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仕妖娆-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己虽然也有小心思,可终究不能违了女子的三从四德,且那朱唤儿不是寻常烟花女子,父亲也曾说过,此女子甚好,并无秦淮河的脂粉气。

他要纳之为妾也罢,只愿不负对我的初心。

浅墨初心,李家官人不负我。

从知晓男女之事开始,文浅墨便暗誓要寻的有才有貌的郎君,也从未奢望过未来夫君只有自己一个女人,因此李凤梧说了此事,文浅墨并不是很忧伤,反倒有些意外的欣喜。

李家官人如此在意自己的感受,让人好生欢喜。

且看李家官人的意思,只要自己反对,他必然会送走朱唤儿。

如此贴心官人,焉能不让人喜爱。

李凤梧闻言大喜。

当然,不会傻到连和耶律弥勒的事情也告诉文浅墨,毕竟耶律弥勒是暗地里的事情,朱唤儿是明面上的事情,有些事还是得徐徐而来。

“浅墨要做那柳月娥,我做那陈季常便是。”

文浅墨捂嘴笑了,“那你还不速速送走唤儿姑娘。”

这当然是玩笑话。

李凤梧也没当真,轻声道:“今夜之事,还是要解释于你,那映容是前些日子上门卖到李府的,估计是有心之人刻意为了今夜而安排的棋子,你大概也是知晓的,恭王赵惇有心将你带回临安,若今夜被他们得逞了,我必将名誉扫地,你父亲也会因此而和李家退婚。”

文浅墨撇嘴,“小妹才不愿去临安呢。”

李凤梧笑了笑,“临安还是要去的。”那时去临安,将会是以我李凤梧之妻的名义罢。

文浅墨便笑,如花一般绽放,“愿李家官人春闱大吉。”

李凤梧看得痴了,又轻轻拉起文浅墨的手,眼里满是醉人的温柔,“能与浅墨执手偕首,是我李凤梧一生幸事。”

愿得佳人心,白首不相离。

感受着李凤梧手心的温暖,文浅墨融在了李凤梧的柔情里,面目绯红,满心的甜蜜。

官人此心,浅墨此愿。

一男一女,执手雅然,星月铺满天,暖意悠远。

谁家烛火写窗棂,身影洒落长街,淡长。

执手长安,此生静好。

第九十九章天才的经营头脑

PS:近期考公务员,所以更新多用的存稿,请见谅……但还是要无耻的求推荐收藏。另外,每周的精华都用不完啊,欢迎大家到书评区水经验。

……

……

送了文浅墨父女回文宅。

李府西院,彻夜等待的朱唤儿为李凤梧、李老三和白玉蟾三人端来醒酒茶。

还不到子时,关于今夜诸事,李老三还是要郑重向白玉蟾表示谢意,起身恭谨行礼,“感谢真人出手相助,晚生没齿难忘。”

白玉蟾品着明前龙井,笑意温雅,“茶是极好的。”

李家小官人也是极好的。

李凤梧笑道:“真人若是喜欢,这些日子住在蔽舍,但请随意,就怕污了真人性情。”

李府尽俗人。

白玉蟾点点头,“是要叨扰一段日子,贫道先行谢过了。”

李老三深知白玉蟾之贵,寻常人家请都请不到,愿意做客李府莫的是天大荣耀,极其谄媚的笑着说道:“真人哪里话,若无您出手相助,犬子这半生清誉都毁了。”

白玉蟾哈哈一笑,“大官人说笑了,初进大厅,便见小官人笃定得很呐,很有些荣辱两不惊的大儒风骨,以贫道之见,小官人便似鱼潜于渊,遇风沐雨便化龙。”

李凤梧兀自讪笑,我那是破罐子破摔了。

受人滴水恩,当涌泉报。

问明白玉蟾云游建康的目的后,李老三当即拍板,斥巨资在李府不远处买下一处大宅院,改造成白玉蟾的道场,以供其弘扬神宵丹道。

当然,李老三近水楼台,先弄了个至尊VIP席位。

李家小官人心里对此是并不赞成,炼丹这东西,以自己后世记忆里的认知来说,对人并没有什么好处,历史上好几个皇帝死在这玩意儿上。

如今的大宋,醉心于丹道的人也极多,各种官员雅士,远的不说,近的便是苏园主人,苏子簌的父亲就沉溺于丹道之中。

李凤梧知晓,就算自己告诉大宋人,炼丹炼不出长生不死,恐怕也没人相信自己。

不过这玩意儿毕竟有害,且不是一般人能玩的高端产业。

好在两宋时期,道教炼丹提倡修炼内丹,也就是气功。

因此李凤梧对白玉蟾建议,是否实行个准入制度,没有一点资产或者名望的人,就别来瞎凑热闹了,白玉蟾也有此意。

于是李凤梧含蓄的提出,欲加入道场的人,需缴纳一笔费用,以供道场日常维持之资。

白玉蟾心知肚明,也便一一同意。

他自己也清楚,寻常人家哪有闲钱来玩神宵丹道,只有健康的富贾和士族大儒才有那个时间和资金,真有诚心向道之人,断然不会在意些许钱财。

既然合作了,李凤梧便将后世记忆里,自己了解的会员营销制度仔细说与白玉蟾听。

听得白玉蟾口瞪目呆,听得李老三如坠云雾,听得朱唤儿眉眼如月。

这李家小官人端的是妙想天开。

不愧是建康富贾之子,这等经营头脑,堪称天才,好好的传道事业,在他这里摇身一变,倒成了日进斗金的生意营生。

以白玉蟾的声望,可以想象会有多少人蜂拥而来追求神宵丹道。

大概谈了下道场诸事,白玉蟾只想将神宵丹道发扬光大,其余诸事无不应允,最后双方友好磋商后决定,白玉蟾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李凤梧负责一切闲杂事务。

琼绾道场便这样问世。

第二日,白玉蟾亲赴府衙,去拿开办道场的批文。

李凤梧则带着李巨鹿去为道场选址。

因修行丹道要远离尘嚣,李凤梧原本是打算在城郊去建,后世的高端会所不也大多在城郊,可转念一想,现在的交通不如后世发达,在城郊也太远了,因此还是选在城内。

秦淮河畔太喧嚣,李府周边太繁华,建康城内唯一符合的地址,便是半水河畔,文宅所处的那个背风望水的圈内。

李凤梧选址在半水河畔白桥附近也是有私心的。

这里距离文宅近。

白玉蟾出乎意料顺利的拿到了官府批文,这让李凤梧很是吃惊,负责此等事宜的建康通判杨世杰,这货昨夜已经知道白玉蟾和自己一伙的,他竟然不横加干涉?

白玉蟾得意的笑笑,“杨别驾亦有心丹道,贫道便做主,送了他一席位。”

难怪如此。

白玉蟾的真实年龄不可知,但看着就像二十七八的人,这样的活神仙愿意传授丹道,杨世杰能经受得住这种诱惑才怪。

恐怕他此举也是有私心的。

万一真被白玉蟾炼出什么延年益寿的神丹,到时候献给官家赵昚,他恐怕就要平步青云。

世界上从来不会有免费的午餐。

都是各取所需罢了。

李凤梧也不介意,杨世杰这货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愿意折腾求之不得,反正自己昨夜已经告知过父亲,去琼绾道场最多只能走走过场,炼出的丹是绝对不能吃的。

李老三虽然不明所以,但如今对儿子言听计从,也便允了,自认为大郎不会害自己。

因有李府财务支持,又有官府准许,琼绾道场很快在白桥附近开工。

一边操心琼绾道场的事情,李凤梧并没有忘记恭王赵惇,这货一日不离开建康,自己头上就随时悬着一柄刀,没准什么时候就落了下来。

至于和皇子掰手腕,李凤梧不是没想过,只是如今自己还没这个实力,最好的方法便是将这位皇子撵回临安去。

就算如此,对李凤梧来说,也只有恳求叔公张浚帮忙。

而此时距离史上著名的符离之溃已经不远了。

这一日李凤梧带了些好酒,来到张浚府上,以私下里的关系前来拜访这位权势滔天的叔公,只可惜一旦符离大败,这位叔公就要从枢密使位置上挪下来了。

张浚很是看好这位晚辈,爷孙俩就着厨娘做的小菜浅斟慢酌。

酒过三巡,李凤梧说出心中的顾虑,“叔公,那夜昭明宫您也看在眼里,恭王殿下是对侄孙之心昭然若揭,不知叔公可有良策教于侄孙。”

张浚沉闷的喝了口酒,最近这段时日,邵宏渊真如自己这侄孙说的一般,有些狂躁自大,张浚已隐然有不好的预感。

闻言叹道:“最好的方法便是将这位恭王殿下撵回临安。”

我也是这么想的啊,可我一介平民,哪有这个能耐,李凤梧殷切的看着张浚,这只能靠您这位枢相了啊,若说这建康还谁有能抗衡恭王赵惇,非您莫属。

张浚摇摇头,“如今北伐正值关头,某也不便出招对付恭王。”

自己要将恭王撵回临安,并不是没有办法,但所有办法都要惊动到临安的官家,就算不走官家,也得走大皇子邓王赵愭那一层,这很容易招致官家忌讳。

左相陈康伯就不提了,这货摇摆不定,一会主战一会主和……这老狐狸怎么也不会和恭王赵惇作对,事实上张浚清楚,陈康伯是支持立恭王为太子的。

倒是已经辞职的右相史浩,虽然主和,但其实一直坚持立大皇子邓王赵愭为太子。

第一百章必死的李家小官人

李凤梧心凉了大半,“这可怎生是好?”

张浚喝了口闷酒,“这些日子你须得小心,不要落下什么把柄给恭王赵惇,你那个奴仆李巨鹿也要寸步不离,有些事情还是要提防的好。”

李凤梧点头叹道:“也只能如此了。”

旋即话锋一转,“叔公还记得侄孙当初所言?”符离之溃近在眼前,自己就再尽一次人事罢。

张浚愣了下,实在不明白自己如此看重的后生却如此看衰北伐,不悦的道:“李显忠部挟灵璧、虹县之威与宿州整顿,雄师军心炽热,人皆盼一战以报天家,又有邵宏渊部于后成犄角侧卫,纵然金国大军反扑,也断然难以攻下宿州,你且休要再说。”

再说下去,便休怪我给你定个胡语乱军的罪责了。

李凤梧叹了口气,张浚还是没看到邵宏渊和李显忠的矛盾。

符离北伐不是大宋的兵不行,而是将的矛盾,可以说,是李显忠的狂妄自大,是邵宏渊的狭隘自私,导致大宋葬送了大好的北伐开端。

张浚刚愎自用,自己这建言怕是说不出口了。

只要他能听从自己,以枢密使的身份下令邵宏渊听从李显忠节制,金国十万大军反扑之时,邵宏渊及时支援李显忠,就不会有符离之溃,其后的北伐就说不准能到哪一步了。

可惜可叹。

赵昚的北进雄心就这么被李显忠和邵宏渊蹂躏了。

李凤梧和张浚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李凤梧从张浚府中出来时,天色已漆黑,长街上烛影摇晃,天色略略阴沉,似乎要下雨的节奏。

距离李府不远时候,李巨鹿倏然拉住李凤梧,“小官人!”

李凤梧愣了下,“有状况?”

李巨鹿护在李凤梧身前,脸色难得的凝重,“有高手,小官人等下警醒些,不要远离洒家。”

李凤梧点点头,估摸着是赵惇出手了。

对于一位皇子而言,别说刺杀一个健康富贾之子,就算是刺杀一位地方官员,只要没有真凭实证落在他头上,这天下也拿他没奈何。

赵昚再是明君,也不会因为一个官员而杀掉自己的儿子。

况且赵昚至孝,最重亲情。

否则也不会谥号孝宗了,也正因如此,才会因为赵惇的不孝郁郁而终,从这点上来说,赵昚也是最悲剧的皇帝:一位至孝的皇帝却因为儿子的不孝而亡,真是讽刺得很。

黑暗中,一前一后走出两位人来,将李巨鹿和李凤梧前后拦住。

李凤梧微微蹙眉,赵惇还真是肆无忌惮到了极点,已经嚣张到这等地步么,出现的两人李凤梧见过,昭明宫夜宴时候,李巨鹿闯入内厅时,正是这两人从黑暗中飘出来护在赵惇身旁。

能成为皇子护卫的人,这两人必然是高手,也难怪李巨鹿都有些紧张。

两人年龄都不大,正是精壮之年,前面拦路者身材极其高大,只比李巨鹿输一个额头的身高,一身短打打扮,倒提一柄巨大的陌刀。

李凤梧揉了揉眼睛,自己没有看错,真是一柄陌刀!

北宋都亡了,现在是赵昚执掌天下的南宋,盛唐时期煊赫一时的陌刀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此时却有人倒提陌刀……

仔细看了眼寒光闪烁的陌刀,李凤梧心中凛然,这一刀要是斩在自己身上,怕就是个一刀两断的下场。

陌刀,中国唐代长柄刀的一种,是军队制式装备。

《唐六典》卷十六即载:“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马步水路咸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多为对骑兵作战使用,威力巨大。

陌刀形制多样,长兵主战刀,形制有斩马剑升级版,有刀柄可拆卸式,有柄特长而刀身特短的三尖两刃刀式。

陌刀本是用来对付突厥骑兵的装备,连战马都能一刀斩杀,何况寻常人躯。

此人手持陌刀,显然是位罕见的用刀高手。

而身后阻住自己退路的人则要矮小许多,身高和自己差不多少,面容阴鸷,随意的那么一座,就如一座寒冰,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这人手上看似空荡荡的,但李凤梧眼尖,觑见他手心出有寒光,应该是匕首之类的近身武器。

街上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影。

李凤梧焉能不知,只要自己不死,那些巡夜的府衙兵差就不会出现。

赵惇既然出手,肯定已经关照过朱文修等人,此处又远离张浚执掌的都督府,今夜能不能回李府,只能靠李巨鹿这恶仆了。

只有两位高手,李巨鹿初时的凝重略有褪去,不过事关小官人生命安全,李巨鹿不敢大意,盯着倒提陌刀的大汉,沉重的说道:“早就听闻得,临安有人执陌刀,可斩百里奔马,其威不输大唐神通将军李嗣业,今日得见,洒家倒要好生领教。”

倒提陌刀的壮汉毫无情绪,浑身肌肉逐渐紧绷,“倒叫你死个明白,洒家李承祖,李公正是洒家祖上。”

李凤梧口瞪目呆。

卧槽,李嗣业的后人,这特么也太巧了罢?

这都过去几百年了,李嗣业的后人竟然还活着,而且成为大宋皇子的贴身侍卫了。

李嗣业,那可是和陌刀一起青史留名的人才啊。

提起陌刀离不开李嗣业,提起李嗣业离不开陌刀。

据历史传闻,李嗣业用陌刀,能将敌人斩得四分五裂,简直威武得没边了。

李嗣业身高七尺,力大超群,擅用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故敌军称其是“神通大将”。天宝六年,随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天宝十年,再随高仙芝讨平石国、突骑施,击败大食国军队。

安史之乱时,李嗣业奉命征讨叛军,先后多次击败叛军,跟随广平王李豫收复长安,跟随郭子仪收复洛阳,与张镐等收复河南、河东两道郡县。

这是大唐赫赫有名的猛将,死后赐谥号忠勇,追封武威郡王。

李凤梧不由得有些担心,前有李嗣业后人李承祖,想必后面持匕首短刃的那一位也不会差,果然,李巨鹿看向后面那人,他便露出手中的匕首,阴测测的笑道:“某乃姜庆,不用害怕,某并不是荆轲后人。”

历史上使用匕首最有名的人,当属那位千古此刻荆轲,荆轲本姓姜。

李凤梧暗自叫苦,妈蛋,这两货敢报上家门,显然自信自己两人必然死在此处。

想来也是,能成为皇子护卫的人,焉能没有几把刷子,在他俩看来,李巨鹿虽然高大,但终究不能以一敌二,至于自己这个书生秀才,想必就是一两招的事情。

怎么看,自己和李巨鹿都死定了。

第一百零一章霹雳弦惊,生死瞬间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