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投降
飘扬的旌旗下,张士贵将水壶中仅有的水倒入喉咙,混杂着脸上的汗水人血脑髓什么的一股脑的灌进了嘴巴里,目光一刻也不敢偏离战场,“这群疯子!”
他出生将门世家,他曾祖张俊,官北魏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祖父张和,官北齐开府车骑将军;父张国,仕隋朝大都督,祖上几代都是善战之将。在家族氛围的熏陶下,张士贵自小就练就一身武艺,弓马娴熟。隋朝大业末年,张士贵在虢州聚众反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杀伐生涯。
张士贵凭借一身的仗义以及武勇军略在乱世中混的很好,那个时期他占据着战略要地,又有一身的勇名,即便是据守在洛阳掌握着隋军主力的王世充,以及盘踞在河南的李密瓦岗军都对他巴结拉拢,甚至将他视为韩信,他投入那个阵营,那个阵营就将赢得最终的胜利,成为中原的主宰。
当然张士贵兵没有看上如日中天的李密、王世充而是选择了李渊……
投奔李渊之后的张士贵得到了重用,参加了李世民指挥过的所有战役,身经百战不外如是。
这一生他打过不少的恶战苦战,但是从未如今日一般,打的如此艰难。尺寸之所,浮尸遍地,长街小巷,连立足之处都没有,敌我双方的拼杀都在一具具的尸体上展开的。就连屋顶上也成了他们全新开辟的战场,因攻杀的太狠,还踩塌了好几栋房屋。
原本他的任务是进攻。罗士信给的任务在他看来是极其简单的,占据东城在保持最大伤亡基础上徐徐的将安市城拿下。
之所以徐徐。用意也很明显。
他们要做一个样子给三十里外的高延寿、高惠贞他们知道,唐军苦战了一整夜。打的很凶打的很累,正是他们的可趁之机,诱惑他们出来捡现成的便宜。如果他们打的太快,以闪电的速度拿下了安市城,给高延寿、高惠贞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来战!
张士贵这一进入城中,看着安市城这长街小巷的地势,便觉的有戏。这里的地形复杂,不适合大军作战,在这种复杂的地形。只要对方的战斗力不是太废,怎么样也能打上一阵子,也没有必要故意留手。也好在他存着这个心思,没有轻敌。
安市城里的守兵论及战斗力与战斗意志毫不逊色唐军,尤其是他们冲在最前头的那伙兵卒。论及战斗力似乎比他麾下的兵卒由要强势一些,双方打的不可开交,谁也奈何不得谁。
张士贵确实不给予求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受得了攻势给钳制住了,战局不把握在他手中这危险的局面。几经奋战都打不破僵局。直到安市城的守军突然发疯了一样,展开了攻势。张士贵顿然醒悟,现在已经不是求胜的时候了,稳住局面才是当务之要。不然坏了大计,将会造成莫大的损失。
张士贵当机立断,为了稳住局面。转攻为守,依仗着这城中的长街小巷。不断的抵挡安市城守军的攻势,不然安市城的守兵越过这雷池一步。
长街的尽头。身着皮甲皮兜、手握盾牌长刀的敌军士兵,打着“杨”字旗号,宛如猛虎一般在街巷中敏捷地穿梭靠近。他们虽然不断有人倒下,但人数众多,踏着鲜血和死尸,竟好像是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这种蚁辅附似的进攻,看似愚笨却最为有效。
在这种疯狂的攻势下,任何计策战术都显得疲弱不堪。
想要扼制住这种疯狂的战术,唯一的办法就是比他们更疯狂。
他扯掉了字的头盔,道:“他娘的,老子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屁本事没有,就是治理疯病。跟着我一起压上去……”这退下来刚缓了口气,张士贵高举起了金刀,吆喝着领着亲兵再次冲杀了上去。
当罗士信率着莫虎儿、薛仁贵抵达安市城东门的时候,张士贵披头散发着正凶悍的站在堆积着将近半米高尸体上,挥舞着那金光闪闪的大马金刀,大笑谩骂,豪气干云。
“虎子,你领五百人从左迂回着杀过去,仁贵,你帮着莫校尉破绽。记着真正的勇将绝非自己杀的爽,能够以一当百,而是能够带动兵卒气势,让他们能够以一当十。他们的一当十,远比一个人的以一当百更有战力。”罗士信最近没少指点薛仁贵的武技,现在的他与最初的时候少走了许多的弯路,大有突飞猛进的趋势。
薛仁贵一扬手中硕大的方天画戟道:“大人放心,我绝不给您丢脸。”
莫虎儿唿哨一声,风风火火的投入了战场。
罗士信先行来到旌旗之下,张士贵冲在最前头,替他指挥的是军中的司马李瑞,名不经传但是很受张士贵的器重。类似他们这类喜欢冲锋陷阵的大将主帅,都会留有心腹代替执掌令旗指挥,以免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突发情况。
代替罗士信指挥的自然是刘仁轨,而代替张士贵的就是李瑞。
“大总管,您来了!情况有些不妙,杨万春似乎将兵马都聚集到一起了,他们这是想突围。”李瑞见到罗士信,眼睛一亮,心中大定,迫不及待的向他反应当前情况。
“看的出来!”罗士信瞧了一眼宛若疯虎般的张士贵,对李瑞道:“你继续指挥,我从右方迂回杀过去,给张总管掠阵。”
李瑞听了大急,道:“可是对方采用的是正面强攻,中路压力很大。”
罗士信大笑道:“你太小觑你们家总管了,张总管勇悍如斯,除非他阵亡于此。不然我决不信高句丽小儿能够否突破他的防线……”
杨万春确实不差,但大唐的英雄豪杰,又岂会逊色半分?
他说完没有理会李瑞,领着麾下兵卒,自往右方冲杀过去。
这街头巷战不适合骑马,罗士信将赤骠丢给了后方照料,踩踏着己方兵卒的尸体,来到了最前线。
看着面前悍不惧死的高句丽兵卒,罗士信大笑道:“这刀枪剑戟的拼杀,我们华夏可是祖祖太爷爷的辈分,哪能输给百代之后的孙子辈?怕丢脸的,跟我教教这群孙子怎么杀人……”
枪出如龙,威势如虎。
伴随着他独特的鼓舞人心的方式,罗士信再次于战场之上舞动起了他的大杀器……
无人可挡的银色闪电正如他口中说的话一般,在教几百代之后的孙子如何杀人。
这伙安市城的守兵实力并不弱,能够逼得罗士信不得不赶来支援可见一般,但是在此刻的罗士信的眼中,八岁的孩子与十六岁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前者是一招后者也是一招……
没有抵达一定的境界,兵卒与普通人没有多少区别。
这种街头巷战,阵型排不开,拥挤在一处,相互难以配合致远,考验的往往并非是一群人的战斗力,而是少数几人的战斗力。
在着小街小巷中,罗士信个人的武勇能够完全施展开来。
他的面前永远只有五六个人,五六个人根本不可能抵挡的住罗士信的步伐……
一排一排的五六个先后倒下去,罗士信每往前一步就意味着少了一排的敌人,一步一步一步,每一步都如魔鬼的步伐,撼动着守兵的左翼。
唐军左翼的情况与右翼差不多,薛仁贵目前的武勇,虽然不能与罗士信相提并论,但也非一般人能够应付的了得,加上一个小疯虎的虎爷莫虎儿。他们带来的兵卒都是养精蓄锐,打算迎接十万大军来袭的队伍,对上已经与张士贵部打的天昏地暗,体力什么的都已经有着一定的损耗,遇上薛仁贵、莫虎儿的猛冲狠杀纵然有杀敌之心也无杀敌之力。
随着罗士信领的援兵投入战场,唐军搬回了兵力不足的劣势。
杨万春听着左右翼支持不住的消息,整个人傻傻的呆立着,已经完全没有计策可以实施了。
喊杀声在不断迫近。
感受着左右两翼的崩盘,看着前方那凶悍的唐军大将,那魁梧的身形犹如高山一般伟岸,脑中再次响起那句名言“若能厉气舍死当敌之锋,则敌之勇者不及怒我,智者不及谋我,我反生而敌必死耳”也意识到了一切问题所在。并非是吴起的军神理念出错,真正的原因是他自身的实力不济,他做不到吴起那样将拥有神乎其神的治军能力,能够将一支军队训练的天下无敌。
他们强,但是对方的唐军毫不比他弱,尤其是还有那么多不畏生死的英雄豪杰,与这样的国家为敌,高句丽焉有不败的道理?
“投降吧……不要做无畏的挣扎了!”
杨万春失魂落魄的说着,泪水从眼角滚落。他受过中原儒学的熏陶,有着忠君爱国之心,同样的还有点点仁义道德,当前的局面已经无力回天,与其死撑着平添伤亡,不如投降免去不必要的死伤。他虽在百姓面前将唐军形容的十恶不赦,然他心中在是清楚不过了。
唐军不说是仁义之师,但是还不至于对手无缚鸡之力的降兵以及老弱妇孺动手,罗士信固然有杀降的黑历史,却也是因对方先屠杀了中原百姓的缘由。(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好戏才刚刚开场
随着杨万春的放弃,安市城攻防战总算告一段落。
罗士信见变故都在承受范围之内,也松了口气,接受了杨万春的投降,抹去长枪上的血迹,安排兵卒收缴兵器,安置俘虏,信步来到杨万春的面前,看着拜服在面前其貌不扬的中年人,将他扶了起来。
尽管杨万春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让他大费苦心劳师动众的安排,但这一切结束之后,对于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却也有着不小的佩服。
一个身份低微的百姓,为了学习先进的文化,孤身万里远行中原,自学中原语言文字,凭着勤学刻苦之心,得到地方大儒的认可,无视异族身份用心教导,从而成为一代人杰。这其中杨万春付出了多少,吃了多少苦无人知道。抛开家国的偏见,罗士信并不讨厌这个男人。
杨万春神色复杂的瞧着面前这个远比他年轻的青年,长叹道:“罗大总管,你赢了。渊盖苏文那个乱臣贼子与大唐为敌,实在是大大的不智。”他说的是一口带着幽州腔味的中原话,流利顺口就如再说自己的母语一样。
罗士信颔首道:“你这话说的我爱听,我觉得任何跟我大唐为敌的人。他的脑子都是驴踢过的,都不会有好的下场。”他怔怔的看着面前的杨万春,带着几分霸道猖狂的道:“高句丽即将灭亡,百济、大和也不会有好的下场。”
杨万春无以言对,他爱他的国家,不想看到自己热爱的国家灭亡。但是他是个人,人力终有尽时。无力回天也为之奈何。沉默了半响,他道:“有一个问题。希望罗大总管能够给在下解惑。”
他还没有问什么问题,罗士信已经笑着回答道:“水门!”
杨万春又呆了半响,摇了摇头,依旧想不明白。
安市城是他一手建造的,各个可以入侵的地方都严加看守,不敢说无懈可击,但决不至于有什么明显的漏洞。
罗士信好像一点也不急,耐心的说道:“其实是个障眼法,我从我们中原的一个家伙身上联想到的方法。”
对于安市城如何攻打。罗士信想了很多。寻常的攻城战法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毕竟历史上李世民都尝试过了,面对杨万春镇守的安市城他前后耗时六十多天,动用五十多万人次攻城,一直从秋天打到冬至最后因为冬天气候的关系选择了撤军。
苏定方、李道宗、张士贵这些大将也用了十多天的时间证明了这一点,安市城确实不是轻易能够攻取的,应当用非常之法。
罗士信最初的打算是简单的里应外合,利用潜伏在安市城中的李云聪攻击内城里应外合强行打开城门引唐军入城。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的打法面对杨万春这样的人是绝对行不通的。杨万春的能力表现堪称一代名将,有着足够的沉着与冷静,而且善于治军,麾下的兵马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战斗力以及面对突发事情的反应能力。
李云聪这一伙潜伏在安市城里的隋兵。在十数年前或许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强兵,但是十数年在长白山艰苦的讨生计,或许体力什么的还有所加强。但是训练战场杀敌技巧,攻杀之间的配合必然会有所生疏。关键还是兵器衣甲等装备。高句丽不比大唐,大唐冶炼技术发达。武风盛行,天下各地的铁匠铺都有兵器贩卖,防身的皮甲也能购买的到,真正大街小巷武夫佩刀文士挂剑那是极为寻常的事情。
在高句丽只有兵卒将官能够佩戴刀剑等兵器,很难将兵器运入城中,更无法大规模的生产。
一千多人真正兵器的普及率不足五成,着甲率更不足两成,以他们的力量未必就能撼动杨万春一手训练出来的安市城精兵。一但李云聪他们未能及时的打开城门,必为杨万春城中负责支援的兵马所歼灭,万千算计就功亏一篑了。
罗士信并非小觑李云聪那伙隋兵的实力,而是重视安市城守兵的能力。果然他的重视是正确的,高句丽这小小的国家冒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不容掉以轻心的人物。
安市城作为一个山城,最大的不足是水源问题。城中的百信无法如平地一样就地凿井取水,一但遇上军事围城,只要断了水源,山城不攻自破。为了不让缺水成为安市城的弱点,杨万春选择了开河渠直接将水引入城中,在城墙与入城的河渠开了水门,供给生活用水入城。水门自然同样拥有士兵防守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闸门机关。
罗士信安排李云聪在城东闹腾,主要目的就如五行遁术的障眼法,吸引城上守兵的注意。
在杨万春未来安抚百姓之前,东城百姓群情激奋有强冲城门的意图,城墙上以及负责水门的守兵不可能不给吸引过去。而早已潜伏附近的唐军乘机摸下了水,悄悄的锯开了水门。至于为何事后没有给发现,罗士信也是沿用了五行遁术中入门最基本简单的水遁术。
以抹黑了的空闲芦苇杆做呼吸的用具,兵卒都潜在水底,在黑夜里根本瞧不出水中有人,唐军亦是通过水门潜入了城中。
李云聪的隋兵一时难以控制东门,但隋兵加上唐兵就容易的多,成功的在守兵未能及时支援的情况下将东门控制下来。
“值得让我如此劳师动众,在整个高句丽估计就你一个了!”罗士信说着,突然又长叹了口气道:“原本我还想招降你,现在看来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是交给陛下吧。都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为高句丽考虑,忠诚至此,我是没有办法也没有那个口才说服你了。”
杨万春苦笑,“即以知道我是在拖延时间,为何还要跟我解释这么许多?”
罗士信带着些许嘲讽的道:“这就算我们的差别,你有一群猪一样的队友。只会拖你的后腿,占你的便宜。若三十里外的十万大军死心塌地的供你调遣,胜负真不好说。但是……”他说道这里,语气有变得些许自豪:“我不一样,我在前线打仗,缺什么几乎不用我开口,后方都会在第一时间送达。就算他们在如何的困难,如何的不容易,也不会苦了我们这些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兄弟。大唐目前的情况想必你也了解。兵源有限,兵力有限。为此我甚至不愿提增兵之事。但是他们还是派遣了援兵,两万数量算不得多,但是作为奇兵,却是足够了。”
杨万春神色骤变,失声道:“不可能,你们不可能征调援兵而不被发现。”
唐朝兵源不足,这是高句丽的密探早已探得的事情,但给罗士信增兵,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情。罗士信攻打下的城池越多,他可用的兵力越少,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杨万春的密探早已防着这一点,监视北地的兵卒调拨情况。结果毫无迹象,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