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这一次的大规模攻势,斯大林在莫斯科附近面向中央集团军群正面的部位还组织了一支同样巨大的突击部队。他们集结了主要的炮兵力量,坦克军,机械化军等80万人的强大部队。在他们对面的战线上,德军兵力只有寥寥十万余人,抵挡苏军这样的大规模攻击确实比较吃力。
其实早在42年秋季,曼施坦因的十一集团军进攻完毕之后。德军就遵从白起的命令全线退守,他们在建立防守阵地的时候得到了德国空军的大力支持,而德国空军也得到了出山大营的全力支持。那时候,白起的战略重点虽然是在非洲,可东线的三百余万大军也不是可以忽视的。他们的生死存亡关系着德国的未来。好在白起任命曼施坦因为陆军总司令的举动得到了德军将帅的全力拥护,德军新一代将领之中最有能力的一位出任总司令之职是德军之福气。正是这一个举动帮助白起在德国国防军中建立了初步的威信。后来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从空军到陆军再到海军的大规模整改显示了这位新元首的雄才大略!德国的胜利之门逐渐打开!
同时,德军的防守能力也因为新装甲兵器,新技术兵器的列装变得坚固异常。且不说头顶上令人欣慰的德国空军,就是威力强大射程超远的大口径自行重炮就占尽了优势!在防守的时候压制苏军赖以进攻的炮兵师相当管用的,自此以后德国步兵们就从来也不用再担心苏军那密不透风的炮兵火力了。
苏德双方自从莫斯科会战之后还没有大规模的交过手,德军一方面整顿后方,实行与小希同志完全不同的民族政策,稳固根基树立盟友。一方面改进后勤,把牛拽马拉的原始方式变成了极具效率的新式模块化运输方式,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杜绝了游击队的破坏,稳固了军队稳定了补给。间接地加强了德军的战斗力。
战苏联四十二节:进攻伊始
各种形式的民族武装的蓬勃发展进一步的压缩了支持苏联政权的游击队的活动空间。其中尤以来自民族解放军的压力为大。在乌克兰,以斯捷潘·班杰拉为首的乌克兰民族解放军在德军的支持下已经组建了至少30个师的兵力。他们与苏联红军战斗的时候表现不咋的,针对装备轻量化的游击队却是如虎驱羊那样的轻松自如。手段也是残暴的无以复加!有了他们的支持,游击队逐渐没有了活动空间。白起对于斯捷潘·班杰拉的控制是间接但是有效地,在党卫队的前任领袖那个养鸡场场主的政策基础上,德国新元首的任何进步都能让乌克兰人感觉出来不一样。白起的政治团队们就是原来“东方红”机械厂的行政人员,他们对于管理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事物感到很轻松,海因茨在他组织的德国政府之中组建了一个专门管理海外事务的部门。这个部门功能完善,掌管着外交事务、各种交流事务、军事之外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在海因茨卓有成效的领导下,海外政治部把支持乌克兰民族解放军的事情操作的运转良好。乌克兰人民真真正正的得到了实惠。斯捷潘·班杰拉也跟着脸上有光,他暗自庆幸德国新元首的宽宏大量,他是真的把乌克兰看作是伙伴,真的是用朋友之情,战友之谊来对待自己!
白起知道,要战胜德国的敌人。必须要交更多的朋友,团结更多的力量才行。苏联这么大,纵深如此辽阔。单单凭借德国一己之力或许能战而胜之,可是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这就需要外交方面的努力了,德国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左右逢源,对外结交邻居外攘强敌;对内则开源节流,兴办实业发展生产力,工业的力量逐渐冠绝全球。尤其重要的是各级领导人对于教育的重视更是唤起了德国人的民族智慧!这一切的百废兴起,蒸蒸向荣的局面有一个伟大的设计师,那就是德国真正富有远见的卓越的政治家——俾斯麦!现在继他之后,后继有人了!没错,白起就是那个被看做是他的继承者的人。他一改小希同志自取灭亡的很多错误政策,真心团结反对苏联的各种各样的力量,并且尽其所能把他们武装起来。在国内则是整改各阶层,团结民众把德国的政治氛围高的相当的好。更可怕的是,他与英美之间也处的很好。甚至指不定双方已经建立起来某种专门针对苏联的默契了!对此斯大林也很是烦恼的,不为别的就因为白起曾经不止一次的与英美谋求和谈,而苏联却被看做是德国的死敌!这压力真的是忒大!其实,他知道的烦恼事不少,不知道的却更多。
对于此时的东线来说,苏军的战线已经拉得太长,很多需要固守的铁路枢纽、城镇都分散了兵力,不利于组织有效的防御。而德军的突击却总是能够同时威胁两个重大的中心,既可以对付这个目标,也可以对付那个目标。迫使苏联红军不得不全力防守。可是,德国人随即又会突然地绕过这两个目标,从红军中间守兵薄弱的地区穿越过去,渗透到他们后方很远的地方,迫使苏军无法抵抗而不得不同时放弃两个据点。因此,这种情况下,苏军最好的选择还是及时作出机动退却并合理收缩收战线,迫使德军重新集结,从而争取战略时间。同时很显然的,苏军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兵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德军装甲部队越来越有效的机动性。德军的坦克部队威力已经是脱胎换骨,带给苏军的压力自然是很大很大的。
白起之所以要让他手下最好的坦克兵指挥官去冒险突进到苏军的大后方,主要是白起认为德军的能力已经足以应付这种浑水摸鱼的混乱局面。把水搅浑之后,德军的运动战能力就能十成十的发挥出来,在运动之中歼敌一直是德军的拿手好戏。更是白起的拿手好戏!
与小希同志相反,白起的主攻方向是苏联的北方。这是因为北海的石油与北非的丰富能源提供了德国持续作战的能力,高加索的资源不再那样的迫切。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下,300们火箭炮已经被运抵列宁格勒附近的阵地,在哪里它们要作为攻城槌使用。列宁格勒的筑垒地域就要依靠龙卷风的精确末端制导火箭弹来攻破。斯大林知道列宁格勒迟早要沦于敌手,只是现在迫于德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他实在是顾不得。莫斯科尚且朝不保夕又怎会有闲暇顾得上列宁格勒呢?
种种不利局面统统汇聚成巨大的压力,压在斯大林的肩头。致使他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出于摆脱当前的不利局面的考虑,他在部队尚未准备完全的情况之下,下令开始全面总攻!
朱可夫在黑夜里乘坐飞机,一路低空飞行冒着被击落的威险回到梁赞。这一次的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一个决议,那就是开始莫斯科城下的大反攻。苏联不能就这样被德军一直压着打。牺牲再多的生命也要换取胜利,哪怕整整一代人都倒在侵略者的枪口下也不能放弃抵抗!斯大林前一段时间想要秘密实施的与德国和谈的方案,已经被他抛在脑后。一切的类似的活动要等到这次进攻完毕再说!
对此,白起早就有应对之策。他的策略是四个字:机动防御。德军的防守战术是灵活机动有兼具相当弹性的。他们现在每一个步兵师都装备有相当数量的装甲战车,“万金油”系列战车的生产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之中。已经代替了德军先前装备的各种半履带车。“万金油”顾名思义既是具备了多种功能,大阿福设计制造的先进战车几乎是无所不能。内部空间能够容纳十名全副武装的步兵,重型武器站加挂四具60火见了坦克也不怕,可以升高十米的侦察探杆几可媲美千里眼,连长专用车装备的无人侦察机飞行半径60千米,小巧又低噪音速度也不赖,侦察手段多种多样,在夜间也挡不住的眼睛保证了它的侦察能力超级强大!发动机与推进系统采用了柴电混合动力,75千米的时速比豹子要好一点点,两组螺旋桨驱使15吨重的战车在水里能以25千米的时速行进。水陆两用的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英吉利海峡和河湾很多的列宁格勒地区。德军步兵依托这种战车作为主要作战手段,加上灵活的15人作战小组,从伞兵那里推广到全军的新式战术先进,当世无双!
一个小组两辆车,机动性能很强大。虽然突击能力比不上以坦克为主力组成的装甲师,但是足够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了。
这样的机械化师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战车的不断下线数量会越来越多。随着士兵们新战术演练的越发熟练,战斗力也越来越强大。东线广袤的原野就是他们驰骋的大好舞台!
战苏联四十三节:老朱的试探
毛子们在老朱的一声令下之后,立刻开始了行军。他们从梁赞地区运动到图拉近郊至少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因为步兵为主的苏联红军基本上是依靠两条腿走路的。他们的汽油严重不足,尤其是车用燃油很少。坦克用的柴油倒是不少,他们的t34和斯大林2坦克组成第一波攻击集群,后面跟着突击炮,天上黑压压的飞机也迎头压上,准备大干一场了!
但是结局却是谁也没想到的!他们刚刚与德军有实质性的接触就立刻前军变后卫,灰溜溜的撤回去了!准备好要与苏军大战一场的古德里安被这一下子给整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苏联老毛子几时学会了这样子故弄玄虚了,他们从来就是说打就打的,哪怕是漫山遍野的死尸堆积着也要继续战斗,直到拿人海把德军的机枪手给整的精神崩溃了,拿尸体把mg42机枪的枪管给整废了德军失去战斗意志为止!他们死的人往往是德军的数倍,战前聚集至少要比当面之敌多数十倍的兵力才行。这一次的试探是德军上下都搞不懂的,包括白起在内他们对苏军采取这种进攻方式都感到很意外。
这一次的大规模试探是朱可夫领导的,他不相信德军的火箭弹攻击会像内务部说的那样是因为弹药不足。他推测德军的火箭炮部队可能是因为怕损失惨重而不想长期留在图拉这个易于被围歼的突出部之内。他们是德国的高技术兵器,不可能长期居于险地。因此极有可能是被德军运到了后方去了,这个后方至少与图拉前线距离100千米之远。以德国火箭炮的射程,威力而论还是能够做到方便及时的支援前线部队的,被攻击的风险也降到最低点。只是防备苏联空军的突袭就可以了!
相对于苏军的地面部队,他们颇具规模的空军却是一往无前。直直的向着图拉市区冲了去!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防空炮火力,88毫米自行高平两用炮射程很可观,对空射击的时候有10千米。这得益于它们发射的先进弹药,无壳弹方便高射速,近炸引信又能够保证良好的杀伤力。车内装备的防空雷达很敏锐的捕捉到了苏军飞机的踪迹,立刻在第一时间就为它们送上以88毫米炮弹组成的见面礼!一时之间“乒乒乓乓”的在苏军飞机队列中炸开的炮弹接连集中一架又一架的飞机,很多都被炸断了翅膀翻滚着堕向地面!被直接命中的飞机更是凌空炸开,残骸四散飞舞着打着旋的祸及其他,随着飞行编队改变航向翻滚着躲避这密集如雨点的炮火,高射炮火力也在跟随着他们的运动轨迹而活的,德国人的提前量算计的是如此精准,以至于苏军飞机被接二连三的击落!它们的飞行编队就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在损失了至少三分之一的飞机时,苏联空军指挥官再也坐不住了。他知道这一次他的飞机选错了突击的方向,正好碰在了德国防空炮的阵地上。不退回来怕是要折在那里了!
苏军战斗机飞行员们暗自纳闷为什么德军的防空火力会如此的密集精准,好像是自己驾驶着飞机专门去撞上德国人的炮弹一样!他们左躲右闪的做着大范围的机动,可总也不能摆脱德军高射炮的打击。看来德军肯定有一只足够好的眼睛,早就把自己给盯得死死的了!
本来他们挂着航空火箭弹,装满了100发40毫米炮弹。就等着德国飞机前来堵截要大干一场的。不管怎么样至少要击落德机几十架,狠狠的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才行。结果德军飞机一架也没有遇到,自己这边倒是损兵折将,要多惨有多惨!
他们这些苏联的天之骄子并不都是榆木脑袋,其中有不少机灵鬼。打起仗来肯动脑筋,鬼点子多多的也有不少。甚至有一位已经有3架的战果了,在当前形势下3架战果在手就是很了不起了!要知道很多同志连几个战斗飞行小时都做不到就随着飞机拥抱了俄罗斯的大地了,不是很多的3架战果自然是弥足珍贵的!这一位拥有3架战果的苏军飞行员名字叫做阔日杜夫,是一个精壮的小伙子。与大多数苏联飞行员一样,之前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司机。因为飞行员的损失太大,经过试训的良好表现他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战斗机的驾驶技术。从来就是肯钻研能吃苦的阔日杜夫跟随着长机学习到了很多战斗技巧,也建立了自己的认识与风格。只不过像是他这样的人才在苏联飞行员队列中是凤毛麟角的,因为很多各种各样原因苏联空军的悲剧才得以变为现实。而这是德军的福气,却是苏军的晦气!
苏联空军力量的现代化进程直到现在才能算是刚刚开始,德国空军对苏联空军大约保持有至少5年的技术优势。由于以上原因,苏联人在飞行员方面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这一点导致了飞行员训练课程的急剧缩减,又进一步加大了苏联的损失——同时当然也增大了德国战斗机飞行员的击坠成功率。这种比俄罗斯的冬天还要冷酷的形势使得德国飞行员的核心力量得以保存,并且在战斗中积累了大量的战斗经验。反过来又促进了德国空军整体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而苏联空军则是刚好相反,他们的飞行员甚至连个位数的战斗飞行时间都不能做到。什么时候是最能锻炼飞行员能力的时刻呢?毫无疑问是战斗的时候,可是这样的时刻总是伴随着相当的风险的。只有运气超级好,人品足以感天动地的非凡人物才能得以幸存下来并得到成长的机会。毫无疑问,阔日杜夫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他在遇到密集的防空火力的第一时间即做对了选择,潜意识的直觉救了他的小命!他把机头下压,极其漂亮的做了一个激动动作!如果当时天上有德军第一王牌哈特曼在场的话一定会因为阔日杜夫的这一个机动动作而惊讶的掉了下巴!因为这厮在紧急情况之下做的动作正是大名鼎鼎的”哈特曼逃逸“!
不得不说,这厮的人品真是无限好!他成功的逃了!
战苏联四十四节:稳如山岳的白起
大多数的苏联飞行员战斗意志都是相当的顽强的,这种不要命的冲劲往往令人眼睛发红。因而会有不必要的损失,他们拼命的同时对于敌人带来伤害也容易把自己逼上绝路!阔日杜夫却是另一种情形,他有热血沸腾的战斗热情也能在情况不利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正如此时此刻,他的清醒便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救了他的小命。
他驾驶的飞机是苏联人自造的拉5,这种战斗机比起德军淘汰的bf109都是大大不如,更别说是先进一百年的bf109hsx了!德军飞行员就是依仗着飞机的先进性能与超强防护才得以获得一场又一场的空战胜利!在东线就是刷战绩的,这已经成为德国空军飞行员们的共识。苏联老毛子敢于拼命,战斗方式其实不难把握,以哈特曼,马瑟里等王牌为首的德军飞行员已经得到了科学管理的甜头。
德国人在战前进行了精心准备,飞行员都完成过450小时以上的飞行训练,通常,年轻飞行员不马上参加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