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远东已成一团乱麻,洋人自顾不暇,日本人正在山东与华军对持,等待俄国人打通辽西走廊通道后肯定就会撤军,这两国现在想的不是对抗华国。而是从华军手里逃命,根本顾不上我们内部体制的变化。至于英吉利人、法兰西人这些顶级列强,在海战失败后就失去了干涉远东的话语权,他们再也说得不算。所以。咱们自家事自己说了算!”

看杨度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冯国璋就像上去搧两巴掌,没了洋人的支持,北洋军能撑几天?没了北洋军,袁宫保当了皇帝也得被撸下去。难道干过个皇帝瘾吗?

冯国璋猜对了,这些人就是想过皇帝瘾,诱惑太大,值得冒天大的风险。大势所趋,冯国璋不会不懂事,向杨度表明支持的意思后冯国璋就离开了杨府。回去的路上他一直思考杨度说的一句话,那些顶级列强都在远东失去了话语权,吕梁和他的华军实在是为华夏人争气,这样的政府和军队,要比北洋集团强多了!

获得了第二集团军的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准备活动转到明面进行,他甚至授意杨度、盛宣怀等成立一个“帝制委员会”,专门使用文人的笔杆子为称帝呐喊助威。清帝退位后北洋集团把持社会各个角落,因此几乎没有反对声音,为了在华军击败盟军之前完成,帝制委员会加快了称帝流程。

7月20日,帝制委员会组织的京城万人情愿活动开始,来自国会、高校、民众请愿团、帝委会和各省代表组成的万名游行者中,超过五分之四是帝委会用每人一两银子雇佣的普通人。游行队伍抵达袁世凯官邸后,游行代表杨度递上万民推戴书。不过袁世凯当即发回,并申令“另行推戴”。

来回三次后袁世凯接受,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之爱国,讵在人后?但亿兆推戴,责任重大,应如何厚利民生,应如何振兴国势,应如何刷新政治。跻进文明,种种措置,岂于薄德鲜能所克负荷!前次掬诚陈述,本非故为谦让,实因揣惕文溯,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子无以自解,并无可娓避。”意思是为了救国救民,只好当皇帝了!

为称帝准备的仪仗、宫府、皇室规章等在两天内草草完成,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曾劝说父亲采用日本或者德国式的君主制,袁世凯对德国的强大和君主制度也有十分深刻的印象。

7月22日,袁世凯多次揖让后,接受皇帝之尊号,成立中华帝国,以1906年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政体,设立新华宫,并拟定《新皇室规范》。

称帝后袁世凯立刻命令外交大臣梁敦彦向华国递交国书,商讨两国之间和平事宜,被梁敦彦拒绝。他与唐绍仪等官员在袁世凯称帝当天就辞去官职,以示对帝制的不满。国书交到吕梁手上后被他扔在地上,据说吕梁大总统愤怒的原因是被袁世凯抢先一步称帝,不过紧接着就被辟谣。

其实吕梁愤怒的原因很简单,“中华帝国”的国号自己非常喜欢,即使将来华国不会采用这个国号,也不能允许袁世凯浪费!

为了表达吕梁的愤怒,总参在袁世凯称帝当天发动泰安战役。一方面是炫耀武力,另一方面主要的战役目的是消灭济南外围的日军,为攻占济南、解放整个山东半岛打好基础。另外,日军第一军余部两万多人躲进沂蒙山区,只要华军攻占泰安,将战线与北边的第一军和陆战二师连成线,就可以将日军封堵在山区内。日军第一军一旦走出山区,就会被华军发现,然后调集兵力将其围剿。

徐州会战时日军曾派出一个旅团的兵力增援,王士珍战败后日军收缩兵力,以淄博、泰安、莱芜为基点设立济南防御圈。不过第一军失利后日军兵力不足,泰安以南的菏泽、济宁等地都主动放弃。

22日下午一点,华军第三集团军第七军抵达济宁附近的曲阜。第三师六团三营二连接到任务在曲阜东北城区搜索北洋溃兵,徐州会战后大量溃兵向北逃跑,华军行军路上搜索到不少,不能任由这些人乱窜,扔掉武器回乡最好,但大部分仍持有武器,很有可能演变成兵匪和占山为王的土匪,成为今后治安的毒瘤。

二连三排排长胖洪受伤,流弹击中腹部导致大出血,徐州会战结束后送到后方战地医院救治,好在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胖洪归队前由副排长老高暂时指挥,不过老高的威望差一些,比如一班长帅胡就老找茬。

“一班,到那个大院子里查探一下!”

“老高,就我们一班去人是不是少点,看那个大院子起码好几百亩,一个班进去找不到人啊!”

“我说一班长,你怎么老是对我高排长的命令打折扣呢!让你去你就去,一点军人的素质都木有!”

“老高,你是副排长,不能叫自己排长。不知道就别瞎说,这个大院不简单,看见门匾上写的什么了吗?”

“张牙舞爪的不像字,为什么不好好写?”

“老高,你是入伍后才学的文化吧,人家那叫‘书法’,懂不懂?”

“书法就是让人看不懂的字?帅胡你个城市兵别老看不起我们农村兵,退伍后我起码是个村长,干部!知道不!”

旁边二班长小姜弱弱的插了一句:“那啥,帅胡,我也看不懂!”

“好,那我就给你们说道说道。门匾上的字叫‘孔府’,曲阜孔家,春秋时期孔子老先生的后人,厉害不?哪朝哪代对孔家都得毕恭毕敬,人家还是曲阜最大的地主,能轻易进去惹事吗,到时候上面怪罪下来算谁的?”

老高就是个不服的性格:“我还就不信了,军令如山,就算是皇帝家也得接受我们检查!还孔家,帅胡你说历朝历代都对孔家毕恭毕敬,那蒙古人入侵中原的时候孔家也受厚待?满清入关的时候孔家也受厚待?他孔家怎么就能眼睁睁的看着异族屠杀我们汉人而无动于衷,反而越做越大呢?我觉得这个孔家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哎,老高这觉悟不错,两年多的文化学习没有白学!”另一个城市兵、三班长小毛说道:“孔子的儒术本来就是春秋时期的学说之一,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才传承千年,说起来,咱们华国实行的根本不是儒术,而是法家思想。这孔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不信咱们请示一下上级,看看上面是什么态度!”

第三百一十四章临朐攻坚战(上)

几个大头兵的请示惊动了集团军司令部,中下级军官对于孔家还有顾虑,与吕梁一条心的高级基因人军官们却没那么多想法。在吕梁的认知里,最初的儒家思想早已被历代统治者改的面目全非,就像宗教的初衷都是教人向善,后世人硬生生的改成战斗守则。现代社会不需要一个孔府来彰显儒家的重要性,那就是一个横行乡里的恶地主,同样是革命者打击的对象。

得到命令后的三排大头兵们上前敲门,倒是帅胡还有些不忿,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帅胡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打上祖师爷的门头。传统文人对于儒家的敬仰就是一种信仰,可惜其余的士兵们信仰的是吕梁,大总统怎么说,咱么就怎么做!

吱哑,大门打开,一个门童高昂着头颅俯视着台阶下的华军士兵,身后跟着两名家养的枪手,看上去比英国外交官还牛气!

“华军奉命搜查北洋军士兵,请配合我们的搜索!”老高上前一步站在门童面前,一米八的身高立刻让门童变成仰视,老高双手持枪横在身前,再加上老兵身上散发出来的煞气,让门童自觉后退一步。

“这里是孔家,皇帝都不能来搜查,你们算什么东西!”门童梗着脖子,尽量不去看老高的眼睛,忠实的履行着不开眼的门童守卫即将被打脸的桥段。说完门后闪出的两名枪手就要展现最拿手的威胁,却看到门外站满了杀气腾腾的士兵,一缩脖子又撤回门内。

老高伸出一只脚:“小子,你看看这是什么东西!”然后一脚将门童踢出几米外,趴在地上捂着肚子就是站不起来。

门后的守卫一拉枪栓,还没举枪,门外涌入的小姜等人将枪口顶在守卫的额头上,胖乎乎的小姜甚至忍不住开枪的冲动,还是被老道一点的大周拦下来。

孔府内,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来走去。此人乃孔氏族人、族长大人的第六子孔非,担任北洋军中校副团长。战败后逃回家族,没成想还是被华军找上门来,听管家说华军士兵闯进门来。就知道孔家的名号挡不住这群傻愣愣的士兵。不过孔非并不担心,历朝历代当权者都会善待孔家,他吕梁也不会例外,不然就会遭到所有文人的攻击。

所以,孔非一身军装没有脱下来。带着三十多名家族枪手迎了上去。说来也巧,当代族长正好赶往北京参加袁世凯的称帝仪式,家族中没人能阻止一项无法无天的孔非,招致一场灭族之祸。

小姜带领二班正好碰上孔非的队伍,看到对方携带武器,小姜等人立刻以标准的战术动作寻找掩体,另一方的孔非手下的枪手作死,看到华军士兵后手一哆嗦,一颗子弹飞出去。这些横行乡里的枪手本来就是用来收租子、抢田产的,霸道惯了。只是这回找错了对象。

受到攻击的二班立刻反击,机枪手大周听到命令后立刻开火,另外两处老高和帅胡率领的搜索队伍听到枪声后立刻赶过来。枪声一响孔非就知道坏事,年轻气盛的他高喊着:“你们顶住,我再去叫人!”转身逃离战场。

十五分钟后,与二班正面交火的枪手死伤一半,剩余狼狈逃窜。三排在追击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抵抗,孔非还真的叫人了,孔家豢养了上百名枪手,个个手持连发步枪。其中近半是投靠孔府的亡命之徒。

老高带人战斗的同时命令士兵回去求援,慢慢的整个孔府变成了子弹横飞的战场,占地几百亩的土地和房屋、花园等提供了良好的巷战场所,穿插和反穿插交错。孔非利用在北洋军中学到的战术指挥一百三十多名枪手打得有声有色,熟悉地利的他们经常从不被注意的角落窜出来袭击华军。

当华军士兵出现两人受伤后,战斗一发不可收拾,手榴弹、迫击炮等加入战斗。半个小时后战斗彻底结束,枪手被全部消灭,还有三十五名孔家族人、下人死伤。十七间房屋受损,华军三名士兵受伤。主要责任人孔非见势不妙直接投降,并对指挥者大放厥词,直呼吕梁的名讳要求赔偿损失、处死袭击孔府的士兵和军官。

敢对大总统如此无礼?一分钟后孔非被几名士兵拉到孔府门口就地枪决,然后华军散去,该干什么干什么。北京的孔家族长得知此事后一头晕过去,等醒来后立刻请求袁世凯主持公道,并准备发动全体文人讨伐倒行逆施的吕梁。当然,吕梁对此不理不睬,对于跳的欢畅之人,只要违反治安条例或刑法,就将其逮捕并进行审判。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在上千名文人入狱后,他们终于反省过来,统治者想要什么样的思想,那种思想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反之就一文不值!

社会大变革时期,正好是利用强权改变国民受儒家毒害的好时机,吕梁还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向儒家下手!

7月23日,泰安战役打响,在此防守的日军第二军第十五师团表现出色,但在损失三分之一后弹尽粮绝,盟军后勤不足的问题愈加严重,不得已回撤,济南的南大门已经被打开。

另一侧,华军第一军和陆战二师发起淄博攻坚战,奥保巩大将见事不可违,命令全军后撤,为保留实力,主动放弃济南城,撤向京津方向。盟军总司令部儿玉源太郎见袁世凯着迷于称帝,对战事有不管不问的迹象,知道继续抵抗没有前途,与俄军帕杰罗夫商议后决定集中兵力突破辽西华军防线。

如此一来乃木希典率领的第一军残部被抛弃,儿玉源太郎的命令是第一军自行穿过沂蒙山区,寻找出路抵达京津。

说得倒好,哪有什么出路?华军占据沂蒙山区四周,只要大军走出山区,就会被华军察觉,然后调集大军围剿,第一军在平原地区走不出百里就会被围歼。

“我决定就在山区进行游击战,粮草可以从当地人手中收集,武器弹药不足可以从地主、土匪那里抢,能坚持多长时间就坚持多长时间,最终逼迫华军与我们谈判,这样才能有一线生机!”沂蒙深处,将临时司令部设在一个名叫九山村的小村庄里,收集探子从沂源、沂水、临朐、章丘、诸城等地得到的情报后,乃木希典作出决定。

“或许可以分散突围,华军在淄博、潍县一线的兵力薄弱,我们可以兵分五路,利用黑夜隐藏行踪,经过临朐、青州,从沿海的东营回到天津。”

“游击战或者突围都有很大的风险啊,不如令一部留守山区,吸引华军注意力,其余大部趁机突围!”

“好办法,华军在北部的临朐留有一个步兵团的驻军,一部攻击临朐后,其余部队穿过临朐西侧的五井山区,之后以最快的速度穿过青州与淄博之间的交通线。只要进入潍北的滩涂地带,就可以利用荒芜的人烟和茂密的草丛躲过华军的追捕。”

高级军官们的建议比较合理,虽然乃木希典很想在山区和华军死拼到底,但一意孤行很可能遭受下克上。

“那么问题在于谁留下攻击临朐吸引华军注意力,这部分人将会为大部队的突围作出牺牲。本人作为指挥官,理应为第一军的失败负责,所以,留守部队由本人率领第二十一旅团组成。这支部队的结构相对完整,虽然只有四千多人,但足以对临朐的华军部队造成威胁。其余部队为二十一旅团留下部分弹药,然后在临朐攻坚战开始后趁机突围。”乃木希典这次自我牺牲的壮举在日本国内成就了“战神”的雅号,当然是死掉的战神。

在保证二十一旅团获得相对充足的弹药后,突围计划立即展开。就像日军侦察的那样,华军在淄博到潍县一带的兵力并不多,为了追击济南的日军主力,负责防守沂蒙山区北方沿线的是海军陆战队第二师,其中临朐、青州、淄博、章丘各一个陆战队步兵团,另外作为主要机动部队的第二军第三师装甲侦察营也在临朐,一地受到攻击,其余部队可以迅速支援。另外南方泰安、临沂一线的第二集团军留下了第七军作为封堵山区日军的部队,目前看来日军的逃窜路线就只要北线和西南两条,向东就是胶州半岛,没有出路,向南就是华军腹地,在徐州到连云港一线还有完善的防御工事,也是死路。

第三百一十五章临朐攻坚战(下)

陆战二师驻扎在临朐的第五团团部设在了弥河附近名为朐山的高地上,丰水季节弥河河水漫入两侧的农田,也部分淹没了河边的道路,致使运往北方七公里处沂蒙山口的冶源五团防御阵地的物资中途受阻。团长高大山正命人联系从当地收购骡子马匹,以取代陷入泥坑中的卡车,就见二师师长蔡松坡前来视察。

“师长,你可来了,我们团的侦察兵深入南方五十多公里,发现了日军大部队的迹象,在弥河源头的九山村附近发现日军防守严密,侦察兵没能深入,不过估计那里就是乃木希典的指挥部。”

“大山,沉住气,山地地形不利于我们进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打过去我们得损失多大?乃木希典把指挥部设在那里,说明想从临朐突围,你们团就在第一线,给我瞪大眼珠子、时刻保持警惕。有没有困难?”

“困难肯定有,但我们自己就能克服,不过第二军第三师的师侦营和我们五团都在临朐,防守的话是不是有些浪费兵力?”

旁边的师侦营营长申玉学少校不满道:“怎么能说浪费呢,高团长,说不定战斗开始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