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扬帆大明-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显波只能跟他们讲台面上的道理,至于维稳方面,那是无形中的,也尽在无言中。
    ——————————————————
    兄弟姐妹们,朋友们给力支持下!收藏、红票!什么都行!
    你们的鼓励就是我码字的最大动力!
    魔力在这里拜谢了

第274章 远景规划
    ( )庞清广无奈的看着徐光启,想寻求帮助。这管账确实不好做,尤其是当皇帝的家,而朱显波偏偏还是个闲不住的主。前些年御驾亲征,满朝文武跟着转,好不容易出了几个能征善战的将军,陆地上不跑了,就喜欢出海。等待总算安生点了就要改制政体,改造京城。
    总之,一刻也闲不住,皇上有雄心壮志,对臣子和百姓也许是好事,但对于管家来说,却夜夜睡不好,整日为银子发愁。
    “皇上,庞大人所虑不无道理。这些年我大明虽然风调雨顺,但天灾不由人,朝廷总得预备点银两。”首相徐光启对于国库的事情也十分关心。朱显波也理解,俗话说的好,不能了好了伤疤忘了痛,在这个劳动生产率还是比较低的年代,真正就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两位爱卿啊,朕也不是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如今北方安定,俄罗斯公主不日将来京,朕决意与沙皇联盟。今后朝廷缺钱,我们就要从水师想办法,朝廷花费这么多银两打造的强队水师是时候收获了。还可以大力发展工矿长,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关于灾害预防,爱卿说得没错。
    朕也不希望看到当年朕登基之初饿殍遍野的场景。不过两位请放心,你们还记得意大利来的那位古步逸。今年他带人在辽东试种土豆,大获成功。朕已命人前往取种豆,分发到蒙古、河南、山西、陕西各省,明年开始就在一些不利于小麦、水稻生长的山地、坡地大量种植土豆。
    按照古步逸的说法,这土豆产量每亩能达千斤以上。只要明年各地方官员严格落实土豆的种植,就算南方天涝与北方天旱一起来,也绝对不会想当年一样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土豆这种东西,还耐储藏,如果遇到丰年,朕会让朝廷收购部分做余粮用。”
    “皇上,那古歩逸可靠吗?”庞清广听说过这事,没想到皇上如此重视。
    “他一个搞农业的科学家,难道不比京城那形形色色的传教士可靠?你看那约翰主教不是也跟朕带来了不少真材实料的科学家吗?他们追求的是个人理想的实现,在欧洲人才太多,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朕和大明给了他们平台。朕相信他们会全心全意的为朝廷服务。”
    “如此甚好,只是水师现在的海外贸易和各国政府的纳贡是定期定量的,而另一方面这些年百姓的生活日渐宽裕后,工矿场面临严重的用工短缺,如何增加收入还是个难题。”
    庞清广说的这些困难,朱显波听说过,在他曾经生活的和谐年间,那些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中等收入陷阱。建贞皇上自登基以来,剿灭高迎祥等农民起义军后,中原地区渐渐远离战乱。随着大明军队收台湾,攻陷日本和马尼拉,朝廷的赋税逐年降低。
    老百姓过上了日渐富裕的日子,想要增加朝廷收入,赋税方面作为不大。而工商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朱显波所依赖的工矿场,一方面面是日渐富裕的老百姓,另一方面却是劳动强度大,危险性较高,因此劳工短缺也是必然的过程。
    为此,朱显波想到了同样人口稠密的印度和广袤的非洲。
    “要解决这些难题还得靠水师!”
    “靠水师?”徐光启和庞清广一时不明白皇上想说什么。
    “对,靠水师。大明现在的海外贸易还局限在东亚,南亚、非洲甚至欧洲基本没有涉及。如果大明的水师能顺利控制印度洋和非洲沿岸,我大明不愁没生意做。你们知道吗?锦衣卫在情报中告诉朕:在印度有大量的贫民正在为吃穿发愁,而荷兰、英国等正在非洲大量贩卖奴隶为当地的农场主和工矿场劳动。
    试想下,如果大明能从非洲抢回所需要的奴隶,从印度招募大量的民夫回来,那现有的工矿场还愁没人干活吗?可以预想甚至连广袤的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甚至雅克茨克以东的无人区都不愁没人开垦。”
    “这。。。”两位大明政务院的重臣显然没有朱显波这种眼界,再说他们能想到从广州到雅克萨就不错了,至于外国,大部分是根据情报设置皇上的口传才有所了解。
    如果真如皇上所说的那样,发展水师确实有必要,甚至迫在眉切。
    “所以朕想在未来的五年内除了与西北方向的俄罗斯加强合作关系外,国内就是大力发展工商业,而与之相关联的就是大力发展水师,保障我大明的商贸区域和劳力供应。一切与这个方针相悖的事情都要让道与这个大政方针。
    所以接下来的几件重要事情还要请两位爱卿着手去安排,第一就是迎接俄罗斯公主伊琳娜,虽说公主有我大明军队一律相随,但为了体现大明合作诚意,朕决定派王承恩携礼部官员前往长安迎接。公主入京后,以他国元首礼遇。可能的话,年内要派出使节回访俄罗斯,答谢沙皇,并落实两国友好相处的各项事宜。
    第二就是必须尽快加大造船厂和各铸造所、造纸厂的投入,朕想在明年开春之后再组建一支舰队替换现有的远洋舰队驻守马六甲,远洋舰队将被派往印度洋与非洲沿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舰队。利益攸关,与欧洲列强难免一战。就算没有大规模的战斗,想要从欧洲列强中分得利益,必须展现我大明的力量才行。
    为了掩盖我大明朝廷的真实目的,京城的改造计划也必须尽快进行。规划预算方面可以做大一些,把新增的造船计划做进出,这是给百姓看,也是给外国细作看。另外锦衣卫与礼部的费用最近也可能有所增加,总之开销大也是为了收入更大。”
    “皇上今日所说之事确实非臣等预料之中,是不是请王相、李大人等商议下?”徐光启虽然是首相,但皇上谈起了朝廷未来五年的规划,确实很出乎他的意料。
    “具体事情少不了朝会讨论,朕今天跟两位爱卿说这些只是让两位在日常事务处理时分清轻重先后。当然在与西方列强发生摩擦之前,民生还是首位的,朕改造京城,修建新的商贸区和计划给外地进京朝廷官员与长期戌边的官员准备住房也是从民生的角度出发。
    朕并非穷兵黩武,但是我等必须居安思危,前些年荷兰人之所以能占据台湾,葡萄牙人能攻陷马六甲和我们的疏忽是分不开的。现在我大明有实力了,就应该让战场远离国境,越远越好。为了大明的百姓不再受战火之苦,我们就必须时刻保持技术领先,大力发展水师力量,将来也许大明的舰队会踏遍世界各地呢。”
    “微臣明白!”徐光启与庞清广被朱显波又是好一阵洗脑。
    其实朱显波不是不想把自己的远景规划放到朝会上说,这些大臣们虽然大部分是朱显波亲手提拔起来的,但眼界和开放程度远没有达到朱显波这种标准,什么非洲、欧洲离得实在是太遥远了,德州、通州倒是在眼面前。所以只得逮住一个洗脑一个。
    有些人则需要反复洗脑,然后等朝中大部分官员开始接受自己的想法了,朱显波才会正式在超会上提出。要不然,你一登基就说要踏平四海,称霸世界,群臣们还以为皇上失心疯了。到时候尴尬的就是自己。

第275章 西伯利亚省
    ( )经过连续几日的洗脑,朝中的各部头头们陆续开始接受朱显波的心规划,并慢慢落实起来,几个掌管兵部的官员和将军们更是兴奋异常。尤其是李自成,自从剿灭准噶尔的巴图尔珲台后就一直没带兵出征,如今姚启圣即将凯旋,而皇上又要筹划远征印度,自然第一个跳出来请命。
    但他不是朱显波的理想人选,一来远征印度,主要是控制海洋贸易线,并非实施陆地占领。二来李自成很少有海战经验,大明水师一直由戚宏亮统领,穆友钱、龙康仔等人是文官,对李自成也不怎么感冒,空降一个指挥官很是不妥。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充分发挥李自成的优势,比如将来西面再有战事,让李自成带领骑兵饮马里海未尝不可。
    就在朱显波忙于安抚李自成时,九州宋庆峰来报,九州、土佐总督李承宗病重恐时日不多,李承宗自请朝廷尽快派遣新督。
    朱显波心疼啊,原本打算留李承宗在京师养老,只是日本临时分裂成三部分,一时又派不出与祖大寿对等的朝廷官员,只好让李承宗继续漂泊。
    这一回,李自成又请命,朱显波没有再否决,九州和土佐虽然已经独立并臣服于大明,但日本本州岛战事平息不久,确实需要一个像李自成这样强硬的总督。在朱显波看来,让李自成出任九州国总督虽然有些大材小用,但也是在积累治理经验,说不定将来有机会出任新大陆总督呢。
    当然这些朱显波没有给李自成讲,这种人才本来就豪情万丈,如果皇上不能满足他日益膨胀的心,难免有怨言,还是等将来水涨船高了,大明控制了亚非拉,再顺理成章的将其升任其他大陆总督比较好。
    既然李自成出任总督,就有机会把宋庆峰和曾加抽回来,印度那边也是时候增派人手了。于是朱显波下令两人先回京,择日安排前往印度或欧洲。朱显波不希望情报工作一天拉下,对付盘踞在印度洋的欧洲诸国,光有坚船利炮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和当地当政者和部族首领合作就必须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情报。如果条件允许,朱显波甚至想亲自前往亚非拉,向每一位当地百姓宣讲大明的普世价值。
    安排好李自成,朱显波又催促王承恩启程前往长安,准备迎接俄罗斯公主伊琳娜进京。同时又亲自执笔给沙皇写信,信函中朱显波大书特书感谢沙皇的信任,尽管公主尚未抵京,但大明朝廷和他本人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沙皇的诚意,他代表大明朝廷决意与俄罗斯世代友好,并尽一切可能善待远嫁大明的俄罗斯公主,并盛情邀请沙皇的方便的时候访问大明。
    这件事情,原本王承恩有点不愿意,在他看来自己是政务院副相兼国丈,而伊琳娜只是一个和亲的公主,姚启圣伴驾回京即可。
    等到朱显波把自己的想法再给王承恩说一遍,将明俄关系的上升到整个战略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这个主管外交多年的重臣才总算明白朱显波的苦心。随行的除了礼部侍郎,还有鸿胪寺卿等连同侍女数十人浩浩荡荡的开往长安。总之要多隆重就有多隆重,想后世和谐年间,克里顿访华去西安接机的也不过是这样一个规模了。
    而徐光启等人则被要求在公主抵达京城后第一时间迎接公主进宫,总之朱显波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向公主表明大明皇上对她的重视,对明俄两国关系的重视。
    当然也有不理解朱显波的,就是后宫那几个和朱显波一起穿越来的女人,俗话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正是虎狼之年的几个人,在面对大明的美女挑战时还算冷静,但这次居然要和一个俄罗斯美女抢老公,也许是年龄的劣势让她们开始不自信了。
    当然朱显波久居皇宫也早已习惯了来自不同女人的醋意纷飞的日子。最让他理直气壮的是这次是俄罗斯沙皇提出来的和亲,而且大明朝廷对明俄关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共识。所以无论他准备得多么隆重,在朝臣们看来也不算过分,反而能很好的彰显大明礼仪之邦的气度与威严。
    调整了远景规划,向西伯利亚移民的计划则被逐渐冷淡,秋高气爽是在京城而言,熟悉地理的都知道,进入十月的西伯利亚已经入冬,大规模的迁徙只能等到来年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朱显波想省点钱,大张旗鼓的宣扬明俄友好也是这个目的。
    这大张旗鼓的迎接俄罗斯公主等于在告诉全天下老百姓,明俄友好了,那么西伯利亚并不那么可怕了。只要老百姓的热情涨起来,那么来年的移民补助就可以降下来。规模减小了,补助降低了,那也是不小的一笔啊。而宣传明俄友好,只需要做做场面功夫,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能不能真正实现明俄友好,朱显波心里其实也没底,但像前几年那样的烧杀抢掠应该会减少许多。只是克里木汗国方面则需要好好安抚了。只要大明在克里木汗国与俄罗斯之间周旋得当,就算沙皇不顾及公主,也不敢再轻易冒犯大明。
    而镇守北方大门户的人选也确实让朱显波大费周章,闵应元是个文官,教化东北与蒙古异族倒是最佳人选,但西伯利亚天寒地冻,原住民民风彪悍,加上蒙古新归不久也需要他的治理。
    徐光启推荐唐宁波,朱显波认为一来新疆形势也需要镇守,尤其是中亚诸国汗国当中,克里木汗国爱好游牧抢掠,思来想去,朱显波只得调回云南总兵吴三桂。在西伯利亚大部分区域上设置西伯利亚行省,西起叶尼塞河,东、北都管辖至浩瀚的大洋,总督府衙门设贝加尔湖西岸伊尔库次克,下设布拉茨克、赤塔、雅库茨克、叶尼塞数州县。
    吴三桂代行总督之职,并派遣十名往年进士辅佐吴三桂。原驻扎在贝加尔湖部及公孙乐部全部划归吴三桂统辖。兵力达三万余人。
    选择吴三桂做西伯利亚总督,朱显波还是看重了吴三桂的军事才能,朱显波知道尽管眼下沙皇示弱,主要是要是受瑞典、波兰等国欺压,外加克里木汗国的常年骚扰。要想真正掌控西伯利亚,必须强化大明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另一方面,吴三桂之舅祖大寿也是朝廷要员,现任日本总督。一个家族大量的成员在京城对于一个封疆大吏也算是一种牵制。尽管朱显波没法给朝中大臣解释西伯利亚的重要性,但他和周涛等人深深的知道这是一片富饶而尚未充分开发的土地。
    那里还有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其木材蓄积量只怕不后世和谐年间共和共的总储量还要大。根据史料记载:贝加尔湖的淡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约20%;贝加尔湖贝加尔湖(18张)和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总之,哪怕是让朱显波放弃全部水师,放弃称霸世界的梦想,也要替子孙后代保住西伯利亚,保住这一广袤的自然金矿。
    而最开心的无疑是工部管辖的几个造船厂和一些工矿场,随着朝廷预算的增加,造船任务的加重,油水自然而然的增加了不少。
    ————————————————
    各位书友,各位路过的朋友,请给予大力支持,收藏下,魔力在此拜谢了!

第276章 公主驾到
    ( )经过不到一个月的焦急等待,朱显波终于见到了公主伊丽娜了,不得不说伊琳娜是个标准的俄罗斯美女,黄色的头发透着魔幻般的诱惑,一双蓝色的大眼睛深邃得像一湖清水。.niubb 牛bb小说网远远走来,飘逸的倩影,一路风姿绰约,就像在跳韵律操,让人心神荡漾。
    高挑、挺拔、苗条,像水杉一样,臀部很短,叉开的腿很长,就像圆规一样修长。朱显波努力的搜索着一切用来形容美女的词语,却发现都不足表达伊琳娜的美。最要命的伊琳娜走在大殿上,双脚交叉踩在一条直线上,目不斜视,长发飘飘,美丽而冷傲。
    这是足以秒杀一切男人的女人,所幸的是他现在时朱显波的了。此时此刻见过伊琳娜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