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醉卧江山-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溪县水路畅通,渔农桑麻齐头并进,乃是典型的江南富县,然而这些年来官家征收花石纲,又为北伐而加重赋税徭役,加上连年水患泛滥成灾,以致于各地盗贼蜂起,民不聊生。

    宋知晋到了青溪县之后,起初确有几分文人的风骨,想要重整民政,还福于民,然而与诸多就缺的进士一般,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很快就显露出来。

    任你胸中有多大的报复,巧妇却也难为无米之炊,官员的阻挠,资源跟不上,乡绅富户极度不配合,慢慢也就将宋知晋心中那一点点可怜的理想给磨掉了。

    他宋家本就是在商言利的人家,为了这个官缺也投入了不少钱财,三年在厩官,不如一年清知县,宋知晋很快就加入到了贪官苛吏的行伍之中,这才短短两三个月,已经赚得盘盈钵满,脑满肠肥。

    然而好景不长,宋知晋终究还是走到了人生的转折点。

    十月末,有摩尼教逆贼方腊,揭竿而起,广发檄文,纠集盗匪民贼攻击寿昌县城,守军死伤惨重,尹令剿匪不力,竟然拖家带口,夹裹细软,在县尉和数十厢军的护卫之下,丢下了青溪县,弃官而逃了!

    方腊带领反贼呼啸山林,一路纠集同伙,人马也是越发的壮大,上头已经发下紧急命令,由宋知晋代领县令之责,招募民壮,清剿平叛。

    这一命令却让宋知晋叫苦不迭,因为他早已收拾好细软,准备跑回杭州去呢!

    与前任县令不同,眼下收到了命令之后,宋知晋再逃跑的话,那才叫做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宋家在杭州是根深蒂固的土著大户,若朝廷秋后算账,他宋知晋一人的怯懦,就要害得整个家族遭殃了!

    想起这些来,宋知晋也是头疼不已,书桌上摆着一纸檄文,寒风吹动,纸张轻轻飘起,隐约看得到上面的苍劲肃杀的文字。

    “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

    “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

    “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何如?”

    不得不说,方腊的檄文充满了煽动性,如果他宋知晋是青溪本土的苦哈哈,说不定也会热血沸腾地加入到反贼的行列之中了。

    眼下寿昌城还有反抗的余力,城中富户同样是反贼的目标和对象,在这些富户乡绅的支持之下,很快就拉拢了一支大概千余人镇守军,虽然甲仗不全,战力有限,但依仗寿昌城的防御工事,或许还能够支撑下去。

    但想要将方腊的叛军彻底镇压清剿,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们能够请动两浙路的常驻军焱威军来援助,否则单凭寿昌城的民团,根本就支撑不了太久。

    宋知晋眉头紧锁,死死盯着书桌上的檄文和各地发上来的急报,手掌紧紧地按在了桌面上,心里不由怒骂:“上天待我宋知晋何其薄也!”

    正当此时,县衙的皂隶进来通报,说是新任县尉过来拜会,宋知晋连忙收敛了表情,整理了一番,而后挥手道:“快请!”

    来者将近五十的年岁,身材不高,体态微胖,留着长须,眼下即将进入寒冬,可他的脸上却带着汗珠子,显是一路快步过来,身子有些吃不消。

    宋知晋见得这位新任县尉,心里登时发冷,失望到了极点。

    此人名唤翁开,表字信厚,大抵族中排行十六,人称翁十六,又叫十六公,乃大焱政和五年乙未科进士,早年仕途多舛,也便冷淡了当官的心情,回到家乡,当起了闲散的富家翁,专心做起了学问来。

    前任县尉与县令出逃之后,他作为青溪德高望重的老牌进士,深知覆巢之下无完卵,便接受了上方的命令,接任了青溪县尉的官职。

    可以说,这十六公跟宋知晋是同病相怜,都是被临时抓来顶包的,看到十六公走路都吃力的样子,也难怪宋知晋会失望透顶。

    十六公呼吸不稳,但气度却沉稳,一看宋知晋的眉目和举止,便对宋知晋的为人暗暗下了个判断。

    如今反贼兵临城下,他又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宋知晋也不敢托大,连忙以后辈身份行了礼,分宾主落座之后,十六公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

    “明尊想来对眼下形势也有了解,老朽也就不多说了,若要解得寿昌城危机,眼下只有一条路子可走。”

    “求援于焱威军。”

    “正是如此。”宋知晋一口道出关键所在,十六公也松了一口气,起码这个新任县令还知晓一些事情,没有一心想要逃跑,于是便将剩下的对应措施都说道了出来。

    “寿昌城人心惶惶,你我二人需留一人坐镇县城,另一人引亲信护卫到焱威军去求援,老头子我身体吃不消了,这求援之事,也就拜托县尊,虽然老朽年老体衰,但坚守寿昌十天半个月还是不成问题的。”

    宋知晋微微一愕,再看十六公,俨然觉得这个肥胖的老头子,浑身散发出一股让人折服的气度来,不由轻笑了一声,打趣道。

    “十六公就不怕我趁机开溜了去?”

    翁十六看着宋知晋,开始有些喜欢这小子了,当即报以微笑道:“老夫也想逃啊,可惜吾辈的根就在此处,与其出去做那四处颠沛的丧家之犬,还不如死在这里呢。”

    宋知晋不由动容,离席拜称:“敢不从命!”

    送走了翁十六之后,宋知晋便匆匆回到了府邸,使唤亲信取了行囊,就要离开,赵鸾儿和李曼妙却死死将他拉住。

    “官人这是要弃妾身而去了吗…”赵鸾儿其实早就想逃,她乃是杭州大户赵家的千金,金贵无比,至于青溪这些贱民的生死,又与她何干?

    李曼妙也生怕宋知晋会丢下她们,独自逃生,如今俨然与赵鸾儿结成了联盟,任由宋知晋如何解释,就是不放宋知晋离开。

    宋知晋轻叹一声,坐到了床上,将两女左右拥入怀中,沉默了片刻,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莫名其妙地问道。

    “如果苏牧那厮在此,他会怎么做?”

    赵鸾儿和李曼妙登时愕然,但赵鸾儿很快就咬住下唇,忿恨地骂道:“似他那无胆又狡猾的狗贼,肯定要第一个溜跑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那个如血的傍晚,苏牧背着昏迷的陆青花,满是鲜血的手抚过她的脸,而后停留在她的胸脯上。

    “呵…”宋知晋苦笑一声,而后又问道:“真的是这样吗?”

    房中光线不是很好,他深埋着头,也不看左拥右抱的两个女子,但无论是赵鸾儿还是李曼妙,都感受到一股异常的气氛在慢慢散发出来。

    这是她们认识宋知晋这么久以来,第一次觉得,宋知晋真的变成了真真的男人了!

    “两位娘子,说老实话,为夫也是怕啊,人生在世能几时,似我等风华正茂,正该意气风发享受安乐,谁愿意留在此处等死?”

    “可我不能走啊…若我带着两位娘子灰溜溜逃回杭州,纵使家族躲过了朝廷的责罚,我宋知晋今后又如何还有脸出门?这辈子还有何机会再赢过苏牧?”

    “这世间之事莫不是福祸相依,最近我也常常自觉老太待我何其之薄,然而现在我突然便想通了,人贵在自知,我宋知晋浑浑噩噩这几年,虽行了冠礼,也自诩风流,可在别人的眼中,从来就不算个堂堂正正的汉子。”

    “虽然不愿承认,但事实如此,我确实败给苏牧太多次,但我也赢过他两次,一次便是与你成亲,另一次,则是将曼妙你带在了身边。”

    宋知晋说到这一句,二女早已泣不成声,任是听得再多的甜言蜜语,当你听到这里,又岂能不感动?

    “但是我知道,你们是我的女人,而不是我跟他对抗的赌注,除了将你们赢了过来,我希望自己能够真真正正赢他一回!”

    三个人断断续续说着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如此坦诚的话语,赵鸾儿和李曼妙也知道城外盗匪反贼遍地都是,出去搬救兵也是凶险之极,一番温存之下,便与宋知晋翻云覆雨,希望能够为宋家留下一些血脉火种。

    也不知是下定了决心还是心结打开了,宋知晋居然重振了男人雄风,梅开二度花开两支,这才洒然离去。

    宋知晋带着七八名护兵离开寿昌城之后,翁十六正在房中思考守城的方案。

    一名护卫从外面走进来,轻声报告道:“宋知晋已经离城请援,并未携带女眷和财物…”

    翁十六轻轻叩击着桌面,过得许久才停下来,看着某个方向,自言自语道。

    “好。”


第六十九章 有书生折节,有儒公就义

    今年的第一场雪来得特别的早,翁开翁十六穿上了甲装,提着一杆长枪,红缨飘飞,却又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胯下瘦马有些吃不消他的体重。

    寿昌城门前,八百青壮和各家富户组织起来的护院武士等,披挂着各色各样的衣甲,有一些甚至将镰刀捆绑在扁担上,便加入了步卒的行列。

    县令宋知晋离城请援,城中人心惶惶,皆以为宋知晋又像前任县令一般逃命去了。

    在所有人都打算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之时,翁十六公却抛出了一个让人惊愕震撼不已的决定。

    他要主动出击,剿杀反贼!

    十六公在寿昌城,在青溪有着绝对的威望,虽然只有五十不到的年岁,但常年安居,已经让他的身体不再适合策马冲锋。

    可年轻之时,他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虽然武艺不行,但熟读兵书,可谓文韬武略,在人心不可用之时,他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激发这些民壮的血性!

    这支古古怪怪的队伍就这么七歪八扭出城打仗去了,十六公甚至没有像样的誓师和祭旗。

    没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一支队伍会赢,然而到了十月末,突然传来一个消息,十六公率军将方腊反贼打得躲入梓桐山了,眼下正凯旋而归!

    这实在是个振奋人心的捷报,得益于这场胜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十六公的队伍当中。

    然而十六公却很清楚,这一战的伤亡有多么的惨重,他只能依靠这样的舆论宣传,才能招募更多的士兵,否则又如何守住自己的家园?

    他积极安抚百姓,招募集结诸多乡民,训练士卒备战,并遍发公榜,对乱贼晓以利害、谕以大义,诚恳相劝,想要招降收纳方腊的叛军,甚至动员城中居民,家族之中但有人从方腊而叛乱的,都劝诫从善,除了不追究罪责之外,还赐予良田来安抚。

    可这些措施的意义并不大,因为这些叛贼早已对朝廷失望,早已对现如今的体制失望,他们需要的,仅仅只是破旧立新,置之死地而后生罢了。

    十一月初,方腊率领叛军围攻寿春城,十六公只能苦苦支撑,直到此时,青溪的百姓才清楚地看到,方腊的叛军已经壮大到了何种地步!

    激战数日,城内城外都死伤惨重,可谓血流成河,方腊的叛军最终选择了暂时退兵。

    可翁十六公很清楚,若宋知晋再不带着援军回来,寿昌城可就完蛋了!

    这些个叛军就是因为仇恨富户和官府才揭竿举旗,若攻下寿昌城,三日不挂刀,城中富户和百姓又岂能保住性命身家!

    初六日,小雪渐歇,方腊叛军终于发动了总攻,十六公亲身士卒,登上城头督战,他的皮甲插着三四支箭簇,鲜血渗透出来,让人心畏,然而他却面不改色,命令民壮和军士疯狂往城下射箭,滚油热汤金汁灰瓶不断往下倾泻,却仍旧无法阻挡方腊军破城的势头!

    十六公手持一柄卷刃的直刀,正倚靠在城垛后面吁吁喘着粗气,整个胸膛仿佛都在燃烧,可看到一名叛军通过钩索攀爬上来,他还是咬了咬牙,飞扑过去,一刀砍下了那叛军的手掌!

    “啊!”

    叛军尖叫一声,从城头摔落,被地面上一根突起的长矛穿肚而过,死得不能再死了。

    竹木所造的云梯虽然简易,但寿昌城的城墙并不算太高大,这样的云梯也是够用了,眼看着叛军不断涌上城头,十六公也是心头绝望,只能拼着最后一口气,死死抵挡着。

    值此关键之时,叛军的后方陡然扬起滚滚尘头,大地的脉搏被轰隆撼动,一只足足有四五千的军马从后方杀了过来!

    “是焱威军!县令大人果然没有抛弃俺们!”

    “弟兄们!援军到了!杀啊!把这些反贼都杀下去啊!”

    “杀!”

    十六公看着远方焱威军那如林的旗帜,顿时生出了无尽的力气一般,带领城头守军,终于将方腊叛军杀退了下去!

    方腊叛军似乎也意识到了危机,圣公方腊一身火红大氅格外惹眼,身边护法一个早已将白色的法袍染成了血红之色,披甲的大将王寅、厉天闰、以及刚刚从杭州逃回来,伤愈不久的石宝,一个个双眼血红,麾下叛军或红巾缠头,或是黄巾,衣甲不全,武器也稀奇古怪,然而面对五千焱威军的到来,竟然没有丝毫的怯意!

    他们的前面是寿昌坚城,十六公翁开以两三千杂牌军加上城中百姓和辅兵民壮,能够将城池坚守到如今,已然展现出他们必死的决心。

    而青溪县令宋知晋带回来的五千焱威军虽然军心有些涣散,但大敌当前,也是无人敢放松半分。

    焱威军兵马都监蔡遵和颜坦倒拖着马槊,鲜甲怒马,盔缨飘飘,着实有着当世名将的风采!

    腹背受敌,麾下军士纵使一腔血勇,可若想冲突而出,必定需要付出巨大的伤亡。

    可眼下的局势便是这般,方腊叛军竟然被包了饺子,这便是破釜沉舟的一战了!

    王寅也不打话,他紧了紧手中的钢枪,也不需方腊发话,一磕马刺,胯下枣红色高头大马如一团红云一般破阵而出!

    这一人一马一枪便朝着五千焱威军冲杀了过去!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方腊高举手中长刀,振臂高呼,麾下叛军爆发出海啸狂潮一般的呐喊:“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兵马都监蔡遵见得王寅单骑而来,勃然大怒,一勒骏马,平端马槊,同样风驰电掣而出!

    “杀!”

    方腊带领石宝等诸多高手,在王寅冲出去之后,竟然也主动发起了冲锋!

    这五千焱威军乃是江浙两路位于青溪的常驻军,平日里与盗痞无异,只知鱼肉欺压百姓良民,见得方腊军人人视死如归,心下早已怯了半分。

    眼看着等情势,另一位兵马都监颜坦破阵而出,挥舞手中马槊就冲了出去!

    “杀!!!”

    颜坦策马冲出之后,半数的焱威军终于鼓起了勇气,随着颜坦冲杀了出去。

    可他们很快就发现,剩下那一半焱威军全无动静!

    战场之上最怕便是袍泽不同心戮力,只要有人退缩,军心士气必定大受打击,更何况此时拥有过半数的焱威军无动于衷,而方腊军却是悍不畏死的冲杀过来!

    “这。。。这是怎么回事!冲啊!杀啊!”宋知晋见得颜坦麾下的焱威军毫无动静,又见得方腊军气势滔天,当下也是心急如焚。

    然而很快他便看到了让他毕生难忘的一幕!

    蔡遵还未与王寅对上,就已经被从后方追赶而来的颜坦一槊刺落马下!

    “本将乃明使座下厚土旗旗主,本教信众何在!”

    颜坦振臂高呼,身后岿然不动的二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