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姓们也学着朱由检的样子,向朱由检拱手问好。

朱由检又冲着文武百官拱手:“各位大人,现在天色过午,你们就尝尝我们军营中的饭菜吧,晚上,我们再举杯同庆!”

第269章把酒话关外

当晚已经来不及赶回京师,朱由检就在顺义县城扎下大营。

六位尚书在顺风酒家为朱由检接风洗尘,其他的大小官员,分别宴请相应的军官,只有普通的士兵没人宴请,他们人数太多,六七万人只能在军营吃大锅饭了。

六位尚书联袂宴请皇帝,真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汉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问题都是在酒桌上解决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朱由检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的施政理念,向尚书们输灌输灌。

“朕这段时间不在京师,治理国家的大事,就劳烦各位了,这第一杯酒,朕就借花献佛,各位大人,辛苦了!”

“陛下,应该是我们敬你才对。”黄立极与其他尚书们对对眼,“陛下英明神武,盖过任何一位历史明君,应该是臣等敬祝陛下!”

“是,是,是臣等敬祝陛下!”众人一起应诺。

“哈哈。”朱由检大笑,“黄爱卿一向不喜欢拍马溜须,今天这是怎么了?”

“陛下,臣这不是拍马溜须。”黄立极正色道:“这是臣等的肺腑之言。”

“那朕就饮了这第一杯。”朱由检一饮而尽,六位尚书也是干了。

侍卫上前,给各人满上第二杯。

朱由检欲待举杯,黄立极抢着说道:“陛下,这第二杯酒,乃是臣等为陛下接风洗尘,恭迎陛下北伐大吉,胜利归来。”

“哈哈,北伐是比较顺利。”朱由检又陪着尚书们干了,“黄爱卿,这第三杯,可有什么说法?”

“陛下。”黄立极举起酒杯,“这第三杯,乃是批评酒,陛下亲自北伐,臣等在京师监国,有不当之处,还望陛下指正。”

朱由检暗骂黄立极滑头,自己还未归京,没有接触到具体事务,怎么知道他们哪儿做得不对?不过,京师比较安稳,他们在大局上还是不错的,“众位爱卿,朕在关外的时候,京师平安,举国祥和,你们的功劳不小,这杯酒,也算是朕对你们的感激,你们辛苦了!”

“陛下北伐更辛苦!”

君臣又是满满干了一杯。

酒过三巡,他们喝酒的速度就慢了些,黄立极终于忍不住好奇:“陛下,大明与建奴在辽东打了十几年,胜少负多,陛下怎么一战就灭了建奴?”

“哈哈。”朱由检又是大笑,“当然是大明国力强盛,火器先进。”朱由检将北伐的事,拣要紧的地方,简要叙述了一下。

“陛下,原来如此!”黄立极等人唏嘘不已。

朱由检闷声吃口菜,他光顾着喝酒说话,到现在一口菜都没吃。

黄立极又不让朱由检安分吃菜了:“陛下,既然恢复了辽东和奴儿干,今后怎么治理这些地方?”

朱由检放下筷子:“袁崇焕现在怎么样了?他回来了吗?”

李春烨答道:“陛下,还没有,袁崇焕传书兵部,他那儿已经结束战斗,正在回京师的路上,估计一个月以后,才能回到京师。”

“奥。”朱由检放下心来,既然袁崇焕就要回来了,那战斗应该还算顺利,“朕想起了今天中午的事,大量的百姓举着日月军旗,如果他们举的是国旗,就会更好了——————百姓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军队,更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陛下是说……”黄立极摸不准朱由检的意思。

“黄爱卿,朕打算为大明设立国旗,作为大明的象征,至于选用什么样的图案,就交给你们礼部去办吧!围绕军旗的图案,适当改造一下。”

“是,陛下。”黄立极拱手,“回到京师之后,臣立即着手去办。”

“刚才黄爱卿问道辽东与奴儿干的事,其实,朕的想法很多。”朱由检吃口兰花菜,也不管其他人都在等候,“朕就说说关外吧!”

见六人都是侧耳倾听,朱由检打算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反正这些计划,迟早需要他们去执行,“首先,朕打算在关外驻军。”

“驻军?”黄立极轻声问了一句,代表了几人的疑问。

在这六人中,李春烨对朱由检了解最多,自从发现洪承畴没有随军回京,他就猜到了。

“你们想想,大明的奴儿干都司,为什丢掉了?”

“陛下,奴儿干都司的丢失,不是因为建奴的崛起吗?”工部尚书李长庚皱起了眉头。

“你说的不全对。”朱由检夹快鲤鱼塞进嘴里,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如果奴儿干有大明的驻军,在建奴崛起的时间,完全可以两面夹击建奴,遗憾的是,奴儿干并没有大明的驻军。”

“陛下,大明不是在奴儿干有许多卫所吗?”户部尚书毕自严觉得越听越糊涂了。

“毕爱卿,从户部的档案中,你看到大明给这些卫所发放过军饷吗?”

毕自严摇摇头:“没有,陛下。”

“这就对了,如果这里是大明的卫所,怎么会没有军饷?那士兵们吃什么?”

“陛下,臣明白了,大明虽然在这些地方设有卫所,但所有的士兵和将领,都是当地的人!”兵部尚书李春烨马上醒悟过来。

“侯质说得很对!”朱由检向他投去目光,大有“知我者,侯质也”的感慨,“由于所有的将士都是当地人,当大明遇到危机的时候,他们只会观望,不会真心帮助大明,大明要是失败了,他们就投靠建奴,对他们没有任何损失。”

“这些墙头草!”刑部尚书乔允升骂了一句。

朱由检倒是非常释然:“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这些弱小的民族,只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李春烨是兵部尚书,有对朱由检的治国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他对关外驻军的事,最为关心,“陛下打算如何在关外驻军?”

“朕这次从关外撤军,洪承畴的第四军,就留在当地,他们分布在一千里到三千里的广阔区域。”

“陛下,第四军驻扎得这么远,那他们的粮食补给怎么办?如果总是从京师运送过去,光是在路上的损耗,恐怕就会超过一半。”毕自严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和米袋子,但他的手中,粮食却不太丰厚。

“这就是朕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归化。”朱由检侃侃而谈,“朕不是要当地的弱小民族依附大明,而是要将他们归化为汉人,说汉话,习汉字,用汉名。”

“陛下,大明自身的百姓已经有数千万,归化他们有什么用处?”吏部尚书王永光插了句。

“在归化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习汉人的农耕之术,在当地生产粮食,直接以赋税的形式,交给军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向当地运输粮草了——————大明军队在当地保护他们,他们自然要纳税。”

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众人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由检继续他的施政理念:“当然,要归化这些民族,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所以朕打算向当地移送一些汉人。”

“陛下,百姓肯去这么远的地方吗?”李春烨第一次替朱由检担忧起来。

“这个,朕也考虑到了。”朱由检自顾喝了半杯水酒,“第一,让北五省失去土地的百姓移民关外,他们在当地不是没法生活吗?那就去关外,朕发给他们土地,每丁三十亩,不算少吧?”

“陛下,这样还能减少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黄立极听出苗头了。

“对,朕就是从这方面考虑的,只要失去土地的百姓,重新有了土地,像陕西那样的民变,再也不会发生了。”

“一箭双雕呀,陛下!老臣实在是佩服!”乔允升已经在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要不是正在喝酒,他都准备趴到地上,以表达对朱由检的崇敬。

朱由检冲乔允升头示意,“这第二嘛,朕打算将这些百姓移民辽东,离他们原来的家园,也不算太远,要是遇上新元,还可以回老家看看。”

“陛下,那其他的地方呢?”黄立极追问了一句。

“这移民的事,要慢慢来,先移民辽东,等辽东真正成了大明的土地,再逐渐向更远地方移民。”朱由检话锋一转,语气十分坚决:“大兴安岭以西,土地广阔,但百姓非常少,朕有一个想法,想将重刑犯,比如刑期五年以上的犯人,连同他们的家属,一同流放到那里。”

“陛下,这么远的地方,他们的家属怕是不愿意……”乔允升嘟噜了一声,见众人都没有反对,他的声音迅速消失,像是被消了音。

“乔爱卿说得不错,要不这样吧,犯人必须流放,但家属由他们自愿。”

“陛下,这样一来,还能减轻各地监狱的压力,依臣看,让这些犯人,戴罪为大明守土,也算是给他们自己赎罪了。”乔允升向朱由检一抱拳,以示对朱由检的钦佩,“但臣刚刚想起一件事,北地的游牧民族,民风十分强悍,他们愿意归化大明吗?他们肯种地纳粮吗?”

“这乔爱卿不用担心。”

第270章新增四个半省

朱由检冲乔允升伸出两个手指头:“朕有两个办法对付他们,其一,就是刚才说的驻军,军队不仅保护他们,也会监督他们,军队可不是光会消耗粮食的;其二,朕没收了他们所有的战马,没有战马,游牧民族在大明的燧发枪面前,就是刚刚出生的羔羊。”

“陛下,臣明白了。”乔允升觉得,自己白当了几十年的高官,这年轻的皇帝,怎么什么都考虑到了?

“当然,朕还有地第三个手段,也是朕将在关外采取的第三个措施,立省。”

“立省?”

“开疆要靠武将,但要将这些土地真正变为大明所有,守土还是要靠文官,所以,朕准备在关外新设五个省——————奥,是四个半省。”

“四个半省?”众人都被朱由检闹糊涂了,哪有半个省的?

“辽东地区将不再隶属山东,朕在此新设一省,辽宁省;奴儿干地区太广阔,人口稀少,交通又是不便,朕准备一分为二,黑龙江以南为黑龙江省,黑龙江以北,因为在北海的沿岸,就叫北海省;朕这次北伐,渡过了斡难河,那里在大兴安岭以北,就叫岭北省。”

“陛下,这才四个省,还有半个呢?”乔允升扳着指头数了半天,却找不到哪是半个省。

“朕已经与蒙古科尔沁部的奥巴大汗、塞桑台吉,签订合约,他们同意,五年后全族归化为汉人,这里是大兴安岭以西,就叫岭西省。”朱由检知道尚书们的心思,他也不再留下悬念,“但科尔沁部暂时没有归化,大明可以在科尔沁驻军,但不能参与科尔沁的内部管理,所以,这岭西省,现在只能算半个省。”

“奥……”不知道是谁,长叹了一声,似乎听朱由检说话时,他一直在屏住气。

“当然,关外地域太过广阔,朕只是说个大概,还有很多事等着爱卿们去完成。”朱由检也没有将功劳揽在自己一个人的身上,这些尚书们在京师监国,也很辛苦,索性让他们做事,共同沾沾功劳。

“陛下,要臣等做些什么?”六部尚书之首的黄立极,率先向朱由检表态。

“是呀,陛下,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其他人纷纷附和。

“本来准备回到京师再做安排,既然你们猴急,那朕就将几件要紧的事,先安排一下,回京之后,朕要给自己放几天假。”朱由检抹了一把头发,又咳嗽一声,“工部李爱卿,先准备大量的春小麦、玉米、土豆、红薯以及各种蔬菜的种子,耕田的农具一万套。”

“是,陛下。”

“第二大道修筑得怎么样了?”

“回陛下,第二大道从京师出发,经保定、真定,从太行井陉越而向西,直通太原,然后沿着汾水,刚刚与潼关对接。”

“这么说,第二大道,从京师到凤翔就结束了?”

“陛下,再向西去,就是陕西行都司了,那里人烟稀少,根本没有修筑水泥路的劳力!”

“李爱卿,这绝对不行,嘉峪关是大明西部最重要的关隘,第二大道最少要修筑到嘉峪关。”朱由检掏出随身携带的行军地图,“如果劳力实在不够,暂时从凤翔起步,经天水、定西,先修筑到兰州,这段路山水纵横,粮草运输尤其不便,一定要修筑起平坦的水泥大道,朕不会给你限定时间,工部一定要保证大道的质量和平整度。”

“是,陛下,臣一定及时征集劳力,争取早日完工。”

“不是完工。”朱由检纠正道,“这段完成之后,还要沿着肃州、甘州,最终修筑到嘉峪关。”

“是,陛下,臣明白了。”

“吏部王爱卿,立即召回锦州知府李鸿基、宁远知府史可法,另外,再给朕推荐两名三十岁上下的地方官,职务不限,但人要本实、干练,此外,还要准备一百名各级官员,年龄不能太大,有为官的经验,国子监的暂不用推荐。”

“是,陛下,臣明日就办。”

“刑部乔爱卿,回京之后,查验北五省的在押犯人,重是刑期在五年以上的,如果刑期肯定在五年以上、又没有判决的,也不用再审判了,立即联系这些人的家属,流放岭北,但江洋大盗除外。”

“是,陛下。”

“户部毕爱卿,迅速行文全国各地,辽东有大量的土地出售,每亩五两纹银,一次购买一顷以上的,每亩按四两银子计算。”

“陛下,这是另一种移民的方式吧?”

“既移民辽东,又为户部攒了银子,哈哈。”朱由检也不管毕自严的眼珠瞪得老大,“兵部李爱卿,立即召回蓟辽总督孙承宗。”

“是,陛下。”李春烨不明白,年龄这么大的孙承宗,还会得到朱由检的重用,“孙大人走后,蓟辽总督由何人担任?”

“朕要废除蓟辽总督一职,孙大人另有任命,侯质,你的事情很多,新军整编得怎么样了?”

“陛下,臣已经在山东整编了第九军和第十军,山西整编了第十一军和第十二军,陕西已经整编出了祖大寿的第十三军和左良玉的第十四军,另外,陕西还有三个军正在整编,但没有配发火器。”

“这么多?”朱由检抬起头,沉默了一会,“北方暂且不用整编了,陕西就让祖大寿自己想办法吧,先整编广东、云南两省的军队,然后是福建。”

“广州、昆明离京师太远了,火炮运输起来,太费时间。”朱由检挠了挠头发,“工部李爱卿,尽快组建广州火器制造厂,火器厂不用设计火器,只要能依照图纸生产就行。”

“是,陛下,臣会尽快组织广州附近的工匠。”

“侯质,整编新军的事,现在可以交给侍郎们去做了,你尽快组织人手,查北五省剩余的军户,这些军户们,可能失去了原来的耕地,又得不到朝廷的军饷。”

“是,陛下。”

“黄爱卿,礼部暂时没什么特别的事,但你通知国子监祭酒孔爱卿,朕要将圣人的言行,传播到关外,教化异族的百姓,让他招应一些落榜的士子,只要是秀才以上的人就行,朕要将他们派到关外。”

“陛下是要在关外开设传播圣人学识的学校?”

“对,开设学校,就叫……孔子学校,这个名称,孔爱卿应该满意。”

宴会一结束,朱由检立刻回到军营,呼呼大睡。

但李春烨却睡不着,这一夜他注定要失眠了。

每一次见到朱由检,他对朱由检的认识,就深刻一,朱由检的治国治军,都会带给他不敢想象的惊喜,朱由检就像那吹一吹就能长大的肥皂泡,总是能让他看到夺目的光华,只要这肥皂泡永远不破灭。

越是对朱由检崇敬,李春烨越是感觉到,朱由检越来越陌生了,在他的认知范围内,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全才的人,历史上没有,现实中也不应该有。

而且这全才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