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鲫,不说江淮宣抚使张浚、左相陈康伯、右相史浩之流,随便拿个参知政事或者六部尚书,都不是他一个在史上未能留下薄名的柳相正能惹的。
在南宋为官史上无名,并不算诡异,毕竟南宋孝宗之后无能臣。
李凤梧在床上夙夜不寐,渐渐理清楚了头绪。
也许,柳相正已经知道李家在朝堂的靠山就是张浚?
绍兴三十二年,孝宗登基后平反岳飞,恢复胡铨官职,重用张浚为江淮宣抚使,稍微有点见识的朝中重臣都知道,官家这是有意恢复中原挥师北伐,这种情况是主和派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右相史浩,这位帝师认为大宋尚未做好北伐准备,应偏安一隅徐徐图之。
这种大趋势下,朱文修知建康府便显得意味深长,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掣肘张浚。
因而朱文修一到建康就给李家下马威就在情理之中了,谁叫你李家某位夫人是张浚的亲戚,你张浚不是要北伐么,我就到处搞点事情让你不痛快。
捋清楚这其中的曲折,李凤梧顿时放下心来,距离北伐失败张浚罢相还有时日,朱文修再怎么折腾也得顾忌着点,估计只会旁观郭瑾郭秃子出手,毕竟皇亲国戚的身份更不好招架。
李家这个年过不安生了。
大寒,距离春节尚有半个月,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相对于以往这是场晚雪,飘飘扬扬只一夜,建康城便银装素裹,笼罩在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李凤梧醒得极早,本想提前起床,带着朱唤儿一起去城外赏雪,正在朱唤儿门口敲门,却见李伯跌跌撞撞的跑进西院,跌坐在李凤梧面前,脸色铁青着失神嚷道:“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李凤梧扶起李伯,“怎么了?”
李伯顾不得身体的磕碰,急声说道:“小官人不好了,庄八娃死了。”
昨夜大雪,李凤梧估摸着温度得在零下,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冻死个把人也不是新鲜事情,况且是条件落后的古代,大户人家偶尔也会出现奴仆冻死的事情,“冻死的么?没事,你到时候让账房那边给庄八娃家里多拿点抚恤银子。”
李伯跌足叹道:“不是冻死的,是被杀死的,尸体就在三夫人房间里!”
卧槽,卧槽卧槽卧槽!
李凤梧心骤然一沉,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李府本就经不起一点折腾,何况是一个奴仆被杀死在三娘张约素房间里,一个不好这可是要蹲大狱的。
急声问道:“怎么回事,你慢慢说。”
李伯喘了口气,说道:“三夫人今儿个起了个大早,说是要和二夫人出城去赏雪,不料翠竹姑娘伺候夫人洗漱后,在屏风后面看见倒在血泊里的庄八娃。”
李凤梧点头,“三夫人还好吧?”
“三夫人受了惊吓,在二夫人房里休息,大官人和两位夫人陪着。”
李凤梧顾不得开门出来的朱唤儿,转身向东院走去,刚走两步,李伯急声问道:“大官人担心三夫人,无暇吩咐老仆,小官人你说我们要报官不?”
“报官?”李凤梧顿了下,冷笑道:“恐怕府衙的衙役捕快此时快要到咱家了。”
三娘张约素知书达理,断然不会做出杀人这等事情,用脚膝盖都能想到,这是有人捣鬼诬陷,建康城内掰指头数来数去,朱文修和那位通判大人不可能冒这种葬送仕途的风险,只有郭秃子有这嫌疑。
郭瑾这货出手可真够狠的。
如今之计,需要尽量保护好现场,尽可能的找到一些线索,查找出真凶,否则三娘会下大狱甚至被问斩,而这可能导致张浚怪罪父亲,一旦到了那一步,李家距离家破人亡也就不远了。
走进东院,院子里聚集了不少丫鬟奴仆,对着三娘的房间指指点点。
李凤梧吩咐李伯不要让闲杂人等靠近三娘卧室,自己推开门走了进去,庄八娃的尸体依然摆放在原地,房间里却没什么血腥气,尸体下面也只有少量黑色的血污。
三娘的房间极大,一应家什都不曾动过,屏风隔着床榻,如果不走到屏风后来,还真发现不了尸体,李凤梧强忍着作呕反胃,蹲下仔细查看尸体。
致命伤在胸口,是个小圆孔,直接戳穿了心脏。
庄八娃仰面向天,脸如白纸,本来有些清秀的五官此时扭曲着,显得异常狰狞,牙齿间亦有不少血污,死前应该经历过痛苦挣扎,怀里露出一张纸的半截。
李凤梧拿出那张纸看了一眼,顿时有些讶然,纸上竟是一首词,李凤梧顿时笑了,真是巧了,竟然是这首词。
将那张纸塞回到庄八娃的怀中,起身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窗户微微开着,推开窗户看了一眼,叹了口气,就算有足迹也被大雪掩盖了。
可惜,南宋没有断案如神的包拯,也没有六扇门中的四大名捕,这件凶案不好查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三十出头的府衙捕头带着四个捕快走进来,瞥见李凤梧在房内,顿时蹙眉喝道:“你是何人,休要破坏了罪案现场!”
果然,真有人报官……
李凤梧退后两步,说道:“王捕头不用担心,现场完好。”
王统,建康府衙捕头,李凤梧平日里听过他不少传闻,是个刚正清吏,在建康薄有名声,破过不少大案,有一套独有的办案手段。
这一次三娘要想洗脱冤屈,这位王捕头至为重要。
唯一担心的,这位王捕头会受到新任建康知府的左右,害怕丢掉自己的捕头位置而敷衍了事,只希望房间传言他嫉恶如仇立身刚正是真的了。
王统挥手,“不干你的事,站到一边去,不要阻扰公人查案。”
李凤梧垂手推倒一旁,“王捕头请。”
王统稍有诧异,记得去年城西某位大官人家里也发生了凶杀案,那位大官人的公子看见尸体就吐了一地,眼前这少年置身凶案现场竟能如此镇定,倒是让人有些刮目相看。
第二十章家丑
王统冷着脸仔细检查了尸体,自然看到了那张写着词的纸,立即作为重要证物收了起来,在检查致命伤时王统一脸疑惑,什么样的凶器会造成这样的致命伤?
检查完尸体,王统也走到了窗户边,毕竟是捕头,办案经验丰富,只扫了一眼立即对手下捕快吩咐道:“来人,去将屋后积雪清扫掉,看是否有凶手不小心遗留下的证物。”
李凤梧站在一旁,看着两个捕快凶神恶煞一般在三娘房间里折腾,最终也没找出什么来,倒把房间翻得狼藉万分。
过了片刻,仵作赶到,只简单检查了一番便说道:“致命伤在胸口,凶器应该是银簪一类的尖锐长物,死亡时间应该是昨夜丑时,牙齿里的血是死者死前剧烈挣扎引起的,没有中毒迹象,如果王捕头有需要,可以将尸体运回敛尸房,我再作检查。”
王统沉吟片刻点头。
“王捕头,找到一枚玉簪。”一个略矮小的捕快出现在窗口,举起一根沾满血污的银簪对王统喊道。
王统大喜,“这是重要证物,保存好!”
李凤梧眼眸倏然一紧,暗叫不好,那枚玉簪极其眼熟,正是今年上元节时父亲送给三娘张约素的礼物,好像记得端午时分一次晚饭时候,三娘还给父亲撒娇来着,说这枚玉簪掉了让父亲补送一件。
这尼玛好大一盘棋……
端午时节,三娘丢失玉簪的时候,自己刚开窍几天,朱唤儿也还没被买回李府,朱文修更没知建康府,郭秃子这货图谋这么远,显然和李家的恩怨不仅是因为朱唤儿。
侦探完凶案现场,王统冷着脸对赶来的李老三问道:“李大官人,还请贵夫人和丫鬟翠竹随我回府衙。”
作为凶案嫌疑人,三娘被判收押是跑不掉的,翠竹作为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也需带回府衙审问。
李老三谄媚的笑着靠近王统,“王捕头,贱内适才受了惊吓,此刻卧床不起,能否通融一二,待得痊愈恢复些我再亲自送来府衙?”
王统推开李老三的手,无视那根金灿灿的小黄鱼冷颜道:“对不起李大官人,这是规矩。”
李凤梧拉住还欲求情的父亲,说道:“父亲就不要为难王捕头了,他也是公事公办。”如果真能公事公办还是好事。
又回头问道:“王捕头,能不能问一下,是谁报的官?”
王统略一沉吟,扫视了一眼院子里的奴仆,还是卖了两父子个情面,悄声说道:“就是你李府的丫鬟,说贵夫人和死者有染,昨夜起了争执,便狠心杀了死者。”
卧槽!
李凤梧杀人的心都有了,这尼玛李府竟然出了内奸!
李老三啪的一声,接近两百斤的体重瘫坐在地上,只觉一道晴天霹雳落下来,四肢发凉双眼恍惚。李府出凶案就罢了,竟然还牵扯上偷|情这种事,就算凶案破了和约素无关,建康城也少不得污言秽语泼向李家。
王统带着三娘和翠竹离开李府后,李凤梧吃力的扶起李老三,对老管家说道:“李伯,看一下,府里哪个丫鬟不在。”
李府正厅,母亲叶绘和二娘周月娥挂着泪痕服伺李老三喝了碗参汤,一家四口沉默着,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大家不相信张约素会杀人,更不相信她会和庄八娃偷|情有染。
张约素是何人,虽然只是名门世家的庶女,但姿色过人,从小就受到良好家教,自视清高,如果不是十年前的李老三年还有那么点帅气小哥的意思,张约素也看不上他。
更别说目不识丁的下人奴仆。
沉默了许久,李凤梧才道:“爹,你别担心,三娘是清白的,王捕头一定会查出真凶。”
李老三仰头叹了口气,精神萎靡仿佛瞬间老了十岁。
“那现在怎么办啊?”叶绘和周月娥终究是女流,哪见过这等场面,早就慌了神。
李凤梧早有打算,说道:“爹,你还得振作起来,三娘被收监肯定要受苦,咱得走动走动,不能让三娘在里面受了委屈。”
李老三嗯了一声,怔怔的盯了房梁许久,才道:“约素这案怕是翻不了了。”
物证、人证都指向张约素,李老三没少和府衙的人打交道,知道只要一开审,约素她必然会被判秋后问斩。
李凤梧冷笑一声:“不尽然,事在人为,爹你只管去走动,其他事情都交给我吧。”
叶绘闻言愣了下,问道:“凤梧你有什么发现吗?”
周月娥和李老三立即一脸期盼,真以为李凤梧能够扭转乾坤力挽狂澜。
李凤梧摇了摇头,“还需要去查证,反正我是不相信三娘杀人,庄八娃的死一定是有人栽赃嫁祸,三娘的房间不是第一现场,如果我们能找到蛛丝马迹,通知那位王统王捕头,他必然不会放过定会查下去,不管最后能不能查出真凶,只要能查出三娘不是凶手,爹你再四处走动一下,相信三娘会没事的。”
或许是受到李凤梧的感染,李老三终于有了生气,一拍桌子,“对,我这就去走动,凤梧你想办法查找一下,能否找到有利于你三娘的线索!”
李凤梧点头,看着走进来的李伯问道:“谁不在府内?”
李伯犹豫了一下,才道:“是环月姑娘。”
竟然是她?
李凤梧等人面面相觑,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报官将张约素推向死亡的竟是陪嫁丫鬟环月!
环月和翠竹都是张约素的陪嫁丫鬟,当然,陪嫁丫鬟并不仅仅是丫鬟这么简单,基本上古时所有的陪嫁丫鬟都逃不过姑爷的手掌心,李老三也不例外,早把这俩丫鬟给拱了,要不然这俩大姑娘早就嫁人了。
李伯又说道:“大官人,似乎有在散布谣言,下人都在议论三夫人和庄八娃有染,都说三夫人是杀人灭口……”
李老三怒不可遏,哇的一声猛然呕出一口血来,吓得叶绘和周月娥花容失色。
李府大乱。
待郎中来给李老三诊脉开药后,李凤梧找到李伯,说道:“李伯,你去知会下所有人,敢在李府乱嚼舌根的,无论是谁,一律杖责后赶出李府。”
家丑不可外扬,不管事实如何,这件事都要尽可能的遮掩下去。
第二十一章四面楚歌
父亲呕血卧床,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李凤梧必须将责任扛起来,与父亲知会后,李凤梧从账房处支取了不少银子和小黄鱼,带着李伯出了李府。
李老三平时应酬交际都是李伯陪伺,因此李凤梧很快知晓了应该走动哪些人。
本来建康城内发生命案,应该是由附属于府治的上元县衙负责,只是没想到环月越过上元县衙,直接去府衙报官而且还接理了,要说这其中没有猫腻鬼才信。
上元县衙已不需走动打点。
建康府地处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和江南西路三路交界处,却并隶属其中一路,而是直辖,因此这三路的提点刑狱司官员们走动也没用。
其实建康作为南宋抗金作战的前线核心地带,一般是不会只有一个知府坐镇,大多时候是由江南东路的宣抚使权知,只是这一次是朱文修知建康府总理所有事务,因此江南东路宣抚使那边已行不通。
建康知府朱文修不用去了,去了也是自讨没趣,通判杨世杰不用去了,这丫巴不得李家倒霉,签判徐煜不负责诉讼和刑狱,唯一能走动的是推官赵宏。
不过此时正在应卯时间,古时上班叫应卯,其实上下班的说法在两宋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应卯更为普遍。
建康府治距离文宣王庙不远,建炎南渡后,将原昇州府治改为南宋行宫,同年将原转运使衙门作为建康府治,府治内忠勤楼是建康府诸官员办公之所。
李凤梧让李伯投了名刺,几乎在忠勤楼等了一个时辰,已是放衙时分,才有小吏过来知会,请他前往锦绣堂相见。
赵宏四十有余,国字脸蓄着长须,身材清瘦,眸子里闪烁着世故的狡猾,见到李凤梧后脸上绽出一丝毫无暖意的笑容:“李家小官人有何事?”
李凤梧唱了个喏行了个揖,坐在下首椅上后,并不说话,只是先看了一眼左右。
赵宏便挥手示意左右人退下。
李凤梧心里其实是有点小紧张的,你妹啊,这可是建康府推官啊,放在后世那也是直辖市的副市长级别,可是自己两辈子见过的最大官了。
但此时由不得他紧张,只得镇定心绪,徐徐说道:“不知道先生知晓今晨发生在我李家的凶案没有?”
按照南宋民间惯例应该称呼为赵推官,不过李凤梧还是放低姿态称其为先生。其实按照李凤梧的认知,宋朝后期就有人开始称呼当官的为大人,不过他现在还把握不准,不敢贸然如此称呼,万一闹个乌龙可就丢脸大发了,因在盛唐和北宋时,大人仅是子女对父亲的称呼。
赵宏喝了口茶,点点头。
李凤梧拱手道:“晚生此次冒昧拜访只因家母遭人诬陷,身陷囹圄,素闻先生为官清正,还望能在这件事上略施薄手,李家自当铭记大恩。”
李伯见惯风雨,不动声色的从怀中掏出一个锦袋,悄然放在赵宏右手侧的桌面上。
赵宏瞥了一眼那个锦袋,眼睑微不可察的跳了一下,心里估摸了一下,好家伙,这李家小官人出手可真够大方,如果全是小黄鱼的话,得有五条!
可惜这小黄鱼烫手啊。
赵宏没有去动锦袋,而是继续品茶,堂内气氛一时紧张起来。
良久,赵宏估摸着气氛拿捏够了,这才施施然道:“这起案件本该移交上元县衙,不过朱府尊刚赴任便发生这等大事,他已经嘱咐过本官,定要严查还死者一个公平。”
其实赵宏心里在骂娘,去你妹的朱文修,别以为老子不晓得你个鳖孙打的什么主意,建康寻常人不知晓,我赵宏还不知晓么,那张约素就是当朝江淮宣抚使张浚的侄女,你朱文修要给张浚下绊子,也不用拿我赵宏当枪使吧,这事本来就该你建康知府朱文修、建康通判杨世杰负责,我特么只是个推官而已,真要给她判个秋后问斩,自己今后的仕途可就看不到什么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