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醉卧江山-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世忠等人的部队显然没有止步的意思,因为战场上还有许多敌人的伤兵,他们竟然没有进行补刀!

    在接连大破对方的骑兵和步兵之后,他们竟然,竟然还要前进!

    杨可世并不需要太过多想,也能够很清楚地看出韩世忠等人的意图,他们是要攻打平州了!

    早在战前,萧干离开幽州之时,北伐军这边就已经通过岳飞等人的斥候团,收集到了幽州平州等周边地域的详细情报,所以韩世忠等人对平州的守军实力,应该是有足够的了解的。

    他们既然选择继续前进,攻打平州,那么只能说明,他们都拿下平州,是有着绝对的自信的!

    望着漫山遍野的尸体,杨可世握着马缰的手都开始颤抖起来,他终于承认,自己确实小看了这些年轻人。

    在所有人都往幽州城内挤,想着多砍人头,多抢东西的时候,这群年轻人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幽州城更北的地方!

    这才是老种经略想要的将领和军队啊!

    与之相比,他杨可世自诩老西军第一猛将,可在大局的眼光和格局审视之上,就相形见拙太多太多了!

    杨可世面色阴沉,朝麾下的骑兵们下令道:“极速行军,前往平州!”

    “诺!”

    麾下弟兄们可都是北伐军中最精锐的士兵,接二连三被韩世忠等人的轻骑打击,可谓知耻而后勇,收到命令之后,火速赶往平州方向去了。

    而此时苏牧等人已经来到了平州城外。

    想起不久前虎头谷一战,诸军将士们仍旧无法平复心中的激动,岳飞等人更是畅快至极。

    他们非但击败了张钰的步卒,救回了教习团的那七八十名马穆鲁克士兵,更俘获了一千余的平州士兵,甚至还生擒了他们的主将张钰!

    这也多亏了杨再兴,若没有杨再兴,他们根本就抓不住张钰。

    当杨挺拿下杨再兴之时,很多人都不相信杨再兴真心归降,甚至很多人都表示要将他斩首示众。

    因为杨再兴太过勇猛,在张钰率部退出战场,逃离之后,他仍旧单枪匹马,给骑兵团的弟兄们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他们并不知道杨再兴之时想要向岳飞和张宪等人挑战,在他们的眼里,杨再兴如此奋勇的壮举,自然而然被看成了对辽人的死忠。

    在主将逃离之后,仍旧留下来誓死血战之人,又怎么可能诚心归降?

    然而苏牧却留下了他,而也正是得益于杨再兴对平州步阵的了解,由他领着张宪韩世忠等人突破了张钰的步阵,才轻而易举获得了大捷。

    眼看着袍泽们对他的猜疑缓解一些之时,杨再兴又再一次做出了让人意外的举动。

    作为一名降将,他竟然为张钰求情!

    在大家决定杀了张钰之时,他竟然站出来替张钰求情!

    若放在市井传说之中,这等举动可谓知恩图报,可敬他是一条好汉子,可在军中看来,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生活永远不是演义和小说,眼看着别人对你的猜忌才刚刚缓和一些,你又做出这等让人不信任的举动来,让人如何能够安心?

    然而苏牧再一次答应了杨再兴!

    在诸军将士的心目之中,苏牧俨然已经上升到了绝世大谋士的高度,若没有苏牧,不可能有他们这支骑军,更不可能有接二连三的大捷大胜。

    可在杨再兴这件事情上,苏牧每次都近乎武断一般,不容其他人半分质疑!

    而在这些人当中,张宪虽然也敬佩杨再兴的勇武,但主张弃用杨再兴的人当中,正是他的反应最为激烈!

    杨挺本想替杨再兴出面,解释说杨再兴乃是他的宗亲,同样是杨家后人,但杨再兴却不同意。

    因为在他看来,说出实情,只能让他在大家面前更加抬不起头来,他是杨家后人,然而却投靠辽人,这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他渴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消除这些人的猜疑,他渴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自己并没有辜负杨家的名声!


第五百零八章 北上和南下

    很多人都说耶律大石变了,变得懦弱,再没有以前的豪壮和胆色了。

    自打被斩断双掌之后,耶律大石仿佛就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提起对南朝的征伐,反而将重心放在了讨好老皇帝上面。

    为了讨好老皇帝,他让人带兵往西去搜寻耶律淳和萧德妃,老皇帝更是对西夏下了最后的通牒,让他们交出耶律淳和萧德妃,否则就兵戎相见!

    要知道为了应对南朝的北伐,担心西夏和女真会趁火打劫,辽国将一个女儿下嫁到了西夏,并册封了西夏国主,用政治联姻来保持西北方的稳定。

    这也是无能的耶律淳上台之后,做过唯一一件值得称道的有脑子的事情。

    可老皇帝为了追索耶律淳,竟然要打破这种联盟,眼看着南朝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幽州,听说女真与高丽之间也即将停战,即将要南下动粗,在这种节骨眼上,竟然要跟西夏翻脸,这是老皇帝昏庸,还是耶律大石无能?

    女真部本来只是个小部族,虽然是辽国的附属,但辽人根本就看不上这么个小部落。

    可短短几年间,他们就已经统一了诸多部族,占据了辽国东北大部的版图区域,更是大逆不道地建立了大金国,甚至传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来。

    辽东大地的边民最是彪悍,可在女真骑兵的铁蹄之下,这些辽东百姓竟然还是被征服了,可见女真人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实力。

    而抛开了高丽的麻烦之后,女真人就能够腾出手来,参与到辽国与大焱的战争之中。

    大焱一改往年的颓势,发展出了自己的骑军,一路往北,势如破竹,接连荡平莫州、雄州、涿州和易州,如今连幽州都要拿下,辽国北院大王耶律大石都被俘获过去。

    反观辽国,耶律淳篡权夺位,萧德妃扰乱朝政,褚子周等佞臣当道,国内形势纷乱如麻,文武百官各怀鬼胎,辽国濒临分崩离析,如今耶律大石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无疑让垂垂迟暮的辽国雪上加霜。

    如此一对比,关于对辽国趁火打劫,还是与势头正劲的大焱作对,作为建立大金国的一代雄主,完颜阿骨打相信早有了自己的决定。

    而只要辽人的脑子没坏掉,都不会看不出完颜阿骨打的决策,无论如何,眼下攻打辽国,比攻打大焱,要好上太多太多,完颜阿骨打不可能放弃辽国而去与大焱硬碰硬。

    萧干自然也能够看到这一点,甚至于他曾经站在大焱和金国的角度和立场上,来看待这场战争,如果他萧干是金国的国主,眼下最好的策略就是与大焱结盟,攻打辽国,平分北方大地!

    他已经是六军大王,因为有着勤王之功,老皇帝已经给了他极大的权柄,对他发展私军的事情也是睁眼闭眼,所以这是他萧干争霸天下的最好时机,所谓时势造英雄,说的可不就是他萧干这种人么。

    当然了,以前还有耶律大石,与他并为一时瑜亮,可惜耶律大石看起来似乎真的消沉了许多。

    萧干不是庸人,自然不会像其他人那般,以为耶律大石真的堕落到了挟持老皇帝,坐享天下富贵的地步。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耶律大石,特别是将耶律大石救回来之后,特别是耶律大石一回到辽国就力挽狂澜,将国内的纷乱一举平定之后,特别是耶律大石对他仍旧警惕,仍旧防备着。

    耶律大石并没有丧失心中的雄心壮志,这一点萧干比所有人都清楚。

    虽然老皇帝重新坐上了皇位,但在萧干的心中,今后北方大地的王者,只能是他萧干和耶律大石,其中的一个!

    耶律大石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警惕,说明耶律大石还是以前的那个耶律大石。

    而耶律大石开始将战争的眼光投向女真,则说明耶律大石比以前要更加的野心勃勃,他的目光更加的长远了!

    在此之前,他与耶律大石可谓各有千秋,耶律大石比他要勇猛,在战术上比他要更加的粗暴而有效,战绩也比他萧干要辉煌很多,可在战略层面上,他萧干一直保持着极其良好的优越感,窃以为耶律大石不过有勇无谋罢了。

    可直至今日,他才发现,放下战刀的耶律大石,耍起心计城府和阴谋诡计来,丝毫不比他萧干差。

    老皇帝确实昏招频出,但耶律大石并没有挟持老皇帝,而是站在了文武百官这一边,开始笼络大批人心,他有什么要求并不会直接向老皇帝提出来,因为这样会让老皇帝觉得他挟恩图报。

    他会通过文武百官之口,让百官将他推上去,让老皇帝看到,这个辽国的朝廷,少了他耶律大石就无法运作下去。

    他的朝堂争斗手腕也是极其老辣,而在天下大势的判断之上,他与萧干也是不谋而合,将重心都放在了女真的身上。

    大焱虽然来势凶猛,展现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风格,但双方已经是老对手,辽人自以为对南朝知根知底,到时候还不是议和作罢了?

    再者,退一万步讲,南朝北伐,为的只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虽然燕云富饶丰沃,但说到底本来就是人家南朝的,收复也就收复了,而女真攻打的却是辽国的心脏,他不是为了收复失地,而是为了覆灭整个辽国!

    辽国在燕云十六州经营了这么多年,等打退了女真,再考虑收复之事,也不是不可能。

    可如果放任女真与南朝结盟,一同攻打辽国,难道要等辽国覆灭了再重新建国?

    如此一对比,很容易就能够得出决策,除非脑子坏掉,否则都不会放任女真南下与南朝结盟。

    可笑的是,大部分辽国人都见不得耶律大石上位,在他们看来,耶律大石已经是个废物,忝居高位,尸位素餐,胆小怯懦,辽国一直将南朝当成随意揉捏的小弟,他却被南朝的人俘虏不说,眼下竟然还不敢对南朝动手!

    更让人不齿的是,南朝势如破竹,已经打到了幽州,耶律大石竟然还在劝说老皇帝,出兵阻拦南下的女真人!

    若说整个辽国之中,没有人能够想到女真的可怕之处,没有想到这背后的战略意义,这是不太可能的。

    只是立场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利弊结论自然不同,于是辽国便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支持对女真用兵,另一边则支持对南朝动粗。

    辽国似乎真的走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即便再一次将老皇帝立了起来,仍旧免不了两厢争斗的局面。

    严格来说,萧干是辽人,但他不是契丹人,他是奚人,再一点,他的志向并不在辽国,而在于这个天下,在于建立奚人自己的王国。

    所以他能够抽身出来,对局势看得更加的清楚。

    他需要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军队,所以他决不能呆在临潢府,他要离开上京,只有从老皇帝和耶律大石的眼皮底下逃离,他才能够发展自己的军队,拥有在乱世之中争霸的资格。

    所以他带着自己的三万军队,离开了上京,但他并没有往北去拦截女真人,而是一路南下,要收复被南朝大焱人攻陷的失地!

    虽然他已经看清楚局势,也知道耶律大石的布局,更知道拦截女真比南下讨伐大焱要更重要,但他还是决定南下。

    因为辽人就是这样,当老皇帝被扯下皇位,他们急需耶律大石来拯救帝国,可当耶律大石将老皇帝重新推上去之后,他们又担心耶律大石会成为下一个耶律淳。

    所以反对耶律大石的人,倒是占了大半,而老皇帝对耶律大石宠爱无边,又让耶律大石扳回一城,双方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萧干想要建立奚人自己的王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就需要获得辽人的支持,但很显然,耶律大石一直在警惕着他,而且耶律大石自己就是皇族,他也确实拥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又怎会支持萧干建立自己的奚人王国?

    老皇帝对耶律大石言听计从,如今也是时刻警惕着,生怕别人再抢走他的皇位,所以也不可能放任他萧干。

    如此一来,萧干想要获得支持,只能争取辽国之中,另一半人的青睐,而这一半人,就是站在耶律大石对立面的人。

    如果他选择南下,那么这些支持南下的领主们,肯定会大力支持自己,因为支持他萧干,就是反对耶律大石,就是防止耶律大石坐大夺位,就是效忠老皇帝!

    而且这些辽国官僚已经没有了开疆拓土的雄心,他们沉迷于南朝所带来的风花雪月,他们崇尚南朝风物,一直向往着南朝的繁华,燕云十六州能够满足他们的一切享受,他们必须要将燕云十六州保住,将南朝大焱人攻占的地盘,都收复回来!

    所以他们一定要支持南下的萧干,他们为萧干提供兵马粮草,为他搭桥铺路,让他风风光光地南下,而耶律大石则统领辽国剩余的兵马,浩浩荡荡,往北对付女真人!

    在老皇帝没有重新上台之前,辽国仅剩的能够拿得出手的,便只有耶律大石和萧干,如今老皇帝重新上台了,仍旧只剩下这两个人。

    只是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这两个人都没能够保持一致的志向,即便萧干曾经为了大局,将耶律大石给救了回来,他们仍旧无法和谐相处。

    因为他们拥有同样的才干,却存着不同的志向,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说的就是耶律大石和萧干了。

    只可惜他们并不知道,耶律大石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耶律大石,而是浪子燕青李代桃僵,搅风搅雨。

    就这样,耶律大石,或者说燕青,在贴身侍女萧柔柔的保护之下,带领着辽国的军队,北上拦截女真。

    而萧干则带着诸多领主凝集起来的五万兵马,连同自己的三万精兵,南下收复失地去了。

    他将兵马都沿途留下来镇守,眼看着就要抵达平州,身边仍旧有着二万多的兵马,这是他用来收复幽州的!

    然而即将抵达平州之时,铁鹞子却传来了一则军报:“平州城外,发现小股南朝的斥候游骑!”


第五百零九章 反复无常

    萧干率领亲军来到平州城外,早收到斥候回报,也没想到南朝的北伐军竟然如此快速就突进到了平州来,这也就意味着北伐军已经攻下幽州!

    前番已经说过,由于幽州和平州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即便有人察觉到虎头谷的重要性,也认为没有据守的必要性,萧干驻守幽州之时,曾派精兵驻守,然而守军也随着萧干的离开而离开了。

    如今北伐军出现在平州,只能说明幽州已经彻底丢掉了。

    当斥候将军报传递回来之时,萧干的第一反应就是,将铁鹞子斥候团全都撤回来!

    麾下诸多将领都是萧干的心腹,对萧干的战术也多有了解,并未觉着有太多的意外,反而已经磨拳搽掌,一个个下去做战前准备了。

    若是以往,以北伐军的本事,他们的斥候断然比不上铁鹞子,但新近冒出了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斥候游骑团,却极有可能侦察到萧干的铁鹞子。

    所以萧干主动将铁鹞子回撤,只能说明一件事,他不是想撤退,而是想要突袭平州城外的南朝大军!

    至于什么时候才是突袭的最佳良机,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既然北伐军已经来到城外,那么强攻平州只是迟早的问题,在他们强攻平州的关键时刻,萧干带着人马突袭而来,效果可不要太好了。

    也正是因为清楚萧干的战术,这些将校一个个激动兴奋,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