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领域的开放,后续的投入更是可观。自然还涉及对投资的优惠保护措施,简化人员往来手续、文化交往,甚至军事交流。这一切远远高于当年中国与美国达成的市场准入的协定。
表面上当然还要说明这不是一个排他性质的经济合作组织,实际上任何一个区域贸易组织都有一定的排他性,否则组织起来干什么呢?欧盟不排他吗?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排他吗?日本人自己把国内市场封闭起来,却拼命打入别人的市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可是其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七十七国集团等的建立终于使日本经济风光不再,难以向世界市场大举扩张,经济进入了十几年的持续低迷。当然其内部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不过极端依赖国际市场的日本经济,更容易受外部条件的制约应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专家介绍结束后,双方继续就事务性和专业问题进行交流,王刚则邀请宫本去花园散步――单独会谈的代名词。不过这次各有一名翻译。
王刚:首相阁下,贵方真有决心推行这一方案吗?
宫本:这一方案提得可能太突兀了,造成了贵方的疑虑。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杀伤力太大了,尽管贵国的承受能力要强一些。我们希望日中能携手共进,结合各自的优势合力提升双方的经济。就本人而言决心很大,也寄予厚望。希望主席阁下能以个人的威望消除贵方的疑虑。当然这一方案仅是单方面的设想,希望能加上贵国专家的意见,形成一个完整的更具操作性的计划尽快付诸实施。
王刚:我国经济目前已初步具备了法制完备、环境健康的发展基础,如果能与近邻日本合作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与经济专家多次讨论中日经济合作的问题。不计受制于政治因素的年代,都觉得至少错失了十几年的宝贵时间。否则两国的经济必定不是现在的规模,真是令人扼腕叹息。首相的提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中日两国应该联手发展经济,也可抵御那些排他性的区域贸易组织对我们的限制。限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会有不少受限制的合作领域,但能紧密合作的领域仍是十分广阔的。当然合作应该仅限于经济的范畴。
宫本:哈依!这个组织还应该有扩展的余地,所以我们建议称之为东亚经济合作组织。
王刚和他的领导班子仔细审视了日方的方案,察觉了宫本集团的意图。首先这些项目大都涉及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环境,与生产能力有关的很少,而且我国至少还要投入几万亿元的配套资金;其次,日本作为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主导方,当然在项目的展开时唱主角,成为“盟主”;我国的金融、保险、投资市场全面对日本开放,我国将成为日本“老板”的加工厂了,老板当然是得大头的。如此一来日本的国力将大幅增长,自然军力也能得到超常规的发展,日本人将以和平的手段实现当年“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而且中国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就不会愿意打仗,反对武力“解放”台湾的力量就会大增。
然而王刚的胸怀又岂是宫本之流所能窥视的呢。当今的世界各国都在组合贸易集团、经济组织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我国也已跨出了一大步,与朝鲜、老挝、柬埔寨、缅甸,甚至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还有坦桑尼亚建立了实质上的经贸联盟。但是这些国家的国力太弱,联合后也不足以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抗衡,如果中日在经济上能联手,将能雄视全球的各经贸集团。至于日本想当经济上的“盟主”,那也不妨。只要能率领联盟去攻占全球市场的最大份额就可以了。至于日本人能获取比我们多的利益就更不是问题了,我国实施所开放政策就是要让外国资本家来赚钱的,即使是港资、台资不是都发了大财了吗。但是我们学到了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工厂都是在中国的,又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开放政策难道还怕日资大规模进来吗?至于日本投资的是民用、环保的项目那是自然的,难道日本人会来建兵工厂,生产先进的舰艇吗?
至于中国变成了日本的大工厂,那就更好了。中国的地方那么大,难道会没有地方建我们的基础工业和军事工业吗?至于日本想把我国变成他们的附庸国,那只是他们的梦想。只要我们有自己的基础工业,有自己民族的思想文化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日本军国主义又岂能梦想成真呢?
王刚决心接受这一挑战,通过另一个领域的斗争,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完成强国的大计。
中日首脑会谈取得的成果,一旦变为现实,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会后发表了公报,要点是,两国首脑认真讨论了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的方案,以应对当今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日两国是近邻,经济又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又是亚洲最大的经济实体,合作发展经济将有利于东亚地区经济摆脱危机,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来。公报指出商讨的经济合作组织不是排他性的组织。其后又发表了两国外长会谈的公报,宣布成立中日联合工作组起草条约文本,定于2月1日在日本大阪召开工作组第一次全体会议,2月8日在上海召开第二次会议。王刚主席将于2月中旬访日,以推进两国全方位的友好交往。这充分说明双方都有经济合作的强烈愿望。
华和山庄20:30
晚上,王刚主席一行出席了郑和明先生在山庄设的欢迎宴会,还有不少美国华人和华侨社团的上层人士。席间宾主相交欢洽。主席一再请在座的各位把在美的华人华侨团结起来,互相照应,有事完全可以找大使馆、领事馆。也可以通过信件、电子邮件找我反映。
应他们的要求,王刚主席对统一的期限作了解释,指出台湾岛上的某些人物把这点说成是武力威胁,还妄言台湾的“独立”地位将得到某些大国武力保护。这是荒谬的。中央政府的一贯立场是全力推进和平统一的方略,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这次我们公布的统一期限是作出了最后的和平努力。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联合国都承认我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维一合法政府,当然就是中央政府。台湾当局只是中国内战的产物,我们绝对不能容忍国家分裂的状态再继续下去了。难道那些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希望中国永久地分裂下去吗?难道他们国家的人民肯让自己的子弟去为台湾的某些人的分裂活动牺牲生命吗?从中也可以看出台湾少数搞分裂的人是没有理智的。我不相信台湾同胞还把命运交在他们手中。我们在2010年6月30日之前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王刚斩钉截铁的话语震撼着在座的每个人的心。
宴会后王刚单独约见了郑和明先生。双方略加寒喧立即切入正题。郑还以为是动员他扩大在华投资的事。其实资本最主要的是追逐利润,靠“动员”或“感情”引进的投资既不会长久,也不可能大规模。我国良好的经济秩序和活力才是引进巨额外资的基础。
王刚:“我想拜托郑先生一件事,雅加达的林雅楠先生是郑先生的旧交,他似乎还未能察觉印尼华人的危局,因此始终未能与印尼的华商联谊会精诚团结。希望郑先生有机会能多做些工作。印尼华人不能抱成一团的话,政局一旦有变是要吃大亏的。
王刚提到的林雅楠是华人富商,在印尼很有影响力。只是受国民党的影响太深,并对我国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印尼华人很有怨气,因此未能与我国支持的华人华侨组织连成一气。
郑和明感受到王刚对海外华人的一片真情,动情地说道:“主席看得深,林先生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我的话他也许听得进。在美国我也感到,在大使馆官员和祖国来的企业家的支持下,华人社团的联系紧密多了。华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利益也得到了保障。不过现在苏瓦尼总统的政策很开明,华人得到了尊重。印尼军人的威望也大不如前了,他们还敢搞政变?
王刚的话语有点沉重:“我们不得不防啊,那里有700万同胞,他们已经多次受到印尼军方策划的暴行摧残,不能让他们再受难了。祖国的国力和军力近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不过他们终究离祖国远了点。如果他们能抱成团,我们的援救会更有效些。”
郑和明十分感动,感受到强大的祖国确实成了华人的坚强后盾。
这一外交回合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国内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随着双方讨论的经济合作方案的细节的披露,在各界都展开了言辞尖锐的辩论。中央指示要求各大媒体让各种观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发表。一派观点认为我国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是在国家政策保护下才得到稳定发展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也很小。一旦强大的日本资本涌入我国,那么国有企业都将无法与之抗争,我国将沦为日本的经济殖民地。国际资本就可以在中国兴风作浪,左右我国的政策。日本人以经济入侵的手段同样达到了当年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
但大多数专家和民众都认为改革开放既然是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国策,怎么能怕外资大规模进入呢?目前外资的总额已经在4千亿美元左右,那都是按照我国的法规投资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日本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再投入这么多,怎么会动摇开放政策呢?我国的国力是如此的强大,又建立了健全的法制体系在监控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全有能力消化引进的外资。在外资得利的同时,我国的国力也会得到增强。
通过辩驳,真理越辩越明。但是事情究竟会怎样发展呢?
第二节 海军没有第二
北京中南海2月14日
正在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将对我国的安全战略、海军的作战方略作出历史性的决策。从1950年起我军为了解放台湾已经足足准备了半个多世纪,然而这段时间整个世界的格局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完成统一大业仍需作出不懈的努力来准备,因为对手已经变了。当年国民党的败兵刚逃上台湾岛,士气低落;经济极为脆弱,干脆实行起来“原始共产主义”的供给制。而美国人也已放弃支持国民党政权。现在的台湾当局依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大发展时积累的资金,已经把台湾岛变成了一个用各种先进武器装备起来的堡垒。经济上曾经获得“亚洲四小龙”的美誉,总体的民众生活水平还超出大陆一大截。最关键的是美国人已经狂言要“协防”台湾,并有相当的实际行动。而这些“协防”的美军必须依靠日本的基地,这就把日本人也牵扯进来了。因此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2支最强大的海军在“协防”的一座堡垒。
反观实施渡海作战的主力――我国海军却是最弱的一个军种。表面来看这支海军还是相当“风光”,据说总吨位可占世界第三,而且加上去年服役的航空母舰,舰艇种类极为齐全:航母――还是核动力的、导驱、导弹护卫舰、登陆舰艇,甚至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核潜艇,还既有导弹核潜艇,又有攻击核潜艇。什么垂直发射、舰载预警直升机也很引人注目。而且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也有不俗的力量,至于岸防部队更是强大――那是陆军的延伸。
可是不但王刚不认为它强大,而且日本人、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甚至微型国家文莱也不认为它强大。毛病出在它的基础设施――也即支持这些作战装备的基地、它的实战表现和实战经验上,现有的这一切不足以完成它的任务――解放台湾、保卫南海的岛屿和领海不受侵犯。当年名震世界的德国潜艇的一个洞库就要消耗6-7千吨钢材,钢筋混凝土的洞壁厚达几米,盟军的重磅炸弹也徒唤奈何。美军的航母基地外的反潜声纳网,那都是用黄金堆起来的,其运作又岂是容易的?在二战时美军为了攻占比台湾不知小多少的冲绳岛,动用了多少航母、巡洋舰、登陆舰艇啊。
国人都知道“近海防御”战略已经不能有效地保卫中国的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海军新的使命和作战需要。然而为此将要付出多少代价,可能还知之甚少。为了容纳航母集群、不断增加的重型舰艇,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来新建和扩建海军基地,而为了保卫这些基地又是巨大的投资。还必须有大批的专家、参谋人员策划,部队的大规模演练,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可靠的出击基地。
当然更重要的是海军的实战经验。我国的陆军在红军时代已经有与50万-100万围剿的国民党部队交战的经验,后者可是有著名的德国军事专家作为参谋来策划行动计划的。其后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积累了在逆境中保存力量的经验。败而不馁的经验对一支世界级的强军同样是极为宝贵的。在抗日战争中,装备极差的八路军同样敢于组织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这样的战役歼灭日军。在解放战争中更是拥有了攻坚战和围歼几十万敌军的经验。这才有朝鲜战争抗击头号帝国主义的勇气和能力。当年前苏联以百万大军压境、几十个坦克师,5千架战机对准北京,最高统帅部仍能谈笑风生间化解危机。我空军部队诞生之初就在前苏联空军的支持下,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搏杀,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那么海军呢?
解放一江山岛是我军唯一的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然而规模太小。在50多年后终于有了攻占富国岛和昆仑岛的登陆作战的成功战例,令我军为之振奋。不过那是特殊情况下的战例,岛上的守军既弱又无充分的准备。再说作战的规模也不大,无法与未来的台海之战相比。那场与南越的西沙海战以及与越南的南沙海战,虽然悲壮和神奇,而且战略意义极大。可是那些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和登陆舰艇全未派上用处,对今后的海军作战的战术借鉴意义也不大。
要想在这样的基础上,以至多一年半的时间作准备来挑战台湾海峡,挑战日美海军,非有极大的魄力、非常的措施,也许还要靠机遇才能成功。
今天的军委会议作出的任命,也许就是非常的措施:由曾友君大将出任海军司令员,聂海青大将调任副总参谋长。王刚当然不是看中曾友君的专业知识,也不是要他指挥舰队,而是要借重他的胆识打造一支令敌人胆寒的远洋海军。曾友君是去年12月上旬就接到指令的,军区工作的交接很简单,反正是由原副司令员接任。他一头就扎到海军的参谋部去了,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今天要向军委交卷了。
会议首先是由总参情报局局长林双清中将报告周边的安全形势,要点是:
-台湾:中央政府宣布统一的最终期限后,加重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政经形势一片混乱。但是在台独势力的影响下,台湾当局仍未能采取实质性的谈判步骤,试图依靠美日的“协防”顶过去。最近又派出了庞大的以军购为主的团队赴美,一是要求加快“TMD”的部署,增加“爱国者III”型防空导弹的数量,采购4架E-3D预警机、8座反隐形飞机的“冲激雷达”以加强预警力量,要求美方立即交付4艘阿利。伯克级宙斯盾战舰。二是请求美军立即派遣航母集群开赴台湾近海海域,进行协防演练。估计美方都能答应。
日本人在其中起了恶劣的作用,一是投入不少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