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颜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颜策-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乜聪虮可惺槌略恕�
  陈运也正在猜测,攸地被云迟冰寒的眼神盯住,猛地打了个冷颤,身子顿时有些虚软。
  云迟冷冷地盯着陈运看了好一会儿,直把他看得后背冷汗森森再也立不住时,才缓缓地冷沉地开口,“本宫以为,陈尚书这个尚书是不是做到头了?”
  陈运在云迟看来时就觉得不对,此时被他点名说出这样一句话,面色霎时惨白,再也支撑不住,立即出列,“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太子殿下……臣犯了何罪?请殿下明示。”
  “明示?”云迟怒笑,缓步走到陈运面前,抖手将一沓罪状砸到了他的头上,“你自己看。”
  陈运骇然,抖着身子抖着手拾起那些罪状,第一个就是他小舅子兆原县守姚德旺的认罪状,详细地陈述了他听从北地程家人的教唆,拦截入京流民之事。
  他看罢,身子哆嗦地叩头,“太子殿下明鉴,臣对此事半丝不知,不曾想到他这个混账东西糊涂做出这等事情,是臣失察,太子殿下恕罪。”
  云迟冷眼看着他,“你到底是真不知失察,还是知而纵容,本宫自然会查清楚。”
  陈运磕头不敢抬起,“臣是真不知,殿下明察……”
  云迟目光落在他头顶上,看着他匍匐在地,“本宫想知道,是谁给了他的胆子,单凭北地程家一个信使,便让他言听计从知法犯法,陈尚书在京这官做得威风,助长了姚德旺的狗胆?”
  陈运身子顷刻如抖筛,“臣不曾……”
  云迟打断他的话,冷声道,“即日起,你闭门思过。”
  陈运心里“咯噔”一下子,但此时也不敢再出声多言,当初,他妻弟姚德旺的官是他保荐的,如今出了这样的大事儿,太子殿下没当堂罢免了他的官,已经算是格外仁厚了。他当即谢恩,“谢太子殿下,臣领旨。”
  百官看着陈运当堂被停职闭门思过,心中都骇了骇,陈运毕竟是兵部尚书,正二品。云迟这般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让他闭门思过,这是天大的没脸。这在云迟监国以来,还从没有过。
  文武百官纷纷想着,可见此次事大,否则太子殿下不会如此震怒,因为陈运的妻弟而让他当堂吃了挂落。
  云迟罚了陈运,并没有因此心情好,沉声道,“北地的黑龙河于半个月前决堤,大水冲了凤城,又被引流到了鱼丘,鱼丘县千人罹难,监察御史赵仁生死不明,凤城死者不计其数,这样的大事儿,朝廷竟然没收到北地来的奏报,真是好得很。”
  群臣闻言,顿时哗然。
  这样的大事儿,丝毫不比五年前川河谷水患一事轻,更甚至,十分严重。当年太子亲自去了川河谷,经历了五年前一事的朝臣们至今依旧记得,川河谷一带的官员被太子殿下斩立决了大批,牵连了好几个世家大族,那几个世家大族损失惨重,至今五年已过,依旧没缓过来。
  如今北地出了这等大祸,怪不得太子殿下如此震怒。
  尤其是姚德旺的认罪状上提及受了程家的教唆,如今太后健在,谁也不会忘了北地程家,那是太后娘家。有程家参与其中,都暗暗地猜想,太子殿下会如何对程家。
  一时间,众人各具心思,但面对云迟的冷厉怒火,皆不出头言声。
  云迟凤目扫了满堂文武一圈,看得人人心下胆颤后,他攸地笑了,语气却没半丝笑意,“本宫倒想看看,南楚朝局背地里肮脏污秽到了什么地步,官官相护,欺上瞒下,本宫便不信,谁的命这么大,不怕本宫诛九族。”
  “太子殿下息怒!”终于有人出声。
  云迟冷眼看去,是御史台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御史孙铎,他冷声道,“孙老御史有何话说?”
  孙铎颤着身子道,“殿下息怒,古语云,天子一怒浮尸百万,殿下虽未登基,但储君亦是君,人无长论之短过,切忌以怒论过,以免殃及四方,祸极……”
  云迟冷笑打断他的话,“御史台监察百官,却屡屡出此大祸,长年弹劾些鸡毛蒜皮之事,真正的大事儿,却没一桩监察出真章,老御史年迈,本宫看你可以告老了。”
  孙铎身子一颤,胡须抖了三抖,“太子殿下,您……”
  云迟此时不耐烦听倚老卖老的长篇大论,打算他的话,沉声道,“本宫素来赏罚分明,如今北地出此大祸,御史台有监察失职之过。孙御史年迈,老眼昏花,本宫看来已不能再任职御史台,今日便告老吧!”话落,吩咐,“来人,扶他出金殿。”
  孙泽脸色真正地白了,他没想到他只开口劝解这一句话,太子殿下便当堂罢免了他的官职,甚至比惩罚兵部尚书的闭门思过还要严厉,他在两名内廷护卫过来后,顿时受不住晕厥了过去。
  护卫抬起晕厥的孙铎,摘了他的官帽,脱了他的官服,送出了金殿。
  太子殿下一言罢免了一位御史台资格最老的御史,彻底让早朝的金殿落针可闻,再无人开口,大气也不敢出,甚至连头也不敢抬了。
  百官们猜测到,太子殿下这是在朝堂上杀鸡儆猴立威,也是在告诉朝野上下所有官员,北地出此大祸,他怒极,定要严惩北地一众官员,若有谁阻拦或者再私下暗中官官相护包庇,那么,便会如兵部尚书陈运以及老御史孙铎受牵连之罪。
  云迟发落了两人,依旧怒意不减,但见已经达到了他要的效果,便也不再继续发落人,沉声开口,“梅疏延接旨!”
  梅疏延一怔,出列。
  云迟淡沉地道,“本宫命你即刻启程前往兆原县,暂代兆原县守一职,原兆原县守姚德旺,斩首游街示众,其家眷发配岭南,其它官员,论罪酌情处置。”
  梅疏延拱手,“是,臣领旨。”
  众人心底齐齐一惊,太子殿下此时重用梅疏延,也就是告诉文武百官,他这时候相信梅家。一个是皇后的娘家,一个是太后的娘家,太子殿下选择相信皇后娘家,也就是他的外祖家。
  众人这时才想起,梅府二公子梅疏延如今在西南境地与陆之凌一起镇守百万兵马,而大公子梅疏延前往兆原,兆原距离京城五百里,虽是个不大不小的县城,但却是北地通京城的要道。
  梅疏延去了兆原,也就是相当于锁死了北地通京城的要道,朝中人员关于北地的信函往来,以及北地的联络走动等等,一时间,一半官员的心提了又提。
  梅疏延离开金殿,快速回到梅府收拾。
  云迟在梅疏延离开后,又看了一眼人人噤若寒蝉的朝臣们,压下心中的怒意,再不谈论此事,淡淡地挥手,“退朝吧。”
  朝臣们三叩九拜退了早朝。
  梅大少奶奶得知梅疏延要立即起身去兆原,惊了又惊,还没询问他为何,梅老爷子便将梅疏延叫去了书房。
  梅老爷子年岁已大,除了每月的朝会以及特殊日子必要时上朝走一趟,寻常时已不再上朝,如今听闻梅疏延说了北地之事,心中也十分震怒。
  他对梅疏延教诲道,“延儿,你的弱点便是宽厚心慈,你要知道,如今太子殿下选中你去兆原,是看重你,也是信任梅家,你到了兆原后,该严惩的严惩,该整治的整治,将兆原牢牢抓在手里,切忌心善手软,一定不要让太子殿下失望。”
  梅疏延颔首,重重地点头,“祖父放心!”
  梅老爷子见他听进去了他的话,心中知道他的优点便是能知人善听,放宽了些心,道,“我将青鬃卫给你带走,兆原虽不如北地如今是凶险之地,但也是各大世家必争之地,如今太子殿下让兵部尚书闭门思过,又罢免了孙老御史的职,短时间内,有这般震慑,想来无人敢轻举妄动,但也保不准狗急跳墙,总之,你万事多加小心。”
  梅疏延应是,“多谢祖父。”
  ------题外话------
  宝贝们,月票,么么~


第三十九章 (一更)
  云迟在早朝上的一番震慑,震动了朝野。
  皇帝在后宫听闻后,命王公公前去请云迟前往帝正殿询问。
  云迟也正要找皇帝,于是,下了早朝后,便去了帝正殿。
  皇帝见到云迟后,见他脸色极差,监国四年来,从不曾见他如此震怒过,他对云迟询问,“北地局势十分严峻?”
  云迟见礼后坐下身,将花颜给他的信函以及姚德旺的认罪状交给皇帝过目,同时沉声道,“何止严峻,北地如今怕是遍地灾情和死尸。”
  皇帝接过,先看了姚德旺的认罪状,又看了花颜给云迟的信函,看罢之后,他也震怒道,“真是胆大包天,这程家是反了天了。”
  云迟冷声道,“程家反没反天儿臣不知,只知关于北地灾情,程家躲不开。”
  皇帝又气又恨,“是朕这些年念在太后的面子上纵容了他们,朕一直以为,他们干做出大祸之事。”
  云迟淡淡看着皇帝,“如今说这些都没用,背地里应该不止程家一家参与其中,否则,儿臣不至于只收到一份密报,到如今,若不是太子妃从行乞老人的口中得知黑龙河决堤凤城被淹,至今儿臣还不知有这等事儿,程家虽是北地大族,但也不至于这般只手遮天,程家不过是顶在头顶上的那个罢了。”
  皇帝深吸一口气,“你打算怎么办?出了这等大事儿,可要亲自去北地?”
  云迟摇头,“儿臣不去北地,北地有苏子斩和太子妃在,儿臣相信他们。”话落,他看着皇帝道,“儿臣要借此机会动些老人,只想问问父皇,舍不舍得。”
  皇帝如今正在气头上,刚想吐口说你只管动,但看着云迟神色,话又吞了回去,谨慎地问,“你想怎么动?动什么人?”
  云迟寡淡地道,“但凡与北地灾情有牵扯的人,无论是保荐者如兵部尚书,亦或者监察不严的御史台,再或者与北地来往频繁的朝廷官员,以及其身后的世家大族。五年前,川河谷水患,儿臣没有监国,也没有监控朝臣之能,只惩治了涉案之人,奈何不了牵扯之人,如今,既然北地官员敢生这个乱子,儿臣就敢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他们的肮脏污秽曝晒于阳光下,拔腐清尘。”
  皇帝闻言提起心,对云迟道,“如今你虽监国四年,根基算得上太稳,若是动手清朝局,还不是好时候,如今是否再忍忍?”
  云迟沉沉地说,“早是早了点儿,但父皇,什么时候算是时候正好?多拖一时,不见得就能安稳无忧。从西南境地回来时,我就有心清理北地,只不过是想等着我与太子妃大婚后再动手,可是短短时日,却出了这等事情。若是早些动手,未必北地就出这么大的乱子。”
  皇帝一时没了话,沉默片刻,道,“若是动作太大,朕怕你适得其反。”
  “儿臣不怕。”云迟冷寒地道,“以天下民生为己任,是为君之道。儿臣虽身为储君,但亦知天下百姓无辜,官官相护,政绩腐败,暗中污流,朝中蛀虫,一日不整,一日为祸。”
  皇帝见云迟主意已定,也觉得他说的话不是夸大其词,北地如今这般严峻,也与他一直以来对北地的不作为息息相关,真是太过纵容了,如今为祸一方。一方不稳,动乱的话,天下堪忧,他懂得很。
  于是,他又沉默片刻,点头,“既然如此,你想如何便如何吧?朕无能,累你辛苦,如今北地事态严峻,秋试之事,是不是推迟到明年?”
  “不推迟,秋试照常进行。”云迟沉声道,“儿臣也正好趁机看看这天下,北地的污流到了怎样汹涌的地步。秋试是一个试金石,也是一把试路剑。”
  皇帝颔首,“你需要朕做什么?”
  云迟看着皇帝,面色稍温,他这个太子,最幸运是没有一个拖后腿的父皇,从小到大,一心培养他做接班人,几乎所有事情,他虽偶尔持不赞同的意见,但最终还是会支持他。
  他温声说,“父皇不需要做什么,您只需要好好地休养身体就好,若是儿臣动手后,有人来您的帝正殿哭诉的话,您将人赶出去就是了。”
  皇帝点头,“这个容易。”话落,对他又问一遍,“当真不需要朕相助?”
  云迟叹了口气,依旧摇头,“父皇心善手软,若是让您动手,你下不去手。”
  皇帝默了默,也径自叹了口气,“你说得对,罢了,随你吧。”
  云迟从帝正殿出来,望了一眼宁和宫的方向,太后那里没派来人请他,但他还是对小忠子吩咐,“你去宁和宫一趟,将北地程家对兆原县守教唆牵扯灾情流民一事对太后说说。”话落,嘱咐,“太子妃去北地之事,以及她的信函,就不必说了。只说是我派去的东宫幕僚,本意是前往北地配合苏子斩,不曾想半路在兆原县撞破此事。”
  小忠子应是,“奴才明白,奴才这就去。”
  云迟又向北方看了一眼,在帝正殿门口驻足片刻,收回视线,冷着眉目去了议事殿。
  太后也听闻了早朝之事,听说了兆原县守拦截流民一事与程家有关,虽如今只是个说法,没确凿查清详情,但她觉得十有八九是真的了,又隐约得知北地那么大的灾情竟然朝廷没收到北地来的奏报,只太子殿下收了一份密报后,心里也十分震怒,想着程家真是活腻了。
  有云迟提早给他打的预防针,她心里到也不多难受,更多的是震怒生气。
  周嬷嬷在一旁为太后拍背顺气,“太后,您别气,当心气坏了身子。”
  太后闭上眼睛,“是哀家错了,哀家太纵容程家人了,这不是对他们好,是害他们。”话落,她轻声说,“哀家听闻花颜答应太子后,要自逐出家门,彼时还觉得她作天作地矫情得很,如今却明白了,她是不想害花家,她年纪轻轻,比哀家看得透彻。可惜哀家活了一辈子,还需要人教。”
  “也不怪您,从您嫁进宫,再没回过程家,是他们不争气。”周嬷嬷小声说。
  太后又叹息几声,不再说话。
  小忠子来到后,依照云迟的嘱咐,将事态说了一遍,然后偷看太后的脸色。
  太后脸色虽不好,但神色倒是平静,对小忠子道,“你告诉太子,该如何做,就如何做,不必顾忌哀家。哀家永远是皇家的太后,是他的皇祖母。”
  小忠子叩首,“是,奴才一定一字不差地将太后您的话转述给太子殿下。”
  太后点头,“也告诉他注意身子,人身都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
  小忠子垂首应是。
  太后忽然想起花颜,又问,“哀家听闻太子妃离京了?哀家还以为中秋后她会来与哀家道别呢?怎么走的不声不响的?”
  小忠子立即说,“回太后,太子妃接到花家公子的书信,便急急离京了,那时正下着雨,她便没来打扰您,她走时说,请您见谅,她总归过几个月后是要嫁进东宫的,到时候就常来给您请安了,请您勿挂念。”
  太后笑起来,“这个孩子,还真怕她那个哥哥。”话落,对他摆手,“好好侍候太子,如今太子妃走了,他身边没个知冷知暖的人儿,你一定要盯着他休息,可别累坏了,若是累坏太子,哀家唯你试问。”
  小忠子心下一苦,连忙应是,“奴才一定好好盯着太子殿下。”
  云迟到了议事殿后,提笔给花颜写了回信,信中将他当堂让兵部尚书回府闭门思过,罢免了孙老御史的官职,以及派了梅疏延前往兆原之事告知了她。
  同时又让她在北地放开手查办,但凡她查出的东西,第一时间八百里加急交给他,但凡京中朝堂上有牵扯此案的人,他都会在京城将牵扯此案的人以及背后的家族剥皮抽筋。
  又说到此次北地之事,与五年前的川河谷水患虽相同,但是他不会同日而语地如当年那般处置,一定要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