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八六一-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刀长矛配合着淮军的枪炮,攻势势不可挡,东南两路人马横扫常熟城。
    一万多太平军在经过了激烈的抵抗之后,守将王淮水意识到常熟是守不住了,只好遂残部往苏州方向退去。刘铭传部在中午时分,完全控制了常熟城,遂令加固城防,扑灭大火安抚民心,以待苏州方面太平军的反攻。
    常熟方面刘铭传手的消息很快传回了上海,曾纪泽将奏报遍传给众人,笑道:“常熟城克复了,这个刘铭传果然有些本事,没辜负了我对他的信任。”
    李鸿章道:“刘铭传乃当世将才,依我所看,在咱们淮军众将之中,他应该是最能打的一个。”
    曾纪泽对刘铭传可是颇为敬佩的,想那历史中的中法战争,刘铭传临危受命,渡海守台湾,击败了法军的数次进攻。在战争结束之后,又力主台湾建省,并任台湾首任巡抚。他在台湾广泛的推行洋务,开矿产、办商业、建铁路,数年之将既将贫穷的台湾建设的欣欣向荣,可称得上了各省近代化建设的概模。
    此人文武全才,实属难得,是曾纪泽心目中,在今后建设大计中,能委以更大重任的一名合适人选。
    二人正评论着刘铭传,王凯泰持另一份奏报而来,喜道:“大人,潘鼎新部传来捷报,他的人马在苏州通往常熟的路上设伏成功,击溃了粤匪的援军,射杀五百余人,缴获洋枪两百条,大功一件呀。”
    听着部下们传来的一件件战报,曾纪泽颇感欣慰,心下更佩服李鸿章识人的眼光,当初他选中的这些人,确实都是难得的将才,自淮军成军以来,鲜有败绩。当然,这当中与淮军的武器先进有很大关系,但将的指挥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
    李鸿章道:“常熟失陷,苏州势危。那李秀必会大举反攻,为今之计,趁其未及反应时,速调兵趁胜攻打昆山、福山,将上海、太仓与常熟连成一线,打通由北面进攻苏州的道路。”
    王凯泰补充道:“如果时间来的及的话,还应调兵攻下杨库城。此城虽小,但对整个苏州战局却至关重要啊。”
    杨库城地处苏州、常熟的交通要道上,离江阴、常熟中50里,是沿江著名的险要隘口,又是江阴和无锡的屏蔽。淮军若能攻取杨库,就可进取江阴,揳入无锡,严重的威胁苏州的后路。
    曾纪泽深以为然,便调吴长庆团北上,攻取福山、昆山等地,又调张树声团进扎杨库附近的鹿苑镇,监视杨库的太平军,待时机成熟以攻取。又令黄翼升率淮扬水师沿江驻守,以为机动力量,随时支援各路淮军。
    常熟的失陷,苏州势危,远在天京的李秀成闻报,立即部署苏州防务,准备北进常熟,东攻太仓,期望能扭转危局。李秀成责令慕王谭绍光、会王蔡元隆、潮王黄子隆统军出苏州,进取常、太。同时,江阴无锡等地太平军前来助战,反攻的声势颇为浩大。
    曾纪泽的淮军兵力不过两万余人,能战者不过最初的五个团,新编的三个团战斗经验不足,故只留他们守卫上海外围诸要地,而正在组建的四个团连装备还没到齐,更别提投入战斗了。
    曾纪泽已然在常熟、太仓、昆山、福山、杨库等地投入了大部分兵力,面对李秀成的大举反攻,在兵力上又一次显得捉襟见肋。
    正当曾纪泽在为此犯愁时,曾国藩派遣来支援淮军的程学启部五千人马抵达了上海,这无疑是解了曾纪泽的燃眉之急。
    程学启这家伙也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原本出身农家,太平军夺安庆之后加入太平军,为陈玉成所赏识,命其佐叶芸来守安庆。去岁湘军围安庆,程学启见太平军败局已定,故暗中投降,愿为内应,因约期未到便东窗事发,于是连夜率亲兵行只投靠了曾国藩。
    湘军与淮军的组成不同,其中将兵大多数以湘藉人士为主,外地兵源很少,而太平军的降兵就更少。程学启既为降兵,又为外省人,故投降之后,在湘军营中甚为人瞧不起,处处为人排挤。虽然程学启拼死拼活的为湘军卖命,立下了不少战功,但却一直不得升迁。
    曾纪泽知道家伙是个能打的悍将,故在此前派人去游说,诱其加入淮军,并向曾国藩诉苦,一再的声称淮军兵力不足。程学启在湘军中混得也不如意,他见曾纪泽盛情款款,便向曾国藩主动请缨前往上海,曾国藩便当即同意。
    程学启带来的这五千人马,都是参加过安庆之战,身经百战的将士,比淮军建军之初的那五团团练人马更具战斗力。时值太平军慕王谭绍光率两万人马进攻太仓潘鼎新部,太仓军情吃紧,潘鼎新屡番发来求援之信,曾纪泽便命程学启马不停蹄,连夜赶往太仓,会同潘鼎新抵挡谭绍光之进攻。
    人程学程千里迢迢的赶来上海,曾纪泽连喘气的功夫都不给就派他上战场,多少有点不够体怃下属。曾纪泽遂在临行之在,在吴淞码头设酒,为程学启壮行。
    曾纪泽在安庆之时曾见过程学启一面,这个人生得面貌狰狞,乍一眼看上去就非善类,再加上他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旁人很难看得出他心里在想什么,故而很不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方忠,你刚来我就派你上前线,实在是难为你了。这一杯本巡抚敬你和将士们,祝你们早奏捷报。”
    程学启也不说话,跟着曾纪泽将一杯酒饮尽。曾纪泽见他也不表一下有没有信心,便有几分不放心,道:“那谭绍光是李秀成才下得意之将,你此去,凡事要多和潘鼎新商议,千万不可小看敌人。”
    程学启沉吟片刻,将那酒杯砰的放在了桌上,口气生硬的说道:“大人放心,若是太仓稍有差池,末将愿提头来见大人。时候不早,末将告辞。”程学启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而后拱手一礼,便随同部下登船而去。
    身边的王凯泰哼了一声,道:“这人好生无礼,他不过是发匪的一员降将而已,有什么资格这么耍横。”
    曾纪泽却是一笑,放下手中的空杯,道:“越是这种蛮将才越是能打啊,看来那谭绍光要有苦头吃了。”
第六十七章 暗藏的隐患
    三天之后,程学启回来了,带着太仓大捷的消息回来,可惜却是被抬回来的。
    曾纪泽在码头上看到被从船上抬下来的程学启时,眉头不禁一皱。却见程学启昏迷不醒,头上肩上到处包裹着绷带,一副垂危之状。曾纪泽便向参将贺魁城问道:“你家团长怎会搞成这副模样?”
    贺魁城满脸的委屈之状,义愤填膺的将太仓之战的经过得述了一遍。
    当日程学启赶赴太仓时,正逢太平军攻城。当时谭绍光畏于淮军枪炮之力,遂从苏州城调来了近二十几门宝贵的先进野战炮,其射程和火力都堪比淮军。再加上各式山炮、抬炮,总计共八十余门炮,对太仓西门猛轰不止。很快,城墙便被轰塌数处,淮军损失颇大,只是依靠着城外濠沟工事,才免强抵挡住了太平军的向次凶猛进攻。
    程学启因为武器装备较为落后,所以潘鼎新执意让他的人马据城外壕沟防守,程学启当时也没有反对。岂知太平军强攻几次无效之后,便集中炮火开始轰击淮军壕沟阵地,一连两天的炮击,直把程学启打得抬不起头,所部死伤近七百余人。
    程学启盘算着这样下去还得了,再被这么轰上几天,自己这一团的人马差不多就都成了炮灰了。于是他和潘鼎新商议,趁着太平军久攻不下,有所松懈之时,他二人兵分两路,分别由城内外出击,从东南两面夜袭谭绍光大营。
    潘鼎新当时是一口答应。当夜程学启便率军绕出战壕,从南面突出太平军大营,谁知潘鼎新团新没有如期进攻,程学启部很快陷入了太平军两万余众的包围之中。危急之中,程学启指挥着部下殊死而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竟是奇迹般的搅乱了太平军的布防。
    这个时候,城中的潘鼎新见太平军大营已乱,方才率军杀出,内外夹击,彻底击溃了谭绍光。而在混战之中,程学启不幸为炮弹碎片击中,倒在了战场之上。
    曾纪泽听罢贺魁城的描述,顿时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看来潘鼎新这些淮军将领,与湘军的将官们一样,同样有些瞧不起程学启这个太平军降将,这次的太仓之战,明显就是心有介蒂,故意要整程学启。若非程学启作战英勇,打乱了太平军,只怕潘鼎新还不肯出击,到时岂不白白送了程学启的性命。
    在曾纪泽看来,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违纪事件,他所希冀的淮军,无论将士们来自何方,属于何藉,都应该抛除相互间的隔阂,心中只有“淮军”二字,没有什么“团练”、“新军”、“太平军降将”之分。
    而他所开办的黄浦军官学堂,在对学员们的教育过程中,也极力的强调着淮军的一种归属感,在对士兵的训练中,同样是如此。潘鼎新的所作所为,显然是触犯了曾纪泽的禁忌,他意识到,在淮军中的这种派系思想尚未成型时,有必要来一次思想整风教育。
    不过眼下,程学启的伤势才是曾纪泽最担心之事,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路易丝,于是,曾纪泽便亲自送程学启赶往了英租界的圣约翰医院。但遗憾的是,根据圣约翰医院的规定,医院只为在华的外国人而设,并不对中国人开放。
    曾纪泽当时就火了,心想什么这是什么狗屁规定,你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开办的医院,却不给我们中国人瞧病。院方的这规定,比之所谓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只不过稍稍文雅了一点而已。
    若非是满清无能,使国家沦落至此,不得看外国人眼色行事,曾纪泽早就亲带一队人马一把火烧了这医院了。但他不能,至少现在不能。
    曾纪泽只好暂窝着火,向门卫说自己是这医院里路易丝医生的朋友,请她出来见一下。
    恰逢路易丝这天在外科当班,自从上次除夕夜的偶遇之后,曾纪泽因公事繁忙,一直未能抽出时间来看望路易丝,这让她颇感失望。她对曾纪泽也是时常的挂念,几次三番的想去衙门找他,但都在一番犹豫之后放弃了。而曾纪泽这个时候的出现,无疑让她感到喜出望外,她躲在更衣室里整理了一?埃缓蟛糯掖业某隽死础?p》
    “曾,你终于不忙了吗,怎么有空来找我?”路易丝的口气中有几分抱怨。
    曾纪泽没功夫跟她叙旧,指着身后担架上的程学启,“路易丝,我的一名下属受了重伤,请你想办法为他医治一下吧。”
    这么久没见面,见面却是为了这样的原因。路易丝又失望了,但出于医生的职业素养,她并没有放在心上,立刻向院长恳请破例为这个中国人治病。
    圣约翰医院是路易丝的父亲捐资开办的,虽然有院规在,但路易丝的面子院长却不能不给,只好就答应了她的请求。路易丝便组织外科的医生们立即为重伤的程学启会诊,并在一个小时后为她实施了手术。
    曾纪泽一直等在手术室外,两个多小时后,路易丝从手术室中走了出来,她摘去了头套和口罩,露出疲惫的面容,因为劳累的原因,头上出了很多汗,金色的头发也被浸湿了许多。
    “路易丝,他的病情怎样了?”曾纪泽急切的询问,他可不想失出这么一位能打硬仗的悍将。
    路易丝轻吁了口气,“他的伤势确实很重,身上中了多处枪伤,不过所幸的是都没有伤到要害。我们已经给他做过手术,病人的已经渡过了危险期,不过想要完全康复的话,至少也得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
    曾纪泽总算松了一口气,他的表情充满了感激,“路易丝,谢谢你帮了我这个大忙。你真是我的幸运女神。”
    路易丝笑了,“如果我是你的幸运女神的话,就不会每次我们遇见的时候,你都会碰见一撞不幸的事。”
    经年不息的战火,长期的沉埋于军政之事中,其中艰繁,着实令人心情沉郁。而今见到路易丝,见到她的笑容,虽然是在医院这么一个不太浪漫的地方,但曾纪泽的心情却着实为之一振。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训,叫做‘祸兮,福之所倚’,意思是灾祸并不单纯是一种苦难,也许,历经苦难之后,就会是浴火的重生。”曾纪泽顿了一顿,忽然间似有感悟,“就像我们的这个国家一样吧。”
    路易丝听不太懂他话中深意,叹了一声道:“总之战争都不是什么好事,像这样程先生算是幸运的人了,能在我们医院得到救治,可是有多少像他这样重伤的人,因为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葬送了年轻的生命呢。”
    路易丝的话提醒了曾纪泽,他猛然间想起了早先的一个构想,因为事务繁忙,一直不及实施,也许现在正是时候。于是,他向路易易道出了自己的设想:“路易丝,我需要你的帮助,我需在上海开办一所西医学校。”
第六十八章 同济
    由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突破性发展,西医在17世纪开始了大跃进式的进步,时至如今,不得不承认它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中医。。但这并不代表中医没有进步,只是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各个学科已经相互渗透,促进发展,而中医因为满清统治下的中国科学落后,所以只能以蜗牛速缓慢发展。
    曾纪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他经历过那血与火的残酷,他曾亲眼看到,受伤的战士,因为救治方法的落后,遗憾的死在床榻上。
    作为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每一个士兵都是经历过严格的西式训练,培养这样一名合格的士兵,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宝贵的时间。而他们的使用价值,远非随便拉壮丁拉来的士兵可比。
    曾纪泽不希望他的士兵本来能够活下来继续投入战斗,却因为救治方法的落后而断送了性命。所以,他迫切的需要在他的淮军中建立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尽可能的减少士兵无谓的死亡。
    既然要建医疗队,便需要大量具备西医知识的医务人员,但在目前的中国,很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雇用外国医生当战地医生又很不现实,故而曾纪泽决定建立属于自己的西医学校,培养自己的西医人才。
    曾纪泽知道短期内他的投入并不能得到回报,但作为一个掌大权者,他必须具有更长远的目光。程学启的负伤,正是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理由。
    在建与不建西医学校的问题上,淮军内部经历了一场不算太过激烈的辩论,大致来讲,李鸿章等人都是比较赞同的,只是在开办学校的方式上有所异议。
    王凯泰认为开办洋医学堂是件关乎国体的大事,有必要先向北京的朝廷上奏,请求批准。而李鸿章则认为,医学堂不比军官学堂,虽同属“洋务”,但于平叛平无直接的用处,朝廷方面未必就会同意。
    曾纪泽最后拍板决定,医学堂不必以江苏衙门的名义开办,而是挂在他的私人名下,并将学堂开办在租界内,这样一来,就可以绕过朝廷的审查。
    虽然此时的中国极度缺乏西医人才,但对于曾纪泽来说却是幸运的,他的幕府之中就有一名精通西医的人才——黄宽。
    黄宽,字杰臣,号绰卿,广东香山人。此人12岁即入读澳门教会学校,与稍后入校的容闳成为同班同学。1847年与容闳一起赴美留学。次年夏中学毕业,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首年攻读文学系,次年开始改修医科,以优秀的成绩完在了五年本科学业,获得文学与医学双学士学位。接着,他继续攻读病理学和解剖学,两人年后获得博士学位。
    1857年,黄宽回到中国,在香港开设诊所,次年迁回广州,以毕生精力,在广州从事医嚲和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