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呢?第一步,自然是指责KGB和内务人民委员会工作差劲,内务人民委员会差劲的原因自然很好找,那就是群龙无首,必须得马上找一个合格的负责人。按照米高扬和日丹诺夫的估计,这回只要斯大林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政治局里就算托洛茨基也得让他三分,这就能让叶若夫顺利扶正。而KGB那边,李晓峰可没有搪塞的借口,自然免不了被K一头包。
应该说日丹诺夫和米高扬判断得还是非常准确的,如果没有那份报告,托洛茨基和李晓峰都要倒霉,而最大的得益者将是斯大林。呃,或者说是日丹诺夫和米高扬。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丹诺夫和米高扬在斯大林集团中地位没有基洛夫高,而交椅是有限的,少一个竞争者就意味着多一分机会!
这一次如果能变坏事为好事,最后日丹诺夫和米高扬的好处自然是大大的。
不过,这二位的计策一开始就失效了,谁让KGB从1934年开始就一次次地关注这个事儿,不断地提醒了内务人民委员会,这板子再怎么挥也打不到李晓峰的屁股上。反而是叶若夫相当的危险了,因为最后一次退回KGB的报告上就有这货的批示。
好吧,斯大林现在首先要想的恐怕不是怎么将叶若夫扶正了,而是想一想怎么把这货摘出来。因为托洛茨基马上就抓住机会将了他一军:“乱弹琴!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是怎么做的,面对KGB的提醒一次次的不作为,眼睁睁地看着惨剧发生,根本就是一群饭桶!”
看吧,板子已经打在了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屁股上,离叶若夫还远吗?奥尔忠尼启则赶紧地插嘴了:“这个时候指责内务人民委员毫无意义,眼下最重要的工作是查明案件的真相!我建议内务人民委员立刻成立一个专案组,将事情抓起来!”
奥尔忠尼启则这是准备转移视线了,不过托洛茨基却没有上当:“让内务人民委员会去查?笑话,面对严正地警告他们都引不起任何重视,还指望他们破案!这个案子应该交给中纪委,交给菲利克斯同志,我建议您亲自组织一个专案组将事情抓起来!至于内务人民委员,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自查,是追究相关失职人员的责任!”
斯大林的脸唰的就白了,很显然,托洛茨基这是准备往死里整叶若夫了,可叶若夫究竟是他的人,他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托洛茨基得逞。
立刻地他就说道:“不妥,首先主意到相关情况的是KGB,而且安德烈同志更擅长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有KGB接手案件的侦破工作。”
一边说斯大林还一边给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打眼色,那意思是拉兄弟一把。不过面对钢铁的求救,小斯和李晓峰直接装作没看见,为什么?你丫的斯大林刚才可是一点儿都不厚道,一开始就准备将屎盆子往KGB头上扣。噢,现在情况不妙了,想要求救?没那么好的事儿,你自己拉的屎自己擦去吧。
小斯和李晓峰不吭声,这让斯大林有地点独木难支,当然,这也正确的反应出了此时苏共最高层的格局。总体上是托派对钢铁小斯同盟,但是两派内部也不是一团和气,托派内部有搅屎棍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而钢铁小斯同盟里一样是明争暗斗不断。
比如最后表决的时候,就出现了很有意思的情况,钢铁拉着加里宁跟托洛茨基和乌利茨基打了一个平手,其余的几个大长老全部都弃权了。
这么一来,事情就变得有趣了,反正最后搞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专案小组,包括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叶若夫、托派的乌利茨基、惯于中立的捷尔任斯基以及KGB的李晓峰。名义上是联合调查小组,但实际上是各自为政。
如此一来,最后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千奇百怪了,比如叶若夫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调查小组的结论是:敌对特务的刺杀,幕后黑手直指德国和意大利;乌利茨基得出的结论是:基洛夫主持列宁格勒党委工作时期的一系列错误激化了人民内部矛盾。反正那意思是基洛夫工作不失误是主要原因。捷尔任斯基的调查结果则是:党员思想滑坡所导致的惨案。至于李晓峰那边,自然是按照之前报告的论调走。
先不提最后谁的结论更“正确”,先看看这几个结论本身,那也是挺有意思的。比如叶若夫的结论,一口咬定尼古拉耶夫是变节的叛徒,是德国间谍。他为什么这么说,只有这样才能撇清一点内务人民委员会的责任,如果尼古拉耶夫是间谍,那KGB就负有责任了,哪怕KGB已经提醒了好几次,但外国间谍就该他们管。
从这也能看出,斯大林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这绝对是报复小斯和李晓峰在之前没帮他说话。
再看乌利茨基的结论,这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根本就是往基洛夫头上扣屎盆子,就是故意恶心斯大林。如果坐实了这个结论,那么基洛夫是咎由自取,而且还要追究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失职,这对托派来说是重大利好。
捷尔任斯基倒是就是论事,没有贩卖私货。不过很显然,他这个公正的结论不管是斯大林还是托洛茨基都不会喜欢。
反正吵到了最后,基洛夫的遇刺案是雷声大雨点小,哪一派都没办法占据上风,一直到基洛夫下葬了也没得出个最终结论,算是死得不明不白。倒是便宜了凶手尼古拉耶夫,因为没有结论,就无法最后定罪,只能一直关在监狱里不断地受审,反而是基洛夫的卫士长鲍里索夫莫名其妙地死于了车祸(就死了他一个,同车的其他人毛都没掉一根)……(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86突袭
鲍里索夫的意外死亡自然让斯大林是暴跳如雷,本来就不相信基洛夫是“意外遇刺”的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都是阴谋,而且是专门针对他的阴谋。
于是乎,在政治局,钢铁又是一阵折腾,反正从1936年年末一直到1937年四月,苏联国内的焦点其实并不是西班牙的内战,而是关于肃反的问题。
斯大林强烈地要求立刻开展一次大规模的肃反运动,一定要将隐藏在党内和国内的反革命危险份子一网打尽,尤其是那些披着同志外衣的反革命份子,尤其要重点关注。
如果此时如历史上一样是钢铁同志当家,那一场大清洗运动是不可避免了。好在现在当家的并不是托洛茨基,甚至斯维尔德洛夫以及退休疗养中的列宁都坚决地反对斯大林盲目地扩大打击范围。
为此在索契疗养的列宁乘专列赶回了莫斯科,在克林姆林宫为他保留的办公室里亲自召见了斯大林,两个人单独会谈了接近三个小时,斯大林离开列宁办公室的时候情绪很是不好,估计是被导师大人骂了个狗血喷头。
而列宁的这一突然举动,让苏联政坛是一阵骚动,退休两年多以来,列宁一直深居简出,基本不在外界公开露面和活动,甚至连莫斯科都没有踏足过一步。而这一次他老人家的突然回归,在一部分人看来是一个信号,难道他老人家准备复出了?
“告诉伊戈尔同志,外面再有来请示工作的或者来汇报工作的,一律都挡驾。我已经退休了,他们要请示请示和汇报工作,应该去找他们的上级,跑到我这里来算怎么回事?!”
列宁离开政坛的这两年,变化可是有点大,头顶的头发是越来越少,胡子也是越来越白,跟他当政时精明强干的状态相比,几乎是一下老了十几岁。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导师大人这是退休修养了,怎么越修养还越不如当初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列宁在台上的时候是殚精竭虑地开展工作,那真心是全身心地投入,而这种状态说实话其实是相当耗心血的。一直维持这种状态,以他的身体估计活不过七十岁。
而退休之后,陡然松懈下来,那股子劲一过去,马上的以前过度消耗的后遗症就全表现出来了。所以陡然之间老了这许多也就很正常了。当然老归老,但是如果慢慢调养,不说将身体补回来,但是延长一点寿元还是可以的。
而且别看列宁现在老态尽显,但是精神头比当年要好得多,他本人对现在这种生活状态也比较满意。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就是党内那些鼻子比老鼠都灵的投机份子,一听说他跟斯大林有谈话,一个个都冒了出来,这是想干什么?
说实话,这次列宁返回莫斯科,对于莫斯科的政治氛围是不太满意的。斯大林瞎胡闹就不说了,托洛茨基的表现也不能让他满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都没有掌控住大局,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被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牵着鼻子走了,这个状态怎么看怎么像摇摇欲坠。
对于托洛茨基的表现,列宁算失望,而对于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的表现,那列宁就是绝望了。列宁原以为给这两个货最后一次机会,他们怎么地也要拿出一点儿不一样的表现吧。嘿嘿,你还真别说,确实不一样,这两个货又一次刷低了节操的下限。在列宁看来他们俩对托洛茨基造成的麻烦比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还要大。
列宁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看错了人,之前最后的政治布局中,应该将这两个混蛋剔除出去,最起码也得解决其中的一个。如果将对这两个货的拉拢换成拉拢加里宁,那托洛茨基的状况就要好得多了。
想到这,列宁又叹了口气,他看错了加里宁。一直以来他都以为这位过于“稳重”的同志没啥大用,但通过这两年的实际表现看,加里宁让他刮目相看。列宁现在才看穿,老好人不过是加里宁保护自己的伪装而已,他就靠着这个把戏不声不响地往上爬,一直爬到了国家权力的顶峰,不得不说这位比斯大林还能装,不给发个奥斯卡小金人都可惜了。
不过此时列宁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木已成舟,格局既然已经形成了,想要轻易地打破它恐怕风险颇大,而且如今他已经退下去了,没必要再趟这摊浑水。况且于情于理他也对得住托洛茨基了,至于托洛茨基的结局,那得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比如这一次,就是他最后一次帮托洛茨基擦屁股。
“明天,不,今天下午就返回索契。”
想通了这些之后,莫斯科列宁是一分钟也呆不下去了,跟索契相比,这里的空气都弥漫着一股子政治的腐臭,以前他还不觉得,但是在索契生活了两年之后,现在是再也无法忍受了。
列宁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很是让一批野心勃勃的家伙感到失望,不过他们也不用失望太久,为什么?因为他们很快就会绝望!想要投机就必然要付出代价,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斯大林或者是斯维尔德洛夫都不喜欢这些三心二意的家伙。
很快一股小规模(相对而言)的清洗风潮就横扫了苏联官场,那一批三心二意的家伙被毫不留情的撸掉了官帽子或者赶到二线去养老。
而在这一段时间,国际社会上也是暗流涌动,苏联之前的报复行动掀起了一股子滔天的浪潮,在英法的默许和德意的积极运作下,国联通过了针对苏联的谴责提案,号召国联所有的成员在政治和经济上抵制苏联,将这个世界“毒瘤”隔离出去。
欧洲自然有一大票国家是群起响应,纷纷中断了同苏联的政治和经济联系,试图用这种压力迫使苏联就范。不过这种程度的压力对苏联影响不大,之前说过了,该引进的技术苏联已经引进得差不多了,而且苏联的产品很难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经济圈子是相对封闭的,关上门玩自给自足问题不是太大,更何况美国人并没有关上门。
如此一来,这样的惩罚和制裁对苏联来说就是挠痒痒,反而是那些之前向苏联出售工业产品的欧洲国家,比如瑞典、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比如法国,显得比较难过。国际市场本来就不景气,还将苏联人隔离在外,这不是让他们更加难受了!
所以,这个制裁措施仅仅实施了半年就不了了之了,法国人带着捷克斯洛伐克带头违反国联的决议,重新恢复了同苏联的经济交往。这让英国人大骂法国没节操之余也没有太多办法,原因很简单,因为之前的那个决议实际上也就是个口头承诺书,压根就没有违反了协议怎么惩罚的内容。
而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将这个口子一打开,其他的瑞典、丹麦一看也忍不住了,干脆也就装作没看见那张擦屁股纸——赚钱第一啊!
也就是说进入1937年10月份,苏联击沉莱比锡号的恶劣影响就被消化得差不多了,除了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抓着这个事情继续做文章,一哭二闹三上吊之外,包括英国在内,对此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了。
英国人为啥也没兴趣呢?原因十分简单,谁让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反应不如他们预料中的那么强硬呢?
按照英国人的想法,德国人这回肯定要爆发的,绝对要跟苏联死磕到底,可是谁想到结果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小胡子在电台里倒是不断地放狠话,一副要把苏联生撕了的做派,可实际上呢?实际上德国人没啥大举措,除了宣布正式跟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别的也就没有了。甚至连带着将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斯佩尔伯爵海军上将号都从西班牙海域调了回去,整个的缩卵了。
反正英国人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横的怕不要命的,当北极熊手里的铁棍又黑又粗时,是个人都得掂量一下。
通过这场冲突,英国人似乎时认准了一点——帝国最大的敌人不是德国而是苏联,在未来遏制苏联越来越膨胀的野心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英国迅速调整了外交政策,对德国的绥靖是愈发地丧心病狂,而对苏联的警惕和限制也是水涨船高。
不过这一切跟西班牙人关系不大,苏德这么一闹,人民阵线顿时就舒爽了,这帮二货觉得自己的腰杆硬了——原来老子的后台这么牛逼啊!没得说的,这场战争我们是赢定了!
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人民阵线真的有赢没输?嘿嘿,那可真心是不一定。弗朗哥之前的那个依靠巡洋舰掩护主力部队渡海的计划虽然被红海军破坏了,而且休达港还遭受了红海军的好几轮空袭。一度的国民军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海上力量几乎被摧毁殆尽,但是弗朗哥这个人能在历史上成事,还是有点水平的。一方面他开始紧急征调商船,另一方面也继续重新回到了小规模偷渡上。
到了1937年8月份,弗朗哥的主力部队总算是全部度过了海峡,虽然有一定的损失,但还是能够接受的。唯一让弗朗哥比较头疼的就是他的后勤补给很成问题,军队可以偷渡,但是军火和给养靠偷渡实在是供应不上。
而此时,在红海军的铁棍横扫下,德意又有点怂胞,对于继续深入介入西班牙事务是举棋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弗朗哥向马德里进军的计划自然是进展不顺利,尤其是北方的埃米利奥。莫拉又莫名其妙的飞机失事摔死了,这对于国民军来说可以算是霉运当头。
在此时,觉得很好很强大的人民阵线开始反攻了,他们组成了两只大军从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的国民军发动了总攻,反正看上去盛世颇大,颇有一口气将国民军连骨带皮全吞下去的意思。
在塞维利亚和卢戈爆发了两场大规模的会战,那真心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结果呢?结果是人民阵线进攻受挫被狼狈地赶出了塞维利亚和卢戈,如果不是国际纵队断后稳定了局势,否则真要被打成击溃战。就算如此,人民阵线也是十分丢人的一路逃回了马德里,甚至差一点还丢掉了马拉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