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的算盘打地好响啊,凭故得了许多好处,他就不怕吃多了噎着?”高勇挖苦道,“若真把袁术惹毛了,我倒不介意多做一次推手,联合袁术举兵南下,借别人地刀办自己的事!听说襄阳富甲一方,城内大户豪强不计其数,还有许多躲避战乱南下地氏族。”
贾诩见高勇一副贪婪嘴脸忍不住兴起来,“主公的算盘怕要落空啊。”
“如何?”高勇一怔,脑筋开动起来,旋即惊讶道:“孙策出兵了?”
贾诩竖起大指。“孙策得知袁术沛国惨败后立即兵出庐江,一口气连破八城,撕开了一道直通豫州腹地地口子!”
“然后呢?”高勇急道,可以不去在乎袁术如何,但是孙策却要加倍小心。
贾诩双手一摊,“没有然后,这就是刚刚送来的消息!不过,若诩所料不错。孙策前进与否仍要看沛国而定!曹操进兵,孙策必尾随其后;曹操若退。孙策独木难支,顶多坚守而已∠竟豫州实力仍在,十数万兵马非旦袭间可下。”
高勇闭目凝思片刻,脑海中浮现出中原形势图,“的确。曹操此举于我军倒是有利,中原重新进入一种均衡态势,谁也吃不了谁,谁也奈何不了谁。”突然,高勇猛然张开双眼:“传令朱灵严密监视张济、吕布动静,若其起兵攻打颖川,要立即上报!”
“主公是要……”
高勇露出一丝诡笑:“让返回洛阳的3、32两个机步师秘密开赴新郑驻扎。既然袁绍是蝉。那我就做一回黄雀吧!”
整肃一新的潼关,正在从军事要塞功能逐渐淡出,转入商业交通中转职能。一座座仓库、货站相继伫立于城中,南来北往的马车多以潼关为中转站,物资、人流、商队均在此转乘。关内除一片集中修建的仓房外,事的就是比邻而居地客栈、酒肆了。为此,城内的商铺反而稀少,常住人口不过三四千。
“两个时辰搬运完地话,一车十五钱。如何?十八!不能再多了!”劳列场内,车队管事装出肉痛的模样与十几名临时搬运工讨价还价。虽然雇用价格水涨船高,可由于有官府派遣的督察巡检在,再也不会出现以前强拉壮丁的情况。附近百姓农闲时,也乐于来此赚些小钱补贴家用。
“一车二十钱!管事,这已是关内最便宜的价格了!不信你可以沿街打听打听⌒比这低地。小子白给您干!”
“成交!两个时辰内搬完!”
“得了,等好吧您!”
苦笑着。车队管事与这伙人的队头一起来到门口巡检室内签立契约交纳契税≮是,双方谁也不能反悔,否则就要受到官府追究。
“主公,自《税法典》今年三月试行以来,规范效果明显∪其对于工商一类,不但弥补了《商法典》的缺失之处,还确立许多新兴事物的行事程序。《税法典》分为商税々税、利税三大税目,其下各有多个子目∪如刚才车队管事与劳工队头订立契约时交纳的契税即是利税的一个子类,以此得到官府承认与保护。”商丞常林一本正经的解释着,毕业于政学院地他对于律法可谓倒背如流。否则也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摘得商丞这个仅次于兵丞的职位。
如果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那么税法就是国家的意志体现,也是调控国家的重要手段。“契税税率如何?批阅时倒是留意过,不知修正后有没有改动?”高勇笑问道。
“壹百奉币内免收,超过者最低壹钱,以上每万钱缴纳壹钱,上限为百钱!”
高勇微微点头,背起手继续向前走去,“试行两个多月以来,契税的征收情况如何?”
常林道:“目前仅有四个月份的征税额,约四十八万奉币。”
“一年下来也能有壹百余万呢,呵呵。虽然数额不大,却可以让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高勇东看西望,对于潼关内地一切大感兴趣。“变化如此之大,连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常林闻言道:“多亏有长安、洛阳直道相连,才有潼关的大发展。不过,等横贯并州连通蓟县和长安的7国道竣工后,相信凭借地理优势,临晋一带也将开始一轮高速发展。到那时,潼关的作用可能会有所降低。”
高勇哈哈一笑:“别忘了黄河啊,等中下游沿河码头重修完毕,潼关的作用会更加重要的。”对于经济地把握,局限于旧有认知体系地常林明显比不过高勇。“还有一事要抓紧督促,北疆沿司州、并州新建的集市城池控制在五个以内,并且严查私自偷运粮食、布匹、盐铁地行为,还要在对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易中继续征收高额关税。”说到此处,高勇仰望北方,“只要控制住粮食和盐铁,匈奴、鲜卑就不得不老老实实的呆着!”
对于新税法的试行效果,高勇还算比较满意。因其只把原有的税目细分,税率上变动很小,对于工商影响几乎没有。至于农税,因为长年保持的低税率,相对于商税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出潼关,踏上长安三辅的大地,走上了古今闻名号称帝王之资的八百里秦川。一望无际的广袤土地,树木郁郁葱葱,田中绿意盎然,再不复去年破败凋零。因为战乱结束,大量逃荒百姓返回故里重建家园。为此,陈群特别请示高勇调派部分兵马巡山,规劝逃入山林的百姓返乡。此外,因为官府的分田、惠民政策,凉州、汉中亦有许多百姓逃荒过来。潼关以西的人口由此飞速增长。截至四月,登记在册领取地契的百姓多达十万余户,人丁接近八十万!
不要小瞧这八十万,要知道经历董卓肆虐,郭、李横征暴敛之后留存下来的人口已经不足四十万!好在有八百里秦川为根基,高勇坚信这里的恢复速度将远远超过并州。当然,与已经发展四五年的幽、冀二州仍然无法相比。如今,仅幽、冀二州的总人口就已达千万,放眼汉家天下,也只有豫州、徐州和荆州堪堪可以比肩。
“人口决定一切啊!”高勇感慨一声,对常林道:“继续按照老办法鼓励商队南下行商之余携带百姓而回,现在政务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恢复人口!”说到这,高勇脑中突然想起了计划生育,不禁笑道:“看来我也得吸取既有经验,开始有目的的计划生育”
' '
第十章 无奈抉择(8)
《人口生育规划》?
初次拿到这份文案,陈群很是惊讶了一阵,在他印象中,恢复人口只需要官府鼓励,于民休养生息即可,一切都顺其自然。反正百姓总要生儿育女,人口自然会慢慢增长。可眼前……迫不及待的翻开第一页,上面是高勇的亲笔字:人口乃国家之本,不可不慎。然,却与土地息息相关。人多地少则民乱,人少地多则难守。故,人口当与土地融而为一。量地而生人,人少时激励生育,人多是开疆廓土。以此往复循环,直至占尽天下每一寸土地!
“啊!”陈群嘴巴大长,如此论断尚属首次得见‰其说是生育规划,不如说是明目张胆的强盗逻辑。地多,生人;人多,占地……“这……”愣了片刻,陈群继续往下看去÷面主要讲述人口管理,从宏观到微观,从治政到经济,完全从人口学角度分析国家治理方略。洋洋洒洒千余言,最后,则提出了生育规划的具体措施纲领:人少地多阶段,采纳诸多方法鼓励生育扩充人口。如养育三子,官府奖励钱粮布匹,并减免一年农税;养育四子,奖励加倍,减免三年农税;养育五子,各项赏赐按人头增加。当然,一户内人口不可过多,五子当为上限,超过则开始递次削赏赐幅度,借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便于随时调控,防止出现爆炸性增长(如建国后的三十年)当一地域人口接近饱和之际,激励生育政策将逐步取消,最终维持略低于土地承受力即可。
在高勇看来,人口要扩张。但不能无节制盲目扩张,一旦速度超过承受力,不等占领新地自己本身就将在沉重的人口负德崩溃。故而,人口增速要始终在官府的控制之下,用国家地强制力保持地域人口密度。如此,即便遇到天灾也足以应付过来。
阅毕,陈群沉默许久,方才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拿着文案的手却仍在颤抖不止。曾署理过民政事务的他对文案中的观点、措施只能用崇拜来形容。立足全局高瞻远瞩。“如此一来,土地兼曹到官府监控,人口增长亦由官府掌握,就算天灾不断,也难以撼动国家分毫!此乃万世立国之策!来人啊,速去请来政务院各部主官前来议事!”
高勇边走边看边想,将后世关于人口学的论述整理出来,在配合当前形势,辅以自己的观点。虽然字数不多,却句句真知灼见。作为后来人,高勇深知国家稳定的基础无外乎土地与人口两点。只要协调好二者的平衡,国家爆发民乱、饥荒的握将大大降低。其中,还特别强调量地而行和因地制宜地观点,人口要与土地配比,多了就向外迁徙。没有土地?那就去打去抢!如此不但可以适时转移内部矛盾,还能刺激经济。即便出现了所谓的经济周期,也能凭借战争转嫁出去!至于说强盗逻辑?高勇相信现在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明清甚至更后时那般迂腐!
“老子人多地少,需要生存空间!给不给?……不给?那就屠你全家,灭你全族,吞并你全国!你喊没天理?错!大错特错!老子的刀就是王道!老子的枪就是天理!”
“主公,长安城怎会变化如此之大?”贾诩眺望前方宏伟的长安城不禁失声惊呼。此等变化绝非修复城墙那般简单,而是从里到外整个精神面貌的变化。不过,古人恐怕还没有这个词,姑且用气势来代替。那便是真正的帝都,俯瞰天下的磅礴气势!
东城上数十面黑鹰军旗迎风飘扬,甲士列队巡逻,枪戟高举盾牌侧立,俨然一副严阵以待地状态。如此景象与城门下熙熙攘攘的人流格格不入,真铀那句老话:战争与和平!因为高勇并未提前通报行止,故而长安令乐祥并不知道高勇的到来。不过,比起出入车马围护的队列,高勇还是比较喜欢现在这种微服私访,可以接近百姓倾听民声且。身边随时都有两营近卫甲士守护,外围还有两营特种兵暗里护卫,高勇相信没有人敢于向当年幽州、冀州那般偷袭。即便遇袭,附近兵马也能在小半个时辰内抵达。
司马朗请示道:“主公,是否入城告知长安令准备官署住所?”
高勇摆手道:“不急,先绕城一周,我想看看长安民生吏治。如直接进官署。只怕什么都听不到了。”说完不待司马朗劝说。当先催马向南驰去。典韦、许褚、花子摩三大猛男同时吆喝一声尾随上去。
贾诩望一眼无奈的司马朗说道:“走吧,长安三辅驻军十余万。自去年攻打下来已经前前后后扫荡贼寇七八次,别说山野贼寇,就算鸡鸣狗盗也没了踪影。长安令乐祥可是员干吏,当年在河东郡时就已小有名气,如今有了这样宽广的舞台供其发挥,诩也很想看看政绩如何呢!”言罢拍马追去。司马朗哭笑不得,只好摇摇头,也跟随上去。没办法,主公脾气那样也就算了,可左军师居然也跟小孩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唉!
五百来人的马队在如今调兵频繁的长安看来实在没什么,几天前可是有一脂过两万骑兵地部队经过,那时候着实把长安城内的百姓吓个不轻。曾在军旅当过差的老兵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那支骑兵带来的肃杀之气,绝对是百战之兵,刀山火海里滚过来。怕是当年的西凉铁骑也要逊色三分≮是,一些谣言流传开来,范尾随着商队逐步扩散,将西凉、汉中囊括进来。
有趣的是,面对谣言满天飞,长安令乐祥始终保持缄默,整天忙碌着处理政务。官署内的吏员也奔波不休,文案、奏报→复往来传递。官府办事效率极高。简单的事情一两日内必有答复,即便稍微复杂需要上报州府的问题,因为有着高速完善地传驿网络,也仅需七八日即可。此情此景,竟让许多老秦后裔恍惚间看到了当年大秦帝国的影子。如果说不同的话,恐怕也只有律法上不再严苛。
绿色无边无际,纵横分布的大树犹如围栏,分割出一块块平整的土地。绿色麦子随风荡漾,犹如大禾波。劳作田间的百姓就似那海中穿腾跳跃的鱼儿,欣喜着、企盼着、感动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终有余粮,家中儿孙满堂,这简单诉求却成为最为遥远的期盼,曾经离他们那么遥远。然而,随着高将军的到来,一切都变了模样×地、平安,吃饱、穿暖。一切仿佛梦中。“也许梦中他们也会笑出来吧!”高勇如是想着。
“老哥,看这麦子长势不错,今年该是个丰收年了吧!”高勇下马步行,走到一位坐在田埂上休息地中年汉子身旁问道。
中年汉子放下水碗,打量高勇一番,见其穿着略显华贵,料想是外地来地行商。遂放松警惕,笑道:“那是自然。这边原本就靠近渭河,加上去年底长安令组织百姓大修沟渠,相信丰收不过是池塘里的鱼儿,逃不掉的!”说着,伸手向西指去,果见一条明渠延伸向北,渠内水势奔腾,灌溉着明渠两侧数十万顷的良田。“听东边来的行商说,中原大旱滴雨未下。可是真的?”
高勇点点头:“是极,土地龟裂,吓人啊!”
“唉!”老汉叹息一声,“还是咱这秦川好,有渭河养育,只要没有战乱,端的是天下富饶之地。”
“呵呵,老哥此言小子不敢苟同∪不说冀州,单说幽州三江郡,其地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八百里秦川好出非一星半点!”
“三江郡?倒是常听人提起。可惜人老了,就不喜出远门。不过,等娃长大了,一定让他去看看,长长见识。听说奉天城离三江郡不远,倒是可以让娃试试那个士子们口中地奉天大学,现在新法令也准许庶民投考。嘿嘿。小子。老哥看你年纪轻轻,还是考一下试试。说不定能被选取,到时候光耀门楣,家人也跟着光荣哩!”
“是啊,光耀门楣!”
“可不吗?说起来这一切都是拜高将军所赐⌒了自己地田地,有了自己的房子,娃子也能读书识字,去年还在为如何活着发愁,可今年……不敢想象啊!听城里人说为了天下百姓有地种,高将军不惜根皇帝对着干,好人啊!只可惜高将军不是皇帝,否则……哎呀,小子看老哥又……呵呵!”中年汉子憨憨地兴,因为他看到身旁的小子的注意力已经放到面前的麦田里了。
“主公!”一声惊呼传来,登时有七八人跃过来将高勇围护当中。十余丈外,原本打坐休息的家仆也一跃而起,持弩、持剑小心戒备。这一番变故,吓得中年汉子目瞪口呆,傻傻的望着人群中地青年商贾。
高勇循声望去,正看到一脸惊呆相的乐祥,不禁爽笑:“兵器收起来吧!”几人侧身退后,眨眼间又恢复到刚刚的模样。
高大的乐祥迫不及待的下马奔近,单膝跪地道:“长安令乐祥拜见主公!”
高勇抬手搀扶,笑问:“你不在官署处理政务,跑道外面做什么?”
乐祥道:“长安已有两月滴雨未下,属下担心远离河道的田地因旱减收。故带人巡视一番,看看能否寻得方法解决。”
“旱情如何?”高勇皱眉问道。
“不乐观,渭水流域尚无大碍,可长安以东至蓝田旱情逐步加重;向西至陈仓也出现池水剧减。幸好年初修建不少蓄水池塘,百姓用水尚无问题。但据老农户估计,今年丰收已然无望。”乐祥声音有些沉重。
高勇点头道:“此事我已知晓,一路西行发现河南、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