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柯这时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大家都各忙各的,只有张国炜有心理准备:杜柯又要装逼了。
杜柯挂上【鹰的翅膀】,觉得有点刺激,2米22的高度,他用背越式闭着眼也能越过,更注重起跳瞬间爆发力的俯卧式,杜柯在训练中有玩过,但从未在正式比赛里使用这种经典跳法。
俯卧式跳法自1923年被发明以来,一直到80年代还有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使用,这种跳法的寿命持续了六十年,一个甲子的时光足以证明它的经典性和实用性,只不过更先进的背越式出现后,俯卧式便退居一线极少露面。实际上在一些青少年比赛中还能见到俯卧式,成年组的跳高比赛几乎清一色的背越式。
杜柯深呼吸几轮,有种刚出道时做A标的赶脚,用背越式跳2米40他也能十次过八九,此刻面对2米22高度,他竟有些小忐忑。
杜柯开始助跑,和背越式的J型助跑相比,他这次的直线助跑速度并不快。俯卧式跳高更像是跳高,因为这种跳法更注重跳,背越式则需跑跳结合。
当杜柯跨出前几步后,张国炜挺直身子凝神观望:“虽然是资格赛,但这毕竟是世锦赛啊,杜柯你可真敢玩。”
张国炜吃惊杜柯的行为,但他并不紧张杜柯是否能晋级决赛,杜柯即便演砸了俯卧式,他也还剩两次试跳机会,让杜柯用背越式跳两次,他肯定能过2米22嘛。过了2米22,又会刷出三次试跳机会,杜柯认真点跳,过了2米31的及格线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大神就是这样,玩心太重,跟周伯通似的。”张国炜只能这么解释杜柯的童心。
这时其他待命的国外运动员忽然发现,杜柯的助跑轨迹好诡异啊。
“跑直线,杜柯要干嘛?”
“难道他要……”
大家正疑惑着,杜柯已助跑到横杆前,他正面对着横杆,腿部猛然发力、整个人拔地而起。
俯卧式起跳瞬间旱地拔葱这一下是决定性的,杜柯的直线助跑速度可以不用超快,但起跳时一定要爆发出全部的起跳力。
杜柯腾空而起,垂直高度足够,他腹部对着横杆过杆,状如大鹏展翅,又似饿虎扑羊。
“俯卧式!”围观的运动员、记者终于看明白了,杜柯在资格赛中的第一跳,居然使用出了几十年未在江湖上出现过的俯卧式。
杜柯腹部过杆之后,在空中调整身体重心快速下坠,并提臀收腿避免碰杆。他用俯卧式一越而过2米22高度的横杆,面部朝下着垫。
“过了!”张国炜看傻了眼,杜柯不仅用俯卧式过了2米22,而且杆上高度充足,得有10厘米左右,2米22加上10厘米那就是2米32。
根据往届世锦赛的数据,能越过2米31高度的选手也就十几个,本届世锦赛男子跳高有43位选手参赛,不出意外的话,43位选手中的三分之二用背越式也过不了2米31的及格线。2米31的及格线,国际田联并非拍脑门随便设定的,他们根据一年来的男子跳高平均成绩设定了2米31的及格线,目的是让三分之一的选手晋级决赛,大部分选手被淘汰。
“杜柯这是在干嘛?蛤蟆功?”观众席上,苏云看的是不明所以。
杜柯的大伯耐心解释到:“小苏,这你就不懂了,杜柯这招可不是蛤蟆功,此乃狮子搏兔、猛虎下山,是大型猫科动物的绝技,别扯到蛤蟆这种两栖动物上去了。哦,对了,这种跳法叫俯卧式,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这是最主流的一种跳法。”大伯是搞田径出身的。
苏云不好意思的一笑:“我就当过几天田径记者,外行人说外行话啦。我从没见过有人在正式比赛中使用杜柯这种跳法,但我觉得俯卧式不可能比背越式跳的更高吧,否则80年代之后为什么大家都不用这招了?”
大伯点点头:“当然,对于同一位运动员来说,背越式肯定跳的更高,就说杜柯,他用背越式跳出了2米46的世界纪录,用俯卧式最多只能跳到2米30左右,打破天2米35,不可能再高了。就像小苏你熟悉的游泳运动,杜柯游蛙泳可以战胜其他的蛙泳选手,但他游蛙泳绝对无法游出比他自由游更快的成绩,这么说你能理解吗?”
苏云明了:“就是说杜柯正在用蛙泳泳姿参加自由游比赛,跳高版的。”
大伯:“嗯,差不多吧。”
苏云操着国际田联主席的心:“他这么玩,会不会没朋友啊……”
跳高区,裁判举起白旗,杜柯这一跳有效。
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可以用任意跳法过杆,前提是脚部起跳,杂技马戏中的某些特殊空翻动作不被允许使用在跳高比赛中。
俯卧式当然是符合跳高竞赛规则的,杜柯用俯卧式越过了2米22高度,引发了热议。
各国跳高选手有目瞪口呆的,有不明觉厉的,有热烈鼓掌的,还有吐槽谴责杜柯装逼的,反正热闹极了。
“很神奇啊,杜柯用俯卧式跳过了2米22!”
“这也不难,我在训练中也曾使用背越式之外的跳法跳过了更高的高度,2米26。”
“那你在世锦赛中跳个试试?”
“杜柯这是在鄙视我们吗?”
“你有本事你也可以鄙视啊,没关系的,我们不会介意。”
……
“嘿!杜柯!”中国田径队高指导喊着杜柯的名字。
杜柯跑到广告挡板前,隔着几米问高指导:“高指导,你找我?”
高指导有些激动,不是激动杜柯用复古玩法跳过了2米22,而是担心、紧张产生的情绪激动:“杜柯,咱别玩了行吗?这可是世锦赛啊!”他担心杜柯玩火自焚,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如果在资格赛中就被淘汰,那就糗大了。
杜柯有点童心未泯的一笑:“再玩一次,最后一次。”
第477章张弛有度
男子跳高资格赛继续进行。
A组22人,B组21人,横杆升到2米31,AB两组一共还剩17人。
在2米29高度上,一半以上的选手都被淘汰,这个淘汰率有点高,或许跟今天上午的绵绵小雨有关。
鸟巢上空阴云密布,场内小雨朦胧,绝大多数跳高运动员不喜欢阴雨天,温度陡降六七度,让体脂含量很低的跳高选手们感觉有点压抑。
王雨三次未能越过2米29,张国炜第三次才过2米29,杜柯在尽情玩耍之时却未忘记首要任务,在2米29高度上,杜柯采用背越式,一次过了2米29。
让人大感意外的是,2米40俱乐部的成员、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跳高冠军尤科夫,他跳了三次居然也没越过2米29,俄罗斯的奥运会冠军想进决赛很难了。
资格赛的及格线设定为2米31,及格线之前还有四个高度,这四个高度是给选手们找感觉、以及计算小分成功率。
如果有12名(含)以上的选手越过2米31及格线,他们将直接晋级决赛。
不足12名选手越过2米31,则从越过2米29的选手中挑选成功率最高的一位进决赛,凑满决赛12人。
奥运会、世锦赛的跳高决赛中,我们最少能看到12位选手,最多时能见到十五六人,赛制决定了这种晋级模式。
所以在资格赛中连2米29都没越过的选手,晋级决赛的概率几乎为0。
杜柯在2米29高度上采取稳妥战术,使用背越式一次过了2米29再说,先保证小分成功率。正如高指导所言,男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如果无法晋级决赛,看杜柯如何向父老乡亲交差?尤科夫这种奥运冠军99%的可能性会出局,世锦赛绝非儿戏,稍不留神就败走麦城了。
资格赛2米31高度试跳开始,杜柯的抽签序号靠后,他左瞧瞧右瞅瞅,同时关注A、B两组的赛况。
两组还剩17人,跳到第13人了,在这13位选手中,第一次试跳就过2米31的有4人,邦达连科、德劳因、坦贝里、托马斯等四人一次就过2米31,他们直接晋级决赛。PB为2米43的巴希姆第一次试跳也没能越过2米31。
其他选手大多穿了件薄外套和长裤,出场试跳时脱去外套和长裤,杜柯一身短打,好像不太畏惧阴雨天气,这时轮到他试跳2米31。
“这届世锦赛的男子跳高整体水平不算很高啊,莫非和天气有关?”杜柯观察了十几位选手,搞不好资格赛中都凑不齐12位越过2米31及格线的选手。
“那就来点刺激的事情吧。”杜柯玩心又起,他走到直线助跑位,看来又要玩俯卧式。第一次试跳2米31用俯卧式,过了最好,如果不过的话,剩下两次试跳就老老实实的用背越式过关。
“2米31也用俯卧式?有点托大了吧?”尤科夫连2米29都没越过,他不敢不愿相信杜柯用俯卧式能越过2米30以上的高度,这太伤自尊了。
杜柯开始助跑、起跳,还真是俯卧式。
过杆之时,杜柯的腹部貌似擦杆,横杆晃了晃但最终并未落地。
裁判举起白旗,杜柯以俯卧式越过2米31及格线,直接晋级男子跳高决赛。
“……”尤科夫无语问苍天,走了,不想看了,多一个人越过2米31及格线,对他来说就多一分危险,他对晋级决赛已经不抱希望。
最终,刚好12人越过2米31及格线,这12人将参加明晚的男子跳高决赛,杜柯、张国炜携手晋级决赛,另一位中国选手王雨被淘汰。
按惯例,杜柯在赛后肯定首先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然后挑一两家外媒意思一下。
杜柯接受完央5记者的采访后,发现一位络腮胡子把脸都遮住一半的白人记者连蹦带跳在喊自己,杜柯看了看大胡子记者马甲上的字样:俄新社。
杜柯在喀山留下了美好记忆,俄罗斯人民对他很热情友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杜柯接受完中国记者采访后,第一时间走到俄新社记者面前,关照一下俄新社的生意。
“杜柯你好,我是俄新社常驻中国的记者谢尔盖。”俄新社记者自报家门,开口就是一句倍儿溜的普通话。
现在会说普通话的外国人太多了,杜柯早已习惯:“你好谢尔盖。”
俄新社记者知道杜柯留给外媒的采访时间不会很多,他直入主题:“你在跳高资格赛中,使用了@@%%XXX……”他忽然冒出句俄语,蹦蹦跳跳加比划手势。
杜柯看一眼就明白,俄罗斯记者估计不清楚俯卧式用中文如何表达,他正在用肢体语言描述俯卧式。
杜柯笑道:“你想说的是俯卧式吧?俯,卧,式。”
俄新社记者点点头:“是的是的,俯卧式。你是唯一使用俯卧式的选手,跳过了及格线,在跳高决赛中,你还会这么做吗?”
杜柯不置可否:“对我来说,首先要确保决赛中较好的名次,其次才是重温经典。你们的雅辛科曾用俯卧式创造了2米34的世界纪录,这是俯卧式跳法的历史最好成绩,向前辈致敬。”
俄新社记者:“你可能会超越前辈吧?”
杜柯笑了笑:“顺其自然,谢谢。”说完就走了。
俄新社记者对本社一位同事说到:“完了,这种早已深埋历史的纪录他也不放过,也要挖出来超越掉……”
……
雨,时落时停,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小雨转中到大雨,哗啦啦瓢泼了一个小时。
好在傍晚六点时分雨停了,否则今晚的比赛将后延,小雨可以硬扛,中大雨就没法继续。
室外田径比赛,天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这都是比赛的一部分。
运动员们最喜欢的外部条件是晴到多云,20…24度左右的温度,空气湿度适中,有点小微风拂面最好,风速不要太大,1。5米/秒…2。0米/秒的顺风为佳。所以北半球的室外田径比赛往往安排在3…9月份进行,合适的气候条件有助于田径运动员们创造好成绩。
但室外体育场毕竟不是空调房,风和日丽、碧空如洗的日子让人感到惬意,遇着阴雨潮湿、风起云涌的时间你也得上场。
19点,男子200米决赛即将鸣枪,雨虽停了,但跑道并非绝对干燥。
今晚,在鸟巢略湿的跑道上,杜柯将向他的第三枚田径世锦赛金牌发起冲击——男子200米决赛。
第478章200米决赛
天气预报说今晚有雨,鸟巢的八万多观众很多披上了透明雨衣,这种便宜雨衣是组委会现场发放的。
鸟巢的夜空依旧阴着,杜柯耸动鼻子,能闻到潮湿味道,搞不好等会儿又要落雨。
阴沉的天气似乎压抑了观众的激情,和前两天的热火朝天相比,今夜的鸟巢要低调很多。
杜柯立于第5道,他的隔壁道次第6道是加特林,8位选手被分在2…9道次,第1道未启用。
杜柯、加特林两人的半决赛成绩都跑进了20秒之内,也只有他们二人跑进20秒之内。
卫冕冠军博尔特因伤退赛200米让这场决赛有所遗憾,无法再次目睹中国公爵VS牙买加闪电之间的飞人对决,加上阴沉的天气,观众们的情绪亢奋度没燃烧到极致也能理解。
杜柯不怕阴雨天,但他跟大多数短跑运动员一样,不太喜欢在潮湿的跑道上奔跑。
加特林蹲在起跑器前等待预备信号,他的双掌按在跑道上,湿润的触感由手掌传遍全身,加特林似乎并不排斥这条湿润的跑道。十年前的赫尔辛基雨夜,当时气温只有10度,加特林正是在那届世锦赛上成为了100米、200米的双料冠军。
“我喜欢这种天气,没错,就是这种潮湿的感觉。”加特林猛然起身高高跃起,斗志昂然。
“贾斯汀·加特林,从赫尔辛基到鸟巢,十年弹指一挥间,他又一次站上了世锦赛男子200米决赛的跑道。”杨老师正在解说比赛。
“没错,十年前的赫尔辛基雨夜,我刚好也在现场。”刘祥回到了解说席,跳高跳远不在他的解说业务范围之内,100米…400米、跨栏、接力跑等单项由刘飞人搭档杨老师解说。
十年前的赫尔辛基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决赛,当时正处在巅峰期的刘祥输给了法国人杜库雷百分之一秒,屈居亚军。半小时之后,刘祥亲眼目睹加特林获得男子200米金牌、成就双冠王辉煌。
“加特林不容易啊。”刘祥挺有感触的说到,他跟加特林属于同时代人物,当年的跨栏飞人已经退役,比刘祥还要大一岁的短跑飞人加特林却依然战斗在第一线。
杨老师听出了伤感调调,赶紧把话题紧密联系在这一枪200米决赛上:“33岁的老将加特林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运动员,如日中天的杜柯志在夺取世锦赛个人第三金,虽然没有博尔特,但我相信这一枪200米会同样精彩。好了,比赛开始!”
男子200米决赛的发令枪声响起,八位运动员开始飚速度。
杜柯的出发最快,但出发之后他并未极限加速。
弯道出发、跑道湿滑,在向心力作用下步频太快容易跌倒,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杜柯在加速跑阶段收了收步频,原本35米完成的加速跑他多用了六七米。
但加特林并不畏惧湿滑跑道,出发之后他的步频很快、摆臂有力,他知道在直道上飚不过杜柯,百米跑决赛证明了这点,加特林在百米跑决赛中输给了杜柯近0。3秒。
加特林要在弯道阶段取得优势,以奠定整场比赛的胜势,他率先完成加速跑进入到弯道途中跑阶段,此时他处在第一位置。
加特林的第6道在杜柯外侧,杜柯一看加特林跑的这么凶,赶紧加大步幅跨了几步进入途中跑。
途中跑阶段的步频相对稳定,跑弯道不怕速度快,就怕跑动频率变来变去,变频越剧烈越容易扑街。
加特林、杜柯二人保持次最高跑速,在40…80米这段弯道区间内进行对决。
两人的弯道技术都很漂亮,他们将身体内倾角度调整到合适状态,然后开始弯道狂飙。
杨老师:“圆月弯刀!圆月弯刀!”
刘祥:“杜柯、加特林两把圆月弯刀,看谁更锋利!”
杨老师:“下弯道不要放松,杜柯加油!”
刘祥:“弯进直加特林还是领先,但杜柯的频率起来了!”
加特林下弯道之后领先杜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