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霁拆开细看,脸色顿时冷了下来。林行远鲜少看他这般愁眉的模样,放下被揉褶皱的纸,走过来问:“怎么了?”
林霁叹说:“安王病重。太医说怕是快不行。”
“怎会!”林行远嘴唇蠕动,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笨拙道:“他……不啊,我走的时候,明明看他气色还很好。”
林霁神色恸然,感伤道:“顾琰自落水风寒后,病情一直未有好转。这次伤了根骨,过于严重,原本想看过春入夏,能否挺过去,结果不想气温骤变,乍暖还寒,又病了。如今都难以下床,只怕城不了多久。”
“顾琰落水?什么落水?他还能落水?!”林行远着急,直接从对方手中夺过纸张,自己一目十行地看起来。
“你不知道?这都是……我想想,这应该是冬天的事情了。”林霁说,“所以我说,你怎么能把方拭非留在京城?你知道京城如今是怎样的混乱局面?她的身份要是暴露,就怕是死路一条!”
“我不过离京这么短时间,怎么就……发生这么多事情了?”林行远恍惚,咬牙道:“果然我临走前说得不错,方拭非这人就是不知收敛,看看现在吧!”
林霁将信抢回来,重新看了一遍,点头说:“如今顾琰身体如何不算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与顾泽列。陛下的身体恐怕也不乐观,只是宫中的太医打探不出详情。”
他过去在桌边点了烛火,直接将纸烧了。
“三殿下被擒。陛下病重。二殿下残疾不可登基。另外两位皇子母亲皆无权势。你说陛下要是一走,京城会怎样?”林霁说,“贵妃可不是光在深宫里吃斋念佛的。她杀的人比你还多。”
林行远低下头沉思,心中大感不妙。
林霁沉声道:“看陛下如何处置老三吧。如果他身体实在不佳,未能给顾泽列定罪,先走一步,最后得势的就是老三。就算老三被定罪了……边郡的士兵未受召不知情,那赢到最后的多半还是老三。我告诉你无论是哪个朝代哪个地方,拳头硬才是真道理。”
顾泽列敢屡次任性施暴,自然是因为有恃无恐。
他母亲娘家有权有势,身边更有一群狼狈为奸的官员,其中不少是握有实权的重臣。
太子死后,顾登恒几个儿子皆不成器。这么多年,想站队的,只有一个选择,全都靠了过去。长期以来,阵营无可动摇。
即便是御史公、王声远等中立派,也选择了默许认同。
这些人平日跟着一起为虎作伥,自然只有顾登恒登基才能继续享乐。除此之外,不做他想。
顾登恒要顺藤摸瓜时,他们会明哲保身,以免暴露。顾登恒要是一死,还能有何顾忌?
天下大势都定了七分!
无论顾登恒最后做出的什么决定,届时他一死,而边郡的士兵又来不及回京,大权旁落,京城就是那些人的天下。
林霁抬起头说,“你最好祈求,方小友的身份不会暴露。不然她定然出不了京城。”
入朝为官,欺君罔上,本是死罪。
无论方拭非是什么身份,都会有官员看她不过。
从朝政长期平稳来看,残酷地说,她的确死了毕竟干净。
顾泽列及其亲信必然要杀她以绝后患。而中立的权贵又有谁会愿意为她得罪满朝?又或是兵戈相见,帮她夺回政权?
更别说她还是一个女人,救她似乎没多少的利益。
君不见各朝历史出过哪位女皇帝。即便有,也是在垂帘听政多年,政务操持在手,扶持过傀儡皇帝,才敢一朝称帝的。
不然天下是要乱的。
如今她在京城,就一个人,只如同刚出圈的羊羔一样。
林霁说:“反正总有人要死,就看谁先死。”
林行远脸色煞白。
怎么想都觉得方拭非会是第一个死的。
他临走时不过随口一句,难道真要一语成谶?
林霁迁怒道:“所以你回来做什么!我这左催右催催的是谁,你心里都没有数吗?”
林行远冷漠瞥他一眼。
这时候也不跟他争吵了,坚定道:“我现在就回京城。”
“且慢。”林霁说,“你一个人回去,与方拭非又有何异?顾泽列可不会给我多少面子,更不会给你面子,你爹我也不想被逼来个起兵造反。”
林行远试探道:“不然您借我一点儿兵?”
林霁冷笑:“不如我借你一条命?”
林行远被泼了冷水,又不敢与他生气。只低声道:“给条明路。”
林霁在屋内踱了一圈,重重哼出一口气。
其实明路简单清晰,就看你能不能狠不狠得下心。
片刻后,林霁转身郑重道:“我给你准备几车贡品,你带上一队押运的精兵,送贡品进京。速度要快。要是有人拦你,你就当不知道他们是谁,先打了再说。等你回到京城,若陛下尚在,你携我信物,去与他和盘托出,他不会怪罪你。若届时陛下已经去了,京城又为贼人把持,你知道该怎么做?”
林行远迟疑了下,问道:“打?”
“杀。”林霁眼中寒光闪烁,声音坚定起来:“杀掉他。”
林行远点头。
“别让人知道是你干的。”林霁说,“死了别回来。”
林行远:“……”
死了他还真回不来。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想看掉马,快了。我想发的盒饭,也快了。
第135章 禁军
顾泽列的审查过程缓慢而凝滞; 仿佛有人在阻挠。
然而背后阻挠的又岂止是一个两个?
方拭非是最先揭发他罪状的官员; 又主动找到了他的人; 自然想要一同审理此案。然被御史公断然拒绝。
“你不得参与。”御史公干脆道; “你需回避,此案会有其他人秉公办理。”
方拭非说:“我也是台院官员; 我也能秉公办理!”
“可你心有偏见; 怕会不公,难以服众。老夫也不认同。”御史公说,“我不管我今日手下要审的是谁,命我审的是什么案子; 我绝不允许有人在我面前假公济私。”
方拭非用力道:“我只看证据行事!”
御史公言重道:“那你的证据呢?你若是有证据,就不会只说得冠冕堂皇。我等在找的,不就是你口中已经定论的证据?”
这点方拭非还真是无可辩驳。
御史公知道她无恶意,缓和了些,又说:“御史台从不是一家之言,也不是能以权压正、以上压下的地方。此处官员各来自不同世家,老夫不可徇私。”
方拭非颔首应允。
话虽如此,前景却并不光明。
能明确指证的证据; 已全部被销毁。似是而非的线索,又不能拿来当证据。
即便有千百次的巧合,依旧只能是巧合。
顾登恒病中出来开了几次早朝; 终究还是撑不下去,重新罢朝。所有奏折直接呈上来,抽出精力批阅后再分发下去。
可他实在是太疲惫了; 成堆的奏折堆积,根本无从下手。已无往日神气,视线也开始发花,即便是终日坐在桌案前,依旧收效甚微。
身边竟还无一个能让他信任帮忙的人。
他怕自己并糊涂了,神智不清。请了王声远跟御史公前来共同商理朝政。又叫了顾泽长来帮忙记录阅读。
拼了数日之后,太医还是不满意,嘱托顾登恒要静养,不能劳心。
大约是考虑到自己实在苦于支撑,顾登恒答应了。之后只每日过问顾泽列的案情进展,其余事情无暇关心。
“要抓他的把柄,的确是不容易。”顾登恒不知该是欣慰还是心酸。见识到儿子的本事,却是在这种事情上。
他说:“多年结党营私,他在揽权上,真是比朕想象的要做得好。”
御史公等人自然是不敢接嘴。
顾登恒叹道:“朕现在没法帮你们了,只是多活一些时日,不要给你们添麻烦就好。”
御史公忙说:“陛下前往保重龙体,不要为琐事忧虑。朝中并无大事,我等若有困惑,再来请您定夺。”
顾登恒淡淡嗯了一声。
他自己也很困惑,找到定罪的证据,他应该高兴还是不高兴。对于这天下之主,他究竟应该选谁?
或许他可以选一个稍稍听话,又有上进心的孩子。这样即便他自己才学疏浅,可只要能做到听忠言,选良才,就不会出现大错。历史上幼帝登基不就如此?
林卿忠心耿耿,能晓大局,即便新帝毫无根基,也会保他。
顾登恒此时有些庆幸。他朝中大臣虽然心有龃龉,却也的确有不少真才实学之辈。只是御史公王声远等人是随他操劳多年,把持朝堂半壁江山,如今呢?如今已经老了。不知往后还能撑上几年?他必须考虑,越长远越好。
每位帝王身边,都该有一位自己信任且可担重用的臣子才是。不单只是臣子,也该是朋友。
譬如杜陵……杜陵呐!
顾登恒抬手捂住额头。
方拭非?
顾登恒脑海中忽然就跳出了这个名字。
顾泽长身边似乎没两个好友,除了顾琰,就是他了。
他很好。
思绪飘远,便开始不受控制地胡想,跟做梦一样。
要是他姓顾……
顾登恒陡然一个激灵,被自己想法吓到了。
真是老了,病得这样糊涂。
顾登恒思及此处,神色黯然。
原先一直入不了他眼的老五,最后竟然会成为他最好的选择。这是他年轻时万万没有想过的事情。
可是他怕,人心是会变得呀。他会变,顾泽列会变,谁能知晓顾泽长知晓权力的好处后会不会变?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个儿子,如何让天下人去相信他?
御史公看他神色变化不定,怕是心思忧虑,根本放心不下朝堂诸事。
顾登恒也总算回神,想起他还在,低声说:“今日先这样吧,朕有点累了。”
御史公:“是。”
御史公退到门边,小心抬起头往里窥觑。见顾登恒佝偻着背,一副老态,低头用手摸着光滑的被面。脸上不由也是动容。
安静离开,合上房门。
似乎是确认他已日薄西山,难再好转,原先蛰伏的臣子,从沙地里探出了自己的毒针。
他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强逼几人将顾泽列放出御史台,还他公道。
众臣议论纷纷:“既无证据,如何能强行关押?三司会审数日,几名官员毫无所谓,为何还不将人放出?”
御史公面色不变:“当日陛下下令,不止老夫一人听见。何况三殿下私离扬州违抗圣令是切实罪证,何来毫无证据?本官亦是遵旨行事,奉命而为。”
“世间从无先定罪再查证的道理。三殿下贤德你我平日可见,如今陛下受奸人谗言,您身为御史台长官,竟纵容而不加劝诫,实为失责。”
御史公冷静辩驳:“三殿下几次三番被陛下惩戒,罚至扬州亦不好好自省,擅离职守,私藏在京。换做个普通人身上,便是死罪。怎不见尔等劝诫殿下?要论失责,老夫万比不过诸位。”
“陛下病重,三殿下回京探望父亲,情有可原。他是为人臣,可同样也是为人子。我大秦素来以孝为先,御史公要判他过孝之罪吗?”
“如今陛下病重,尔等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关押三殿下,不让他前往尽孝,实失我大秦风范!”
双方争论不休,难出结果。
考虑到顾登恒如今的身体情况,以及未来的储君之位,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的。少之又少,几乎被淹没在巨大的浪潮之中。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虽说无可厚非,还是会觉得心凉不已。
御史公几乎孤立无援,每日都要对阵成批大臣,可谓舌战群儒,疲惫不已。好在他平时强势,御史台大权在握,加之如今受顾登恒信任,疏离朝政,地位并不为几人心思所动。
只是半月下来,肩上压力过大,导致戾气过重,见谁都是一副“谁再说话我就杀谁”的架势。
刑部尚书虽先前就签了船厂的文契,算作正式接管,但因近段时日朝中大事不断,方拭非在殿上的说辞又让他委实寝食难安,心力交瘁。一直到顾登恒称病后,才有时间去了解船厂各处情况。
他掌管刑部,并无多少管理商铺的经验,看账簿也不似王声远那样精细。对于经商的理解,一直处于最普通的认知。
先前他忙于公务,完全忘了去管理船厂,结果船厂依旧正常运作,未出现任何纰漏。刑部尚书沾沾自喜,觉得这船厂不愧是顾琰所建,各处皆是妥当,不用他太操心,只要用身份正正闹事之徒即可。实在是个天下无二的好差使。
结果今天,他重新拿起船厂各式账册,细细查看,彻底傻眼。
之前王声远的说明避重就轻,错开了最重要的一点没让他发觉,而他也一直疏漏了这点——顾琰的钱究竟是哪来的?
满朝上下,都猜测那是顾登恒给的钱;或是王声远利用户部职权,从各处坑来的钱;再或者是顾琰利用职权,从各处船商那里半坑半抢的船。
的确是嘛,现在商船上河道,大半都会报顾琰的名字。顾琰为何要保他们?
没有三分利,谁人五更起?
低价售船,才是合情合理。
他是这样认为的,没有丝毫怀疑。
可事实看来,没钱,从一开始就没钱。
船厂下的所有船只,虽然所有权的确归属船厂,可只有一艘——也就是朝廷给他的那一艘,是真真正正属于他的。其余所有的船只,名义上为售,实际则为租。
船厂并未支付任何的银两购入船只,而是以每月支付一定数额的飞钱,来暂时使用该匹商船。
若是支付不出,则要出售现有船只作为赔偿。
一艘赔一艘,全都是这样来的。
船厂每日获利,只能将将偿还朝廷要发给各处民间船商的飞钱。而所有的获利,永远都在还钱的路上。
也就是说,这艘船厂,规模宏大,背负着近千万两白银的债款,继而发展成了大秦最大的民间船厂。
他要是想将这船厂扭亏为盈,凭他的年龄……重新投个胎吧。
刑部尚书往后翻一页,就要发出一阵颤抖。到后面,颤抖停了,只剩下一声声的狂吼在心底咆哮。
——坑我!
——他们竟然联手坑我!
真不愧是——不愧是户部侍郎!
顾琰!
他恨!
他做错了什么?是什么不可饶恕不可原谅的罪臣吗?是一个如此令人讨厌,活该被人陷害不得善终的佞臣吗?连顾登恒都帮忙一起坑他!
刑部尚书这一颗心,真是说不出的抑郁。对着桌上的案卷,都打不起精神了。
他深吸两口气,叫自己缓过这一波冲击。
末了,他猛得站了起来。觉得这样不行。
万一!哪怕只是万一!顾登恒同他一样根本不知情呢?!
顾登恒连顾泽列都可以处置,那顾琰的所作所为,若是看不过眼,会不会替他申冤?
刑部侍郎站起来,在屋内躁动地走了几圈。
原本他是不该如此天真,去找顾登恒自讨没趣,向他告自己侄子的罪状。可想想那笔数不到尽头的欠款,自己名下的船厂,将来惨淡的前途……又抑不住这颗蠢蠢欲动的心。
尤其是,他不得不考虑,如今顾登恒已经病重,而他是唯一一个明了真相又能替他主持公道的人了,若他死了,自己该怎么办?这罪名可是几辈子都洗不清。
刑部尚书思及此,不再多虑,抬起头,坚定地走出门。
“陛下不见?”刑部尚书一刹那以为自己的意图被洞察了,面色铁青,还是问道:“为何?你说,我有要事要禀!”
“是。”那侍卫面无表情推拒道,“不见。周尚书请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