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宰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宰大明-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官听说这四轮马车可是侯爷想出来的,侯爷见识渊博,本官实在是佩服。”胡滢笑了笑,开口恭维了李云天一句。
  “胡大人过奖了,本侯只不过侥幸遇见过几名西夷人,得知他们那里行驶的就是这种四轮马车,后来略加改动而已。”李云天连忙摆了摆手,一脸谦逊地说道。
  如果搁在外人的眼里肯定以为李云天和杨溥、胡滢是关系要好的同僚,孰不知三人现在只是逢场作戏而已。
  很显然,李云天和杨浦、胡滢在两淮盐道贪腐案上都有不同的诉求,李云天是求稳,杨溥是想趁机打击六部,胡滢则是想要自保,三人必将进行一番艰苦的谈判和妥协,以达成各自的目的。
  接风宴后,胡滢径直去了两淮盐道衙门的大牢去见南京户部侍郎陈文仁。
  陈文仁这一个多月来消瘦了很多,眼神也变得有些茫然和迟钝,自从李云天十月初的时候提审了他一次外再也没有让他过堂,这种焦急不安的等待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胡尚书!”当陈文仁被带进两淮盐道衙门大牢的一间厢房时,陈文仁眼前一亮,连忙整了一下头上的官帽,走上前拱手行礼。
  由于陈文仁现在只是戴罪之身,故而还保留着职务,他很清楚头上的乌纱帽只是暂时戴在他的头上,用不了多久宣德帝就会下诏罢了他的官职。
  “你们都下去,本官有话要对陈大人说。”胡滢面无表情地向陈文仁微微颔首,然后沉声吩咐房间里随行的护卫和官吏。
  胡滢是大明的户部尚书,他的话现场的人自然要听从,因此纷纷抬步走了出去,并将房门缓缓关上。
  没过多久,面无表情的胡滢拉开房门走了,房间里只剩下脸色惨败、眼神绝望的陈文仁。
  李云天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一丝怜悯的神色,陈文仁在洪熙朝的时候担任南京户部侍郎,而宣德帝只打算追究宣德朝以来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相关官吏的罪责,因此陈文仁自然就成为了最佳的替罪羔羊。
  这也是为何李云天在给宣德帝的奏章中只提到宣德朝以来两淮盐道流失的盐税税金数额,而没有涉及到洪武朝、永乐朝、洪熙朝甚至建文朝,已经无形中向外界表明了他查案的底线。
  其实,根据那些盐商提供的账册记载,李云天已经掌握了洪武朝末期以来两淮盐道贪墨的确凿证据。
  永乐帝迁都前,两淮盐道盐引的签发由位于南京城的京师户部负责,这就使得不少户部官员牵涉其中,作为大明的第一大部院衙门,户部出身的京城和地方的高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倘若李云天按照那些证据查下去的话,大明的京师户部和南京户部必定遭受一场浩劫,顺带牵连朝廷那些户部出身的官员,再加上从两淮盐道获得了好处的官员,整个大明官场就要引发一场剧烈的震荡,后果难以预料。
  另外,宣德帝也不想两淮盐道的事情牵涉到驾崩的洪武帝、永乐帝和洪熙帝,故而决定宣德朝时查起,陈文仁身为南京户部侍郎自然要扛起这个罪责。
  就在胡滢见了陈文仁的第二天,陈文仁在狱中写了认罪状,将两淮盐道的罪责一股脑地给扛了下来。
  李云天拿到陈文仁的认罪状后开堂提审了他,当着杨溥和胡滢等人的面陈文仁承认了认罪状上的全部罪行,然后脱下头上的乌纱帽跪在堂前请罪,成为了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最后一名认罪的涉案官员,同时也是级别最高的一名官员。
  由于两淮盐道贪墨案涉案人员众多,凡宣德朝在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任职的官吏几乎被一网打尽,就连那些已经调任别处的官吏也被抓了回来,故而李云天的新年是在扬州城度过的。
  在查案的同时,李云天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追缴涉案人员所涉及的赃款,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且仅仅在过年前他就严惩了数十名在清点那些涉案人员财产时企图据为己有的官吏。
  宣德七年元月底,杨溥和胡滢心满意足地乘船离开了扬州城返回京城向宣德帝复命,两淮盐道贪腐案在李云天雷厉风行的查办下基本上已经完结,其首犯、主犯以及重要案犯的罪行皆以查明,剩下的就是一些细琐的收尾事宜。
  此次两淮盐道贪腐案,两淮盐道和各地盐道衙门的官吏被一网打尽,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盐商也悉数被抓,双方可谓全军覆没。
  据初步估算,牵涉两淮盐道贪腐案的案犯以及家眷近三万人,从规模上而言已经与洪武皇帝时期的胡蓝大案相比肩。
  尤为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据初步估算,李云天此次通过抄家收缴的财物的价值高达一亿两千万两白银,足以抵得上大明国库四十年的税收。
  虽然两淮盐道贪腐案看似已经落下了帷幕,不过京城的官场却笼罩着一股不安的氛围,因为李云天手中已经掌握了两淮盐道和盐商总会贿赂朝廷官员的证据,不仅六部阵营不少官员都收受过贿银,而且内阁阵营有些官员也收受过好处。
  毕竟洪熙帝之前朝堂上的文官都是六部阵营的人,等洪熙帝加强了内阁的权势后这才形成了内阁与六部对峙的局面,因此内阁阵营的官员可以说是从六部中分化而来的,自然也从两淮盐道的盐务上得过好处。
  只不过随着内阁与六部的争锋,内阁阵营的官员已经与六部阵营掌控的两淮盐道渐行渐远,故而自然也就无法再从中得到利益。
  对于李云天手里的证据,即便是胡滢和杨溥也没有见过,因为李云天从未拿出来过,两人自然也不方便向李云天索要,说到底李云天才是两淮盐道的主审,这些证据是否拿出来的决定权在李云天。
  况且,李云天已经协调好了内阁和六部在两淮盐道贪腐案中的利益关系,两人也没有必要去自寻烦恼,李云天既然没有公布那些证据肯定有他的想法。
  经此一案,昔日风光显赫的盐商成为了江南商界的历史,九州商会正式执掌江南商界牛耳,进而拉开了江南商界革新的帷幕。


第625章 龙江之花

  宣德七年二月初,李云天在雷婷的陪同下赶去了龙江船厂,前去参加龙江船厂三桅帆船的下水仪式。
  龙江船厂厂督方有节率领着船厂大小官员一大早就在厂门外迎接,驻守龙江船厂的骁武军将领和龙江董事局的董事们也悉数到齐。
  在所有人中,最引人注意的不是龙江船厂的厂督方有节,而是龙江董事局的董事柳雯晴,被方有节等人簇拥着谈笑风生。
  柳雯晴的身份在龙江船厂并不是一个秘密,这使得她在龙江船厂有一种超然的地位,负责协调船厂、骁武军、董事局和地方衙门之间的关系,无形中已经成为了龙江船厂的掌舵人。
  由于柳雯晴有着绝色的容颜,故而有着“龙江之花”的美誉,再加上她一直以男装出现,又被人称为“龙江花木兰”。
  “柳先生,侯爷来了。”谈笑中,方有节一指大路前方,笑着向柳雯晴说道。
  柳雯晴在龙江船厂的身份是龙江船厂董事局的董事,故而平常人们都喊她“柳先生”,既尊敬又不失温和。
  听了方有节的话后,柳雯晴微微笑了笑,不过并没有看向大路的方向,因为龙江船厂的人都知道她有眼疾,双目看不见。
  当然了,柳雯晴的眼疾当年就被太医治好了,可她觉得让外界误认为她是一名盲人的话是对她的一种最大的保护,故而她就依然以盲人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现场的人纷纷望向了大路,远处的山脚下出现一个旌旗招展的队伍,从仪仗上来看就是朝廷的勋贵,因为即便是六部尚书和内阁阁老也没有如此气派的仪仗。
  永乐帝感念那些靖难勋贵之功,故而给予了朝中勋贵优待,其出行的仪仗仅次于郡王,高于六部尚书。
  李云天这次前来龙江船厂当然乘坐他的那辆四轮马车,一路上特别招摇,吸引了沿途百姓的目光。
  “参见侯爷。”当李云天从车厢里出来时,柳雯晴和方有节等人纷纷躬身行礼。
  “免礼。”李云天右手虚空向上抬了一下,然后笑着与柳雯晴和方有节等人寒暄了起来,现场原本有些紧张的氛围顿时变得轻松。
  在方有节的引领下,李云天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龙江船厂,随着近些年来讲武堂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龙江船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更新了生产设备而且船厂的匠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劲十足。
  以前,匠户们在船厂里干活纯粹就是一种义务,跟徭役的性质差不多,不仅食宿很差没有薪俸,而且还时常遭受工头的打骂。
  可现在不一样了,船厂的所有匠户都被纳入到了讲武堂的管理体系下,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底俸的基础上依照他们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下发奖金,这完全改变了匠户们的处境,鼓舞了他们的士气。
  依照龙江船厂的薪俸标准,一名普通匠户一个月的薪俸能赶上南京一名九品文官的俸禄,这可着实是一笔不菲的酬劳。
  而且,龙江船厂负责匠户的一日三餐,并提供住房,再加上提供免费的医疗和教育,以及安排匠户的家眷进入龙江船厂下属的各个部门做事,其福利待遇之丰厚令外人无比眼红。
  这也极大地提高了龙江船厂的工作效率,匠户们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对造船技术进行了大量改良和创新,有些技术就运用到了三桅帆船的制造中,令李云天非常满意。
  当然了,匠户们自然不会忘记给他们带来这种安逸幸福生活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镇武侯,故而李云天虽然从未到过龙江船厂,但在龙江船厂却有着无人能及的崇高威望。
  在龙江船厂一个戒备森严的船坞,李云天见到了那艘第二天将下水的三桅帆船,静静地停靠在泊位上。
  这艘三桅帆船长60米,宽18米,吃水8米,船身上有着两层火炮甲板,能装载60门火炮,排水量近3000吨,搭乘近700名海员,既能用来作战也能用来运送货物。
  虽说这艘三桅帆船的体积比不上庞大的郑和宝船,但海上的战斗力、速度以及灵活性都远远优于郑和宝船。
  尤为重要的是,这艘三桅帆船出海后不需要护航船队就可以从事海上运输,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财力。
  在李云天看来,如果三桅帆船和郑和宝船编为混合舰队的话,不仅提高了舰队的安全性,而且还提高了运货量,同时又省下大笔开销,可谓一箭三雕。
  根据方有节的介绍,龙江船厂的另外几个船坞里现在正在抓紧时间建造三桅帆船,等到今年五月份的时候就可以下水。
  “侯爷,这艘船还没有名字,您给起一个吧?”见李云天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停在那里的三桅帆船,方有节笑着说道,这种起名的大事自然要交给李云天了。
  “就叫‘明扬’号吧,寓意我大明在海上乘风破浪,扬威四海!”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望着那艘三桅帆船沉声说道。
  “乘风破浪,扬威四海!侯爷志向远大,必能得偿所愿,扬威海外。”方有节微笑着向李云天一躬身,趁势拍了一个马屁。
  李云天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不得不说这种恭维的话听起来令人心情舒畅,有一种飘飘欲然的畅快,怪不得人们都喜欢被别人恭维了。
  “侯爷,火炮何时能运来,那些炮窗在设计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阻力,是下官硬生生地将其压下去的。”随后,方有节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低声问道,眼神中流露出兴奋的神色。
  随着李云天对龙江船厂的革新,设计人员的地位得到了飞速提升,纷纷被授予了相应的军职,拥有了很大的权限,同时也将对所设计的船体负责,这就导致了那些设计人员对船身双层甲板上预留炮窗的质疑,因为除了方有节外没人知道那些炮窗有何用途。
  关键时刻,方有节行驶了他厂督的权力,强行通过了炮窗的设计方案,他现在很想悄悄加载了火炮的明扬号有多厉害。
  “火炮将在天津港上船,等以后有机会了本侯让你随船见识一下明扬号的海战。”李云天清楚方有节的心思,微笑着回答。
  “谢侯爷。”方有节的双目顿时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不过李云天答应让他见识明扬号的海战还是让他心中充满了期待,连忙躬身向李云天道谢。
  晚上,与柳雯晴一番温存后,李云天搂着她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柳雯晴将脸颊贴在他坚实的胸口,脸上满是羞涩的红潮,静静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时刻。
  “相公,有了这三桅帆船,我大明水师将如虎添翼,那些作恶多端的倭寇必会被铲除。”良久,柳雯晴睁开双眸,抬头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李云天之所以要花费大力气来建造三桅帆船,目的就是为了组建大明水师,而大明水师的首要任务除了护送交趾的贸易商队外自然就是清剿时常骚扰大明沿海的倭寇了。
  “倭寇一是靠剿,二是靠抚,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太祖皇帝的禁海令一下无疑是断了沿海百姓的活路,他们填不饱肚子自然要滋事,要想彻底剿灭倭寇,禁海令必须要废除。”李云天伸手抚摸着柳雯晴头上的秀发,微笑着回答。
  “相公,等征讨完兀良哈三卫后你跟我回一趟娘家吧,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我出嫁后是要回门的。”柳雯晴闻言脸上流露出甜蜜的笑意,随后语峰一转说道。
  “好,相公也该去拜见岳父大人了。”李云天笑了笑,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自从与柳雯晴认识这么久他还从没有见过柳雯晴的娘家人,也该去一趟太原府了。
  柳雯晴的心中不由得暗自松了一口气,她让李云天太原府不仅是想衣锦还乡,更重要的是要确立在侯府的地位。
  在李云天的那些夫人中,除了柳雯晴外皆拜见了其他夫人的父母,即便是身份隐秘的雷婷也没有例外。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柳雯晴在侯府的地位无形中就比雷婷等人矮上一截,柳雯晴知道李云天并不会厚此薄彼,而是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太原府,因此这才主动提出来。
  “对了,讲武堂旗下的产业是越来越多,相公准备设立军资司负责那些产业,军资司虽然也属于讲武堂下面的一个衙门,不过它的情况比较特殊,专门与生意上的事情打交道,所以相公准备在军资司上面也设立董事局,相公想让你在里面担任董事,帮相公看着军资司,顺便协调好各方关系。”
  柳雯晴与李云天这么久没见,自然有很多话要跟他说,两人说着悄悄话的时候李云天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睁开双目笑着向她说道。
  “相公放心,妾身一定看好军资司!”
  柳雯晴的眼前顿时亮了一下,从李云天话里的意思来看军资司将负责讲武堂下属的所有产业,包括龙江船厂和各地的商铺,这可是规模很大的一份产业,随后冲着李云天莞尔一笑。
  李云天注意到了柳雯晴双眸中的一丝兴奋,笑了笑后闭上了眼睛,他早就知道柳雯晴是那种不甘落于人后的要强女子,肯定不会被陈凝凝和雷婷她们比下去的。
  说起来,让柳雯晴坐镇军资司董事局是李云天的无奈之举,讲武堂下辖的各产业的规模发展太快,不仅需要专业的管理,同时也要协调和化解随之产生的各种对内和对外的利益纠葛。
  在李云天看来,聪明睿智的柳雯晴是处理军资司各种利益纠葛的最佳人选,对内能镇得住军资司里的那帮骄兵悍将,对外别人也会给她这个侯爷夫人几分面子,又是他最为信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