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整个行宫里戒备森严,侍卫兵丁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就连太监宫女也都是避的远远的,太医更是连人影都见不着,一众人都是大失所望。
一直到辰时初,才有太监来报,皇太子召集众人到前宫正殿会议。
接到通传,一众人不敢怠慢,都脚步匆匆的赶到前宫正殿,乘着胤祯还未到,纷纷相互打探消息,一众皇子、王公大臣都是一夜未眠,谁也不知具体的情况,唯一知道内情的八阿哥、十阿哥也不敢稍有透露,自然是探不出什么新的东西。
胤祯在天快亮时小眯了一觉,辰时才被唤醒,洗漱用餐之后,又听取了太医院的汇报,准时于辰时四刻赶到前宫正殿。
见胤祥升座,一众皇子、王公大臣立时痰咳不闻,在恭请圣安之后,才向胤祯见礼。
礼毕,胤祯扫了阶下众人一眼,便沉声道:“蒙列祖列宗庇佑,皇上昨晚逢凶化吉,度过了最为凶险的关头,此乃我大清之福、朝廷百官之福、天下万民直福。
不过,皇上仍是昏迷未醒,病情也仍未稳定,如今仍处于危险之中,我大清首重教化,素以孝治天下,诸位皆是皇族宗亲,大清的臣子,自当为朝廷表率,百官楷模,自当随侍皇上左右,以尽孝道。”
一众皇子、王公大臣听的都是一惊,中风之症,痊愈的可能极小,康熙上次中风就昏迷了一旬左右,此次显然更为厉害,何时才能醒来?醒来后又是何等光景?难不成一直守在这小汤山行宫?可皇太子这话堂堂正正,根本就没法反驳。
再说,康熙如今这情况,即便能够清醒,也会加重偏瘫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再处理朝政,皇太子将长期监国,谁没事,吃饱了撑的,去触他的霉头?
八阿哥胤禩跨出一步,躬身道:“圣人训,首孝悌,孝悌乃仁之根本,乃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皇上病重,我等身为臣子,随侍左右,既是尽忠也是尽孝,此乃是天经地义之事,臣胤禩谨尊皇太子训令。”
胤禩话一落音,张鹏翮立刻就闪身而出,躬身道:“孝悌忠信,人之根本,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乃国之根本,仁乃政之根本,礼中有仁,仁中有礼,方为中庸之道,我大清既以孝治天下,朝廷百官自当为万民之楷模,微臣谨尊皇太子谕令。”
听的胤禩和张鹏翮这话,一众皇子和王公大臣不由暗自腹诽,也没人反对不是,至于如此上纲上线?腹诽归腹诽,一个个却都生怕落后,赶紧的出列附议。
听的一片附议之声,胤祯不由暗笑,八哥用好了,可是一大助力,得好好笼络一番,微一沉吟,他才开口道:“皇上病重,王掞,你回京命礼部下文,着京畿各寺院道观之僧众为皇上颂经祈福。”
“微臣领命。”王掞忙出列躬身道。
胤祯接着又道:“尔等昨晚匆忙出京,京中百姓必然胡乱猜测,人心慌乱,胤禑,你回京着顺天府出告示,如实公告,以安抚人心,稳定京师。”
胤禑忙躬身道:“臣胤禑领命。”
胤祯点了点头,道:“皇上病重,本宫身为皇太子,自然也要随侍皇上左近,为免耽搁朝廷政务,每日就改在小汤山行宫听政,时间定为巳时四刻(十点),往来不便,平增一份费用,着赏在京所有官员双俸。”
一听赏双俸,一众皇子王公大臣皆是欣喜不已,他们的俸禄是最高的,赏双俸,他们可谓是最大的受益者,李光地连忙出列跪奏道:“皇太子体恤臣属,实乃百官之福,微臣叩谢皇太子隆恩。”
一众皇子王公大臣立时齐齐跪下,叩首道:“臣等叩谢皇太子隆恩。”
胤禩心里是佩服不已,老十四这明明是收买人心,却是顺势而为,毫不着痕迹,这手段还真是没得说。
待众人谢恩毕,胤祯微微颌首道:“诸臣工每日早晚到皇上寝宫前请安即可。”说着,便起身道:“散了吧。”
出了正殿,胤祯便吩咐达春道:“着人去请几位领侍卫内大臣到东配殿来。”
………【第554章 自保】………
胤祯一路踱着回到东配殿,才到门口,就见老十三胤祥和年羹尧两人脚步匆忙的赶了过来,他心里不由大为纳闷,老十三怎么来了?难道京城有变?京城现在应该没人能够做乱?心中疑虑,他停下脚步静静的等着两人。
见胤祯停住脚步,胤祥和年羹尧两忙加快了脚步,急趋了几步赶上前见礼,待两人起身,胤祯看了看胤祥,见并无焦急之色,才点了点头,道:“进屋说吧。”说着便迈步先行,到的门口,又吩咐侍立在门口的太监道:“送两份早点过来。”
胤祥和年羹尧都知胤祯这是为他二人叫的,心里微微有些感激,进屋落座后,胤祯便伸手道:“坐,别拘礼。”
胤祥是径直落座,年羹尧却是跪下磕头道:“奴才年羹尧叩谢皇太子点拨举荐之恩,无以为报,愿为皇太子效犬马之劳。”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年羹尧是老四的门下奴才,与老十三关系好,想来是老十三有意提携他,刻意带他过来表忠心,老十三的面子得给,这年羹尧本身也是大才,用得好也是一把利刃,老四远去欧洲,已不足为虑,用年羹尧已再无顾虑。
微微沉吟,他才看了胤祥一眼,道:“十三哥可曾去给皇阿玛请安?”
胤祥岂会失了礼数,忙点头道:“回皇太子,臣等先去皇阿玛寝宫外磕头,才过来的,皇阿玛病情可已稳定?”
“已经稳定下来,暂无大碍。”胤祯说着,又看向年羹尧,略一沉吟,才道:“皇上对你屡加超擢,你去皇上寝宫门口跪半个时辰,为皇上祈福。”
听的这话,年羹尧不敢迟疑。忙躬身道:“奴才尊命。”说着,便起身告退。
胤祥却是有些不解,不知胤祯此举是何用意,不由瞥了眼年羹尧的背影。又望向胤祯,却是忍住了没问。
胤祯微微笑了笑,道:“年羹尧才干还是有的,不过,少经挫折,有些心高气傲,刚愎自用。皇上待他不薄,去跪一跪,对他有好处。”
老十三转念已是明白过来,年羹尧更换门庭,老十四这是怀疑他的忠心和人品,既是如此折腾他,说明还是准备要大用的,他不由含笑道:“皇太子驭人有术。年羹尧这几年升迁过快,确实有些浮燥。”
“这是块好料,不过得好好琢磨才行。”胤祯说着已是换了话题。“十三哥一早赶来,可是牵挂皇阿玛病情?”
胤祥点了点头,道:“不来给皇阿玛磕头请安,心里总不塌实,既知无恙,十三也就安心了。”
“九哥还在京城?”胤祯有些奇怪的问道。
“在半途中,他是坐驮轿来的。”胤祥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忒急了点,一路快马加鞭赶来的。”
胤祯微微点头,才道:“皇阿玛病情仍然未稳定,可能要昏迷一段时间。”
胤祥点了点头。道:“这是意料中的事。”说着,又问道:“皇阿玛眼下既然无碍,这鄂伦岱如何处理?”
胤祯却是反问道:“十三哥是何想法?”
胤祥也不扭捏,沉声道:“既然已经夺了他的兵权,断无还回去的道理,只是。十三有些担心皇阿玛若是追查此事,该如何应对?鄂伦岱又该如何安置?”
老十三这话不错,既然已经夺了步军营的兵权,再还回去,那可就成了笑话,沉吟了片刻,胤祯才道:“十三哥说的不错,不可能还,步军统领衙门必须处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否则很多事情受制于人,本宫也跋扈一次,这就下令,让隆科多接任九门提督之职。
皇阿玛那里,届时再见机行事,至于鄂伦岱,还是要给八哥他们留点情面,让他继续做领侍卫内大臣。”
老十三不由暗赞了一声,鄂伦岱与老十四有过节,他做回领侍卫内大臣,康熙是绝对放心的,如此安排,也足以向所有人表明皇太子没有篡位的心思,同时也展示了皇太子过人的胸襟和气度,而且,八哥他们面子上也好看,可谓是一举数得。
达春这时在门口禀报道:“禀主子,十爷在外求见。”
“来的正好,请他进来。”胤祯随口吩咐道。
待胤誐进来见礼落座后,胤祯才开口说道:“禁卫新军的组建不能耽搁,十哥、十三哥这段时间抓紧处理此事。”
胤誐却是问道:“禁卫新军的淘汰率定为多少?还请皇太子示下。”
“淘汰一半。”胤祯沉吟着道:“必须优中挑优,这批人将来是禁卫新军的骨干,不能马虎。”略微顿了顿,他才问道:“押运日本赔款黄金进京的海军士卒有多少人?”
“五百人。”胤祥飞快的说道。
胤祯点了点头,道:“淘汰一半,禁卫新军首批就招一万人,五百人充任教官足够了。”
听到这里,胤祥不由隐隐有些担心,老十四禁卫新军首批就招一万人,仅仅是为了淘汰?还是另有目的?他忙试探着道:“这五百人充做了教官,十三剿海盗的兵力可就捉襟见肘了。”
听的这话,胤祯盯着胤祥看了半晌,才道:“十三哥想抽身事外?”
胤祥心里一惊,老十四难道真是为对抗康熙扩招的兵马?他是真不想趟这趟混水,名声尚在其次,他是真的没有信心,对康熙的手段,他可是深有体会,微一迟疑,他才佯装迷糊的道:“剿海盗的兵力本身就少,再抽调五百人,三成的战舰都无法出海。”
胤祯微微笑了笑,才道:“十三哥也曾患过鹤膝风,对病人有很深的体会,我不想步二哥的后尘,无非是自保罢了。”
这几句话胤誐听的稀里糊涂,听到最后这句话,才总算是听明白了,当下他就快口说道:“必须自保,若是皇阿玛病中糊涂,做出糊涂之举,非得天下大乱不可,我支持十四弟。”
听的这话,胤祥不由一阵汗颜,老十平时看着迷糊,在这件事情上,却是看的透彻,康熙中风,难保不会做出糊涂事来,况且人在病中,特别是行动不便时,难免有脾气暴躁之时,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的。(未完待续)
………【第555章 妇人之仁】………
见胤祥沉吟不语,胤祯也不言语,只是含笑对胤誐点了点头,老十三他倒不担心,老十三号称‘侠王’素来重情重义,绝不可能半途下船,之所以如此试探,完全是出于对康熙的畏惧,这些年来,康熙的威望实在太高了,老十三可能从来就未敢想过与康熙对抗,一时的犹豫和惶恐自然是在所难免。
令胤祯惊喜的是老十的态度,老十向来心直口快,不会玩口是心非那一套,他能脱口而出,毫不犹豫的赞成支持自己,可见他心里是早已心悦诚服的以自己为尊,这倒是省了他不少心力,拉走老九和老十,八党的实力将被大幅削弱,日后要打压,相对也就容易的多。
稍稍沉吟,老十三胤祥很快就有了决断,康熙已年逾六十,两次中风对他身体的影响应该非常大,以康熙的仁厚,即便是再背次黑锅,也不至有性命之忧,只要老十四不倒,无非是再苦熬几年,若是半途退缩,还真是对不住老十四的一番恩情。
想到这里,胤祥便开口道:“皇太子忠孝仁厚,乃是我大清之福,十三不敢惜身,甘愿在前冲锋陷阵,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听的忠孝仁厚四字,胤祯不由微微一笑,老十三这是话里有话,若是自己篡位,他可不愿冲锋陷阵了,略微一顿,他便缓缓说道:“大清这些年日渐繁华富庶,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本宫不仅是要让大清富国强兵,更立志要让大清民富国强。
这以后将会有一系列的革新举措,不仅要触及八旗制度,还要触及士子、缙绅的利益,本宫岂敢立身不正,授人以柄?十哥、十三哥不用多心,本宫不过是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罢了。”
一听这话。胤祥是彻底放下心来,太子这话并非虚言,这几年来,太子倡导的革新不少。大多都才在起步阶段,他若是得位不正,日后推行革新,必遭肆意攻讦,他忙躬身道:“皇太子锐意革新,泽被天下,实乃大清亿兆子民之福。”
胤誐却是颇为担忧的道:“皇太子。这革新不会触及咱们的利益吧?”
“十哥何必杞人忧天?”胤祯微微笑道,却是不愿沿着这话题多说,恰在这时,达春在外禀报道:“主子,显亲王衍潢等几位领侍卫大臣在外候见。”
胤祯略一沉吟,才道:“请他们进来。”
见此情形,胤祥忙起身道:“臣等先行告退。”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道:“这段时日,事务繁多。十三哥要注意身子,要特别注意鹤膝风复发,十哥的性子要改改。在军中要慎言谨行。”
两人齐齐报拳半鞠道:“臣等谨尊皇太子训诲。”
待二人出去,衍潢、富尔丹几人便鱼贯而入,俟几人见礼,胤祯便道:“皇上病情未稳、清醒尚需一段时日,行宫如今人员众多,一则要加强皇上的守护,二是要加强对一众太监宫女的管理,三则是加强对一众皇子和王公大臣的警卫,大清以孝治天下,本宫可不希望宗室闹出笑话来。”
几人一听。都是心知肚明,太子这是要他们加强对一众皇子和王公大臣的监管,衍潢忙躬身道:“臣等谨尊皇太子谕令。”
胤祯微微颌首,道:“侍卫处这段时日任务繁重,原九门提督鄂伦岱性情跋扈,刚愎自用。不堪再任九门提督一职,着仍回侍卫处,任领侍卫大臣,也能帮你们分点忧。”
一听这话,衍潢、富尔丹几人皆是震惊不已,皇太子这可是公然夺取步军统领衙门的兵权,不过,想到他刻意将鄂伦岱安排到侍卫处,倒是不象有篡位的意思,几人又不觉稍稍安心。
*
虽然内城九门一早便大开城门,但步军营昨晚一夜宵禁,皇子王公尽数出京,自然是引起了京师百姓的无数猜疑,直到顺天府衙门出了告示,众人才知是康熙昨日再度中风引起的异常反应,虽然好奇,却是没人敢妄自议论。
相比于百姓的惊疑,京城的微未官员却是暗暗欣喜不已,因为皇太子下令赏发双俸,这对没有灰色收入的他们而言,可是天大的喜讯,各部院寺监的大员却是没几个高兴的,发双俸自然是好事,可每日要赶到小汤山行宫早朝,可是件辛苦事,虽然皇太子体恤他们,推迟了早朝时间,但每日一个往返,时间可都耗在路途中了,更别说现在还是大热天,坐在驮轿里,就跟坐蒸笼里似的。
不过康熙病重,皇太子要尽孝道,这也是天经地义之事,谁也不敢有半分抱怨,只能是暗叹倒霉,纷纷将一应急务交给手下处理,以免耽搁。
内城的一众下层旗人却是无心关注康熙的病情,因为旗人入军工作坊的报名和禁卫新军的新兵征招从午时开始,就在各城区同时展开,他们更关心家属子弟的录取情况。
*
次日一早,胤祯起床后稍事洗漱便赶到康熙寝宫请安,查看康熙的情况,见康熙病情并无多大的变化,便在孙子鼎的陪同下走进了西偏殿,一众人见礼后,孙子鼎便将康熙的情况进行了例行的汇报,完了之后,略一犹豫,他又接着道:“禀皇太子,上次皇上昏迷前后二次,总计八天时间,但中途醒过一次,喝了点水和参汤,实际上最长昏迷时间才六天。”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下,却是打住了,胤祯听的莫名其妙,这话是什么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