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华-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爹,出什么事了?因为指婚?这里头有什么事儿?”古六不是笨人。
  “没什么事儿,让你去你就去,别问那么多,你和秦王府自小的交情,跟李家那位九娘子,也算是自小相识,本来就该多走动走动。”古老爷避过了古六的问题。
  “阿爹不交个底,这分寸我怎么把握?再说,走动多了,必定有事,真有什么事,我怎么应?接还是不接?阿爹不先说清楚,我心里没有章程,那不是乱了?”古六很得他爹宠爱,他也知道,这话就不客气了。
  古老爷看了他一会儿,放下杯子,“你不用问那么多,该走动就走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想接就接,不想接就不接,这事随你。”
  古六再次呃了一声,这叫什么话?随他?这事是能随他的?
  “以后多走动就是了,该怎么样,你自己作主。”古老爷很有几分不负责任的甩了几句,挥手示意古六,“行了,就这样,你出去吧,我要静一静,好好喝几杯茶。”
  古六站起来,出了门,回头看着父亲,看父亲这样子,不光心事忡忡,还相当的烦恼啊。
  烦恼的不光古老爷,礼部尚书郑志远,一肚皮烦恼的进了礼部他那间小院,迎着迎上来的袁先生,挥手屏退众长随小厮,一屁股坐到炕上,看着袁先生,一脸烦恼中夹杂着不知道多少无奈,“娘娘真是……”
  袁先生听到娘娘两个字,起身坐到郑志远对面,“又生什么事了?”
  “让我去打听那位九娘子的八字,拿给太平兴国寺主持和钦天监看一看,娘娘说,这位九娘子,必定是凤命之人,你听听这话!”郑志远一张脸,烦恼的不能再烦恼了。
  “娘娘太不谨慎,钦天监不是娘娘的私人,太平兴国寺也不是,太后那样的细心人,下旨意前,这八字必定是合过的,你这一拿去,人家一看,就知道是那位那九娘子的八字,再问什么凤命不凤命,这不是……”袁先生摇头苦笑。
  “唉,我真不知道娘娘是怎么回事,别的事上,都精明得很,怎么偏偏钻进这个牛角尖里出不来了,非得说太后要杀了后宫所有的人,让秦王爷登临大位,你说说,这不是说胡话么?秦王爷是太后生的,皇上也是太后生的,有什么分别?太后是偏疼秦王爷,可这不是人之常情么?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娘娘真真是……怎么糊涂成这样?”
  郑志远一下下拍着炕几,烦躁的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些年,太后和皇上母子不怎么好,江娘娘在中间……”袁先生摇头叹息,“照我看,江娘娘一点儿也不糊涂,她心里明白着呢,只不过,她把她和太子,说成了整个宫里的人。
  你看看现在,秦王府跟咱们,不说针锋相对,也差不多了,宫里,萱宁宫那边,江娘娘连敷衍都懒得敷衍,闹到这份上了,太后那脾气,也不是个肯多退让的,太后是不怕娘娘和太子,可她百年之后,秦王爷怎么办?唉。
  凭心而论,这事真不能怪太后,江娘娘这脾气,硬是把太后娘娘和秦王挤兑到这份上的。”
  袁先生说着,也烦恼无比起来。
  郑志远更是一声接一声不停的叹气,树敌树到这份上,他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八字的事,千万不能拿去批看,东翁就报个不是,这凤命不凤命的,嘿。”袁先生干笑一声,他是圣人门徒,对这种无稽之词,向来不屑一顾。
  “嗯。”郑志远应了。
  “秦王府指婚李家,这是好事。”袁先生低低道:“江娘娘再怎么,一介内宅妇人,不去理她。照我看,这趟指婚,是缓和咱们和秦王府的大好契机,有了下手处,咱们从李家这头,多多示好……”
  郑志远凝神听着,缓缓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秦王府一天比一天强势,能示好缓和,可远比针锋相对好太多了。
  北地的春天,比京城远得多,阳春二月,京城扬柳吐绿,北边还是北风呼啸,天寒地冻。
  江延世那顶双层大毡帐中,放着旺旺的火盆,枫叶掀帘进来,将一只火漆密封的红铜小筒奉给江延世。
  江延世紧盯着红铜小筒,呆了一瞬,急伸手拿过红铜小筒,一把抓起裁刀,飞快的挑着火漆。
  这是他留在京城,专程禀报她的大事的专线,这是头一趟,她出什么事了?
  江延世打开红铜小筒,抽出筒中一张薄薄的竹纸,一目十行扫过,呆了片刻,再看了一遍,手里的红铜小筒滑落,掉在地上,清脆有声。
  枫叶怔怔的看着脸色惨白,失魂落魄的他家公子,想蹲下捡起红铜小筒,却没敢动,他家公子这样子,太吓人了。
  江延世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他只觉得经过了无数个洪荒,繁华落尽,残垣断壁之中,只余了他一个人……
  江延世挪了挪,往后靠着长案,手松开,看着那张薄薄的竹纸在火盆之上,就化成了灰烬。
  江延世又挪了挪,伸手摸到长案上那支紫竹笛,慢慢举起来,呆看了片刻,手垂下去,紫竹笛直直的掉进火盆里,火舌卷上来,噼啪声中,化成了一段灰烬。


第348章 十七爷的化境
  十五日李文山、李文栎和阮十七三个蓬头垢面,浑身恶臭的出来,李文山、李文栎还好,阮十七咬牙切齿,赌咒发誓,这样的罪,此生只受这一回,打死他也不考下一回了。
  李文松和郭胜几个接了李文山、李文栎,陆仪帕子垫手揪着阮十七,赶紧各自回去。
  歇到三月初三,刚过了丑正,宣德门外就挤的到处都是等着看榜的人了。
  李文山和李文栎两兄弟,一个提着心,一个一颗心七上八下,向诸天菩萨不停的祈求祷告着,赶在红榜挂出来前,就挤在乌泱泱的人群中,伸长脖子等着听榜。
  阮十七没来,他在家裹着被子睡大觉呢,这一场,他写的洋洋洒洒十分尽兴,可没照着能考上写,他就没打算考上。
  当官这事,他没兴趣。
  寅正时分,几个礼部堂官,严肃着脸,捧了红榜出来,高高挂在宣德门外。
  人群顿时如开了锅的水一般,沸腾着往前涌挤,几个小厮手牵手护着李文山和李文栎,可哪儿护得住,李文山和李文栎两个也跟着往前挤。
  李文山挤的鞋子掉了一只,幞头也没了,总算挤到红榜前,正要凑上前去看,却被前面一个人一个转身,撞的肩膀生疼。
  “五爷!”郭胜一个转身,一看撞的是李文山,唉哟一声,“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在家等信儿?来,过这里看。”
  郭胜一把将李文山揪到自己面前,胳膊往后架着,替他挡出点儿地方,努着嘴儿示意红榜,“前头,你的名字,底下,最后几行,十七爷,二爷的名字在孙山外了。”
  李文山一眼看到自己,又飞快的找到阮谨俞的名字,赶紧从头再细看一遍,果然没有李文栎的名字,李文山兴奋之余,心里涌起一阵失望难过,他是替大伯娘难过。
  “看好了?走吧,你和二爷来了,十七爷呢?来没来?我就知道。”听说阮十七没来,郭胜笑起来,“五爷和二爷赶紧回去吧,夫人和太太她们都急等着呢,我去一趟十七爷府上,得跟他说一声。”
  李文山想说一起去,低头看看自己一只光着的脚,和挤的歪八七拧的衣服,点了头,他还是回去吧,这幅样子,实在不雅相。
  阮十七还没起来,听小厮说自己榜上有名,哎了一声,一骨碌爬起来,拖着鞋冲出来,看着郭胜劈头问道:“你看清楚了?真是阮谨俞三个字?不是重名的吧?”
  “恭喜十七爷,这是我们六娘子的大福。”郭胜打量着阮十七,呵呵笑着,拱手道贺。
  阮十七哎了一声,又唉了一声,“爷我这学问,这是入了化境了哈,随手一考……”
  郭胜呆了片刻,噗的喷笑出声,一边笑一边冲阮十七拱手,“十七爷自然……十七爷还是赶紧洗漱吧,我先回去了,还有殿试一场,不过,照十七爷这化境的学问……”郭胜笑的说不下去了,连连拱着手,告辞走了。
  殿试前一天,北边的捷报,再次喜庆喧嚣的递进了京城,关铨夺回了三座关,正驱着蛮族残部,准备绞杀干净,以绝后患。
  皇上心情极好,殿试那天,大殿内的诸贡士,几乎都得到了他一句两句的亲切关心,收了墨卷,诸贡士退出,皇上干脆吩咐唐尚书等人,当场阅卷,这一科,他要多为国家取些良才贤士。
  唐尚书和几位副主考,心里都是有数的,阅卷极快,排了序递上去,皇上一份份翻着递上来的墨卷,先看了前面几份,又从后面翻看起。
  一眼看到阮谨俞的名字,拎起墨卷笑问道:“这是阮家子弟?”
  “是。都说他在阮家是个不成器的,这份学问文章,也十分难得。”唐尚书欠身笑道:“定鼎以来,天下文风日盛,连阮家这样地道的南夷之家,如今也有这样的家风文气了。开国的时候,象阮家这样的,识几个字就算家族里有学问的了,到如今,阮谨俞这样的学问,却是要算不成器的了。”
  皇上听的哈哈笑起来,“这篇文章文采飞扬,见解独到,确实十分难得。南夷之家,能有这样的学问文章,这是先祖教化有方,宜多鼓励,朕看……”
  皇上刚想说可列一甲,突然想起什么,看着唐尚书问道:“陆仪娶的是阮家姑娘?”
  “是,阮谨俞嫡亲的侄女儿,阮谨俞定的是永宁伯府六娘子李冬,就是指了秦王妃的九娘子嫡亲的姐姐。”唐尚书解释的十分详尽。
  “喔。”皇上意味不明的喔了一声,放下阮谨俞的卷子,走出两步,又顿住,回来重新拿起那份墨卷,蹙眉片刻,放下,刚转身,又转回,拿起卷子,递给唐尚书,“这份见解很过得去,往前放放吧,相比江南,南北文气稍弱,也是朝廷鼓励之意。”
  唐尚书忙接过阮谨俞的卷子,度着皇上的意思,放到了二甲第三。
  殿试不过排个名次,到了放榜这天,已经榜上有名的,就坐家伸长脖子等报喜,就是出来看榜,也找间酒楼茶楼,或是远离人潮的地方,摆出一幅淡定模样,手里捏着碎银子,急等着买一份抄报,要是落进三甲,未免美中不足。
  挤在榜下最前的,都是靠报喜信,抄排名挣赏钱的闲人,这生意,三年一开张,手脚快了,能挣够三年的米粮钱。
  当然最多的,是李夏和李文楠这样看热闹的闲人,别的热闹不说,榜下捉婿可是年年都有。
  严夫人也不拘着她们两个,多点了几个粗壮有力的婆子跟着,放她俩去看热闹。
  两人的车子刚转过一条街,迎面看到秦王的小厮春山,迎着车子过来,跳下马,欠身笑道:“两位姑娘是去看榜吗?我们爷吩咐小的过来看看,有个地方,又清静,看的又清楚。”
  “是去看榜的,多谢你们王爷,你们王爷真好。”李文楠在李夏之前,一边笑应,一边捏着李夏的手。
  春山看向李夏,见她点了头,上了马,在前面引着,直奔御街最前的一家酒楼。
  二楼对着宣德门的雅间门里,垂手站着两个小内侍,雅间茶水点心都是齐全的,两人进屋,站到窗前,宣德门外那份金光灿灿的龙虎榜,和榜前无数的热闹喜庆,一览无余。
  “这一间肯定不是有银子就能订得到,王爷真不错。”李文楠凑过去,和李夏低低道。
  李夏一边笑一边点头,这个雅间,必定是陆仪的手笔,那位王爷可不见得能通这个世情。
  小内侍奉了茶,指着桌子上一份细长的折贴,“榜文已经录了一份,”
  李夏伸手拿起折贴,李文楠伸手拉开,急忙往二甲里找人名。李夏的目光却先落在一甲三人的名字上。
  这一甲三人,还是从前的三人。
  “十七爷第三名!”
  李夏刚看向二甲,李文楠手指点在阮谨俞的名字上,一声惊呼,这一声,惊讶占七分,喜悦三分,他不是说他就是去经经场,以后说起来也是考过春闱的吗,竟然还能考到二甲第三,天下第六啊!
  李夏的目光从阮谨俞飞快的往后看,在六十七位,看到了李文山的名字,松了口气,再往后,最后几排,又看到了莫宗兴的名字,就不再往下看了。
  这一榜比起从前,该中的都在榜,多的,都是多出来的,今年这一榜,比往常多取了一两百人。
  这些,都是变数。


第349章 说定就定
  这春闱放榜的热闹,没有李夏想象,或者说,没有古六描述中的那样热闹,李夏和李文楠看了一会儿,就下楼回去了。
  离永宁伯府还有半条街,只见前面人挤人人挨人,挤的街上水泄不通,别说车了,人都挤不过去。
  一个婆子挤上去看了,一路小跑回来,笑的一张脸象开了花,“唉哟姑娘哎,真是不得了,咱们亲家老太太满大街撒银豆子呢,咱们得绕个道,看看后角门能不能回去。”
  李文楠听到亲家老太太满大街撒银豆子,笑个不停,一边笑一边竖着拇指,表达敬仰之意,“太外婆就是豪气,赶紧赶紧,早知道就该留在家里看热闹。”
  李夏也笑个不停,这话倒真是,满街撒银豆子这样的热闹,可比春闱放榜少见多了。
  后角门没人撒银豆子,畅通无阻。
  两人进了后角门,直奔前面二门,到二门口,却被李文松拦住,“你们两个别往前凑,报喜的报子还没来全呢,外头乱,赶紧进去吧,太外婆来了,舅舅来了,十七爷也来了,都在大花厅,里头热闹。”
  李夏拉着李文楠,掉头往离二门不远的大花厅。
  大花厅里间,霍老太太坐在最上首,左下坐着姚老夫人,脸上堆着笑,严夫人的嫂子,严尚书夫人钱氏,正声调高扬,连说带笑,“……真是大喜!说起来,你们府上上一回这样喜庆,还是大老爷考中那一回,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可不是得几十年,总得等孩子们都长大了。”霍老太太笑接道:“你看看,这一代接一代,都是这么出息,这才是真正的世家气派。”
  “可不是!”钱夫人立刻跟上,“当初大老爷年纪那样青,就中了进士,大家都说青出于蓝,这会儿我看山哥儿也是要青出于蓝了。这一代比一代强,才是真正的兴旺之道,可比什么都强。”
  李夏站在门口,听了几句,伸头往花厅前面看了眼,前花厅里,阮十七正被众人围在中间,一幅志得意满的样子毫不掩饰,李文栎坐在旁边,笑容里透着勉强,李文山脸上的红光简直光照四五尺。
  李夏盯着五哥那张红光四射的脸,纳闷了,五哥不至于没出息成这样吧?还有什么喜事儿?李夏掉回目光,落在坐在徐太太下首的唐家瑞身上,两根眉毛慢慢抬起,抬的老高。
  “出什么事了?”李文楠看着李夏简直要抬飞出去的眉头,急忙问道。
  “五嫂怀上了。”李夏眉毛落下来,眼睛弯成了一条线,冲唐家瑞努了努嘴。
  “怎么看……对噢!就五嫂是坐着的!恭喜五嫂!”李文楠一个怔神就明白了,冲着唐家瑞恭喜上去。
  “你们瞧瞧这两个丫头,看把她们两个精明的,这一眼就看出来了?”霍老太太指着李夏和李文楠笑道。
  李夏挤到霍老太太身边,李文楠挨着姚老夫人坐下,严夫人看着两人笑问道:“看到什么热闹了?没往前凑的太近吧?”
  “不怎么热闹,还不如在家里看太外婆撒银豆子呢,把真正的热闹错过了。”李文楠一脸懊恼。
  姚老夫人想往下撇嘴,撇到一半,下意识的斜向霍老太太,嘴角立刻又往上挑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