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历十八年-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功绩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个下边的人已经查清楚了。”
    “嘿嘿,看来李成梁转舵转的倒是快。现下马上就投到审时行的下边了。哎,好歹他为大明镇守辽镇那么多年,这次就算是功过相抵了。不过他既然能让他家老三出塞,那就是要为他家老三某个身份了。为大明打了那么多年仗,输一场也无所谓。便随了他的心思吧。他家老三那场功绩,该怎么算怎么算。至于六月份那次,嗯,给审时行他们一点面子吧,希望他们能聪明一些。这事到还是需要你没事的时候提醒他们一下子,不然,他们可真是会给脸不要脸的。”
    “老奴知道了。若是没事,老奴告退。皇上也早点休息吧,莫要累坏了身子。”
    “嗯,行了,你下去吧。小春子,去郑贵妃那边说一声,朕今天晚上到她那边。”
    魏刚现在还是小人物,小人物的命运很容易就被大人物左右。就像皇帝和太监的对话,谈笑间,就把他和李家老三的事情定性了。好在,他们的努力还算没有白费。
    当然,魏刚自然是不知道这一切的。他还是小人物,小人物若想变成大人物,中间是少不了努力的。
    魏刚现下正在做着努力。他能做的,就是领着新兵们继续的训练。他知道,他在这个时代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手里的这支力量将是他最大的依仗。

第四十二章 林海雪原
    外边是大雪纷飞,屋里边却是温暖如春。匠人们经过几代人的摸索总结,也是想出了这等聪明法子,在屋子里用砖砌起一道矮墙,里边是火道,美其名曰地龙。里边烧上火,这样子整个屋子里便温暖如春了。可是,那地龙里边的煤炭,消耗起来也是非常的大的。在这个时代,没有挖煤机械,没有火车汽车运煤,只靠人力和牲畜的力量来运送,产量上自然是要小许多,也因此这地龙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起的。不过这些对李家来说,都不是问题。辽镇,李家就是独一无二的。烧点煤,那都是小意思。
    李成梁端坐在太师椅上,手里边把玩着两个上好的和田玉做成的核桃。他穿的倒是不多,和春夏一般的打扮。
    “这事情总算搪塞过去了,看来皇上也是知道咱们李家这些年为了朝廷立了不少功绩。哎,看来,审阁老那边也要靠不住了。好在老三的官身也算下来了,一个副总兵,呵呵,也算老子这些年没有白出力。剩下的就看这几个小子自己的能耐了。”
    “老爷,既然如此,那咱们是不是再在朝中找找其他人。总要有个人在朝里头给咱们说话,如若不然,咱们在这里再怎么经营,那也是白费啊。”李义也算是跟着李成梁的老人了,虽然名义上是李成梁的管家,其实李成梁私下里还是把他当兄弟看的。也因此,很多话他可以和李成梁放开了说。
    “你懂什么,你也是知道,现下皇上和那些读书人们弄得很是别扭。你说咱们现下要是去下注,谁知道会不会下到陷阱里。先等等,等他们分出了你我来,咱们在找人也不晚。哎,那些读书人也是,皇上立个太子,他们也要管,这天下总归还是他们老朱家的,管多了,可不是好事。李义啊,你记住,咱们笼络朝里那些读书人是一方面,但是还是要靠军功的,只要有了军功,那些酸儒们便说不出什么了。来年看来还要出一趟边墙啊,再弄回一些首级,到时候好堵上那些穷酸们的嘴。”
    “老爷,那来年派谁去呢,还让三少爷去?”
    “老三就不用去了,反正官身已经赚到手了,让李宁他们领着人去吧。不过现下还不着急,等着。有些事情,你先提前做好准备就是。”
    “这个老爷放心,小的一定准备稳妥。”
    *******
    “什么,牛毛寨没有人了。人都哪里去了,难道让他们盯着那边的边墙都盯没有了。”坐在鹿角做靠背的椅子上的努尔哈赤一听下边人这么回报,登时有些不高兴。
    “大汗,这是真的,小的也是因为过去传信,才发现那寨子里没有人的。不光人没了,其他的鸡鸭鹅狗什么的也都没了,整个寨子里空荡荡的,小的仔细看了一番,没看出什么来。四下里都是雪,也看不清楚。便是想找这些人的踪迹,也是找不到。后来小的进了一家人的屋子里,才算看到一些踪迹,那屋子里有血,想来是发生打斗了。不过血迹已经很暗了,应该是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小的斗胆猜测,是不是他们寨子的头人因为有人来打他们寨子,这才领着下边的人进山避难了。”
    “事情没有弄清楚前,还是不要妄加猜测的好。行了,你先下去吧。”努尔哈赤摸着自己的前额,眉头皱的老高,脑子里现下正在快速的思考着。
    “大哥,牛毛寨那个寨子也不大,顶多就三四百人,咱们也用不上,用不着为他们思虑。咱们还是按照咱们先前定好的计划来做吧。鸭绿江那边还有好几个部落,他们还没有臣服,咱们还是盯着那边吧。那边一个部落好歹也是上万人的。”说话的是舒尔哈齐,努尔哈赤的亲弟弟。
    “嗯,也对,不过这牛毛寨就这么人就没了,我觉得有些蹊跷。额亦都,还是派些人盯着吧。或是等天暖和了,到那寨子里查一下,看看到底有什么蛛丝马迹的。我就不信,他一个寨子三四百人,能一下子跑干净了。若真是躲着我,嘿嘿,那可就要对他们不客气了。额亦都,趁着要过年的这个当口,领着人去下边各个寨子走动走动吧。他们归顺过来,心里边总还是有些想法的。苗头早点发现,总比晚些强。你们都听着,牛毛寨这事,莫要像外边声张。好了,都去做事吧。过了年,咱们就出征。”
    魏刚倒是没有想到,他洗了一个寨子,倒是让那位未来的天命汗想的颇多。
    他现在当然是没有去想这些大人物是如何谋划的了。他现在正领着自己的士兵们在林海雪原里训练。
    滑雪板还是很好做的,木匠们听了魏刚的描述以及画的草图后,很容易就做出来了。士兵们配上滑雪板,又穿上雪地作战服。要是手里再拿上一把步枪,那整个就和另一个时空的雪地作战部队差不多。可惜啊,这玩意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弄出来的,以这个时空的生产力和科技力量,估计还要等个一百来年。
    没有步枪,魏刚却为每个队员配备了弩箭。和他带来的那两把大黑鹰钢弩材质上肯定是不同的,但是作用却是相差不多。魏刚没有想到用黄杨木做的弩臂,用牛筋做的弩弦射出的弩箭一点也不照那钢弩差。看来这些工匠们的手艺还真是不赖啊。当然,最开始招募的那些工匠肯定是不够的,这中间老李自然是又到各处挖了不少人。魏刚让工匠们把弩箭分成几部分来生产,然后最后装配,俨然一个分工协作的生产模式。这样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有了保证。
    弩箭可以单臂使用,比工匠更适合在滑雪状态下使用。而且上手容易,那些新兵当中原来射箭射的好的,用这弩箭一会儿就熟识了。
    从十一月的中旬开始,一直到这十二月的下旬,眼瞅着要过年了,新兵营才停下了训练。
    到现在为止,新兵们基本上个个都能划着雪橇快速行进了,一部分人已经能够在滑动中释放弩箭,而且命中率也是不低。
    这个时空的辽镇,一年之内,有雪的日子也是占了不少。也因此魏刚才想着训练这些士兵们进行冬季作战中雪地作战的演练。别人不会在这大雪天出来打仗,但是魏刚却会。这是一个理念上的问题。这个时空,恐怕还没有人能有魏刚头脑当中的那些理念。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魏格愣是领着这些人又出了好几次边墙,基本上把鸭鹘关以东,建州女真老寨子佛啊拉以南这片地方给弄清楚了。就连南边的宽甸堡子,他们都是经过了三四次了。当然,女真人的老寨子附近,他们是没有过去的。魏刚现下还不想招惹麻烦。训练的同时就是熟悉地形。魏刚还特意让李虎等人学着绘制地图。这都是属于训练的一部分。
    没有人知道魏刚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新兵们从上到下现在都是非常的信服魏刚。原因很简单,魏刚领着他们打了胜仗。牛毛寨那一仗,使得所有士兵们都跟着获取了好处,金银和山货还有牲口都是分了下去。虽然他们没有获取军功,但是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好像比远在天边的军功更能让人满足。即便是那两个死了孩子的人家,也是没有什么怨言,魏刚不但给了他们一家一百两银子的抚恤,还让他们两家的人到他那工坊里做工。这个时代的军户,哪里会获取这样的好处,堡子里其他人家都说这两家人的小子死的值了。
    魏刚不但给了钱,而且还风风光光的给这两个士兵下了葬。这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让所有活着的人来看。让所有士兵和堡子里的百姓都看到他魏刚是怎样一个人。跟着他到底会不会吃亏。
    魏刚的这番动作,倒是让堡子里的人争着要把自己的子弟送到他这新兵连里边了。不过魏刚知道,兵贵精不贵多。现在这个阶段,还是要以精兵为主。这一百多个人,就已经让他颇费钱财了,再多了的话,还真是有点吃不消。扩军,那是需要银子的。这事回头还是要和老李商量的。毕竟,老李现下可算是他的管家了。有多少钱,每月的进项,老李最清楚。
    ps:有书友说李家没有里成柏,我承认,那是我打错了,抱歉,急着往上传,就没怎么校对。抱歉。

第四十三章 巧合
    万历十九年的新年,大概是孤山新堡这些年当中过的最殷实的一个年了。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有肉吃,年三十晚上也是能吃上猪肉馅的饺子。那些成为魏刚私兵的新兵家里,除了这猪肉,还会有牛羊肉。这样的生活,在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明百姓看来,就已经是祖宗烧高香了。若是年年能如此,那这辈子也算没有白活了。
    当然,大家伙也没有去问为什么魏大人要每户都发点猪肉什么的,也不想这猪肉什么的从哪里来。有好事的问了,就有人说是大人派人从马市上买来的,为了大家伙能过个好年。这样的情形下,魏刚自然而然的成了堡子里众人嘴中的好人,善人或是清官了。
    其实魏刚也没有买那多多猪,很多都是从那牛毛寨弄来的,杀了之后不够分了,才又从马市那边买回一些。银子魏刚还是有许多的,他不差这个钱。这样的做法,倒是源于另一个时空。他从新闻报纸当中也是见多了这种政府部门取悦于老百姓的做法的,便索性拿来一用。
    在那个时空,因为大的社会背景,这种行为看起来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但是在这个时空,在孤山新堡,魏刚这种行为,和大户地主灾年在路边上设粥棚施舍是差不多的,而且往往会被冠以善人的名号。也就是这里是一个军事堡垒,若是大明内陆那种宗族势力很强大的村镇,这种行为差不懂就要写进地方志里边了。士绅们大概也会对魏刚这种行为进行吹捧的。
    作为这件事情的发起者,魏刚丝毫没有这种觉悟,他只是觉着要对大家伙好一点,能收买一下人心,却是没有想到他这招能大大的收买人心。后来,还是老李跟他说了,他才知道的。
    此时此刻,魏刚正跟着老李还有自己老丈人围坐在自家的炕上说着事呢。
    大年三十,按照堡子的风俗,这个时候是要给自家祖宗上坟烧纸的。堡子里大多是军户,自家的坟地都是离着这堡子老远,他们当年都是从辽镇其他地方迁过来的,所以也只能在十字路口烧烧纸,剩下的事情就是贴对联了。
    魏刚独自一人来到这个时空,自然是没有了这些牵挂,可是看着堡子里其他人家如此的忙碌,突然之间便想起了自己在那一个时空的师父。他自幼便是在孤儿院长大,对于自己的生身父母是不知道的,自打他那师父遇到他之后,他便完全的在内心里把他那师父当成了自己的父亲了。现下想一想,也不知道那老家伙在那边过的怎么样。
    想起那个时空的人和物,魏刚自然要把这种情愫流露在脸上的。回是回不去了,只能在这个地方好好的活了。
    赵梅自然是把魏刚这种表现看在眼里,于是便把老李和老赵找来,陪着魏刚说话。
    看到自家丈人来了,老李也来了,魏刚这才觉着还是要把眼下的事情做好才是最主要的。他十个果决的人,那一丝哀愁很快就没有了,代替而来的是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的缜密思考。
    于是,本来是过来和魏刚说闲话的老李,现下坐在炕上,则是跟魏刚说起了这半年来的生意以及堡子里的事情来。老赵虽然现下已经成为了魏刚的丈人,但是性格腼腆,又加上魏刚还是上官,所以中间也插不上几句话,大多时候倒是在听魏刚和老李在那一问一答。他自己则是没事喝着茶水,当了两个人的忠实听众。
    “老李,现下为弟兄们准备的东西应该都准备齐全了吧,过完年,我就领着他们出边墙。训练是不能停下来的,松懈下来之后,以往的训练就会慢慢的荒废。给养一定要准备好,另外生意上的事情,还是要你多操操心。过完年,等天气一暖和了,这边堡子里的人就要春耕了,咱们那工坊人手就会紧缺,你要注意安排好人手。生产不能停,一停,咱们就没了进项。雇佣过来的那些工匠,你可要替我看住了,哪些人做事实成,用心,哪些人偷懒耍滑。都是要做好记录的,到时候可不能讲什么情面。”
    “这些个事情,大人放心,咱老李都会安排好。不过我就是不明白,大人,你这亲兵的花费也是太多而来。给了他们银钱,还要管吃管住管穿,兵甲器械也是你出。每天还有吃上一顿肉。我可真是看不懂。便是李家的亲兵们,也没有大人这样练的啊。太费银钱了,大人,咱们好容易攒这么点家底不容易啊。要说起来,我是不该这么说的,反正我家那小子也在大人麾下。可是大人啊,咱们以后这日子还长着呢,寻常百姓人家过日子也是要精打细算的,咱们可不能老是这样挥霍啊。”老李到是实在,直接就说出了这魏刚军费开销过大的事情来。
    “嘿嘿,老李,你这份心思我领了。不过有些事情,你看的还不够远,现下和你说了你也不明白。按照我的吩咐做就是了。这辽镇左近,土蛮、鞑子都是不少,以后少不了征伐。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若是事到临头再想着练兵什么的,那可就什么都晚了。我打算过完初三就行动,老李,期间各项事情你可都要给我准备好了。我现下倒是担心你们家虎子,刚结婚,怕是被窝还没捂热乎,就要跟着我出去发疯,哈哈,老李,你不会不同意吧。”说道后来,魏刚已经是一种玩笑似的口吻在说了。
    “嘿嘿,大人莫要说笑了,大人不也是刚刚结婚没有多久吗。再说了,英子也是懂事的人,是不是老赵。”老李马上把老赵拉了进来。
    “哦,是是,哎,英子懂事,我知道。大人,窑厂那边你放心,有我给你看着,该没问题。”
    “丈人,莫要这么叫了。在家里头,你还是叫我刚子吧。回头在外人面前,再叫官称。在家里这么叫,反倒是显得生分。”
    “哦,好好。”
    “老赵,你说说你现下心里边是不是乐开了花,两个姑娘都有了着落,梅子还一下子给你找了个有能耐的女婿,是不是现下就着急当外公了。”老李看到老赵如此模样,特意用言语逗弄他起来。
    “去去,哪有你这样的亲家。大……刚子,莫听他胡说,成心逗弄俺。你们家虎子能找到俺们家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