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梧郁闷无比。
曹崇笑了笑,看不出来啊,也有李家小官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不过终究是看好李凤梧的,笑道:“少在那杞人忧天了,官家会宣你,是因子充兄向官家举荐了你。”
曹崇心里其实很有些诧异,历来举荐贤才,都会是一些科举不第的有大才的人,这李家小官人尚未参加科举,子充怎么会如此贸然举荐。
虽然知晓子充兄看重建康雏凤,但此举且有揠苗助长之嫌不说,单把李凤梧送到临安去,这不啻于让刚和恭王、邓王结下恩怨的李凤梧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这完全就是在害他。
周必大不懂,官家赵昚会不懂吗?
官家完全可以用一句待此子科举之后就打发了子充兄的举荐。
第一百三十五章老子有点想抗旨……
姑且不论李凤梧能否在两位皇子的夹缝中求生,去了临安,在那口大染缸里,哪还能醉心学问,这建康雏凤怕是要折翅。
李凤梧真是不明白,周必大怎么会在这个时候举荐自己去临安。
按照自己的计划,应该是要等春闱时才去临安,没有功名在身,去临安就是找死。
建康是陪都,府学文宣王庙是天下学术之地,不比临安官学差,有贡举场所,地方举办的秋闱在建康文宣王庙举行,只有礼部举行的春闱才在临安举行。
自己秋闱可以在建康参加,只有春闱和殿试才去临安。
甚至于在南宋朝上,也曾出现过一科两春闱的事情:即礼部春闱,临安是一个贡举场所,建康也作为贡举场所。
李凤梧记得后世记忆里似乎有这个野史资料记载。
当然,这个事情有点不确定,李凤梧只是隐约觉得而已,事实上他确实记错了,春闱这等国家抡才大典,一般是不会让陪都也举行的,全部都得到京城……南宋的京城自然是临安。
春闱之后就是殿试,建康若是也有春闱,殿试能赶上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现在好了,赵昚旨意宣自己,岂敢抗旨……我李凤梧又不是王安石,现在哪敢抗旨,这一去临安,鬼知道还能不能参加秋闱和春闱。
特么的等老子以后有名了,老子天天抗旨给你赵昚看看!
老子也要像王安石一样当个抗旨专业户。
等等……李凤梧猛然想起什么,貌似咱大宋抗旨不杀头啊,搞不好还能得个不为权贵摧眉折腰的清名啊,没准还能成为清士名流啊……
正在李凤梧东想西想间,曹崇又拿出另外一封信,“这是子充兄托我交付于你的,想必是有些嘱托。”
曹崇和杨迈先行进明德堂。
李凤梧拆开来信,细读之后冒了一头的冷汗,卧槽,这特么也太坑人了,赵昚有你这么玩儿的么,你特么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我特么一无功无名的士子,你让我去参加宋金和谈?
这特么就是让我去死啊!
虽然到了临安赵昚会象征性的给我封个什么官,但这特么的宋金和谈,讨好了你就和金国谈不下来,和金国谈下来又讨不好你。
况且,就算最后讨好了你又和金国谈好了……但特么没准就要青史留名啊。
当然是臭名。
这种事别说自己,礼部那一群官员之中哪个不是这么想的,谁特么愿意使金国和谈啊,一个不好这辈子的仕途都完了。
李凤梧擦了一把冷汗,周必大信里有一句话倒是坚定了李凤梧抗旨的心意:战事初定,正当是勤苦求学之时,汝当自知轻重。
这句话是不是也在暗示自己,以此为借口抗旨?
李凤梧思忖良久,觉得这事自己一个人决定不下来,毕竟是抗旨的大事,还得找叔公张浚和老师陆游商讨一下。
收好书信,在明德堂听曹崇讲解学术,又讨教一番,之后去找林思聪和其他教习先生求教,中午时分,李凤梧准备回府,下午去拜访叔公张浚和老师陆游,却被杨迈喊住。
“李兄,不知是否有空,些许时日不见,不如到寒舍小酌几杯?”
李凤梧心里有事,不是很想去,况且自己的肩伤并没有痊愈完,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不怎么敢喝酒,却不料杨迈挤眉弄眼,“倒是有个熟人儿想见李兄呐。”
熟人?
李凤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杨府自己有什么熟人,“谁?”
杨迈一把拉起李凤梧,“去见了便知晓。”
来到杨宅,兴许是杨迈早有吩咐,早有厨子做好一桌饭菜,杨迈的父母过来意思着劝了李凤梧一杯酒,便自去忙碌,留下两位同窗浅斟漫饮。
李凤梧东顾西张,貌似没看见什么熟人啊——小书童薛桂尔肯定不是杨迈口中的熟人。
杨迈也不吊胃口了,对薛桂尔说道:“桂尔,她呢?”
薛桂尔撇撇嘴,“吃了早食就在郎君书房里呢,真是个废寝忘食,一上午都没出过房门一步,也不知道她怎么会如此喜好读书。”
杨迈笑道:“你且去唤她前来,就说她经常提在嘴边的人儿在府上做客。”
薛桂尔一溜烟跑去了。
李凤梧有些茫然,“子治兄,到底是何人?”
杨迈笑而不语。
片刻后,薛桂尔身后跟着个白衣小女童来到酒桌前,李凤梧愕然,竟然是她啊……
这女童不是别人,正是在镇江街头邂逅,又在苏园学会屡次想要自己出丑的吴家吴陌桑,她怎的来到了建康,还在杨迈府上?
吴陌桑看见李凤梧,也很是诧异,“我倒是谁呢,原来是白娘子啊!”
李凤梧没有理睬她,看向杨迈,“子治兄,这是怎么回事?”怎的只有吴陌桑,她父亲吴景略呢,按理说就算游学到建康,她也应该和吴景略在一起才是。
杨迈叹了口气,对吴陌桑说道:“陌桑,你且坐下——桂尔你嘟嘴不满作甚,也一起坐下吧,小官人当不会嫌弃你俩。”
这才转头对李凤梧说道:“李兄近些日子极忙,很少到府学,我俩难得相见,你应该记得镇江苏园学会的吴景略吧,便是陌桑父亲,他们父女在前些日子游学建康。”
李凤梧点头,“吴景略那首诗还是不错的。”
吴陌桑眼眶微红,闻言抽了抽鼻子,对着李家小官人丢了个白眼,显是不满意这个评价。
杨迈继续道:“可惜了,游学建康时,吴景略染上恶疾,因无钱救治不幸去世,倒是好生叫巧,我恰好路过,便出钱葬了他,又因陌桑无家可归,便擅自做主,将她买回杨府,也不至成为流浪人,最终死于非命。”
吴陌桑情绪黯然的低头。
李凤梧恍然大悟,“竟有此事,子治兄性纯良,必有好报。”
哪知杨迈叹了口气,“倒不望陌桑相报,只是此事有些麻烦,我也正烦着呐。”
李凤梧看了一眼吴陌桑,问杨迈:“还有什么事,若是我能帮到,子治兄但说无妨。”
杨迈苦笑,“却也不是大事,只是父亲见陌桑聪明伶俐不输桂尔,便生了心思,想等她及笄之后,让我纳之为妾,连名字都想好了,只等及笄便赐名淑姬。”
李凤梧怔怔的看着杨迈,又看着吴陌桑,许久才冒出一句来:“吴淑姬……”
历史给自己开了好大一个玩笑。
杨迈,字子治,建康士族。
吴陌桑,又名淑姬。
第一百三十六章一个人名
感谢“陆西阿尔法娜”的1888打赏,多更一章。
……
李凤梧对吴陌桑这个女才子并不熟悉,只是隐约记得,在文人璀璨的宋朝,女性之中最为耀眼的是李清照,然而又有一个宋代四女词家的说法。
李凤梧只是记得,送四女词家中,有李清照、朱淑真和吴淑姬,还有一个便记不起名字了。
而对于吴淑姬,李凤梧了解并不算多,仅仅知道南宋有这么个女才子,是汾阴人,被士子杨子治买回府成为侍妾后改名吴淑姬,隐约记得貌似有个阳春白雪什么的,似乎还因为被诬告和人偷情而下狱,因太守王十朋才得以挽回清白,其余的便想不起了。
这似乎和历史有些出入。
吴淑姬既是汾阴人,杨子治也该是汾阴本地人才是,或者是同名同姓的杨子治?但吴淑姬又是怎么跑到建康来的,且杨迈的父亲这么恰好的就给她赐字淑姬?
况且,她和谁偷情?
李凤梧心里叹了口气,历史就是消逝的时光埋没真相,自己想破脑袋也想不通这其中的缘由了。
然而这都不重要。
既然让自己遇见了,总归得提醒下子治兄,别让他埋没了这大宋未来的女才子。
说起来,这女子确实聪慧。
就是牙尖嘴利的紧。
李凤梧想到这忍不住嘴角扯起一抹笑意,“淑姬,可是个好名字呐。”
吴陌桑横眉冷对李凤梧,极其认真的一字一句道:“奴家吴陌桑。”显然是很不认同这个赐名,也不知道是反对这个名还是反对未来的伺妾身份。
薛桂尔闻言撇撇嘴,不屑的冷哼一声,只是谁都看得出来,这丫头看吴陌桑不顺眼。
杨迈苦笑,“李兄这下知道了吧?你意下如何?”
多个伺妾的事情,杨迈并没有纠结,倒是知晓这女童认识好友李凤梧,而且杨迈还知道个事情,吴景略会带吴陌桑来建康游学,也因李凤梧在苏园学会夺魁之事。
貌似是吴陌桑拾掇来的建康。
君子有成人之美……况且还是好友李凤梧。
不过估计李凤梧看不上吴陌桑啊……这女童长相还行,但和李凤梧身边的佳人比起来,差了不是一个两个等级。
李凤梧接到杨迈的眼神,哪能不懂,苦笑摇头,“这罪过我不担当。”
别开玩笑了,这丫头未来是要成为大词人的才子,怎能跟在自己身边荒废了学业,她的最好归宿还是嫁给杨迈,未来成为青史留名的吴淑姬。
不得不说吴陌桑这丫头时分聪慧,闻言便知晓这对好友的心思,冷眼怒视:“奴家就如此廉价么,说送就送?!”
冷眼是对李凤梧。
对杨迈,因感恩之故,吴陌桑多有尊敬。
李凤梧苦笑,摇头不语。
杨迈心里叹气,脸上不动声色,“陌桑想多了呢,吃饭罢……别喝酒,你才多大呢,不许喝酒……还喝……还想不想去看藏书了?”
这才止住丫头泄愤的猛灌美酒。
因多了这个插曲,饭桌上的气氛便有些尴尬,吴陌桑也因为猛灌了两杯米酒,小脸酡红颇有要醉过去的架势,李凤梧无甚胃口,吃了些许米饭便告辞离开杨宅。
走在路上一个劲儿的感概,这两宋真是读书人的天堂啊。
截止如今,自己遇见了哪些名人了?
辛弃疾、陆游、周必大、木待问、米友仁、曹崇、林思聪、杨迈、张浚、吴淑姬,若能进士及第,必然还要遇见三洪的洪适、洪迈和洪遵……兴许还能一睹范成大、杨万里这些个才子风采。
没准等自己七老八十了还能见到年幼的文天祥!
这南宋繁华书香不减北宋多少啊。
先到建康府治。
府治门口的府衙差役和门子焉能不识李家小官人,深知如今建康知府陆游便是李家小官人的恩师,一位门子去通报,另一位差役便引着小官人走进府治。
在忠勤楼小坐了片刻,老师陆游让人将自己引到他办公之地,一门之隔就是通判杨世杰的位置,显然陆游此举别有用心。
见过恩师,待奴仆奉上清茶,李凤梧笑道:“老师可还好,无甚水土不服罢?”
陆游笑道:“某便是江南人,怎会出现这种状况。”
李凤梧取出周必大给自己的信,递给老师:“这是周必大先生从临安托过来的信,请老师一晤。”
门外,杨世杰心不在焉的喝着茶,却竖起耳朵听屋内的事情。
陆游哦了声,接过来仔细阅读,眉头渐渐拧了起来,片刻后将信放在桌子上,叹了口气,“子充兄不是如此之人,绝不会因此而耽误你的科举学业,可见是身不由己才向官家举荐的你。但子充兄一生刚正,寻常人焉能胁迫于他?”
顿了一顿,道:“他如今官居起居郎,这临安有能力能胁迫他的人不多,能让他低头顺从的只有一个人。”
李凤梧和陆游对视一眼,同时脱口而出:“官家!”
两师生相识愕然。
门外的杨世杰心中大震,俨然听到一个晴天惊雷。
许久,陆游才叹道:“这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啊。”
李凤梧也点头叹道:“是啊,好事是简在帝心了,坏事是这次的秋闱怎么办,官家要宣我入临安,我总不能抗旨吧。”
陆游沉默了半晌,才轻声说:“这个时节宣召你去临安,怕是没有好事的。”
你刚截胡了耶律弥勒,转头就召你去临安,这其中的猫腻谁知道呢,万一赵昚是替儿子出气呢,毕竟他也是父亲啊。
“那老师说怎生是好?”
李凤梧来拜见老师,就是寻计而来。
陆游沉默,许久许久之后,才悄然看了一眼外面的杨世杰,伸手在茶杯里蘸了些许茶水,在案中上比划了一个人的名字。
李凤梧看完之后伸手擦掉,“风险有点大啊。”
如果如此,就算秋闱过了,春闱也过了,到时候殿试赵昚这货还不给自己个差名次,好在两宋殿试从来不曾黜落,倒是不担心考不中进士。
陆游很是赞同,“确实有风险,但这是目前最好的应对了,接下来就看官家怎么看。”
李凤梧沉默许久,才道:“既如此,便遵老师教诲,但请老师届时为学生声言一二,不至于让朝中某位官员口诛笔伐于我。”
某位官员自然是指如今官复太常卿的柳相正。
陆游点头,“放心罢,某和子充兄必然不会旁观。”子充信里意思也很明确,想来不会袖手任由小官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第一百三十七章同一个人名
李凤梧行礼谢过老师。
陆游挽起李凤梧,“你我师生不必如此拘礼,对了,此事你应去拜访一下张大使。”
李凤梧道:“等下便去拜访叔公。”
陆游点头,忽然想起一事,转身去办公桌下拿出一个沉甸甸的小布袋交给李凤梧,“前些日子你为我买的宅子,这是房钱,你且收下罢。”
李凤梧象征性的推辞一番,便收下了。
虽是师生,却是君子,山阴陆氏也不差钱。
只是出门时候很是诧异,那杨世杰竟然起身,很是和蔼的笑道:“小官人慢走。”
哎哟卧槽,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杨世杰竟然如此礼待自己。
笑着躬身行礼,“杨别驾多礼,晚生先行告退,以后还请别驾多多提携。”
杨世杰哈哈大笑,“小官人之才哪用得着某来提携,将来必然进士及第,仕途风顺。”
李凤梧也笑:“那就承杨别驾吉言。”
杨世杰忽然如此放低态度,显然听到了自己和老师的交谈,知道自己要被官家宣召一时,这才有如此转变,联想到这货和自己的恩怨,虽然都没摆上台面,但彼此知晓。
如今知道了这件事,心里估计有点担心的吧……李凤梧笑了,不知道有谁能求出这货此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杨世杰看着李凤梧的背影,眼神复杂,接连得罪恭王赵惇、邓王赵愭,还能被官家宣召入临安,这李家雏凤真的要展翅了么?
这李家小官人要是记仇可就大不妙了。
早知当初,自己真不该协助朱文修,他倒是拍拍屁股走了,自己却还不知要在建康多久,旋即想到自己似乎也快要到挪窝的时候了,也许今冬就要去他处任知州了罢。
多年媳妇,也终于要熬出头了。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建康别驾在官职上不比一州的知州差,但建康别驾处处受知府掣肘不说,还有个江淮宣抚使张浚在建康,终究不如掌握一州大权的知州来到要自由舒爽。
拜会叔公张浚,等了许久,几近酉时,张浚才从繁忙公务中腾出身来。
只是让李凤梧讶异的是,竟看见一个熟人悄然离开。
李凤梧虽然对文字可以过目不忘,但对人对事却没有这种外挂,只所以记得这个一面之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