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八六一-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大明的铁路规划中,沈海铁路、沈哈铁路、哈瑷铁路,三条线路所构建起来的网络,在促进东北开发的同时,亦能有效的解决军需运送的难题。故这三条铁路虽非主要干线,但却是交通部重点关照的项目。
    “沈瑷铁路未成,则往边境地区投送兵员与物资将相当的有难度,皇上,臣以为这个时候,当以与俄人谈判拖延为主,不易草率述诸于武力。”副总理冯桂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曾纪泽很善于保持内阁的平衡性,内阁共设总理一人,副总理三人,其中李鸿章在东系势力中的激进派与温和派中都有相当大的名望,同时在太祖朝旧臣与大兴皇帝一朝新臣中间也都很有人脉。除此之外,李鸿章本身就有经世之才,故曾纪泽任命他为内阁总理也是众望所归。
    副总理三人中,冯桂芬属于原东系中的温和派代表,不但对学习西方极力支持,同时也主张尽量与西方保持良好的关系。
    彭玉麟,此人更不必说,自太祖之时就是重臣,对改革持开明积极的态度,对曾纪泽也一直比较支持。
    当初曾纪泽搞兵变,除湘王曾国荃之时,彭玉麟明面上不说,私下里还是比较高兴的。但后来太祖病逝,有传闻说是被今上给害死的,彭玉麟也多有怀疑,故曾纪泽登位以来,一直称病不出,闭门养花养草。
    曾纪泽知彭玉麟在太祖朝中,无论是地方还是京中的臣子们之中,都有极重的名望,而曾纪泽继位之后,虽大力提拔东系之人,但天下之官中,毕竟太祖旧臣还占了大半。所以曾纪泽更要重用彭玉麟,以他的名望来镇服这些人。
    但更重要的是,曾纪泽敬佩彭玉麟忌恶如仇,铁面无私的为人,有这样一名清廉公正又有点铁血的重臣坐镇内阁,对净化大明官僚的廉洁清明之风也是极有好处的。
    而彭玉麟也是那种闲不住的人,看着在新帝的治理下,大明蒸蒸日上,堵在彭玉麟心头的那点疙瘩渐渐也就松了。
    于是,在曾纪泽的几番力请之下,他终于决定再次出仕,担任了大明副总理,而他所主管的司法、警备两部,也正符合他那种铁面无私的性格。
    第三名副总理出自纯黄浦系,名叫做孟仪凡,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早年在东海舰队任参谋长,但平定浙江之后,因为东西二系的内部争斗,孟仪凡被调离了东海舰队,在黄浦军事学堂担任海军总教习。
    曾纪泽一向将发展海军视作大明未来崛起的必要条件,故他特任命海军系的孟仪凡为副总理,以示他要发展海军的决心。
    同时,也在向天下人显示,我大明用人,并不是只视名望,但凡有才华者,破格提拔也不是不可能。
    这孟仪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激进派,在对待外国挑衅时,他一向主张以强硬态度处置。
    当冯桂芬提出铁路未通的困难时,孟仪凡马上道:“冯副总理多虑了,咱大明的哈瑷铁路虽然未通,但俄人西伯利亚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他们从欧洲本土千里迢迢而来都不操心,那咱们就更没有理由畏战。”
    孟仪凡说着站了起来,面向曾纪泽大声道:“皇上,臣以为俄人的挑衅,正好给了咱们一个开战的绝佳理由。臣请皇下立刻下动员令,调集大军北上,俄人不是要战吗,好,咱们这一回索性就把他的西伯利亚也给端了!”
    曾纪泽笑着挥手示意孟仪凡先坐下,目光转向沉默不语的彭玉麟,颇为客气的问道:“彭公有何看法,朕想听一听。”
    彭玉麟缓缓站将起来,似乎是胸中已有良策。
    “前日我去上海武器局走了一遭,亲手试了一试新产的明德步枪,那枪隔着六百多步的距离,竟然就把一头牛的肚子射了一个碗口大的口子,我说好家伙,这么厉害的枪,只怕英国人也造不出来。”
    众人都是一脸茫然,不明白彭玉麟好端端的怎么扯开了不相干的事,而彭玉麟却全然不理,自顾自的往下说。
    “我还顺道去看了下南方舰队,他们让我乘坐了刚刚下水的一艘潜艇,我当时就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彭玉麟也算是治水师多年,这般能在水下航行的舰船,足可以杀敌于无形,着实叫人匪夷所思。”
    曾纪泽微微点头,开始明白他想表达些什么。
    “在我回来的时候,经过镇江时,正好瞧见沿江的农民们正在做农活,他们用的不是我们那时的锄头、镐子,而是冒着烟的机器!那么大的一块地,不一会就耕种完了,这是何等的神奇。”
    彭玉麟洋洋洒洒的把大明这些年来的进展与成就述说了一遍,冯桂芬接下话碴,笑道:“这都是皇上英明神武,维新变革,殖产兴业的结果,从第一家兵工厂建成到现在,咱大明的工厂增加了将近一千余家,遍布大江南北,每年从外国引起的先进技术,更是不计其数,正是如此,才能使我大明出现了日渐民富国强的局面。”
    彭玉麟点了点头,接着道:“老夫经年治军,于洋务之道远不如冯总理精通,但老夫却知道当年的满清兵弱国衰,尚且敢与洋人一战再战,而今我大明船坚炮利,上下一心,面对洋人之挑衅,若还一味的韬光养晦,那与满清的无能又有何异。”
    “再则。”彭玉麟提高了嗓门,朗声道:“历代之强国,诸如汉唐,无不是打仗打出来的威名。如汉唐之盛、外夷之弱,尚无法避免战争,而今我大明尚有诸般的不平等条约缠身,若不打几个胜仗,打得让列强心生畏惧,又如何能解除那些套在我们身上的耻辱枷索呢。”
    这番话一出,彭玉麟支持开战态度已明确无误,众人也被他极具煽动性的言辞鼓动的激昂不已,形势很快倒向了开战一派。
    众臣的意思其实也符合曾纪泽所想,他心里有了底,便在最后决策前,再征求一下李鸿章的意见。
    “李爱卿,众臣的意思你也都听到了,不知你的看法呢。”
    李鸿章清了清嗓子,道:“臣的意思是,俄人既然挑衅,咱们就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开战是必须的。不过,关键是怎么打的问题,是打大仗还是打小仗,是只为击败俄军,还是要夺占俄人土地,这些具体的过程,还需三思而定。”
    几年前的那次停战,曾纪泽到现在还觉得遗憾,西北大片的土地,仍在俄人的铁蹄之下,他无一日不想着收回来。
    而今,数年已过,大明在经济上已是突飞猛进,而在军事上,早已超越俄人,甚至是英法。
    内已安,接下来就是要攘外了。俄人既然不知趣,那就只好拿他们来祭旗了。
    曾纪泽拍案而起,决然道:“朕意已决,此番与俄人开战,不打出个尊卑,不分出个强弱来,绝不罢休!朕命即日起全国动员,一个月之内,海陆空三军,务要集兵二十万于东北边境,一旦部署已毕,即刻开战,先发制人。”
第二百八十三章 边境
    第二百八十三章 边境
    东北边境,漠河城。
    几年以前,这座边境小镇还只是一个人口不足一千人的小镇,自第一次明俄战争之后,这座黑龙江进入大明境内后的第一个城镇,便成为了明军重兵屯集之地。
    大明北京军区所属东北边防军第12师常年驻扎此地,军队的到来打破了这座小镇的宁静,随之而来的便是成批成批的商人和移民,稳定的消费群体,促使了漠河城的繁荣,截止到1871年之时,漠河已经发展成为一座人口达五万的大城。
    半年之前,明军开始在漠河东部修建船坞码头,一座海军基地很快建成,不久之后,大约二十多艘炮舰陆续的进入了基地。
    这些炮舰大多是大明海军重组中,淘汰下来的旧型小型舰只,虽然在海战中已经无用武之地,但在黑龙江这样的江河之中,还是非常有作用的。
    很快,除了官军的炮舰之外,漠河码头又出现了不少蒸汽轮船,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小小的漠河镇就成立了三家轮船公司。
    这些轮船往来于漠河与瑷。珲城之间,这座黑龙江中游的重镇已经修好了连接哈尔滨的铁路,大批的货物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从南边运抵瑷珲,再由轮船沿江而上运抵漠河。
    轮船公司的开办和铁路的建成,。使得这座原本物资匮乏、物价极高的城镇,一下子变得繁荣起来。
    商人们敏锐的嗅觉告诉他们,。政府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大规模的边境军事行动,而这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发财机会。
    于是,越来越多的冒险者不远万里赶来漠河,他们。带来了货物和投资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令人兴奋的消息。
    果然,时间进入五月时,军队开始成师成师的进入。漠边,码头上每天都是忙碌不堪,一艘艘军用民用的轮船接踵而至,卸下万千上万的军人,还有一门门雪亮的钢炮,由此转向界河沿岸的明军阵地。
    截至到6月末之时,边境地区集区的明军已达到。十万人之多。
    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光是每天吃喝拉撒的花费就不计其数,这样一来,不光是那些倒卖大货的商人们发了财,就连街上摆摊做点小吃生意的也跟着沾了大光。
    肖武就是发财大军中的一员,他做的是边境走私的生意,他能从尼布楚城那边搞来俄国人的裘皮、军刀这些洋货,转手买给那些喜欢收藏这些俄货的大明军官。
    然后,他又从大明这边带着人参之类的山货偷运到尼布楚,由于外兴安岭被大明“占领”,这些原先俄人唾手可得的山货,现在却成了难得的珍稀,那些财大气粗,每天泡在ji院里的俄**官们最喜欢这些滋补的东西了。
    一去一来,这其中赚够的差价是十分可观的,别看肖武平时穿得跟个山里猎人差不多,但他实际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富豪。
    肖武琢磨着边境一场大战是在所难免,他决定从中大赚一笔后就收手,回哈尔滨老家给爹娘买一座大宅子,雇几个仆人,养他几房小妾,舒舒服服的过完下半辈子。
    但不幸的是,一天,在与一名不太熟的军官做完交易后,十几个荷枪实弹的士兵冲进了谈生意的酒楼,把他给当场抓了个正着。
    按照大明的法律,边境走私最高可判处没收财产,徒刑七年的严刑。尽管为了促进贸易,漠河官方对走私一向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但要较起真来,肖武的下场还是比较凄惨的。
    肖武在牢里度过了提心吊胆的一晚,次日早上,他被几名士兵从牢里提出,肖武以为是要被押解往漠河县法院的接受审判的,但令他惊讶的是,他直接被押解往了大明第3集团军的司令部。
    自曾纪泽二次改组陆军之后,大明将近五十万人的常备军被编成了约六个集团军,其中第3集团军隶属于兵力人数最多的北京军区,下设第第13军三个步兵军。
    每一军下设三个步兵师,师的主要编制如下:
    师部,1个师部指挥连,1个警卫分队。师以下设下三个步兵团。
    团部拥有1个团部警卫连、1个通讯排。团下设1个工兵排、3个步兵营,1个机枪连、1个步兵炮连。除此之外,一个步兵师还下设有后勤处、炊事连、军需处、侦察连等若干辅助部门。一个师总人数,少者一万,多者甚有一万三千左右。
    另外,第3集团军还拥有2个炮兵团,拥有克虏伯重炮60门。
    第3集团军司令刘国栋,黄浦一期毕业,下属的第3集团军可以说是清一色的黄浦系。
    同时集结于边境的,还有空军直属第1师,拥有轰炸飞艇二十艘、侦察飞艇三艘,师长林清,毕业于济南空军学院一期,曾参加过第一次明俄战争,因功升为空1师师长。
    哆哆嗦嗦的肖武被带进了集团军司令部,在那里,一场重要的军事会议正在进行。当肖武被踢进房中时,两排充满杀气的眼光刷刷的射来。
    集团军的高层全部在此,这些人在肖武看来,已经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他吓得不轻,本能的跪倒在了地上。
    “各们军爷饶命啊,小的知错了,小的再也不敢贩私货了。”
    肖武以为自己是因为走私才被逮到这里的,他那哭哭啼啼的样子,惹的在场的将军们一阵哄笑。
    刘国栋微笑道:“你先起来吧,本官请你来此,并不是为了你走私之事。”
    肖武抹着眼泪,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心里就纳闷了,不为治他走私之罪,那何必兴师动众的,把自己这么一个小角色整到这里来,敢情是这些军老爷们闲着无聊,没事寻乐着玩啊。
    “你叫肖武,家住哈尔滨松子巷,上有六十爹娘,下有14岁的妹妹,是也不是?”
    刘国栋的话让肖武心里咯噔一下,他想不明白人家一个指挥着十几万人的大将军,为啥会把这自家里这点事打听的清清楚楚的。
    “是是,大人说得一点没错。”肖武低头应了一声。
    刘国栋的脸色忽然一沉,冷冷道:“肖武,你频频穿越于两国边境,我们完全可以治你窜通敌国之罪,而你的家人,只怕也脱不了干系。”
    “大人冤枉啊!小的是大大的良民,哪敢做对不起国家的事呀,大人明鉴!”肖武吓得又跪倒在地上,这初夏的天气,他竟是全身冷得打寒战。
    刘国栋哼了一声,道:“想让本官不治你的罪也行,不过你必须戴罪立功,协助我军,你愿意吗?”
    “愿意,愿意,小的愿意为大人效劳。”
    肖武如获大赦,哪敢说一个不字。不过他这么一答应,那位刘大人的态度又温和起来,不光给他看座,还让人给他看茶。态度变化如此之殊,实令他有点受宠若惊。
    “肖武,本官看过你的资料,这里面说你经常去尼布楚做生意,那你应该对那里的情况非常了解了。”
    肖武忙道:“回大人,小的确实是去过几趟尼布楚,对那里还算了解。”
    刘国栋点了点头,道:“尼布楚是俄军远东军主力驻地,你知道多少关于俄军的情况,都给本官如实说来。”
    肖武这才明白,这帮官老爷连威胁再恐吓的把自己绑来这里,原来是为了从他口中得知俄人的情报。肖武不敢稍有隐瞒,对于所知的自然是言无不尽。
    四个月前,大批的俄军陆续来到了远东,前前后后大约有十万人之多,而且这个数目一直还在增长。
    约有四分之一的俄军驻扎在外蒙边界北部的恰克图与乌的伯兴一带,剩下的主力集中在以尼布楚为中线的石勒喀河一线。
    刘国栋与众将交换了意见,均认为这肖武所言,与他们自己的侦察基本相符。刘国栋又问道:“俄军的装备如何?大炮有多少门?”
    肖武想了一想,道:“具体数字小的不太清楚,不过绝对不会比咱的炮多,小的在那边吃花酒时,听几个喝多了的军官提到过,好像说是他们的骡马不足,很多大炮还都在乌的伯兴那边,要运过来的话,至少也得拉个把月吧。”
    “那俄人的士气你看如何?”
    “小的听说俄国朝廷好多人是不太情愿的,是他们那个亚里什么的皇帝死要派他们来,反正到尼布楚街上走一遭,到处都能碰见喝醉酒的军官。”
    刘国栋对肖武的这一番回答很是满意,最后道:“听说你会说俄话,过一段时间也许集团军用得着你,到时只要你配合的好,本官不但不治你的罪,还会表彰你为国家立功。”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肖武欢欢喜喜的退了下去。
    刘国栋的语气严肃了起来,环视众人,道:“各位,我们现有的情报再一次得到了证实,我看就依既定的方案执行吧,十天之后,全线发起总攻。”
第二百八十四章 口袋阵
    第二百八十四章 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