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千多门火炮一个多小时的炮击让华军后勤部门累断了腿,不过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如此多火炮集群开火,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没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决不能做到这一点。

北洋军第一师有幸参与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不过是作为悲催的一方,石质碉堡和沙土圆木构成的火力点被夷为平地,没有防炮洞的战壕成了士兵们的坟墓,到处都是在炮声中哭喊崩溃的士兵,军官失去了指挥能力,只知道抱头趴下,希望不被弹片击中。比起真正的要塞来,北洋军构筑的防御工事在华军优势火力面前不堪一击。

当华军进攻部队冲上北洋军防线时。零星的反抗让华军士兵们可以由射击的目标,不过大部分是举手投降的士兵,或者不停哭喊崩溃的士兵,宛如月球表面的北洋军阵地很难找到一处有价值的攻击点,华军士兵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幸好自己属于进攻的一方。

这就是北洋军指挥层最大的失误,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第一层防御线上,没有防御纵深,一旦某一点防线被突破,整条防线都面临崩溃的危险。

台儿庄防线被突破后。第三集团军立刻从这里投入了第七军加第八军一个师的部队,并从东西两侧夹击北洋军防线后侧。

菊花不保,北洋军立刻抽调兵力回援,导致防线上处处都是漏洞。精心调制的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第三集团军趁机从徐州和连云港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吸引北洋军兵力,为中央突破的第七军争取时间。

战斗进行到第二天下午六时,第七军向左右两侧的攻击面已经超过三十公里,第三集团军在近两天的战斗中消灭北洋军一万一千余人,俘虏两万五千余人。华军凶猛的火力和一刻不停的心理战让主动投降的北洋军士兵越来越多。

台儿庄以西、微山湖畔周营战场,第七军第三师将北洋军一个步兵团加一个骑兵团的部队团团包围,只要攻占这里,就可以将北洋军徐州和枣庄之间的联系切断,将五万多名北洋军彻底包围。

南面,北洋军第三军正在向周营进发,华军第三师要在北洋军赶到之前结束战斗并投入防御,从微山湖到台儿庄之间拉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周营北洋军指挥部,指挥官上校副师长马岭面前站着一位身穿华军制服的中尉军官。孙宇无视两侧持枪的卫兵,向马岭敬了个军礼,然后沉默的递上一封信件。

马岭上校简单的看完信件,抬头看着身前的铁血军人,问道:“说客?”

“嗯,投降或者死亡,上校你可以二选一,投降之后所有的兄弟、包括军官,想走可以发放路费,想留下可以成为华国国防军的一员。”

一动不动的身躯、冷漠的眼神、没有变化的表情,马岭看着眼前的中尉军官,嘴角抽了口凉气,从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所言非虚,如果拒绝投降,毫无疑问下一刻炮弹就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华军的炮火就像这位军官一样冷酷无情,自己手里的武器和火炮就像玩具一样可笑,这么大的差距不是用战术和士兵的勇气就可以弥补的。

“你们华军所有的军官都和你一个德行吗?”马岭问了句题外话。

“只有把自己当成杀人机器,才是最好的军人,这是我们大总统的原话,我们以成为杀人机器为荣。”孙宇中尉的话再次让房间里的高层指挥官们头皮发麻,还是不要和这样的军人为敌的好啊,然后都看向马岭上校,希望投降的意思很明显。

也许是被孙宇中尉的话激起了斗志,马岭呵呵笑了一声,咬着牙说道:“我们北洋军同样是合格的军人,不战而降的事我马岭还做不出来,你们谁想投降我不拦着,这里就算只剩下我一个人,也会和华军来一场爷们之间的战斗,到时候是死还是投降我都问心无愧!”

孙宇也只是传达消息罢了,马岭和那些军官们都没有投降,也没有为难孙宇,穿过战场回到华军阵地后十五分钟,华军的炮弹就落在北洋军的阵地上。挥舞着大棒的华军表现的不像个爷们,反而北洋军在马岭的带领下抵抗坚决,直到损失超过四分之三才向华军投降。

上校军官马岭重伤,经过华军战地医院救治后留下一条命,完全恢复后进入华军陆军学院进修,并最终成为华军军官中的一员,还将那种不苟言笑的作风学了个通透。

华军第三师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北面是日军南下一个旅团的兵力接应,南面是北洋军一个军的部队试图突围。利用北洋军原有的防御工事进行加固后,第三师从台儿庄方向接到了五十辆卡车的后勤物资,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与第七军的联系没有中断,就有足够的信心打退敌人的进攻。

连云港到临沂一线北洋军队的兵力相对薄弱,华军只投入了第八军一个师的部队,而且这个方向的进展更快,北洋军见防线崩溃,立刻逃向临沂。华军在追击途中俘虏了三千多名落伍和走散的北洋军士兵,并在19日上午抵达临沂外围。

临沂城中,王士珍中将将指挥部设在原官府大院,在战斗开始前第一集团军段祺瑞上将把部队划分为两个战区,王士珍中将率领第三军、第二军一部共十万余人防守徐州战线。战斗开始时他正好在连云港附近考察防御工事,之后见势不妙立刻逃往临沂城,跟随自己回到城区的不到五千兵力。由于逃跑匆忙,无线电电台等通信设备丢失,无法与下面各级联系,王士珍对战线上的情况一片茫然。

不过现在自己的形势更加紧张,还没来得及安顿防御,华军第八军第三师就追了过来,从城头上可以看到华军正在布置炮兵阵地、从卡车上卸载弹药,步兵也在进入进攻阵地,说不定一个小时后自己就会成为一具尸体。

多年身居高位的王士珍还不想这么快就死,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珍惜自己的性命,在北洋内部存在着称帝与不称帝的矛盾,段祺瑞和王士珍等高级将领们反对称帝,就是害怕失败后华军将自己等人全部绞首。

第三百一十二章徐州会战(二)

让这些将领们担心的是吕梁曾今公开说过的一句话:所有封建残余都是革命者消灭的目标。皇帝肯定是封建因素,称帝就会被消灭,吕梁可不是善男信女,说道做到,南方革命杀的人还少吗?王士珍可不想自己成为下一个。

没等到决定投降还是跑路,枣庄方向的日本人就传来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华军将徐州以北的北洋军包围!还指望着那边过来增援自己呢,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局,那还等什么,赶紧跑吧!

北门还没有被华军包围,王士珍先是到防线上快速视察一圈,鼓动士兵和中下级军官们抵抗到底,然后带着一个连的卫兵骑着快马穿过北门,抛起手下的士兵们后狼狈逃窜。

第八军第三师布置好攻击阵地后,就看到城门大开,里面走出几十名举着双手的北洋军士兵,前面一名少尉军官带领。

“军官们都跑啦!我们投降!”

号称可以抵挡华军半年时间的防线在三天内土崩瓦解,只剩下徐州以北到周营之间的四万多名北洋军士兵,由第三军军长吴凤岭率领。

“第二师和二军一师不顾一切代价攻破周营,无比在两天时间内打开一个突破口,第一师防御东侧华军第七军的进攻,剩余部队防御南边华军的进攻。兄弟们,是生是死就看这一仗,等回到济南后加官进爵宫保大人绝不会吝啬,想活命的、想往上爬的,就给我往死里打!”吴凤岭说完众军官大声应诺,第三军是吴凤岭经营多年的老部队,军官们都是北洋系的老人,多由自己提拔,对自己和袁世凯的忠诚度很高。

而吴凤岭本人更是袁世凯家佣人的儿子,从小在袁家长大,和袁世凯的感情很深。在北洋内部,吴凤岭是袁世凯亲信中的亲信。所以他做好了为袁世凯牺牲的准备。

华军南边和东边的进攻都暂时停止,大规模进攻后意味着大量弹药的消耗,后勤部门正为前线加紧运输物资,筹集发起进攻的弹药。周营的第三师防御阵地成为徐州战场上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北洋军和日军从两侧发起猛攻,虽然阵地还在手里,但弹药消耗和人员死伤都很大。

正面战场,军官们用自己能发出的最大声音来传达命令,不然就会被枪炮声压制。致使命令传达不畅。

“大周,带着两挺机枪增援右翼防线,快点!”

“小姜,呼叫后方炮火支援,给炮兵兄弟指明炮击方位!”

“排长,距离太近,会误伤我们阵地啊!”

“管不了那么多,别啰嗦,传达命令!”

“老高,帮忙把受伤的弟兄抬下去!帅胡。到营部领取机枪弹药,快点,兄弟们等米下锅!小毛,迫击炮别停下,赶紧给我放啊!”

老高弯着腰跑到排长胖洪身边,一口山东话脱口而出:“俺说排长啊,嫩还是闭嘴吧,带说哈气(再说下去),肠子都淌出来了!”

另一名卫生员小姚帮忙捂住胖洪的伤口,眼泪都快流出来。老高知道胖洪没有生命危险,招呼小姚道:“帮忙抬上担架,俺滴娘来,要是连长有个三长两短。俺老高是要受连带责任滴,很有可能影响仕途啊!”

第三师行动紧急,铁丝网等防御工事必须的物资短缺,因为时间紧迫、战壕也不完善,而且在火炮炮弹基本耗尽后敌人的进攻仍没有终止,不过敌军的炮火消停的更早。双方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战斗却更加激烈。

周营战场的局势在两个小时后有了改观,第七军派出一个师的增援部队,同时到达的还有第二批五十辆卡车的物资,让防线彻底稳固。并向北方的日军发动反冲锋,消灭日军三千多人,迫使日军撤回枣庄。

19日下午三点,华军第三集团军发动总攻击,并在夜晚降临前将北洋军剩余部队压缩在微山湖东南畔的韩庄一带。王士珍身边只剩下三千余人,其余不是被消灭、俘虏就是走散,在命令所有军官和士兵向华军投降后,王士珍掏出袁世凯赠送的手枪,自杀身亡。

自此华军徐州会战结束,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消灭北洋军十万大军,取得了第二次北伐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此战之后华军陷入了三天左右时间的沉寂,主要是因为后勤供应的问题。前方战斗队物资消耗的速度超过之前后勤部门的计算,导致物资出现暂时性的短缺。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徐州会战,消耗了后勤部门存储物资的百分之三十,从各地调集物资需要时间,前线的部队也需要时间囤积物资。

这三天华军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零星的小规模战斗不断,山东方向,潍县被攻克后第二军和后续增援的陆战队二师移动到青州位置,不过日军已经撤退到南部山区。华军也正好趁这个时间完善后勤运输道路、囤积更多的物资,以便发动对济南地区日军的总攻。

秦皇岛方面,哥萨克骑兵团在昌黎之战中被解决后华军第一军退回秦皇岛附近。陆战一师各部抢占承德和赤峰,截断北方道路,还有三天时间两个山地旅的增援就会抵达,之前兵力会比较劣势。

不过北洋军第二集团军并没有趁华军兵力薄弱的时候进攻,这些是袁世凯最后的家底,原本就没打算派上战场。得知京津以西出现华军后,儿玉源太郎命令北洋军第二集团军立刻向东移动、消灭华军,当走到唐山附近时传来南方徐州北洋军防线被突破的消息,于是袁世凯立刻让第二集团军退回北京和天津,即使儿玉源太郎如何愤怒也不再东进。

辽西是日军和俄军的咽喉,却不是袁世凯的退路,他总不能和日本人、俄国人一起退到东北吧,那里没有北洋军的根基。所以袁世凯将部队向山西方向移动,并在张家口一带建立补给点,很明显是为西撤铺路。

儿玉源太郎很无奈,团结一致的气氛在华军进攻不到一个星期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盟军内部矛盾重重,为了日军剩余部队着想,必须打通辽西走廊通道,好在帕杰罗夫率领的俄军即将抵达天津,这算是开战以来唯一的好消息。

日本人和俄国人打着自己小算盘的时候,袁世凯正在一群国术大师幕僚的撺掇下谋划一个大阴谋,连续的失败让袁世凯感觉事情不妙,或许自己在北京城呆不了多长时间,为什么不在撤退或者投降之前过一把皇帝瘾呢?即使持续时间不长,至少也能在青史留名,自己的后人也算是皇族后代吧!

称帝的心思冒出来后就如春天的野草般疯长,现在反对称帝的段祺瑞等高级将领正在外地领兵,只要能搞定统帅第二集团军的冯国璋上将就可以了。

19日晚,为了袁世凯称帝上蹿下跳的杨度邀请冯国璋上将到自己的府邸听戏,圈里人一眼就能看出此事有猫腻。杨度与北洋系高级将领之间没有什么交情,那些大老粗一项看不惯杨度酸唧唧的样子,杨度也不屑与那些大老粗们为伍,自诩文人的他传承了轻视武将的传统,心比天高的他甚至没有通过表情来掩饰自己的看法,双方的关系能好才怪!

此时的冯国璋早已不是单纯的军人,被认为是北洋三杰中最聪明的他,早就看出老大心里的小九九,只是迫于段祺瑞等人的压力才站在武将一方。至于称帝或者不称帝,冯国璋认为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权利就好。

因此冯国璋欣然接受杨度的邀请,京城最好的戏班被杨度请到府上,戏文说明了一切问题——黄袍加身!

“冯将军,这个戏班名满京城,能亲耳听到他们唱戏实在是一种享受,战事紧张,或许今后就没有时间和冯将军一起如此悠闲的听戏了!”杨度一改往日文人风度,面对冯国璋态度甚至有些谄媚。

见冯国璋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杨度又没话找话的说道:“你说这国粹为何被南方的吕梁斥为‘封建毒瘤’,还三番五次下文取缔京剧这个戏中,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人家唱戏的碍着革命哪一条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闹剧

杨度关于京剧的抱怨是有由头的,华国建国后颁发的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关规定中,将“京剧”明确列为革命必须铲除的文化毒瘤,并在内部引起轩然大波。

当然,这个规定也是出自吕梁的私心,其实京剧等各地剧种不过是古时候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与文化毒瘤之类的扯不上关系。不过从小灌输的“国粹”思想让吕梁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这种国粹不过是高官贵族用来填补内心丑恶的同志心理,哪里能称得上“国粹”?它对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有什么作用?哪怕一点小小的技术进步都要比它更“国粹”吧!一首爱国歌曲还能激发国人斗志呢!一首流行音乐还能舒缓人们的心灵,那“国粹”除了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外还有什么?

“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他吕梁不可能一份文件就能彻底消除,不过他骄兵悍将无数、手中大权在握,偶尔也可以耍耍小孩脾气。”冯国璋笑着点评道。

“这天下还指不定是谁的呢!有冯将军这样的虎狼之士,可保我北洋万年江山,不日宫保大人登上龙椅,便可统帅大军荡平乱匪、还我华夏太平江山。”戏台下的大院里就只有杨度和冯国璋两个观众,也不怕谈话被外人听到,此时杨度直接挑明,想看看冯国璋到底是怎么个态度。

“洋人如何对待此事?”冯国璋说出最担心的一件事,段祺瑞之流虽然反对,但袁世凯称帝后这些人绝不会举兵反叛。但洋人的态度不能不顾忌,北洋体系内部的人都知道,袁世凯和北洋集团之所以能崛起,靠的就是洋人的支持。

“远东已成一团乱麻,洋人自顾不暇,日本人正在山东与华军对持,等待俄国人打通辽西走廊通道后肯定就会撤军,这两国现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