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在之后的中央日报中,老蒋居然给新四军戴上了叛军的帽子,说他们不听从号令,私自出兵,如此羞辱,再一次使整个八路军部队都愤怒起来。
“妈的!”
129师师部,因为蒋某人的这一份日报,再一次开了会议,会上大骂之人不绝。
“可恶啊,这群伪君子,小人!”
“我看就听主席的没错,打!不打就不足以平息怒火,对待国军,就不能用温和的态度。”
“可是我们的装备差,一旦爆发大的内战,局势不利,鬼子得利啊!”也有意见不同者道。
听着一众将领意见不一的争论,刘伯承皱眉,却始终不发一词。
而就在这时,有通讯兵忽然来报。
“师长!韩心同志送来了一封信!”
“哦!”刘伯承惊讶,而随着这个通讯兵话语落下,整个会议室也都暂时的陷入了沉默,实在是刚才那个名字分量太重了。
“拿来我看看!”
刘伯承心中一动,他本来还在可惜韩心因为兵工厂近期建立动工的事情而没有参加这种会议,现在好了,他相信韩心绝对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即使是没有参加会议,这种风吹草动他也绝对可以收到。
或许,这小子就有解决之道呢!
刘伯承接过信封,一时之间,由于心中的期待,拿着信封的双手居然轻微的颤动起来。
拆开,在众将领注视下,内容被刘伯承一扫而过。
顿时,刘伯承的脸色变得精彩起来,拍案而起,此刻那脸上的惊喜和激动竟然比听到皖南事变的愤怒还来的剧烈。
“好!好!好啊!”
“师长,韩心同志都说了些什么?可是解决之道吗?”有人询问。
刘伯承大笑点头,“韩心这小子,绝世之才啊!皖南事变,解决之道,俨然已在此信之中。”
“啊!”
所有人都惊讶起来。
而在所有人强烈的期待之中,刘伯承终于念出了韩心信封上的内容。
“皖南事变,大事化小,今日之仇,十年可报。
“千古奇冤,南方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政治反攻,舆论先行。”
刘伯承的信封读完,反应过来的将领们都是眼前一亮。
二牛大笑,“韩哥就是韩哥,天下无双!”
小平震撼:“绝世之资,我党之幸啊!”
众人为之倾倒,“战神韩心,八路军魂,智动天下,名不虚传。”
几乎就是在韩心这一封信的内容被揭露的这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禁不住地生出了敬佩之情。
(未完待续)
第360章干戈玉帛
一 会议室里,一众将领们震撼了许久,这才重新平息下来,韩心的信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却道出了对付此次风暴的绝佳方法。
一个老旅长当即站了起来,了然道:“师长,还有同志们,按照韩心同志所说的意思,现在抗日战争正到了关键的节骨眼儿上,这个时候我们却小不忍而挑起大规模的内战,那肯定是不明智的。
但是这皖南事变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老蒋对于我们八路军仍然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哪怕是在这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他也从来不曾忘记对付我们共方。
所以说,对待果党这种欺诈人心,背信弃义的行为,我们必须要表明我方的态度,绝对不能一昧的容忍,我们要让全体官兵,甚至全中国的百姓们都知道老蒋的阴谋,他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坏,而这也就是韩心同志所说的舆论为主,掀起政治反击。”
老旅长说完,众人无不点头称赞。
师长刘肯定道:“老罗说的不错,就是这么个道理。”
接着又有人提出了疑问,“可是师长,咱们中国的通讯社、中央报社都掌握在果党的手里,恐怕咱们这些舆论很难发出去吧!”
政委摇头,肯定道:“这一点同志们不用担心,事在人为嘛!咱们总部的情报局、底下党同志也不是摆设,悄无声息地弄一则消息在国军中央日报上面,我想还是可以做到的。”
话语落下,众人心中的担忧这才消失,师长刘当即道:“既然如此,小张!”
“师长!”通讯兵小张闻声,连忙赶了进来。
刘把手中的信封递了过去,说道:“事态紧急,通电多有不便,你这就把这份信加急给总部送去。”
“是!”
通讯兵小张头也不回的离去,师长刘望着小张的背影,对着会议上的众人道:“现在,咱们就等着总部的好消息吧!”
……
……
“老总老总,你来看看,这份信如何?”
八路军总部,朱老总被人拉住,韩心的那份信也被传递到了老总的手上。
老总带着疑惑地读完了信里的内容,原本还对此次皖南事件的棘手而有些头疼的他顿时豁然开朗,“好计策,这是谁写的信?”
“是1294师的韩心同志!”
“哦,好小子,我倒是越发的期待与这个小同志见上一面了,老周,信里的计策事关重大,运用得当,就是解决此次皖南事变的重要途径,你这就给总理送去,让他瞧瞧!”朱老总说到。
接着,韩心的这封小小的信件几经周转,终于到了周总理的手上。
周总理读完自然是又免不了一番称赞,最后向送信的人询问道:“伯承同志可还带了其他话来?”
“报告总理,刘师长说希望我们的言论可以刊登果党的中央日报上,让全国人民都看到,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扩大影响。”
“这个自然!”周总理点头,又问道:“刘师长还说了什么?”
“刘师长还说总理言词激辩,文笔犀利,有大家之风,最能担当此次重任,此次舆论当由总理执笔而行。”
“哈哈,伯承果然还是老样子,就连称赞起人来也是了无痕迹,让人如沐春风啊!”
周总理笑了起来,然后答应道:“好,这件事就交给我了!”
送信的战士走后,周总理陷入了思考,他的思绪开始不断的跌宕,脑海中回忆起皖南事变发生时的种种状况,还有当时他心中的愤慨与不平,渐渐地,将之融化为笔下的灵感。
顿时,奋笔疾书,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两个时辰之后,已经是千字大文。
再看标题,居然还是引用了韩心的那一句话,“千古奇冤,南方一夜,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总理毛笔落下,通读一遍,顿感满意,最终将目光停留在那一行吸人眼球的标题之上,感慨道:“还是韩心同志的这16个字来的犀利沉重啊!一字千金,再莫能改,再莫能改啊!”
数日之后,果党中央日报出售,数以万计,流散民乡,而果然向师长刘所说,八路军的情报和地下党同志们果然成功地避开了果党的耳目,在中央日报上发表出了周总理写下的那一篇震惊中华的文章。
“千古奇冤,南方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在中央日报发行的那一天,整个中国,无论是共军统治区还是果党统治区,数不尽的声音读出了这夺人眼球的标题。
紧接着,自然是那些抱着感慨的、愤恨的、谴责的,因为周总理的灼灼之词和大道之理而折服的民众们。
那一天,蒋中正失眠了,更是感觉到了来自共方的满满的恶意,但是因为周总理的这一篇抨击的文章,外加生八路军总部在其他方面实行的舆论宣传,迫于这全中国民众的舆论压力,老蒋终究不能与共方彻底撕破脸皮。
这枪杆子转化为了笔杆子的斗争。
重庆,蒋中正的委员长府邸,一向在外界民众面前是一副风轻云淡形象的老蒋,这一刻却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他的右手在木桌上不断地敲击,发出的剧烈的碰撞声回响在整个小室之内,操着一口地道浙江口音呵斥道:
“你们中央报社是干什么吃的?居然让共方插了一手进来,现在更是把这种文章都发表了出去,你知道这对于我党有多大的损害吗?我看你们一个个都不想活了吧!”
老蒋满心怒火地呵斥,而他的面前,战战栗栗地低着头那个中年人正是是果党中央报社社长王凌。
君主一怒,浮尸百万,这个道理王凌自然是懂,而他额头上已经布满的那细腻的汗水也早已经说明了这一切。
终于,在老蒋骂也骂够了,怒火慢慢的平息之后,王凌这才弱弱地说道:“委员长,此事之过皆赖于我,不过让我心中恐惧的是,共方地下党的手居然已经伸到了我们这里,更是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下把那么一篇文章弄到我们的报纸上去,这简直太可怕了。”
(未完待续)
第361章兵工厂的进程
一 作为果党中央报社的社长,宦海沉浮数十年,于人心琢磨上早已经是炉火纯青,王凌的能力果然也是非凡,好一招祸水东引,立马就把矛头转给了共军。
老蒋当然也是绝顶聪明之人,不然也不可能熬到如今的地位,本来,按照他的智慧自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被王凌化解了自己的愤怒,但是此时此刻他是真的有些被共方气昏了头。
所以,在王凌的这一招祸水东引使出之后,他立马就中了套,也顾不得再对王凌发火了。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共匪既然敢把手伸到我们这里,说明他们所图非小,野心颇大,不可不防。
看来咱们内部的内奸也是该处理处理了……
好了,你先下去吧!记住,认真本份的履行你的职责,若是再有疏忽,就不要怪我不讲情面!”
“是是!谢谢委员长宽恕!”
王凌连忙回答,出了委员长府,冷汗涔涔,用手帕一擦,几乎都能挤出水来。
其后雷厉风行的老蒋果然是开始了行动,在统治区内开始了大清洗,因此,有许多八路军方的地下党同志壮烈牺牲。
不过天幸的是这些同志们的牺牲没有白费,经过这次事件的一闹,全国舆论向共方偏移,老蒋也不得不一改之前对八路军严厉打击的态度,再三向全国民众保证再无剿匪行动。
至于对新四军的态度上,除了国军第一次发出的新四军是叛军的那一篇文章之外,其后也没有什么过激的言论。
至此,皖南事变,一个很有可能导致正处于抗日战争关键时期的中国爆发一次巨大内战而牵连整个民族存亡命运的事变,就这么有惊无险地平息而过。
地点转移至八路军延安中央总部,在不久之前,老蒋正式公开发言,表明不再针对共方的态度并继续抗日战争之后,一众八路军高级将领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个节骨眼儿上,皖南事变能够如此完美的解决,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延安中央总部会议上。
周总理正在总结此次皖南事变的一系列报告,以及对共军下一步行动的建议。
他说:“此次皖南事变,至此总算是落幕,虽然结果不甚理想,总算是没有到那最糟糕的一步。
不管怎样,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抗日。而现在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有三个。
其一,减小此次皖南事变的负面影响,救回叶军长等人。
其二,重建新四军。
其三,抗日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反法西斯国际联盟也已经达成一致协议,反法西斯决战即将爆发,我们要响应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号召,随时准备进行最后的战略反攻。”
对于周总理说的这一番话语,众人自然是表示赞同。
“首长”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在听完总理的报告之后,他倒是饶有兴趣的转换口风道:“听说此次针对皖南事变的策略还是韩心同志提出来的?”
朱老总笑道:“是的,这个我知道,这小子的信我也看了,真是个不简单的小家伙。”
“可惜,可惜这小子不能带兵了!”林、聂异口同声的感慨,声音落下,开口的两人对视一愣,随即都呵呵笑了起来,大有同道中人之感。
首长不以为然,笑道:“既然是天才,无论是在哪个领域我想都会有非凡的表现,就像这兵工厂的工作,对于我党战士们战斗力的提升,乃至一场大型战斗的胜负,那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说我们这些在表面上光鲜的人,可不能小瞧了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伟大同志们啊!”
“哈哈,主席说的在理。对了,我听说韩心那小子似乎也去了兵工厂了。”
“嘿,荣臻,这你就不知道了,主席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想拿韩心同志说事呢!”老贺同志笑道。
首长一笑,没有否认,天生就是领导者的他自生气势,侃侃道:“不错,今天咱们谈的就是这个同志,还有他的兵工厂。
韩心同志说的不错,现在我们与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在重型炮火之上,所以咱们生产重炮这件事情是迫在眉睫啊!”
“老陈,你是搞财政的,我之前说过要大力支持韩心同志搞这个重炮兵工厂,听说兵工厂已经开建了,不知道现在进行的如何?”
老陈是八路军负责搞后勤这一块儿的将领,见首长询问,他连忙道:“嗯,都按照您的吩咐安排下去了。
建兵工厂的地址是原有的,还很隐秘,水源、电源什么的也都在构建,还有其他需要投资建设的地方,我也都大力的给予了支持。
不瞒各位首长,我敢肯定,这重炮兵工厂从选址到建成所用的时间绝对是迅速的,快的超乎常人的想象。”
“哦?”有将领惊讶起来。
老陈解惑道:“估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正式投入生产。”
“这么快!简直神速啊!”有将领惊叹。
首长却不以为然道:“快?也不算快了,现在可正是我们急需要这批火炮的时候。
老陈,你继续辛苦下,一定要和韩心同志一道,把兵工厂建立的妥妥当当。”
“主席,韩心同志提议说从德国那边购进一批最先进的机床设备,还有十几个技术骨干的……”
“没问题,都按照韩心同志说的,老陈,你要记住,这生产重炮可是为了增强我们的军事实力,在这个问题上,咱们可绝对不能小气,就是自己勒勒裤腰带,也不能在这方面短了资金,缺了支持。”
“是!”老陈神色一凛。
而就在这边的八路军高层领导们还在讨论着韩心所建立的重炮兵工厂的时候。
另一边,山西无名崖,重炮兵工厂,代号国营147兵工实验厂,新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此时此刻,若是你站在无名崖山崖顶,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兵工厂的框架已经基本完成。
而这个框架完成的时间,仅仅只用了一个月不到,按照这个速度进行下去,就像老陈所说,整个兵工厂从建立到生产绝对不会超过两个月的时间,如此迅速的施工,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未完待续)
第362章韩心的成绩单
一 “闭门造车”,历来都被认为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它却又有另外一面意思,即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攻于某事。
而韩心,却也“闭门造车”了一回。
时间从一九四一年二月开始,到五月,重炮兵工厂,也就是对外秘密宣称为国营147的兵工实验场,已经建设完毕,五月底,居然就开始了生产,再到一九四二年一月,这已经是一个为期将近一年的较长时间跨度。
这么长的时间,韩心却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造手中炮,真正的是达到了闭门造车的地步。
具体的流程,由于保密外界人根本不能知晓,但是就成果来看,韩心果然是不负众望。
至一月底,八路军总部首长前来验收,作为国营147兵工实验厂厂长的韩心,居然一口就答应下来,说已经可以为部队提供300门重炮。
这种情况可真的是把当时负责验收的首长吓了一跳,他几乎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地问道,“韩心同志,你刚才说能提供多少门重炮?”
“300门,只多不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