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兵在1917- 第9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饶是如此,南京方面也是十分满意了,因为之前从德国采购的那些所谓的德械,说实话真心是黑心包子。德国人搞到手了急需的稀有金属,却仅仅付出了一点98K步枪、德式钢盔和少量的MG18。著名的德式150重炮还是南京方面用宝贵的黄金购买的,数量少不说,价格那个黑啊!

总之,当年的所谓的德械师真心是名不副实,除了钢盔、步枪和水壶,其余的就看不到什么所谓的德械了。其战斗力真心不能高估。

而且在这个时空,因为德意日提前形成了轴心的缘故,小胡子在卖给南京军火上颇为“谨慎”,如果不是看着中国的钨矿流口水,真心是不愿意出售,而且就算是出售了限制还颇多。比如德式重炮就坚决拒绝出售,让南京方面跪舔都没有用。

因为对大炮的强烈渴望,以及德国的禁售,南京方面可是极坏了,仿佛是没有这三四十门重炮抗战就不能打,有了这点儿重炮抗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反正满世界的拉关系,求爹爹拜奶奶的想要买炮。

这让李晓峰是相当好笑,这么一点儿重炮能管什么用?在他看来国军缺少的不是少数重炮,而是应该普及团营级的迫击炮,这个方面的才是他们跟鬼子差距最大的,而且这个级别的支援火力对一线部队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中金求购少量重炮,不如讲这笔钱放在国内生产迫击炮。以当年国军的工业能力,生产80毫米以上口径的迫击炮确实为难,但只要给资金,搞定60毫米迫击炮还是没问题的。60迫虽然威力有限,但装备在连排级别压制鬼子的掷弹筒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且就算要买榴弹炮,也别买死贵的大口径榴弹炮,那玩意儿贵不说,炮弹都无法自给自足,而且以当年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150毫米级别的重炮真心是牵引困难,根本就不好用!

在李晓峰看来,南京方面就是好高骛远,然后又是一群买办当家,购买外国军火其实是这帮货捞钱的盛宴。南京方面购买火炮最务实的自然是普及迫击炮,其次就是引进日本92式步兵炮。别看92式步兵炮不起眼,但是对于中国战场是十分适合的,牵引十分容易,未经训练的畜力就能拉得动,甚至还可以分解运输。

而且其威力可能对亚洲以外战场是够呛,但是在中国战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坚固的工事,92式步兵炮的威力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当时,李晓峰给出的建议就是将这笔用于购买重炮的资金转用于测绘仿制92式步兵炮,以当时南京方面的技术实力,再加上苏联给予一定的技术援助,完全能搞定。

不过可叹的是,老蒋对这个建议完全不感冒,还是力主引进少量的重炮撑门面。无奈之下,李晓峰也只能在商言商,将红军一战遗留的部分沙俄时代的152毫米1910式榴弹炮卖了过去,一共出售了96门,合计四个团。反正价格还是比较优惠的,当然某人肯定还是赚了大笔银子的。

1910式152榴,虽然古老了一点,但怎么说也是大口径重炮,而且其炮架和炮弹也进行了一定的现代化改造,战斗全重和射程都有了一定的优化,满足国军的需求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况且俄国人还很厚道的表示,采购四个团奉送全套共产国际牵引车,今后弹药供应也没有任何问题。反正算是有售后三包。

虽然俄国人的152榴射程比sFH18短了很多,也显得相对古老,但是该炮也不是没有优点,除了售后有保障之外,该炮战斗全重比sFH18轻了将近一半,对运输的压力相对小。而且苏联奉送的共产国际牵引车还是全履带的,比德国人的半履带牵引车越野性能还好不少。

96门1910式152榴在淞沪会战爆发之前就全部到货,而且还留出了用于训练的时间,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中国炮兵进步飞快,尤其重要的是,在某仙人的指示下,远东红旗方面军囤积了大量的炮弹,保证只要南京方面打开钱匣子,立刻就包邮送货上门。

后来果不其然,在淞沪会战中,国军的那点儿弹药储备消耗得飞快,关键时刻,符拉迪沃斯托克号散货轮运载了万余吨炮弹和子弹在红海军的护航下冒着极大的风险抵达连云港,然后通过铁路紧急运抵上海,极大地支援了淞沪会战。

不光是海运,远东红旗方面军还利用刚刚大规模服役的里2运输机向国民政府运送军火和物资,尤其是珍贵的安布雷拉产的青霉素,这挽救了相当多战士的生命。

在苏联的有力援助下,淞沪会战坚持了更久,六个月后,也就是1938年2月12日,当日本海军加强了海上封锁,将国民政府输血最重要的通路卡死之后,缺乏援助的国军这才败下阵来。跟历史上相比,国军损失相当,而战果却更大,累积击毙击伤敌寇十万余人。

而且淞沪会战哪怕失败了,也让苏联看到了一种可能,利用中国战场牵制大量的日军,最好是将日军的主力完全陷进去。根据远东红旗方面军和苏联顾问团的反映,淞沪会战期间,日军累积从关东军抽掉了十万余人。如果中日之间的冲突全面爆发,以中国庞大的战略纵深,牵制百万日军应该不是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苏共中央做出了决定,应该加大对中国的援助,使中国军队战斗力变得更强,这完全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

很快第二批援助就开始到位,请注意这一批就真心全都是无偿了援助了,其中包括20万支莫辛纳干,马克沁、DP27各两千挺,至于伊15和伊16也各援助了一百架。

不光是提供援助,苏联方面还在认真考虑修筑从外蒙经内蒙抵达山西的铁路,希望将这条铁路打造成给中国输血的生命线。不过最终因为造价过高,以及南京方面的反对而落空。

那么南京方面为什么会反对呢?原因很简单,相比日本人的威胁,南京方面更担心地方势力做大。老蒋很担心陕西的土共以及山西的阎老西利用苏联的援助强大起来。

对此,李晓峰是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老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笑的是这样正好,他还担心援助都打了水漂呢!

苏联不光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还派遣了一个军事顾问团前往中国,其团长正是布柳赫尔,这位曾经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过的元帅最适合担任这项工作,而且老蒋本身也相当欣赏这位布伦同志。

这个顾问团中除了布柳赫尔比较耀眼之外,还有其他几个顾问值得关注,比如红海军航空兵部队司令小胡子苏霍伊,比如未来的苏联元帅崔可夫和朱可夫。

其中苏霍伊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指挥苏联援华航空兵,在之前的淞沪会战中中国空军损失惨重,哪怕是有了苏联援助,想要喘过这口气也不太容易,至少是没有足够的飞行员。

苏联援华航空兵部队装备有伊16、雅克1、SB2和苏1。其中伊16五十六架,雅克1二十四架,苏1十四架,SB2十二架。可见其中的主力依然是伊16,像雅克1和苏1依然数量很少,至于SB2数量少,倒不是产能有限,而是图哈切夫斯基将大部分轰炸机都要了过去,必须优先满足他的需求。

当然别看苏联援华航空兵数量比较少,但是跟日本现在的主力95式战斗机、97式战斗机和96式舰载战斗机相比那是具有相当的优势的。尤其是雅克1不管是速度还是机动性都能将日机吃得死死地,一度让日本飞行员看见尖头的雅克1掉头就逃,也间接促使零战的诞生。

不光是战斗机表现出色,攻击机和轰炸机部队表现也非常出色,尤其是苏1俯冲轰炸机,不止一次的打断了日军的攻击势头,掩护处于劣势的国军安全撤退。

当然,苏霍伊的指挥的苏联援华航空兵最出彩的一次攻击,还是干老本行,袭击了停泊在上海的出云号装甲巡洋舰。跟历史上不同的是,国军当年纯属瞎吹,而苏霍伊则亲自驾驶苏1将出云号送入了海底。

作为第一个投入进攻的长机,苏霍伊巧妙地躲过了出云号零星的高炮火力,将一枚FAB500航空炸弹准确地从出云号的烟囱里扔了进去,仅仅是这一击就让出云号龙骨断成了两截。

这么说吧,苏霍伊后面跟着的僚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在出云号上浪费炸弹,不过当时谁也没想到仅仅几分钟之后出云号就断成了两截。

根据二战结束之后对出云号的潜水探查,当时红军飞行员攻击精度高得吓人,跟在苏霍伊后面参与进攻的三架僚机中的两架也准确命中了出云号,仅仅有一枚稍稍投偏。按照目击证人的描述,最后一弹在出云号尾部后方十米左右落水,爆炸产生的水柱足有上百米高,另外其冲击波震落了出云号一个螺旋桨。

这一次航空攻击是如此的高效,以至于惊动了老蒋,在武汉他亲自接见了击沉出云号的机组成员,并为每一位参与了这次行动的飞行员授予一等宝鼎勋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39年苏霍伊离开中国返回苏联时,为表彰其卓越贡献,以及缓和皖南事变所造成的中苏关系急剧恶劣,老蒋勉为其难地授予了苏霍伊青天白日勋章。而这也使苏霍伊成为了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的第一位外国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总体而言,因为苏联的援助,前期正面战场的抗战比历史上好了不少。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老蒋从来都不是高兴愉快地开始抗战,进入相持期后,尤其是某汪公然投敌之后,这位如历史上一样开始固态萌发了,通过一系列的手段给抗战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而这些行为也导致了苏联方面的极大不满,尤其是某仙人的不满,而且随着德国占领波兰,纳粹的兵锋已经抵近到了苏联的家门口。为了应对未来的战争,苏联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包括从中国和西班牙抽调通过了实战考验的精锐指战员回国。

总体而言,在这个时空,苏联对于遏制轴心国势力的扩张,在前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努力,为世界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过我们暂时要说的不是贡献,而是苏联国内的那点儿事,在1938年年初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之后,虽然清除了两个搅屎棍,但是托派和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联盟的冲突也渐渐激烈话和明朗化。

对托洛茨基来说,这已经是他执政的第三年了,满打满算他也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在未来的两年多里,如果他不能站稳脚跟稳步反击,不能真正压制住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在1940年的换届年,他被光荣退休恐怕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儿。

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如今他在政治局已经处于了下风,如果不是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内部矛盾也有抬头的趋势,以及捷尔任斯基帮着主持公道,他这个人民委员会主席真心将变成摆设。

比如说在对德问题上,虽然两国在西班牙问题上算是彻底撕破了脸,但这并不等于双方就没有私下沟通的渠道。应该说德国人一直试图利用这个渠道做文章,或者说放烟雾弹。

不断地有一些所谓亲苏的德国人发表一些具有迷惑性的言论,试图缓和两国尖锐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一度希特勒都在非正式场合放话,说什么愿意同苏联政府在西班牙问题上坦诚地交换意见,希望两国能以更和平和更积极地方式解决西班牙问题。

这样的放话在托洛茨基看来,那真心是笑话。希特勒这是把他当成三岁孩子,以为方两句风就可以软化苏联政府的态度,就可以忽悠苏联?

从一开始托洛茨基就看穿了希特勒的心肝脾肺肾,这是一个极端仇视苏联和共产主义的疯子,在他的脑子里摧毁苏联和共产主义绝对是无法改变和动摇的。这样的一个人说软话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战略忽悠!就是试图麻痹和放松苏联的警惕!

对此托洛茨基不止一次地在政治局放话,要求全党必须保持清醒,决不能中了纳粹的诡计。只不过,政治局并不以托洛茨基的意志为转移,以斯大林为首的另一批中央领导,对此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未完待续。)

94还击

斯大林认为德意日,尤其是德国确实不是好东西,但是这些杂种跟英法并不是一路的,从长远来看,德意日轴心跟英法同盟必有一战,所以这两伙流氓不太可能同流合污。苏联不必将英法和德意日并列对待,更不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

斯大林觉得新的围堵和孤立苏联的同盟暂时不可能形成,就算要形成,那也得是德意日跟英法分出胜负之后的事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必过于地杞人忧天。还认为苏联完全可以利用德意日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分而化之。比如可以适当的缓和同德国的冲突,不说重新实现关系正常化,总归是可以结束直接对立的。

斯大林的意见在党内还是很有市场的,反正托洛茨基不能将其压倒,这两种意见的持有者是争吵不断,开大会的时候吵开小会的时候照样吵,真心是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几分。

那么在这场争论中,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持有什么意见呢?应该说偏向于斯大林,不光是因为双方还拥有同盟关系,更重要的是小斯和李晓峰认为纳粹虽然可恶,但是利用好了,对于苏联还是有利的。

作为力图打破英法垄断的国际秩序颠覆者,纳粹就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可以直接埋葬英法的统治。当然,用不好那自己也会受伤。不过不管怎么说,纳粹的破坏作用,暂时对苏联还是有利的。如果能暂时稳住这帮魔鬼,让他们去英法的后院捣乱,而与此同时苏联也积极地准备做好防范,在未来就算爆发了战争,也能尽量地减少伤害不是。

小斯和李晓峰一致认为——我们同德国的关系,就是互相利用,就这么简单。

居于这种认知,小斯和李晓峰自然站在斯大林这边,不过他们也修正了斯大林的意见:“恢复同德国的关系,并不是对德国完全放松警惕,这仅仅是一种策略,一种用来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孤立和围堵的方法。从长远看,新的大规模战争很有可能爆发,在这场战争中,邪恶的法西斯魔鬼很有可能将魔抓伸向我们。所以暂时安抚这个魔鬼,为我们动员战争机器争取时间,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策略。”

在政治局占据优势的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联盟轻而易举地就达成了上述决议。实际上这个决议是以压倒性多数被通过的,除了托洛茨基和乌利茨基投反对票,伏龙芝弃权,其余的包括捷尔任斯基在内的所有大长老都表示赞同。

基于这个决定,莫洛托夫被任命为人民委员会特使,立刻通过隐秘渠道同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取得联系,在瑞士双方进行了非正式的接触。

可能有同志比较奇怪,为什么是派莫洛托夫去,而不是让正牌的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去呢?原因很简单,第一,李维诺夫的立场一直是亲西方的,对于英法美他更加看重,也倾向于向这三国靠拢。让一个亲英美的外交官去跟德国进行谈判,会不会坏事先不说,至少斯大林就觉得不那么靠谱。第二,李维诺夫是犹太人,对于极端仇视犹太人的纳粹来说,见面比较尴尬,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

而莫洛托夫不一样,作为斯大林的铁杆小弟,斯大林可以怀疑谁也不会怀疑他。

于是乎比较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当在西班牙德国和苏联兵戎相见的时候,两国的高层却在暗通款曲。不知道弗朗哥和人民阵线获知这个消息之后会是什么心情。

当然,狗的心情一点儿都不重要,尤其是在这种重大事件上,唯一重要的就是国家利益。不过对于第一轮接触的结果,李晓峰却不太满意。德国人提出的要求实在是无理,小胡子竟然说恢复两国正常外交关系的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