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世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豪门世族-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京城的宅子,人保住了才是要紧的,东西没有了,可以再得。
  所以等李骥和李舜华知道爹娘和哥哥已经快要到了的时候,不知道有多高兴,一家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西宁侯派了王琅去接自己的姑母和姑父。钱氏早已经把院子给打扫干净。
  虽然李煦之在西宁也有自己的宅子,不过目前看来,分散了反而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兵力,最开始还是决定住在西宁侯府。
  王琅在半路上接到了李煦之一家三口,其实在路上的时候,李煦之他们好几次都遇险了,不过因为准备妥当,倒是化险为夷。
  之后就更顺利了,王琅作为未来的女婿,自然是全力保护自己岳父和岳母的安全。
  李舜华和容氏发生的事儿,李骥兄妹两个并没有告诉王氏等人,觉得不应该让爹娘为了这个事儿而操心。
  本来李骥的打算是,如果妹妹同意退婚,就把事情告诉爹娘的,可是妹妹没有同意,那么告诉了就没有意义了。
  王氏自然是关心小儿子和女儿,见到了侄子,连忙问他们两个的情况。
  王琅倒是没有隐瞒,把一些事情说了,王氏听说嫂子容氏被送到家庙里去后,这心情就有些微妙了。
  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这个嫂子是不乐意这门亲事,当初没有告诉李舜华,也是希望女儿能够历练历练的,谁知道如今的结果是,自己这位嫂子给送到了家庙去了。
  而自己的女儿却什么事儿也没有,这么以来,王氏倒是对女儿放了心了,看侄儿的态度,也并没有恼怒的意思。
  看来,自己那位嫂子还真是不得人心。
  很狂,李煦之和王氏就到了西宁侯府,钱氏给王氏这个姑母行了礼,李舜华早就巴巴的看着,想跟自己的娘单独说话了。
  钱氏也是个识眼色的,说了一会儿话就告辞了,还要准备接风洗尘的宴席呢。
  “娘!”李舜华扑到了自家娘的怀里。
  王氏笑道:“看看,说你长大了,又跟小孩子一样了。”
  王妈妈在一边笑道:“咱们姑娘在自己的娘面前,可不就是小孩子?”
  王氏也笑了,王妈妈自己还想拜访拜访自己的亲戚容妈妈呢。当然,也得拜访她的姨妈,就是容妈妈的婆婆。顺便打听打听这期间发生的事儿。
  按说容氏被送到家庙里去了,容妈妈作为容氏的心腹,也得跟着去家庙里去,可是西宁侯却只安排了家庙里的人照顾容氏的生活起居,并且表示,去家庙不是享福的,是给祖宗们祈福,不用带着那么多人过去。
  容妈妈就没有跟着过去了,反而清闲了下来。
  不过对容妈妈来说,这样也好,没有迁怒她,都是轻的,这些年,她劝也劝了,可是夫人就是不听劝告,非要把全身心都关注到娘家人身上,这下子好了,弄大发了。连侯爷也没有饶恕她了。
  王妈妈见到容妈妈的时候,就从容妈妈那边得了消息了,她真是越听越吃惊,这个舅夫人也太糊涂了吧,明明手里是一把好牌,却被她打成了这副德行,简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本身是正妻,侯爷对她也尊重,让她管家,还有两个嫡出的儿子,一个是世子,一个年少有为。
  只要她不那么出格,她一辈子的荣耀是少不了的,谁不尊敬她呢?字西宁府是横着走,都没有人
  说什么的。
  可是,就为了一个容家,把自己折腾到家庙里去了,简直是,太让人无语了。
  王妈妈对容妈妈说道:“表嫂你太不容易了!”跟着这样一个主子,得掉多少头发啊。
  没有把自己也给折腾进去,真是太幸运了!
  容妈妈叹道:“这也是多亏了你,我才能享清福。”现在她虽然不当差了,可是手头上的银子足够,等儿子给自己生了孙子了,以后就当一个慈祥的祖母,带孙子好了。
  要不是她暗地里帮了李家表姑娘,这次自己肯定是躲不过去的,所以当初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王妈妈得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回去后就和王氏说了,王氏听了,虽然事情过去了,可是还是觉得气的不行,“那容家不过是个破落户,竟然敢这样对我的女儿,要是依着我的脾气,容家的那个怎么可能还留她一命呢?”王氏说的是容玉婷,胆敢祸害自己的女儿,真是找死!
  对这样的人,王氏最直接的做饭,就是从*上消灭她!什么折磨,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王妈妈道:“舅老爷也有自己的打算,奴婢看这样也好,她如今过的日子,是自己最不想过的,天天折磨着她,有的熬了!”
  王氏道:“不说这容家的人了,舜华这孩子也是老实,竟然没有跟我说这个,要不是你去打听,我还不知道!有时候我都后悔,把舜华说给琅哥儿了,唉!”
  “夫人,奴婢倒是觉得哦,现在这样才好呢,舅夫人已经不在家里了,咱们姑娘还有谁会给她找不痛快?”
  这倒也是,王氏也不可能还事后翻旧帐,显得得理不饶人,反而要大度一些,这样对女儿以后在这个府上更好一些。
  他们这次从京城过来,家里的产业也都暗地里处理好了,之所以去了老宅子,是因为老宅子里有机关,把家里的珍宝等物都放到了机关里面,不是侯爷和世子,是不知道机关的秘密的。
  当然,前面的老长安侯是不知道的,要是他知道了,薛氏肯定知道,那么薛氏也肯定会告诉自己喜欢的二儿子,那不是给这李延之准备的?
  李煦之出生的时候,老长安侯的父亲还在,不过那时候不管事了,看着老长安侯最后只疼后妻生的孩子,知道这是个不靠谱的爹,于是没有把长安侯府的秘密告诉这位老长安侯,反而交代给了李煦之,因为在李煦之的祖父的心里,自己的长孙才是以后的长安侯。
  别看李煦之那时候年纪小,可是嘴巴却严实的很,就是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把秘密说出去。
  老长安侯直到死都不知道在京郊的老宅子里有机关。而李煦之早早的就暗地里把家里的珍宝转移到那机关里去了,并且还告诉了李骐这个长子,父子两个鼎力合作,自然是无人知晓。
  哪怕那厉王恼羞成怒,一把火烧了李家的祖宅,那机关也不会有问题。
  只是可惜了一些铺子了,虽然房契还在手里,可是等厉王和太子真的掌权了,这些铺子肯定会被抢走了。
  不过,西宁侯对妹妹和妹夫说道:“那些算什么?等以后我给你们补更多的!”
  妹妹和妹夫抛弃了京城的繁华,过来投奔自己,那是对自己这个兄长的信任!
  那么自己这个当兄长的也不能让他们失望,绝对要让他们过着比以前更好的生活。
  京城的局势越来越乱,在厉王围城十天后,就陆陆续续有各地的部队朝京城赶,打着清君侧的名头,也有可能是想在这次逼宫中分一杯羹,也许真的是看不惯厉王这个人。
  但是毕竟太远了,等人到的时候,太子那边已经得到了传位诏书,厉王也攻进了内城,太子继位迫在眉睫。
  而皇帝呢,按照厉王和太子的想法,是要保住皇帝的命的,好歹让人知道他们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不过是身体不适,当了太上皇了。到时候让皇帝在公开场合露面,表示对太子当皇帝的满意,那就更完美了。
  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严密的防备,皇帝竟然突然死了,并且这个消息也被宣扬开来,这下子,太子想得到名正言顺的名声,已经不可能了,人们都怀疑,这太子为了登上那个皇位,竟然弑父!
  这个弑父的名声可是很不好听,哪怕你暂时登上了皇位,也不会安稳,太子和厉王想先发制人,把太子的其他兄弟都给干掉,可惜还是有几个漏网之鱼,这下子好了,好好的大商就变得动荡起来,各地都有支持别的皇子的军队和将军。都认为太子得到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根本不配得到他们的朝贺!
  其实在李舜华看来,这大商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改朝换代的气息很是浓烈,就凭着皇帝每年入不敷出,还需要舅舅给他年供,这朝廷就已经不成体统了!
  如今更是内部出现了分化,皇权更是不值得一提!
  而对于西宁侯来说,那是好事儿,因为再也不用给朝廷上贡了。
  因为太子继位是名不正言不顺,他不可能支持这样的乱臣贼子!所以等新皇继位后,让钦差过来找西宁侯要年供的时候,西宁侯把这钦差给骂了一顿,什么年供,他一文钱也不会给犯上作乱的小人!
  不顾好歹留了钦差一条命,也是让他回去复命的。至于这钦差回去如何的添油加醋,西宁侯既然能说那种话自然不怕被人说三道四。
  西宁侯对妹夫说道:“这下子,我可是孤注一掷了!”
  李煦之道:“舅兄,这个朝廷本来就糜烂不堪,是迟早的事儿,只是舅兄要想好了,是支持在逃的皇子,还是自己自立了!”要李煦之来说,辛辛苦苦的打仗,谁乐意给人做嫁衣裳?
  当然是自立的好,成王败寇,如今是个好机会,犯上作乱的是太子和厉王,大家群起而攻之,谁也不会说别人道德有问题。
  朝廷对李煦之和西宁侯也没有什么恩情,李煦之的长安侯的爵位,也不过是皇帝的一个诱饵,让他回去给皇帝继续卖命的,这个前提还是李煦之自己在外面混出了名堂来,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李煦之对皇帝并没有所谓的知遇之恩。
  当然了,也可以说,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这样一来,他给皇帝讨回公道,不是名正言顺吗?
  而舅兄这边呢,西宁侯本来都是世世代代的在西宁这一片地儿,可是朝廷却从来没有给西宁的将士们一分一毫,都是西宁侯自己想办法养活了这些将士,每年还另外给朝廷上供,包围了这商朝的平安,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憋屈了这么多年,哪里还能继续憋屈下去?
  李煦之老早就知道自己的舅兄是个有野心的人,如今是群雄逐鹿的时候,大家各凭本事。
  他在京城的这四五年,也在京城结了人脉,对舅兄也会有帮助,当然,李煦之本身就是武将,能带兵打仗,这也是很大的一个帮助。
  既然要对抗,粮草和兵器不能少了,这些年的准备,也不是说着玩的。西宁这边种小麦和高粱还有玉米,后两者的产量都高,又因为接近西域,所以有番薯的出现,每亩地的出产都是好几千斤,够大家吃的了。
  只是,这番薯吃多了也闹心,还有时候不容易消化。
  这倒是个问题了。西宁侯开玩笑的说道:“说不定舜华有好办法。”自己的外甥女研究出的牛皮耐水的法子,如今可是起了大作用了,等到了冬天的时候,和敌军作对,那就是比人家强多了。
  天一大师说舜华是个有造化的人,这话可真没有说错。
  这番薯就是红薯,基本上现在都是蒸煮或者烧了吃。但是这样一来,确实是不容易消化,生吃呢,还容易烧心。
  在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桌子上上的就是有一盆蒸红薯,钱氏有些吃不下去,虽然他们这样的人家,是不用吃番薯的,可是公公发话了,她也不能不听。
  吃的多了,也不是个味儿。钱氏表示很无奈,但是与民同苦,真是西宁侯府的一个传统。
  李舜华去见舅舅,发现爹和大表哥,二表哥,大哥,二哥都在呢。她是被舅舅叫过来的。
  西宁侯看着这几个孩子,说道:“咱们家的小辈,这个时候才到齐了。”
  西宁侯府的三公子和四公子没有在,或许在西宁侯的心里,庶出的到底是要疏远一些。
  西宁侯问李舜华,这段时间吃的怎么样,番薯好不好吃。
  李舜华说道:“好吃是好吃,但是吃多了也不舒服。”
  西宁侯道:“唉,说的也是,不过现在将士们多吃一些番薯,才能省下更多的粮食,”
  西宁侯倒是没有问李舜华该怎么办,他当时给李煦之说那个话也是开玩笑,并没有指望外甥女能想出什么办法。
  可是李舜华却知道,如今西宁看着很平静,但是和那边的朝廷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现在厉王当权,更不可能绕过舅舅他们。
  舅舅们要是不好了,他们家也不会好,更何况,她也敬重自己的舅舅。
  舅舅从来没有要朝廷的一分一毫,可是朝廷给了舅舅什么?用得着的时候就用,用不着的时候,还要上供,这日子已经够了。
  其实这番薯,不仅仅是蒸煮烧,还可以磨成粉,然后做成粉条。方法也不复杂,只是没有人想到罢了,做成了粉条,吃起来跟主食也一样,味道还很不错。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红薯富含淀粉,才能成为粉条。
  李舜华让人先把红薯切成一片一片的晒干,晒干后才更容易磨成粉,磨成粉后,再过滤晒干,剩下的可都是淀粉了,用淀粉再支撑粉条的样子,晾晒干,想吃的时候拿出来一煮,绝对是管饱又好吃,还长期都不会坏。
  番薯在运送过程中,要是不妥善保管,很可能就会发芽,或者坏掉,但是做成了粉条就不一样了,携带的时候,也不怕坏掉,一年的保质期是有的。
  李舜华试验出来了以后,还让人下了一碗粉丝给自己,沾上醋等物,味道还很不错。
  当然了,既然已经试验出来了,自然是要交出来的,家里人都已经尝过,等呈上给舅舅那边的时候,舅舅欢喜的多吃了好几碗。
  “这个东西好!以后行军打仗,让将士们随身带着一袋子,比带着干粮要好。”这要是提前煮熟了,用开水一泡,也能吃,省事又省时间。
  别的东西,像白面,虽然也能炒熟了,然后冲开了吃,可是白面太精贵,花费的成本高,不如这番薯来的容易。
  要知道,这个时候,一亩小麦才产出几百斤,而一亩的番薯产出是几千斤,将近十倍的差别,自然是番薯更容易得来,还管饱!
  西宁侯让管物资的后勤兵们,就按照方子去做这个粉条,做好了以后,运送也不那么困难了,毕竟番薯是属于死沉死沉的,而粉条就不是了。
  李舜华虽然提供了一个方法,可是这西宁兵里面不乏脑袋灵活的人,人家竟然把土豆这种东西,也做成了跟粉条一样的土豆粉,由不得李舜华不佩服,真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
  “舅舅,我不要!”西宁侯为了奖励自己的外甥女,给了李舜华好多的金银珠宝。
  “拿着,这些东西,小姑娘戴着才好看,舅舅给你的,你不能推辞!”
  “舅舅,用这些东西多换一些粮食还有铁,我拿在手里更没有用!”真和朝廷反了,什么不需要?宁可多准备一些,也不能少了。
  “舅舅手里的东西多着呢,让你拿着你就拿着,你想出来的法子,替舅舅省了多少钱?”
  本来要是一直把番薯作为主食,是不可能撑下去的,他还要派人去别处买粮,可是有了这个粉丝,就不需要了,满满的煮上一大锅,加上一些菜,吃的更香,还饱肚子。
  而西宁这个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番薯了,多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喂猪了,现在喂猪的东西,能给人吃,还吃的很美味,这是大大的捡了便宜了。
  而且,不光将士们能吃,这普济到老百姓,也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西宁可不是只有军队,老百姓对西宁侯的拥戴,也是西宁侯能够立足的根本。
  李舜华没有想出名,所以这法子也只有内部人知道是她想出来的,就连她爹娘都说这样好,因为她毕竟是个姑娘家,要这样的美名还是个负担。况且,另外一个,也是为了李舜华的安全着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