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弊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弊主-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座的都是人精,心里都清楚,张鹏翮获授保和殿大学士绝非是一言获幸,贞武也非是兴之所至,随意封赏,这不过是贞武调整朝中大员的延续,看来,朝中大员的调整远未结束,各地的督抚大员也势必有一番调整。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顺着先前的思路说道:“天道自然,非无迹可寻,所谓天道轮回,即自然规律,万事万物皆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细心观察,勤于探索,善于总结归纳,便可一探究竟。

  着上书房会同钦天监,将历史上各个时期寒冷期,天灾密集爆发期进行总结归纳,指出北方春旱的形成原因,并揭示近些年气温变化与天道轮回的关系,就以天道自然为题,撰写文章在京报刊发,允许进行辩论。”

  贞武这是未雨绸缪,为即将到来的春旱找理由,这本是题中应有之意,众也不觉为奇,张鹏翮、富宁安两人忙躬身领命。

  贞武却是说的兴起,微微沉吟,又说道:“凡事有弊必有利。有利则必有弊,正所谓多难兴邦,大旱一场也未必没有丝毫益处,朕已飞鸽传书噶罗巴,命南洋总督陈鹏年前往暹罗、安南、缅甸大量采购粮食,并六百里加急传谕上海、厦门、广州,一应赴南洋商船,回航必须粮食满舱。粮食进港,免征一应费用。

  赈济的粮食无须担心,但各省也不能坐待援助,必须积极展开自救,你们都谙熟政务,抗旱的举措,朕就不再赘言,朕提醒几点,一则是借此大力推广高产抗旱作物。二则是预防由干旱而形成的虫、饥、疫多重性灾害,三则是严查各地储粮备荒的常平仓、义仓,旦有亏空。必须严惩不贷。”

  说到这里,贞武看向工部尚书王项龄,道:“对水旱灾害的管理向由工部负责,各地的水利工程,都是朝廷花大气力修建的,务必要要保证在抗旱期间能充分发挥既有之作用。

  另,远在秦汉之时,就已经认识到,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概有此起,旱灾频频,虽系严寒所至,但未尝不能稍加改善,澳洲移民空缺出的贫瘠之地。要逐步恢复林木,这些暂由你工部揽着,把植树造林列为北方各省官员政绩考核之中,朝廷在随后几年,稍稍宽裕。会划拨专款用于此项。”

  张鹏翮、富宁安、王项龄、方苞等人听的这番话,心里都是一松,只要有粮食赈济,再旱也出不了大问题,一众人忙叩首领旨。

  贞武扫了几人一眼,才道:“对于此次旱灾,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如何化害为利,你们下去仔细琢磨一下,先跪安吧。”

  待张鹏翮四人退下,老九胤禟微微欠身道:“皇上天姿明睿,圣虑深远,庙算周详,无远不照,无微不察,挥洒之间,化害为利,实令臣等大开眼界。”

  贞武看了看老九和老十六,微微一笑,道:“九哥,没有外人,别摆出一副奏对的架势,朕一天到晚跟他们端着个架子,就已经够累了,随意点。”说着,他便除了头冠,端起茶盅轻呷了一口。

  一见贞武摆出这架势,胤禟亦是一笑,道:“皇上,臣是真心敬服,古来帝皇能有几人,能有气魄将大旱化害为利?”

  “那是有南洋藩国这个大粮仓,还有日本的战争赔款,否则朕何敢如此泰然?”贞武含笑道:“九哥来天津半载,便清减了不少,可是差事太繁?”

  说到差事,胤禟不由苦笑了一下,道:“这些个旗人在京城里是脚底泥,到了天津,却是楞充大爷,一个个都眼高于顶,做事情拈轻怕重,脏活苦活不愿意干,技术活又做不好,胡吹海侃,倒是人人拿手,这些年是真的惯坏了他们。”

  说到这里,他轻叹了一声,道:“臣清楚皇上对旗入军工作坊寄予厚望,不敢稍有懈怠,然而管事的工头换了一茬又一茬,却似那走马灯一般,换去换来都是老样子。

  臣私下了调查了一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众旗人都心知朝廷此举是为解决他们生计,因此都是有持无恐,皇上刚刚登基,臣不忍败坏皇上的兴致,打算再拖一拖,待禁卫新军初具规模后再上奏,不料皇上圣驾却到了天津。”

  怎会没有积极性?贞武不由大感诧异,微觉奇怪的问道:“他们不想转为正式工匠,不想拿二两银子一个月的工钱?”

  “涨工钱谁不想?”胤禟没好气的道:“他们以为熬资历,便可转为正式工匠,说了无数次要通过考核才能转为正式工匠,却是没多少人相信。”

  这些事情贞武都清楚,此次前来天津,这也是原因之一,旗人之所以如此玩忽懈怠,根子还在‘恩养’二字上面,跟吃大锅饭一样有些相似,没积极性,不过,胤禟的手段也柔弱了一些,对这些个旗人须得恩威并重。

  微微沉吟,他才道:“这批旗人入军工作坊已经半年,就这二日公开考核,与军工作坊的所有工匠同一个标准,过关的转为工匠,未过关的再给三个月时间,三月后,若仍是过不了关,其亲属或是子弟从禁卫新军中开革,一家人发往盛京。”

  略微一顿,他又补充道:“将朕的旨意用白话文书写,张贴在各作坊大门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工作坊容不得半点马虎,考核敢有徇私舞弊者,流放澳洲。”

  一听如此严厉,胤禟不由迟疑着道:“皇上,是否严苛了点,臣担心他们闹事。”

  “闹事?”贞武不屑的道:“朕正愁找不到人立威,有胆敢聚众起哄者,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胤禟心里暗自嘀咕,若是有得一半人闹事,这禁卫新军岂不是废了?微微沉吟,他才问道:“若是有人不愿意,要回京城,该如何处理?”

  “允许。”贞武毫不犹豫的道:“不过在禁卫军的家属子弟同样要革退。”说着,他看了胤禟一眼,道:“不要担心,他们又不傻,禁卫军是统一发放马甲的饷银再加上军工作坊的工钱,一年的收入超过一户上等人家,这笔帐,他们自己会算,

  这些年,朝廷对旗人太过纵容,如今必须得严苛一点,眼下大清国力蒸蒸日上,日趋富庶,将会迎来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太平,如是对旗人继续宽纵,数十年后,大清将无可战之兵,咱们不能只顾眼前,得为后世子孙着想。”

  胤禟不敢多言,忙躬身道:“皇上圣虑深远,臣尊旨,后日便举行公开考核。”

  贞武点了点头,便看向老十六胤禄,含笑道:“十六弟,你今年虚岁已经二十,在海军也已呆了两年,有何打算?”

  胤禄没想到贞武留他下来,竟是为的此事,不由微微犹豫了下,才欠身道:“回皇上,臣弟没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臣弟在天津海军学院两年,感触颇多,所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诚非虚言,臣弟自问没有领军的才能,但臣弟又想呆在海军,因为在海军才有游览四海的机会。”

  见胤禄说的实在,贞武不由微微一笑,道:“十六弟倒是实诚。”

  “在皇上面前,臣弟岂敢虚言?”胤禄却是毫不拘谨的微笑道。

  微微沉吟,贞武才沉吟着道:“去年,朕让你网罗人才,在天津建立从事火器改良的研究室,进展如何?”

  “回皇上,研究院已经建起来了。”胤禄说着,表情有些不自然起来,迟疑了下,才接着道:“不过,大家对火器接触的少,不知从何处着手改良,如今,仅是在研究火炮的仰角与射程,对炮膛的的膛线虽然很感兴趣,却是不明原理。”

  听说已经建了起来,贞武甚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研究火器改良非是朝夕之功,无须急噪,既是对膛线感兴趣,你们不妨大胆的尝试,试试增减膛线会是什么效果,试试增减膛的缠角会是什么效果,研究改良就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取得突破的。

  刚起步,不能急,先找准研究目标和方向,例如火炮身管的长短、口径的大小变化与射程的关系,火炮的后装密封问题如何改进等等,你们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与士兵交谈,多听听士兵的抱怨,了解火器有那些地方不足,才能有针对性的改进。”(未完待续)



………【第571章 试探】………

    听的贞武并无责怪之意,胤禄不由放下心来,他自知没有统兵征战的才能,处理政务也毫无经验,根本及不上一众兄弟,唯一能出彩的便是贞武交办的这个海军火器研究所,他自然是下足了功夫,他自幼擅长算数,多次被康熙夸赞,在京城也结识了不少历算学者。

  去年接了差事后,他就将在蒙养斋纂修《律历渊源》的一众历算大家梅文鼎,梅成,年希尧、魏廷珍、王兰生、王之锐、陈万策、徐用锡,李锺伦,梅瑴成等网罗到了天津,奈何朝廷对火器管理甚严,一众人对火器知之不深,虽然算学造诣不低,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着手,他心里其实比贞武还急。

  听到贞武提出要找准研究方向和目标,多与士兵交流以了解现有火器之不足,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登时就大为兴奋,忙躬身道:“经皇上这一点拨,臣弟茅塞顿开,回去就给布置具体的任务。”

  见胤禄一副少年心性,贞武微微笑了笑,这一年时间,他事务繁忙,对海军的这个火器研究所大为疏忽,如今想了起来,自然要一步到位,略一沉吟,他便道:“兵器研究所必须有专门的铸造作坊、炼铁作坊、最好的工匠,用以铸造用于研究的火器,你在海军学院附近寻个地方,将研究所建起来,一应设施都要最好的,研究人员的待遇,比照七品官员,以后再逐步提升。

  另外,对火药也须着重研究,你跟上海的军工作坊联系一下,将各类的研究人才都集中起来,对造船有兴趣的,可调往上海造船厂,一应开支无须担心,概由朕负责。”

  胤禄一听眼睛就亮了。看样子,贞武对这个火器研究所是给予很高的期望,他忙躬身道:“臣弟尊旨。”

  老九胤禟不由颇觉惊讶的道:“皇上,咱们海军的火器如今不是远优于欧洲各国吗?何以还花费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研究改良火器?”

  贞武看了看二人。才缓缓的说道:“弓马骑射已经不行了,如今主导战争胜败的是火器,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二万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海军完全可以横扫京师十二万驻京八旗,京师城墙虽然高大浑厚,在海军重炮面前跟纸糊的没差别。骑兵面对火枪火炮,连冲锋的机会都没有,唯有逃跑出有一丝生还的机会。”

  海军火器有如此犀利?听的这话,胤禟不由一惊,稍楞一下,又觉不对,老十四这话言不对题,是什么意思?不可能是敲打自己。难道是要自己传话?正自琢磨,贞武已是接着道:“欧洲各国对火器的认识比我们早,也比我们更重视。他们同样在加紧对火器的研究和改良,他们很清楚,火器的优劣,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目前,我们的火器虽然占有优势,但很不明显,随时有被追赶或者是被超越的可能,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就此裹足不前。

  火器的优劣,决定了海军的强弱。大清海军初建,起步本就比欧洲海上强国晚了数十年,在航海和造战舰方面,我们落后于欧洲,唯一的优势便是火器,若是火器没了优势。大清海军必然是屡战屡败的局面。

  真若出现这种局面,甭说美洲的封国,就连澳洲也会被人抢夺,甚至是大清本土也会被不断割让,大清虽然疆域辽阔,可经不起几次割让。

  要想维持海军的辉煌,保证海军的强大,就必须坚持不懈的研究改良火器,学习欧洲的造船航海技术,在各方面超越领先欧洲。”

  微微一顿,他看向胤禄,道:“海军中,朕最重视的不是士兵和将领,而是火器和造船的研究人员,他们才是海军强大的保证,十六弟精通数学,也结识了不少数学大家,在海军大有用武之地,给朕将海军的兵器、造船、炼铁的研究所建起来,朕记你大功一件。

  兵器、造舰、炼钢炼铁等方面研究,旦有小成,朕亦会封赏有关研究人员,朕不吝啬爵位官职银钱。”

  听贞武明确提到爵位,胤禄一张脸立时胀的通红,他眼下最关心的就是晋爵,他当即便躬身道:“皇上圣虑深远,臣弟必当竭心尽力,尽快将火器研究所建起来。”

  说了这半晌,贞武也乏了,微微点了点头,便道:“先跪安吧。”

  *

  待两人退出,贞武也起身出了大殿,闲适的一路往后花园散去,此次前来天津,他明面上是实地考察旗人在军工作坊的情况,暗里为即将到来的大春旱未雨绸缪,而最主要的目的却是借此机会试探各方的反应。

  由于康熙仍在,登基以来,他基本上是萧规曹随,力求平稳过渡,再一个也是想看看康熙的康复情况,康熙虽然瘫痪,人却是清醒的,畅春园的防护都是他用老了的几个领侍卫内大臣,贞武根本就安插了不了人手,当然,他也不想安插人手,对康熙,他是深怀感激之情的,康熙如今已是活一年少一年,他实在不想让康熙心里感到不安或者是憋屈,那对谁都没好处。

  原本,他以为这种情况至少要维持一年左右,未料康熙却是主动提出要搬去热河行宫——避暑山庄,避暑山庄虽然有大清第二个政治中心之称,可毕竟与京师无法相比,康熙此举,无异于表明他已经对康复不抱希望了,主动退出大清的权力中心。

  既是如此,贞武自然也没必要再稳,他登基已经半年,人心早已安定下来,也是时候巩固皇权,培植自身势力,大展拳脚了,不过,为了维护康熙的颜面,对一众大臣的调整,他还是很有分寸的,但是对一众旗主王公,他就没那么客气了,兵权上面,半分妥协的余地都没有。

  从禁卫新军的不分八旗,老十三总理兵部,领丰台大营,清理整顿驻京八旗,到用上三旗的统领顶替下五旗的统领,这一系列手段下来,他倒是想看看这群旗主王公的反应,看看有没有不怕死的敢乘着他不在京城兴风作浪,他现在是急需一、二个立威的对象,身份越尊贵越好。

  另外,这次来天津,对老八也是个考验,老八跟一众旗主王公关系不错,老十现在又掌着禁卫新军,可谓是要人有人,要兵有兵,自己又不在京城,他若是真有不臣之心,大可乘机挟持康熙废黜自己这个皇帝,另立新君,这对他而言,可谓是最后的机会了,他若放弃这次机会,也就意味着甘心为臣了。

  正自边走边想的出神,却突然自右边林子里飘出一阵歌声,“鸿影翩来,骤觅得花枝遮翠秀,浣了弓鞋新绣,墙边瞥露裙纱”歌声甜美,清脆,字字咬金断玉,贞武不由驻足倾听,不料歌声却是嘎然而止,他不由微微笑了笑,这些个大胆的宫女是以此来吸引自己,以博上位,该是被侍卫赶走了。

  自从康熙去了畅春园,后宫的妃嫔和宫女自然也都跟了过去,就连他额娘德妃都跟了过去,他登基半年,却还未曾选秀,后宫着实空虚,也不怪这些宫女有想法。

  微微笑了笑,他又不紧不慢的向前漫步而去,忙完这正子,是该开始选秀了,三宫六院,是个男人都盼望,不过,这侍寝的规矩的改改,太死板了。想到这里,他眉头不由微皱了皱,已经半年时间了,怎得日本的还未谴使来朝?日本那个小将军德川家继,该不会是被逼退位了吧,解冻后,得谴人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

  天津城里衙门多,明代天津是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