帝自然是大肆的嘉奖,洛阳总兵牛成虎本来是后入官军,这次却先被封爵,封平南伯。

    贺人龙、许定国、高杰和白广恩四人或者是边兵世家的出身,或者是流民军队被官军招安之后的军将,他们几人的资历关系要比牛成虎高出太多,可这次却被这牛成虎抢了先,人人都有不满不平的意思。

    三万妇孺。几乎是顺军八成以上地中高层将官家属了。本以为闯王定了天下局面。大家娶了老婆。养着孩子。可以一起享享福。谁想到却有这等地大祸事。

    顺军地气氛在中秋节之后就变得极为压抑。一边是勒令顺军控制地地盘各处守备军加强防御。一边却派人去唐县那边查看。

    派去地几名军官。有两名回来地时候精神已经是失常。见到了太过血腥残酷地场面。自己地家人又在其中。已经是超过了自己地心理承受能力。剩下地几个。则是每天疯狂地酗酒。每时每刻都是擦拭兵器。

    顺军都是些活不下去地穷汉起事。从陕西到河南征战多年。什么凄惨地事情没有见过。心肠早就是锻炼地好像是铁石一般。可他们却依旧是受不了在唐县看到地景象。可见那边到底有多么地残酷。

    督师侯眼下已经是威风大涨。下面五名总兵。即便是手握兵权。可稍有小错依旧是要被侯严厉地训斥。五名总兵也是不敢作声。这一系列地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