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所以如此怪异,完全为了满足美国军方的奇特反坦克需求,他们认为传统的牵引式反坦克炮所组成的反坦克防线就是那么薄薄的一条线,很容易被突破,容易导致防线崩溃。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态势,美国人认为有必要采用一种新的反坦克武器——主要集中在防线后方,在了解了敌人主要作战意图之后,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实施快速机动,前往敌军突破方向堵口子。
说白了,美国人对这种新武器的要求就是:比坦克快,火力更强大,但自身的装甲防御可以弱一些。在加上美国装甲兵强烈的反对用更贵的坦克去执行反坦克任务(理由是划不来),所以美国陆军的反坦克任务实际上是甩给了炮兵。而美国装甲兵真的就变成了纯粹的突击力量。
从1940年开始,美国炮兵就在大力发展反坦克歼击车,比如不成功的M9(使用M3格兰特的底盘配M1918型3英寸高射炮),当然这个计划因为76。2毫米高炮数量不足被取消了。到了1942年,美国人将M3的底盘换成了M4的底盘,再换上一门3英寸的M7型火炮,也就齐活了。这就是后来的M10坦克歼击车。
客观上说,M10坦克歼击车的火力对付T3476还是足够的,尤其是配发了碳化钨弹芯的T4高速穿甲弹(APCR)之后在1000码(914米)的距离上能击穿黑豹的炮塔,对付T3485是没问题的。
当然,在1942年,没有T4高速穿甲弹,有的只有M62穿甲弹,其性能真心是差一截。不过T3476也比T3485差一截,所以对于充当反坦克主力的炮兵来说,火力依然够用(仅限于打T3476)。自然而言,美国炮兵当然没有太多的动力去增强火力。
历史上也是如此,1942年10月,当美国陆军军械局准备发展一种更强大的坦克歼击车(M36)时,竟然遭到了坦克歼击车部队头头布鲁斯将军的反对。其理由很“充分”,他认为M10已经足够强大了。到了1944年6月,美国地面部队指挥部曾经联系美国作战部欧洲战场指挥部,询问他们是否需要M36时,得到的答复依然是不需要!
请注意,这可是1944年6月,当德国人对长管88都不满足上128的时候,当苏联用上了D10系列100毫米火炮的时候,美国陆军的头头脑脑们竟然认为75和76炮就足够了!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这种信心,或者说美帝的陆军精英们恐怕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睿智,其因循守旧和故步自封是多么的顽固!
当然,美国人很快就被好好的教训了一番,当他们发现M10和M18完全承担不了反坦克任务时,就只能临时抱佛脚了。比如前面说的那个T4高速穿甲弹。1945年1月,美军欧洲战场指挥部向国内紧急申请43000发T4,然后到了2月份,还是美军欧洲战场指挥部,他们再次向国内紧急申请10000发T4,以至于在3月份,美国国内的工厂反映钨出现紧缺。而且到最后仅仅有18000发T4送到欧洲。
实际上这个T4穿甲弹也远远称不上好用,其穿甲威力虽然比M62大,甚至高于英国的17磅炮(使用AP弹时),但是精度有限,而且美国人在发展76。2毫米坦克/反坦克炮时,为了省钱,又搞了两个版本,比如M10装备的是3英寸的M7,而M18装备的是其简化的轻量化的改进版。请注意,这两者口径是一致的(76。2毫米),不过是为了区分才特别一个叫三英寸,一个叫76。2。
为什么要特别区分呢?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弹药是不能通用的!3英寸的这种可承受的膛压更高,所使用的发射药更为劲爆。而M18使用的轻量化版本以减轻重量的代价牺牲了威力(也牺牲了通用性)。所以T4穿甲弹实际上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给M10用的,穿甲威力更强,而给M18用的威力小一些。
所以美国人其实也挺扯淡的,完全没有民主国家所谓的前瞻性和睿智,其在二战中的武器选择,真心只能说凑活。比如这一次,哪怕是拿到了T3476也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反倒是美国人的敌人——德国,对于战场上出现的变化异常的上心,因为只有真正在东线对抗了苏联之后,才知道东线有多么残酷,以及真正的坦克之间的绞杀战是什么样子的。
在希特勒的强烈要求下,施佩尔不得不上马了虎2和黑豹2工程,前者发展成了虎王,而后者因为种种原因难产取消,不过其相关技术还是用在了黑豹的改进以及后面E系列上。
当然,德国人也是被逼得有点走火入魔,弄出了一堆不切实际的怪物企图抵抗红军的钢铁洪流,实践证明,这么搞也是死路一条……(未完待续。)
323完胜
1942年8月8日,对于华夏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吉利的日子。不过对于德国人来说,这一天就不是那么愉快了。在一天前,保卢斯给元首发了一封相当沉重的电报,电报很长也很罗嗦,但说穿了只有一层意思——我的部队已经山穷水尽了。
是的,保卢斯确实已经山穷水尽了,他的部队被乌博列维奇用很细致的手法一刀刀片成了小块,然后用叉子一个接一个慢慢的吃掉了。
截止到8月7日,包围圈中十几万德军的建制已经完全被粉碎,呈现出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其实就意味着毁灭。至少保卢斯很清楚,他和他的部队完蛋了。
这也能从他给元首发的那封电报中能看出来,他在电报中啰啰嗦嗦讲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上面说的山穷水尽,至于其他的,一概没有提及。既没有要求元首赶紧派人来拉他一把,也没有要求再次要求增加空投力度。实际上保卢斯什么要求都没有提,而这是极端不正常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包围圈中的人,只要是还有勇气还有斗志还有希望,肯定会强烈的要求上面那两点,绝对是哭着喊着要求增援要求获得更多的援助。
但是保卢斯却提都没有提,这就说明了一点,保卢斯已经接受了失败的命运,他已经认为自己的部队完全没有抢救的希望了!要知道他可是司令官,当司令官都绝望的时候,可想而知当时的保卢斯集群是个什么状况了。
说穿了,就是希望全无、士气尽失,等死而已!
实际上保卢斯在这封电报中表现出的情绪不仅仅是等死,他其实比等死还要让人失望,因为他絮絮叨叨说了这么一堆,真正的心里话其实并没有说出来,至少是没敢对希特勒明说。
那么保卢斯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从他自己后来的回忆看,其实他是想投降:“我的部队每多坚持一秒钟,都是对小伙子们的摧残,而他们完全不必承受这样的摧残,他们已经做了一切他们能够做的事,他们对得起德意志,不亏欠任何人。没有道理继续摧残他们了……”
不过保卢斯也知道,投降的话是不能明着对元首说出来了,他了解元首的脾气,那个人绝对是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极端主义者,对自己他是那样,对其他人他更是苛刻。所以祈求元首同意他们投降,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保卢斯又不想继续做无意义的抵抗,所以只能很隐晦的表达想投降的想法,这才将一封最后的电报变得又臭又长,絮絮叨叨的像个老太太。
那么希特勒知道保卢斯真实的想法吗?应该是看出来了,希特勒不是傻瓜,傻瓜也无法取得他那样的地位。所以他知道保卢斯已经有了投降的念头,只不过还不敢公然执行而已。
说实话,希特勒对保卢斯很失望,一方面是鄙视这个男人没有德意志应该有的志气,另一方面也是恨铁不成钢。他让保卢斯取代古德里安,可见他还是对保卢斯寄予了很大希望的。可谁想到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可希特勒还不能痛斥保卢斯的无能和软弱,因为不管怎么说,让保卢斯走到今天的也是他本人,不管是照顾保卢斯的面子还是保全他个人的面子,他都只能用更温柔的手段却解决这个问题。
“记录我的命令,晋升保卢斯上将为德意志第三帝国陆军元帅……”
当希特勒颁布以上命令的时候,约德尔、哈尔德和凯特尔有些吃惊,作为军人,他们不太了解元首命令的精髓所在,所以他们对此颇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意思。
不过对于了解希特勒的人来说,这道命令就很好理解了,比如希姆莱就直言不讳地评价道:“元首这是让保卢斯去死啊!”
是的,这道命令很好理解,从来没有一个德意志元帅向敌人投降或者被敌人俘虏,而鉴于保卢斯的悲惨处境,他的结局也就很简单了,要么自杀,要么顽抗到底直到被击毙。
实际上,希特勒已经对戈培尔做出指示了,要求这位帝国的大喇叭在保卢斯壮烈牺牲之后着重宣传这位“短命”的帝国陆军元帅坚持到底誓死报国的意志品质。反正他希望德国人民看到一位圣人般的保卢斯,而不是一个懦夫。
那么,希特勒的这一手效果好吗?保卢斯吃他这一套吗?应该说,元首的政治手段略显粗糙,太过于直白了。保卢斯接到希特勒的电报时,沉默了良久,他瞬间就知道了希特勒的真实意图,知道了元首这就是要他的命!
试问一下,当有人准备要你的命时,你会是什么感觉?恐怕除了日本人会用他们的变态思维搞出不一样的感受之外,正常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愤怒和不满。
保卢斯也不意外,他是正常人,他自然是相当的不满。颇有一种当替罪羊和被抛弃了的感觉,以至于做出某些破罐子破摔的举动也一点儿都不奇怪了。
和历史上一样,保卢斯没有按照希特勒的吩咐去死,而是选择了投降。不得不说,希特勒的政治手段太小儿科了,他当时做出的那个选择实在是不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让保卢斯去死的最好办法不是晋升他的军衔,不是用陆军元帅的虚荣去买他的命,这样是个正常人都无法接受。你想想,保卢斯缺那个陆军元帅的军衔吗?那个军衔顶得上他的一条命吗?
恐怕保卢斯自认为是顶不上的,所以希特勒其实在这一幕中扮演的是恶霸的角色,他企图压低保卢斯生命的价格,用强买强卖的方式达成目的。只不过希特勒没有料到的是,保卢斯可以选择不卖。
那么正确的逼死保卢斯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的。这一手玩的比较好的还是咱们华夏人。看看刘备在赵云七进七出救了阿斗之后的手法,那就比希特勒高明不少。
当然,这一手依然不是最高水平,刘备的最高水平表现在他即将死亡的时候。看看他托孤诸葛亮时那番绝对伪君子的表现,你不得不说大耳贼将无耻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回到希特勒和保卢斯的话题上来,希特勒想要逼死保卢斯,其实不用给什么元帅军衔,傻子都知道这是假的。正确的做法是不搞这虚头巴脑的一套,希特勒应该继续勉励保卢斯抵抗到底,另外尽一切可能援助保卢斯,必须要让保卢斯看到他这个元首拯救其军团的决心和意志。
当然,我们都知道保卢斯肯定是没救的,但是救和不救以及怎么救就是纯粹的态度问题了。救和不救是一层态度的区别,尽人事听天命的救法和不顾一切豁出去救(至少要做出这个样子来)那又是另外一种态度的区别了。
所以要逼死保卢斯,只能让他觉得羞愧,只能让他觉得对不起希特勒,这才有用。可惜的是,希特勒的做法恰恰相反,他的做法给了保卢斯“背叛”的理由,你不以真心待我,我必然是明月照沟渠了。希特勒没做到将心比心,自然的保卢斯也不会让他逞心如意了。
保卢斯投降了,一年前还不可一世的最精锐的德军装甲集群黯然的放下了武器,走进了红军的战俘营。而投降之前,咱们的保卢斯元帅还煞有介事的纠正红军对其的称谓,他说自己是陆军元帅而不是陆军上将,至于军服,谁让元首空投不给力,还没给他送到呢!
其实我们可以很恶趣的猜测一下保卢斯说这番话时的心理,他恐怕并不是为了显摆什么(败军之将也没啥可显摆的),他那是这么做恐怕是为了恶心希特勒,就是故意去气元首的——你不是想让我死吗?那我不光不死,我还要故意给你找别扭!
从历史上保卢斯被俘之后的表现看,真不能排除他故意报复元首的可能。看看他在战俘营中的表现,看看在纽伦堡作证时的供词,那真心是能亮瞎元首的狗眼,如果元首那时还活着,恐怕是要气得三尸神跳了。
实际上元首此时已经三尸神跳了,获知保卢斯没有自杀而是主动投降的消息之后,元首爆发了:“他怎么能向布尔什维克投降!他可以自杀嘛!如果怕开枪也可以服毒啊!如果没有毒药,那就活埋!”
据爱娃回忆,那些天里希特勒的情绪异常的愤怒,只要一回想起保卢斯他就会咒骂不休,那架势恨不得将保卢斯生撕了才能一解心头之恨!
不过对于保卢斯的投降,在苏联那边则是喜大普奔,当剩余的五万多德国战俘连同他们的元帅一起走进红军的战俘营时,一年以来一直压在政治局和苏联人民心头的那一团乌云被吹散了不少。长久的坏消息之后,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好消息,而且还是特大好消息,如果不是物资紧张,苏联上上下下恐怕会像过圣诞节一样张灯结彩庆祝了。
哪怕是这份喜悦不得不受到控制,政治局还是第一时间就表现出了其是多么的兴奋!在收到这一消息两个小时之后,就做出了授予乌博列维奇苏联英雄称号的决定,同时还一口气给出了六个近卫头衔,分别是:
授予红军第五、第六、第三十七和第三十八集团军近卫称号。此外为了表彰在此次战役中表现特别出色的第四和第九机械化军,一并授予近卫称号。
这还是第一波次的奖励,紧接着在具体的战果展示出来之后,新的奖励进一步落实了下去,卢金、科涅夫、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军衔晋升一级,一仗下来就多了四个上将。同时还将授予他们苏联英雄称号。而一同被授予金星勋章的还有一长串人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托尔布欣、瓦图京、罗特米斯特罗夫、卡图科夫……
总而言之,这场战役让红军生产勋章的厂家陡然提高了产量,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都有供不应求的意思。当然,这些勋章对于参加过这场战役的指战员们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比如说乌博列维奇,在这场战役中,他获得了正名的机会,而他也抓住了个这个机会。更关键的是,在这场战役中乌博列维奇表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苏联将领的独特气质,那就是——细腻。
以往提起红军的将领,给人的感觉那就是勇敢有余,气势上很好很强大,细节上却多少有点瑕疵。而这一次,在三个多月的战役中,乌博列维奇却很细心或者说很耐心的同德军周旋。尤其是在最后的时刻,没有因为胜利已经唾手可得就一味的猛打猛冲。相反,在战役的最末尾,乌博列维奇依然牢牢地掌控着节奏,不急不缓的一点点将德军最后的斗志和战斗力消磨的干干净净。
而他的细心和细致也反映到了损失当中,不说红军的损失轻微,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毕竟保卢斯集群的老底子是古德里安留下的第二坦克集群,这是德军的精锐所在,想要一根毛都不掉就解决敌人,那才是天方夜谭。
乌博列维奇的细心和细致表现在他没有付出不必要的伤亡,这么说吧,红军百分之八十的损失都是不可回避和不可避免的,因为战术或者指挥员失误造成的损失不到百分之二十。而这就相当的不容易了,至少在当时红军将领当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很少,包括罗科索夫斯基、朱可夫、科涅夫和华西列夫斯基,都做不到这一点。
当然,这场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