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候德坊德坊的招牌不,外形又比较特殊,正德自然不会漏过,他偏过头,向谢宏问道:“大哥,侯德就是等我的意思吧?”
    “哦……”意思却是没错,可这事儿却是压根没法解释的,所以他历来也没对人起过,这时被当事人突然提起,谢宏自然也是吓了一跳,干嘛撇清道:“固然不是了,我建这茶社的时候还是去年呢,怎么可能知道二弟会来呢?”
    正德想了想,觉得也有事理,于是呵呵笑道:“大哥的也是,可能这就是天意吧,归正我觉得这个名字就是等我的意思,候德坊就是咱们兄弟之情的见证,哈哈。”
    “呵呵……”谢宏也笑了,也许真的是有缘吧,否则怎么偏偏就是自己穿越到了五百年前的正德年呢?想起当日初至宣府时的忐忑和茫然,谢宏不由感慨万千。
    终于到了告别宣府城的时候了,这里是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第一个大舞台,在这里,自己坚实的踏出了第一步。
    转头看看正笑得光辉的正德,谢宏豪情顿起,二弟,接下来就让我们在京城好好大干一场吧,改变大明乃至华夏的命运就靠咱们了。
    不知是不是心有所感,没等谢宏开口,正德就收敛了笑容,很严肃的对谢宏道:“大哥,到了京城,一定要好好努力。”
    有些惊讶正德的敏锐,可此时,谢宏的心中正被豪情壮志添的满满的,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二弟,只管安心吧,我一定会尽力的。”
    “嗯,嗯,很好,很好。”正德十分满意,连连颔首:“大哥,我可等着看把京城酿成游乐场呢,哈哈……”罢,他纵马往昌平楼疾驰而去了。
    谢宏抬眼眺望远方,期盼中带着点忧虑,京城,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那里的明刀冷箭,自己又能不克不及招架呢?
    转头看着前面那个火红的身影,以及那身影头上飘摇不定的羽毛,谢宏感觉心里有点没底,自己好容易找到的靠山,实在是不怎么靠谱。
    Ps。不消鱼,兄弟们也看出来了,换地图了,呃,或者第二卷结束了,接下来就是京城的故事了,应该会很有趣的,也请大家继续支持俺吧
    更多到,地址''
    '  '
第159章 京城时评
    正德元年的正月,注定是个不让人消停的月份,不单是宣府镇,京城也是一样。'Hao  '
    在这个时代,最快的传讯体例就是驿马,可流言传播的速度也丝毫不弱于驿传。宣府的急报这边刚到朝中大人们手上,另一边皇上微服出巡,驾临边关的消息就已经在京城里传开了。
    其实在这之前,皇上离京出游的流言就已经在京城流传了很久了。
    从正月初一开始,这流言就从各种渠道传遍了坊间巷里。随后,京城便四门紧闭,戒备森严起来,这不单没起到控制流言的作用,反倒成了流言的佐证,若不是皇上真的不在京师,朝廷又怎么会有这么大反应呢?
    于是,原本的流言酿成了各种言之凿凿的消息,到了月中时,另一条来自宣府的讯息又传到了京城,皇上到了宣府和鞑子再次入寇,这两条消息加在一起,马上在京城里引起了恐慌。
    更有那消息灵通的,还从礼部得知,是朝鲜的使臣从国内得了消息,是土木堡的惨事重现,现今圣上已经被鞑子抓去了,并且鞑子还向朝廷索要十万两黄金云云。
    事后礼部的官员们却是寻了那朝鲜的使臣,问出了实情:他们其实不过是人云亦云,然后加以阐扬,什么来自朝鲜国内的消息则纯属诬捏。
    可这流言终究还是散了出去,各种消息满天乱飞,让人无所适从,若不是京营戎马尽在,五城戎马指挥司又控制得力,京城会产生什么骚乱也未可知。
    实际上无论是官员还是苍生,没人喜欢骚乱,好好的过日子多好。所以,经历了这些事之后,月末的这次传言就额外的让京城苍生觉得安心了。
    传言中,皇上微服出巡不是为了玩乐,而是为了视察边关,是为了指导边军更加有效的抗击鞑虏的侵略,并且鼓舞边军的士气,十足圣君的作为。
    对此,很多人都觉得无法置信,皇上明明就是去年五月刚刚即位,到了正月这才十五岁,哪来的那么高瞻远瞩的眼光,居然什么会去巡视边关,并且还指导防务?
    别现今圣上,就算是孝宗皇帝生前,对边关军务那也是一窍欠亨的,若是没有朝中的贤臣良将们辅佐,光靠皇上怎么行呢?
    故老相传,本朝开国太祖立国之时,便定下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没有士大夫们的辅佐,单靠皇上,是不成能有什么作为的。
    也就是边镇那偏僻处所的人没见识,咱们京城的老少爷们可没那么好糊弄,皇上八成是去玩了这是京城消息最灵通的处所,宫里那点谁还不知道?
    现今皇上又爱玩又不爱书,整天只会走马狩猎,再不就是吃喝玩乐,其他事什么都不会,更别提朝中的大事了。
    朝野间都,若不是大学士们尽心辅佐,朝臣们也都呕心沥血的规劝,以现今皇上那性子,长大了就是个昏君,不把大明天下搞得乌烟瘴气都不算完。就这位皇上还能去干什么正经事吗?还巡视边关呢,别胡扯了。
    虽然暗示不屑的大有人在,可是喜闻乐见的人还是很多,倒不是大伙儿对皇上突然有了信心,或者对士大夫们有什么怨言,孝宗皇帝留下老臣都在,朝中正是众正盈朝之时,谁又能有什么埋怨,又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只不过,大伙儿之所以喜闻乐见,也是有原因的,这次传言的体例跟畴前大为不合。
    传言中得有板有眼,跟真事儿一样,是皇上到了宣府城,先是明查暗访,寻到了蛛丝马迹,然后被贪官们发现,结果贪官们不甘于伏法认罪,却是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竟然想行谋逆之举。
    固然,邪不堪正,所以这些跳梁丑的可耻行为固然是不会得逞的,皇上率领着身边的护卫,和他在宣府结识的侠义之士挫败了仇敌的阴谋。而其中的曲折离奇、惊心动魄之处,那也是扣人心弦的。
    原本这也没什么特殊的,上次传皇上被鞑子抓去时,也是的很形象,更有不甘寂寞的朝鲜使臣横插了一杠子,连赎金数目都的跟真的一样。
    可这次的事情却大为不合,也不知哪家茶社第一个想到的体例,居然把传言跟评书结合起来了。
    畴前茶社里也有人书,好比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话本就经常有人,可自从宣府镇那里的新式评书风传到了京城后,京城里就掀起新式评书的热潮。
    京城这样的处所,才干高绝之士不知有几多,所谓新式评书,只不过换了一个评述的体例和套路罢了,哪里难得倒人?很快,除宣府流传过来的段子之外,很多新段子就应运而生了。
    不单是三国、隋唐,就连前宋的诸多风流人物,也都被人编了故事评,更有甚者,还有人把上古商周时代的轶事加以整理,然后编成了神话故事,其中各种飞天遁地,灵宝神通更是让人线人一新,神驰目眩,书名曰:《封神演义》
    其间种种精彩自不待言,就算是当初掀起新式评书风潮的谢宏都没有想到,在他的影响下,封神演义居然也提前问世了,并且比后世他看见的原著还要精彩很多。
    结果正月末的这次传言,很快就被人改编成了新式评书,还起了贴切的名字,叫:时评。就是时事评论的意思。
    这回好了,以前些捕风捉影的消息被成是嚼舌根,甚至可能被官府科罪为造谣,听的人还不一定会信。现在好了,不信?可以去茶社里听时评要知道,书先生们把新段子的名字都起好了。
    评皇上明察暗访,跟贪官污吏们斗智斗勇的,就叫《圣君微服私访记》,多贴切的名字。
    另外,据皇上不单结识了诸多侠义之士,还结识了多位红颜知己,并且已经海誓山盟,私定终身云云……其中花前月下,柔情蜜意的各种旖旎风光,还真是让人遐想无限。
    关于皇上和他结识的红颜知己,也有新段子专门述,名字更贴切,就叫《游龙戏凤》。
    这两个不过是最出名、最受欢迎的,还有更多的段子在坊间流传。
    好比边军将士受到皇上的鼓舞,与仇敌浴血奋战,最终杀得鞑虏大败溃逃的传说风闻,就有人写成了话本,以其中某个普通军士自述的体例,将那段奋战的日子再现了出来,名字就叫做《激情燃烧的日子》。
    于是,这样的一个个极为精彩悦耳的故事便在京城流传开了,京城苍生对皇上的印象突然清晰起来:皇上虽然还是个少年,有的时候会沉湎于玩乐,可却是个很亲切的皇帝,就跟自家那个爱拆台,可是却很可爱的儿子一样。
    有了这样的印象,随后而来的一系列消息就显得更加真实了。
    因为边关将士们士气大涨,所以,诸如短短数日内,边墙内外大百余战,皆胜,斩首跨越两千这样的消息也显得不那么匪夷所思了。
    因为要庆祝这样的胜利,皇上在宣府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也一样显得顺理成章。
    至于那些贪墨立功将士军饷的贪官污吏,自然是死不足惜了,在舆论的引导下,京城苍生对这些贪官污吏的痛恨,其实不亚于宣府的苍生。
    大伙儿都琢磨着,若不是边军的奋战,也许这次还真的会重演土木之变也未可知,谁知道那些鞑子怎么就那么巧,偏偏赶在圣驾到了宣府的时候入寇呢。
    看到这样的舆论风向,自然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要最忧愁的那个人,就莫过于顺天府尹黄宇黄大人了。
    有官谣:前生作恶,今生附廓;恶贯满盈,附廓省城,以此类推,黄大人觉得自己前世一科罪恶滔天了,至少也是董卓、曹操那个水准的,否则怎么会摊上顺天府尹这个附郭京城的位置呢?
    这个官位是正三品的大员,权限不,还有上殿面圣的资格,好像很了不起,可是谁当了这个官谁才知道,其中滋味又怎么是一个苦字能得完的?
    旁的不了,就今年正月吧,黄大人连大年初一都没闲着。大过年的,又天寒地冻的,好容易比及祭天仪式结束了,黄大人前脚刚进家门,后脚大学士们的命令就跟来了:京师戒严,要顺天府全力配合。
    黄大人虽然是京官,但实际上离着真正的核心阶层差得远着呢,皇上偷跑这样的消息他自然是不知道的。所以,听到这样的命令,他那时就懵了,这大正月的,朝廷搞的是哪一出?
    不明白归不明白,朝廷的谕令还是得执行,黄大人无奈之下,也只好离开温暖的家,回到了冷冰冰的衙门,然后带动起衙门里的人手,开始清查户籍、镇压地面,严防流言滋生。
    可是流言之所以为流言,就是这工具难以禁绝,尤其又是在京城这样的处所,人口多,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又让人无从下手,就算是街头上随便抓来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朝中大人们的子弟或者下人,黄大人一个府尹又能如何呢?
    光是这样也就罢了,最可恶的是,日前抓了几个散布谣言的外地人。开始的时候,没人来认领,黄大人自是很高兴,这几个人着半生不熟的官话,长得又猥琐,一看就不是好工具,正好拿来杀鸡儆猴。
    可没等用刑,认领的人就来了,并且还是礼部衙门来的人。一问之下,这几个猥琐人物原来还是朝鲜来进贡的使臣,黄大人郁闷,好容易弄来的鸡,就这么飞了。
    朝鲜一个番国自是不算什么,可好歹这一干人也是来进贡的,只不过造个谣罢了,总欠好就这么打杀了,何况就算要打杀,也轮不到顺天府来做。
    就这样,京城内的各路谣言便喧嚣尘上了,黄大人也只能望而兴叹。
    开始的时候,朝中大佬们还能体谅黄大人,究竟结果这大过年的,把城给封了,就算是黄大人有个三头六臂也没法将人心尽数抚慰下来,他要是能做到,那就不是一府之才,而是执宰之才了。
    可到了月底,各路申斥便象潮流一般往顺天府涌来,辞不一,可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顺天府镇压不力,致使各种斜传歪论深入坊间巷里。
    并且,这些舆论大有问题,不单抹黑士大夫们的光辉形象,并且还把武夫们的形象拔高了,最让大人们气愤的是,这些言论居然把皇上的形象塑造得光辉无比
    要知道,现今皇上可是从太子时代就开始胡作非为了,如果这样的一位君上都能在民间有如此光辉的形象,那么朝中的诸位老臣又将被置于何地呢?
    别边镇的事情还没获得核实,就算都是实情,那皇上也应该是在以巡抚为首的,宣府的文官团队的辅佐下,才能完成这一系列的事迹才对。
    又怎么可能是所谓的侠义之士的作为呢?皇上身边有什么人,朝臣们都是很清楚的,不过是一班奸佞和他们的爪牙——锦衣卫罢了,这些人哪里称得上侠义二字?所以,朝中大员对这些舆论极为愤慨,纷繁呵顺天府的不作为。
    黄大人固然冤枉了,街头上有人交头接耳,他不敢抓人,还可以派衙役出去驱赶,可那些个讲时评的茶社,他又怎么敢上门?那些店铺看着都普通,可实际上,哪个背后没有人撑腰?
    光是些侍郎、主事倒还罢了,居然还有一位尚书也开了茶社,并且人气还很高虽然这位尚书是六部中地位最低的工部尚书,可却也不是黄大人获咎得起的。
    最后,黄大人也只好含着热泪把这一干呵文书收下,独自默默哭泣了。至于将来会怎样?管他呢,最多也就是罢官罢了,这个不利的顺天府尹,谁爱当谁当去吧,归正黄大人是死心了。
    哀痛之余,黄大人也是愤恨,对那个想出时评这种坑人的幻术的人,他打从心底里愤恨。这招太损了,这很多坏的人才能想出来这种招数?若是知道这人的名字,黄大人一定会把那个名字写在纸人上,然后天天用针扎的,不这样,就没体例消除黄大人心里的怨恨
    更多到,地址''
    '  '
第160章 万事俱备
    荒茉固煸沟兀删┏侵谢故怯忻靼兹说摹?
    曾府书房里,老管家曾禄正躬身禀报着:“老爷,谢公子想出来的办法果然不错,如今京城的舆情大变,很多百姓已经在称赞皇上是圣明君主了,这次返京,看来谢公子可以安然渡过了。”
    曾鉴微微颔首,道:“谢贤侄果然不同凡响,这一招有如天马行空,确是神来之笔,以老夫观之,朝中诸位大人也是猝不及防,都有些措手不及。”
    曾禄察颜观色,却见自己老爷虽然口中赞叹,但语气中并无喜意,反而眉宇间的忧虑之色丝毫不减,他不由问道:“老爷,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担忧呢?”
    谢宏这计谋就是通过曾禄实施的,京城没人注意到,最先开始搞时评这种模式的,正是曾家的茶馆,所以曾禄对整个过程都是一清二楚,并且很是欣赏。
    “谢贤侄虽然天资聪颖,但终究年幼,又不曾入朝历练,对于朝中的士大夫们更加没什么了解。”曾鉴叹了口气,解释道:“民间舆情固然重要,可对朝中决议却造不成任何影响,能入朝为官的人,又哪里会在乎民间如何说法?”
    “可是……”曾禄有些不解,“若是不在乎,为何朝中又不断有谕令申斥顺天府?据说申斥也是一封比一封严厉,黄府尹已是罢官在即了。”
    “呵呵,顺天府不就是派这个用场的吗?”
    曾鉴苦笑,顺天府尹这个位置的特点就是,管得很宽,除了京城的治安与政务,顺天府还有承接全国各地诉状的资格,几乎相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