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命运的抉择- 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夏完淳的质疑,吴三桂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道:“这有何怪。或许苏赫巴鲁本就有替代之心。故而才先接应卓特巴巴图尔取其信任。”
    “可他这么做难道就不怕惹怒卓特巴巴图尔的绰罗斯部吗。其他准葛尔头人又会如何看待他杀主之举?”夏完淳连连摇头道。他知道女皇这次是想让远征团联同准葛尔的残部一起西进西伯利亚。而苏赫巴鲁则是女皇所看中的准葛尔汗人选。可如今他却亲手杀了卓特巴巴图尔。这点让夏完淳不得不担心此人是否还能得到准葛尔诸部的忠诚。
    “夏团长多虑了。其实在卓特巴巴图尔死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准葛尔诸侯的忠诚。故而苏赫巴鲁才能如此轻易地就将其格杀。再说蒙古鞑子不比我中华,实力才是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而非我们汉人在意的礼仪廉耻、君臣之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赫巴鲁的做法也是在巩固他的汗王地位。”看出夏完淳心思的吴三桂欣然解释道:“夏团长我们现在是在大漠草原而非中原,所以为人处世更应该遵照这里的原则。”
    其实有关蒙古上层相互残杀争权夺利的传闻,夏完淳这些年也听了不少。只不过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让他在面对这种事情时,总会不自觉地有种抵触感。此刻听吴三桂这么一说,他不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将军所言甚是。属下受教了。不知将军接下来有何打算?”
    听夏完淳这么一问吴三桂像是早有心理准备似地一笑道:“接下来当然是与贵部及苏赫巴鲁的人马一起北上准葛尔的都城和布克赛尔。待平定准葛尔局势后,也该是老夫回京师复命的时候了。”
    “回京师?将军不留在西北吗?那西北这边怎么办?”夏完淳问道。
    “战争结束将军当然就得归朝。至于西北这里想来朝廷很快就会派新的总督来此坐镇。反正老夫的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吴三桂轻松地说道。但他此刻内心深处却有种说不出的落寞。历代王朝对于征战在外的将领总会有各种忌惮与防备。这一点中华朝也不例外。与宋明两朝贬低武人地位的做法不同,中华朝往往在收回兵权的同时给予将领极高的荣誉与赏赐。有时还会在朝中为部分将领安排一些文职。总之在人们的眼里中华朝的军人代表着荣誉、财富与威望。这些也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束发从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对此沉浮多年的吴三桂当然清楚卓特巴巴图尔的死对他意味着什么。不过比起被前朝“卸磨杀驴”的那些前辈来,中华朝安排的结局对于吴三桂本人来说或许是再完美不过的。想到这里他不由拍了拍夏完淳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往后就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了啊!夏团长,好好干吧!”
    面对吴三桂那语气颇为复杂的祝福,夏完淳会意地朝他敬了个军礼。就在此时校场外传来了一阵沉闷的号角声。吴三桂赶忙收起了心中的感慨站起身道:“看来苏赫巴鲁的人马已经集合完毕。夏团长,那我等就出去阅兵吧。”
    “是,将军请。”夏完淳恭敬地应和了一声便随着吴三桂一起来到了校场之上。却见不大的校场上早已密密麻麻地战满了即将起程的将士。在夏完淳的左手边站着的是军容整洁荷枪实弹的西路军。他们中的多数人将留在西北戊戌这片广袤而又贫瘠的土地。在夏完淳的右手边的则是他的远征团与苏赫巴鲁所率的准葛尔部。不可否认,这支服色不一、语言不同的队伍在对面西路军的映衬下怎么看都像更象是一群乌合之众。一想到自己即将带着这胡子一般的人马一路西征,夏完淳顿觉北方吹来的寒风异常的刺骨。
    就在夏完淳迎着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准备踏上自己的征程之时,陈家明也逆着太平洋上的东北季风回到了久违的中原。有道是二月春风似剪刀,当帝国的西北还是一片冰天雪地之时,温暖的东南沿海却早已是一片春意昂然的复苏景象。往年这个时候帝国东南沿海的港口之中总能停满来自北中国海的各色商船。商人们满载着从辽东、朝鲜、倭国乃至北美搜罗来的皮毛、矿石、人参、木材、玉米等土特产来此交易,并贩回布匹、茶叶、铁器、蔗糖、食盐等北方紧缺的商品。然而在皇夫的遇刺身亡以及倭国内战的两大事件的影响下今年南下的商船明显比往年少了将近六成。不过从南洋火速赶来的战舰很快就弥补了这些数量上的缺口。因此在外人眼中吴凇港还是一如既往地繁忙。
    “真是太壮观了!会长,我敢打赌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阿姆斯特丹、亚历山大、伦敦在她的面前也要黯然失色。”船头上一个头戴小红帽的欧洲青年面对为战争而忙碌的长江口激动地赞叹道。
    “那是当然。这里是连接帝国内陆运河与海洋的枢纽。我们的船队将从这里驶入帝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并一路逆流而上抵达帝都南京。”看着身边像孩子般跃跃欲试的青年,陈家明微笑着指引道。
    “会长,帝都南京是马可波罗记述中的大都吗?”青年好奇地问道。
    “不,大都在离这数百海里的北方,我们汉人称其为燕京。现在她已不是帝国的都城了。”陈家明一边解释,一边指了指年轻人头上戴着的小红帽善意地提醒道:“热雷米亚,我说过很多次了,在我们的船上你不用戴这东西。”
    “会长,谢谢您的好意。不过我在欧洲的同胞现在还戴着同样的记号。所以我想我还是继续戴着它好了。”热雷米亚腼腆的一笑道。
    不错,热雷米亚是一个来自威尼斯的犹太人。在这个时代的欧洲,所有犹太人都要戴红帽子以标示身份。犹太人只能统一住在犹太区。此外他们还不被允许拥有任何产业,钱币或许是他们唯一能拥有的财富。事实上,不仅在欧洲,就算是在奥斯曼帝国等穆斯林国家犹太人仍被规定戴上独特的标志加以区分。但他们在穆斯林国家的所受的限制远小于欧洲。因此不少欧洲的犹太人选择了从欧洲迁往奥斯曼等国谋生。并在这些穆斯林国家充当医生、管家、翻译等体面的工作。不过随着中华帝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并开始为黄皮肤的东方人服务。这不仅是因为为汉人工作能赚取更多的报酬,更是出于中华文明在宗教上一贯平等的传统。
    热雷米亚便是这其中的一员。凭借着聪慧的头脑、敏捷的反应以及勤快的手脚,他很快就从香江商会的众多威尼斯雇员中间脱颖而出,并得到了随陈会长一起来中原本部学习的殊荣。对于这次的东方之行热雷米亚真是即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自己终于有机会来到马可波罗笔下的那个黄金之国。忐忑的是自己是否能给本部留下一个好印象。多年为香江商会工作的经验告诉他这些自称汉人的东方人可不比那些生性懒散的土耳其人、放浪贪婪的基督徒。这是一个十分聪慧的民族。他们与犹太人一样精于算计、勤俭持家。想糊弄汉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相比那些为土耳其人服务的犹太同胞,热雷米亚等人往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不过在他看来这些付出完全是值得的,因为他所得到的回报也颇为丰厚。更重要的是他在香江商会能得比金钱还来得重要的东西——尊重。
    眼看热雷米亚固执地不肯摘去那带有歧视色彩的小帽,陈家明只得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于是他随即便转了个话题道:“热雷米亚,你这是第一次来中原吧。我们中原的饮食习惯你可能都不适应。我在南京认识几个长期犹太人,如果不介意的话,你可以寄住到他们那里。”
    “谢谢会长。其实我出发时长老也给了我一封介绍信,要我到南京后凭此投靠那里的同胞。”热雷米亚感激的说道。
    “哦,是这样啊。那我就放心了。如果你在南京遇到什么困难的话尽管提出来。商会一定会帮你解决的。”陈家明和蔼地说道。
    虽然只是默不作声地行了一个礼。但陈家明的一席话语其实说得热雷米亚心里暖滋滋的。在他眼中陈家明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商人。仁慈、慷慨、谦逊等诸多高尚品德在他的身上得以体现。殊不知这种对下属的人文关怀本就是儒商文化的一大传统。
    就在热雷米亚在心中受宠若惊之时,一艘从他们面前经过的货船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却见货船上的男男女女们正以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边。粗陋的服饰以及拖家带口的情景,让热雷米亚不由联想到了大西洋上那些前往新大陆的移民船。于是他当即便向陈家明好奇的问道:“会长,这些人要去哪里?”
    “去太平洋的另一端。他们将在北美大陆安新家。”陈家明随口回答道。
    “您是说他们要离开富裕的中华帝国移民去遥远的新大陆?!”热雷米亚瞪大着眼睛惊讶道。在他的印象当中中华帝国简直就是一块人间乐土。不仅富庶而又强大,其对犹太民族的态度更是让热雷米亚深信中华帝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称得上平等自由的国家。若非有浩瀚的海洋与荒凉的戈壁高原阻挡,恐怕欧洲的那些一贫如洗的平民早就想尽一切办法蜂拥而入了。可现在竟会有人放弃如此乐土跑去贫瘠荒凉的新大陆!
     
   
203为解压中华忙移民 承夫志女皇设基金


    
    面对热雷米亚那难以置信的表情,陈家明心中一时也是感慨万千。若论国力而今的中华帝国确实足以笑傲天下。但在此繁华外表下所掩藏的诸多弊症,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而在这其中最困扰中华朝的莫过于日渐增加的流民。其实流民现象和流民问题,是中国历朝历代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但中华朝的流民却有着不同于以往朝代的姿态和规模。历史上造成流民大量出现的原因有许多。总的概括起来不外乎是土地兼并、灾荒、饥馑、兵灾这几条。对于中华朝来说十年的和平生活后两条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惟有灾荒与土地兼并一直犹如梦魔般纠缠着中华帝国催生流民不断产生。
    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家,翻开史籍,水、旱、虫、风、霜、雪、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比比皆是。旱则“赤地千里”,涝则“一片汪洋”。就算中华帝国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科学知识,拥有他国无可比拟的财富以及军事实力都无法战胜残酷的大自然。中华朝立国至今几乎每一年都会遇上一两次规模较大的自然灾害。对此弘武朝上下虽然十分重视,并配有一系列相关的救灾措施。但时代的局限却使得这些人为的补救措施显得颇为有限。
    不过相对于自然灾害而言,真正让中华朝流民不断增长的因素其实来自人为。虽说中华朝目前也有公社农场、公社牧场之类的组织。但相比之前朝代在开国初期对土地兼并的严格限定,中华朝在这方面显得极为宽松。以至于东南、华北地区的土地刚通过战争平分到农民手中,转眼之间就又落到了财阀、地主们的手中。这原本是中华朝上层十分乐意看见的现象。因为那些被从土地上剥离的农民会流入城市成为帝国制造业极需的劳动力。但这只是人们一相情愿的理想设定罢了。姑且不论好逸恶劳之类的阴暗本性,光凭中华帝国目前的工业水平就根本无法吸纳那些与日俱增的流民。此外中华帝国废弃人头税的做法也从另一个侧面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若是换在之前的各个朝代,面对如此情形,统治者势必会出台法令限制土地兼并、重启人头税、并下令严格限制流民外出。种种措施其实都旨在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机构、军队等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的润滑剂是农民的赋税。既“无地则无民,无民则无赋”。更何况流民一直以来都是中原动乱的一大诱因。但对中华朝来说农业上的赋税已不再是其唯一重要的财政来源。地理大发现更是给帝国带来一种全新的解决之道——移民。
    正如同一时代的英国鼓励本国的清教徒、失业者远赴新大陆谋生。在中华帝国的一些官僚看来将那些麻烦的流民装上船运往遥远的美洲澳洲,远比在本土为他们安排生计来得省心得多。虽然在此之前他们往往要连哄带骗外加威胁才能让失去土地走投无路的百姓同意画押去海外的蛮荒之地开垦。可一但船只起航,那些百姓便成了他们笔下随手划去的一连串数字。是生是死都成了老天爷与他们自己的问题。而事实也证明,官僚们总是倾向于操作简便责任小的选择。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批又一批远赴重洋的开拓者。
    身为香江商会的会长陈家明对于这场移民潮的背景自然是一清二楚。但在热雷米亚这样的外邦人面前他还是一脸淡然地解释道:“美洲目前虽然还是一片荒芜,但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而帝国的百姓也十分乐意为帝国开拓新的乐土。以我们汉人的勤劳相信用不了多久那里便会成为帝国不可或缺的粮仓。”
    “会长,贵国的民众可真有开拓精神。难怪欧洲大陆一直都在盛传太平洋已经变成了中华的海。”热雷米亚听罢心悦诚服地赞叹道。
    “哦,中华的海?欧洲那儿有这种说法?”陈家明打趣的问道。虽然之前已经在印度洋上走了一遭,可“中华的海”这一称谓陈家明还是第一次听人提起。
    “是的,会长。在古代罗马人曾经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的绝大部分地区。因此他们自豪地称地中海为‘我们的海’。现在太平洋的沿岸除了中华帝国外没有第二家势力指染。太平洋当然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华的海。”热雷米亚理直气壮地说道。
    “中华的海”确实是一个让人听了怦然心动的词。陈家明不得不承认他身旁的这个红毛雇员很会说话。或许正是这一点使得热雷米亚每每都能讨得中国上司的欢心。然而陈家明却并没有得意太久。就在他们的船队缓缓驶入港口同时,不远三艘战舰正扬帆北上。这一情景分明在提醒着他就在帝国临近的海域有人正在挑战着帝国的霸权。“中华的海”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平静。
    话说陈家明怀揣着心事沿着长江一路逆流而上之时,身处南京皇城的孙露却正在处理着丈夫留下的遗产。虽说杨绍清生前一向为人简朴向来不追逐名利也不过问商会的生意。但香江商会少东家的身份还是让他成为了整个中华帝国乃至世界都不可小窥的富翁。当然这些财富在中华皇室财产面前算不了什么。孙露也大可以随手就将这笔遗产划入皇家宝库之中。可身为杨绍清的妻子,对于这笔遗产孙露有着更符合丈夫性格的处理方式。
    “贤王奖?陛下您的意思是想用亲王殿下留下的遗产来奖励那些在科学上取得成就的学者吗?”暖阁之中面对女皇突如其来的决定,方以智惊愕地询问道。
    “是的。朕想将贤亲王所遗留下的众多地产、股份一并变卖,将其全部财产作为设立贤王奖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奖给那些对人类文化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其实不止是科学界。朕的设想是将奖金分为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天文、地理等奖项。”孙露颔首证实道。其实这个想法她与杨绍清很早以前就已经商讨过了。一直以来杨绍清都希望能与妻子一起放下权利的重担一起隐居山野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因而在听孙露提起过诺贝尔奖之后,他便萌生了将自己的财产悉数捐献也设立一个相似奖励基金的愿望。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愿望最终会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实现。
    不过设立基金奖励对各种学术有贡献的人,在这个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