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没想到的是,更窝囊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呢!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图拉市的夜晚寒气逼人,经历了一整天的大战早就筋疲力尽的人们纷纷找了一个温暖的避风处窝在那里打着呼噜。暗夜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悄然无声息的出现了一支军队。
    他们穿着黑的的军服,与暗夜融为一体。只露出散发着凌然杀气的眼睛闪动着光华。他们手持德军制式mp7a冲锋枪,9毫米的巷战专用武器。枪口无一例外的装上了消音器,防雷战靴踩出夜猫一样的步伐,像是对待老鼠一样的向守军潜去。
    全副武装的德军夜战小组虽然尚处于试验阶段,但也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对付以糙哥著称于世的老毛子很轻松。
    作用距离足有400米的热成像里面显示的是毛子士兵们聚在一起呼呼大睡的影像,隔着厚厚的墙壁,穿透力不强的冲锋枪自然不能杀敌。但是在制高点上埋伏已久的手持20毫米狙击枪的狙击手们却能穿墙杀人!怀疑毛子布置了诡雷的突击队纷纷把敌人的确切位置通报给等的心里发痒的狙击手们,随着轻微的“通通”声,一颗颗专门用于穿墙杀人的20毫米狙击枪弹呼啸着奔着守军而去!在睡梦中被爆头的人是幸运的,相比那些被弹片所伤的哀嚎着的战友,他们至少可以在梦中离去。没有受伤的人顿时惊醒过来,看到战友的伤势他们立刻就确定了这是那天杀的20毫米口径弹药干的好事!他们立刻拿起还算是有点作用的爆破筒,顺着弹洞显示的方向赶往战场!该死的德国坦克不让人睡觉那就纳命来吧!
    可惜他们甫一出门遇到的就是早就准备好的欢迎仪式!那是一颗颗旋转着钻进他们身体的9毫米弹头!巨大的停止作用把他们的身躯从高速前进变成了后仰着倒地,无处可辨的来弹方向仿佛是来自四面八方一样!尚未来得及冲出门口的人们庆幸自己侥幸逃出生天,但是打着旋飞进来的20毫米榴弹紧跟着就打破了他们的幸运!在狭小空间里爆炸的杀伤弹对所有人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四下飞舞的钢珠没有发过任何角落。就连死去的人也不例外,这下子整个房间里面一个站着的人也没有了!
    他们的死去也不是毫无价值,至少榴弹的爆炸声音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战友。他们纷纷抄起**沙,拿起莫辛纳干,提着大号麻雷子冲上前来。
    迎接他们的却是疾风骤雨一样的子弹!容弹量300发的弹筒提供了mp7a那持续性很强大的火力,在德军不计消耗的扫射下,苏军被彻底压制住了。但即使他们趴在冰冷的地面上也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因为凌空爆炸的榴弹照样能把钢珠挥洒在他们的身体上!德国人该死的榴弹又一次发挥了极强大的杀伤能力,被击中的人们痛苦的叫喊着,在地面上蜷缩、佝偻着身体。他们的叫喊声同样影响着有幸逃过钢珠的人们,战友之情迫使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救援中弹的战友们。
    当他们互相搀扶着退入看似安全的房屋里面之后,一颗40火呼啸而至成全了他们相濡以沫的战友之情!
    殿后的苏军战士被狙击手无情的射杀,10毫米口径的子弹击中人体的后果就是打哪哪碎的结果。
    就这样先敌发现有拥有远程火力、精确杀伤火力的德军夜战部队在黑夜里尽情的杀戮着注定不能逃脱的苏军。单单是两个团的兵力就在一夜时间拿下了图拉市市区的六分之一!
    再加上城南的几个兵工厂,图拉市早就失去了作为军工城市的作用。原本在城区休息的苏军是准备休整一夜之后,明天发起反突击,要夺回市区的工厂的。可现在即使在夜间也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还谈什么收复失地呢?能够守住地形复杂的市区就算不错的结果了!
    3000米外就能杀敌的狙击手们是这一战最轻松惬意的人了,他们的狙击镜里面难得出现一个敢于暴露在大街上的苏军。因为只要是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出现哪怕是10秒钟,就会有至少3颗20毫米弹药呼啸而至,就算是不能直接命中,那些爆炸后四处乱窜的细小钢珠也是致命的!
    在无线电被干扰之后,电话线也被密集的炮火给彻底摧毁。传令兵成了伤亡最惨重的人,德军狙击手那精确的枪击总是能赶得上传令兵的脚步。于是如何把这里的情况带出去就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毛子们没有小希同志那样优秀的传令兵,结果就是很多信息不能及时传递,被封锁包围的地区也因为缺医少药、缺衣少食、坐吃山空立地吃陷变得越来越难以支持。这样下去全军尽墨是迟早的事,古德里安这一招突袭真是犀利!
    与41年的图拉之战相比,德军损耗的仅仅是40000多吨弹药、100人左右的伤亡、23架飞机的损失而已。去年的15万德军在此地失去了战斗力,在图拉市更是有不下于4万人被歼灭。那些为了德国奋战的士兵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被投入到注定要失败的战场上,造成了德军第一次大溃败!
    古德里安接到了白起的命令,白起把后方制造的城市战坦克装甲套装一股脑的都运抵前线,有了充足的生产资料,小阿福的东方红战地工厂的改装速度更快了!

战苏联第十二节:牵一发动全局
    就在古德里安厉兵科马加紧准备进一步的进攻战役时,苏联统帅部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自然能看得出来,第六集团军30万精锐人马进攻图拉这么大的声势当然所图非小。他们的进攻方向优势地处莫斯科环形阵地200公里处的外围,这样敏感的地区自然是能够牵动全体苏联人民的神经的。
    目前驻守图拉市的近卫47集团军一部已经杳无音讯,他们现在的处境已经是很难说得清楚。从莫斯科传递来的命令自德军进攻伊始变没有了回复,苏联统帅部心里的猜疑越来越大,一天一夜的时间,守城部队3万余人就失去了联系。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个好兆头。斯大林立刻起草命令,召唤沃罗涅夫方面军与草原方面军开始向莫斯科方向运动,试图俄制德军的攻势。
    本来苏军试图用反突击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德军侧翼。迫使他们后撤。现在这个方法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遭到了德军的猛烈攻击,先前准备的进攻物资一下子就掉入了空处。德军的进攻如此犀利,大大出乎苏联统帅部的预料。在一天一夜之间图拉市就可能易手,让斯大林以城镇为堡垒消耗德军实力的如意算盘顿时落了空!他为保万全,不得不调集巨大兵力拱卫首都。
    同时为了进一步的打击德军,苏军草原方面军,加上西南方面军第57集团军40余万人从南北两路夹击正要向莫斯科北方突击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原来草原方面军的防守正面被防守斯大林格勒的东南方面军替代。同时从外高加索方面军和北高加索方面军抽调兵力,防备德军在南方的一切进攻。
    斯大林手里的军队数量比德军要多得多,因此三万人被吃掉他还是能快速补充的。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德国第六集团军兵锋正盛。要遏制其进攻动能必须要大投入,运用优势兵力逼迫他们停下进攻的脚步。德军任何在莫斯科方向上的进攻总站都要迎头痛击回去。
    德军目前你已经具备了向蒙古骑兵那样的机动优势,所有的兵器兵力都可以在地形复杂的莫斯科地区来去如风。有了即使准确的情报,他们辗转突进,以精确的火力杀伤敌人。整整一个集团军规模的部队在机动作战中把老毛子弄得毫无办法!
    与德军新的战法对垒的是苏军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早在41年末莫斯卡城下的反击战斗中,苏联最高统帅部就认识到红军缺乏一支具有足够力量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去击败德军摩托化(装甲)部队和将战役发展到战略纵深。当时的战斗中,在莫斯科附近和战线其他地段发动的进攻中所投入的执行纵深突破任务的骑兵、滑雪和空降部队向德军和苏联最高统帅部生动地展示了这些机动部队是多么的脆弱,同时也使苏联最高统帅部认识到,为使红军能够完成将来赋予它的战略任务而部署新的坦克和机械化编制的必要性。基于这些经验,苏联最高统帅部和国防委员会于1942年初开始在红军中创建新的机动部队结构,使之能够在战场上获胜并支持纵深战役。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红军先后建立和部署了新的坦克军、坦克集团军和机械化军,这些部队被设计用于赋予红军实施纵深战役的能力。
    到1942年末,红军拥有了一支可怕的部队,包括2个坦克集团军、20个坦克军和8个机械化军,其任务主要是在战役层面实施机动作战;以及一系列可在战术层面支持步兵部队的坦克和机械化旅、团。在战役层面,红军的坦克集团军是其主要的装甲部队。根据条例,坦克集团军是大型的战役编制,大致相当于德国装甲军的规模但机动性较差;坦克和机械化军是战役-战术编制,规模上相当于德国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但摩托化步兵要少得多。坦克集团军被单独或作为机动集群的组成部分配属于红军的作战方面军,负责实施战役机动:在敌军防御的战役纵深发展战术突破,而后作为追击战役的矛头深入战略纵深。而此时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军被以两个或三个组成一个集群配属于坦克集团军或者单独在方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编成内作战,其任务是通过发展战术突破和引导战役发展进入敌人的浅近战役纵深。
    独立坦克旅、坦克团和坦克营在红军的集团军和步兵军编成内负责提供直接的装甲支援以加强其所在步兵部队的防御和协助他们在进攻中突破敌人防御。然而,红军集团军的相对虚弱以及德军惊人的防御力量不得不迫使红军的方面军和集团军指挥官过早地投入他们的坦克集团军和坦克和机械化军以完成他们的突破任务。
    即使完成了突破,他们发现自己的突破往往毫无价值。因为德军所谓的筑垒地域其实是一个个可以机动的车辆组成的。他们的火炮,高射炮,迫击炮,甚至步兵都能比得上苏军坦克的推进速度。在防守作战中给以苏军重大杀伤之后,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个阵地而已。只是对他们退守到早就选定好的新的防守阵地时,苏军的进攻动能还能保持多久呢?
    况且在己方空军掩护不利的情况下,进攻作战本来就是一件极冒险的事。在几乎是有去无回的情况之下!士兵们驾驶着宝贵的坦克冒着德国空军致命的炮火前进几十公里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集中炮火打击德军也就变得不安全了。且不说集中整个集团军的火炮本来就是一件麻烦耗时的事,就是能顺利的开炮也要时刻提放德国人那威力强大的攻击机!这样提心吊胆的攻击作战不打也罢。
    问题的关键一下子就摆在了老毛子的面前,那就是现代作战制空权必须要争取。即使不能得到优势也一定要争取均势。但是制空权说明白了就是要依靠飞机性能的好坏与飞机数量,空勤人员的能力。这三个方面苏联都不占优势,要想防备德国人的飞机只有另辟巧径,在对军运动的高射炮上做文章。可目前苏联新败,生产力严重不足。尤其是质量过关的卡车产量低下,依靠着美国人的大量支援才能够勉强保证军事用车的需求。但是油料的缺额也是越来越大,这一切都极大的限制了毛子的机动能力。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集中优势兵力与德军死磕!
    在图拉的战斗上,毛子们就是持着这样的态度。
    他们的兵力看起来比德军要多上10万人,但是战斗力的对比却不可简单的以数量来替代质量。老毛子的优势兵力很大程度上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全民皆兵的苏联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爆发出来极大的战斗热情,败则国亡家破,胜则青史留名。创造历史的机会就把握在自己手中了。
    在41年冬季防守图拉的军队是第50集团军,现在50集团军已经编入了草原方面军,正在库尔斯克地区向北移动。配合西方面军中的第30集团军一起参与对德国第六集团军的攻击中。每个步兵师配备了1个高炮营(12门37和76毫米高炮,另外加强了12门85毫米高射炮),可以在正面3公里、纵深2。5公里用两层火网掩护军队的行动。他们的防空火力因为缺少炮瞄雷达,一直很多火炮在展开的时候无法及时提供有效的掩护,往往被德军先进的新式攻击机打一个措手不及,很多时候在高射炮还没来得及发射出第一发炮弹,德军的飞机已经攻击完毕从容的飞走了。所以苏联人想尽了办法,也仅仅是解决了37炮的反应时间短的问题。但是37炮威力不足,致使装甲厚重的德军飞机基本无视这样的小炮!总而言之,苏军在行军的时候,对于来自空中的打击是疏于防备的,是比较脆弱的。
    他们的防御手段并不是只有这样一个短板,在防御坦克上也有先天的不足。苏军防御作战的核心是对坦克防御,火力配系必须以反坦克火力为主体。但在战前,认为对坦克防御是“步兵行动的一种战斗保障”,与工程障碍物相结合的单门反坦克炮火力是对坦克防御的基础。认为在师防御正面每公里反坦克炮密度达到6—9门,即可抗击敌坦克的密集冲击。因此在战争初期,师和师以下兵团、部队和分队中,主要注意力放在组织步兵武器火力抗击敌步兵上,对坦克防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德军装甲部队屡屡突破苏军防线后,苏军才开始改进自身的对坦克防御战术。但苏军严重缺乏反坦克炮,只能使用其它类型火炮来担负相当一部分反坦克任务。在41年夏季战事中,苏军由于损失巨大,火炮密度很低。在多数情况下,炮兵密度未超过每公里正面2—3门火炮,个别场合才达到10门火炮。这样的密度以间瞄火炮打坦克,是没有什么明显效果的。这个战局中,苏军并没有解决对坦克防御问题,这也是苏军防线十分脆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他们还常将坦克部队分成小的坦克群甚至是单辆坦克,不经侦察就在行进间实施反冲击,以达到阻碍敌人进攻的目的。实际上这样的冲击除了增加损失之外没有什么更好的效果。坦克部队和步兵、炮兵的协同也很差。坦克部队通常单独执行任务,而没有步兵配合。在防御战斗中,步兵没有掩护设伏的坦克,而在退却时常常不通知坦克兵指挥员,把坦克部队扔在那里任其自然。炮兵对坦克的支援组织的也很不尽人意。
    在经过了整整一个41年夏天的惨败之后,苏联人找到了进攻的方向。此时天公作美,41年的冬季比往年都要早一些,尤其是温度也更低一些!穿着单衣的德国士兵别说是打仗了,就连过在被窝里也冻得瑟瑟发抖!枪栓都被冻住,汽油也冻得黏黏糊糊,发动机要用火烤才能正常启动。这一切不利条件极大地影响了德军的战力发挥,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溃败!
    苏军在胜利之余,也检讨了自身的诸多不足。他们现今已经懂得把大炮集中使用了!大纵深理论已经发展的趋于成熟。自行火炮也首次便如支援步兵的坦克集群。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火力都是极大的加强了。
    这一次进攻图拉的战斗,主要是藉此来调动苏联军队的部署。在机动中创造机会。而后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歼灭战的宗旨就是逐步吃掉敌人。白起这位歼灭战的开山祖师爷要做的不仅仅是攻下一个小小的图拉市,他还要把围绕在莫斯科周围的苏联百万大军一口口的吃掉!
    毛子们显然还未认识到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