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读书
闲 话 读 书
培根在“论学习”一文中谈到,读书之为学习,在幽居养静之时是一种享受;读书增长了知识和学问,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抑或高谈阔论时,自然不乏谈资,说起事来引经据典地娓娓道来,妙语连珠,逸趣横生,可以给自己装点些门面,不失大家风范;再者,知识和学问还可以使人增长才干,遇事统筹安排,做到临危不惧,好谋而成。
以上说的是读书的主要功能和效用。除此之外,它还有伴人孤独、催人上进的妙用。当你读古人书时,“与古为徒”,你不啻是与古代的某个伟人为伴,感同身受他人生的悲欢离合和跌宕起伏,看着他一步步由穷酸潦倒、举步维艰的处境中,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地走向成功的历程。有的人成功了,显赫一时,光宗耀祖;有的人默默无闻地在人世间走了一遭,却被后来人发现是个旷世的奇才;有的人仕途坦荡,丰功伟绩,青史留名;更多的人历经艰险,苦尽甘来,增益其所不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人:其中不乏有科学家、学者、文人、音乐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看着这样的书籍,当你处于窘境时,他们永不言败挣扎着摆脱困境的努力不就是一种对你的鼓励和鞭策;当你倍感身心疲惫、自暴自弃的时候,他们曾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实践,会使你感到他们与你同在而增添力量和信心,坚持着挺过难关;当你有所进步时,他们的榜样永远是你不可企及的努力方向。
这大概就是精神的力量了!书中就有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奇力量!
我很喜欢美国诗人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的一首诗“生活的赞歌”,一首励志的诗篇。诗歌的前三节,就用诗的语言告诉我们:“不要用悲伤的诗句 告诉我人生如梦!因为沉睡的灵魂与死无异,而事物往往与其外表不同。”“生活是真实的!生活是诚挚的!坟墓并不是它的归宿;你本是泥土,又返回泥土,是并不言及灵魂的。”“耽于欢乐、沉沦于忧愁,不是我们注定的目标和生活;然而行动起来,发现 每一个明天比今天有所进步。”整首诗都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肺腑之言,最后的5节诗,不妨实译如下,与朋友们共勉!
In the world’s broad field of battle;
In the bivouac of life;
Be not like dumb; driven cattle!
Be a hero in the strife!
Trust no Future; howe’er pleasant!
Let the dead Past bury its dead!
Act;……act in the living Present!
Heart within; and God o’erhead!
Lives of great men all remind us
We can make our lives sublime;
And; departing; le*e behind us
Footprints on the sands of time;……
Footprints; that perhaps another;
Sailing o’er life’s solemn main;
A forlorn and shipwrecked brother;
Seeing; shall take heart again。
Let us; then; be up and doing;
With a heart for any fate;
Still achieving; still pursuing;
Learn to labor and to wait。
在这广大世界的途程中,
在人生的征战场上,
做一个斗争中的英雄!
决不做任人驱遣的懦夫!
不要相信未来,虽然欢快!
让过去的成为过去!
执着于活生生的现在!
尽力而为,乐夫天命!
伟大人物的生活唤醒我们,
我们也能使生活神圣,
在身后留下足迹,
在人世的旅程上;……
也许另一个落拓的游子
越过庄严的生活途程,
看见这前驱者的足迹,
将从而振作起来。
那末,让我们行动起来,
听天由命,任其自然;
但仍然努力,仍然追求,
学会工作,善于等待。
在我前进的路上,这首诗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力量和勇气。
2008年10月10日(星期五)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酒
酒
说起酒来,我有一种别样、莫名的依恋;但从未因贪杯过量而失态,或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失去自持的能力。因为我中年以后才开始真正地沾上了饮酒的习惯和爱好,早已没有了初生牛犊的闯劲和凡事好与人较量、一争高下的豪情。已近古稀的年纪,算来酒龄也有28年了。
青少年时期,家中就有饮酒的机会和条件,不知为何却从未受过“杜康”的引诱!我父亲就喜欢饮酒,而且兴趣广泛,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样样都要品尝一下;不过,既然孩子们都不沾边,他一个人独酌,就不会兴致盎然过量饮酒了。每逢节庆的日子,他总会劝我们喝口酒,热闹热闹;我们大抵也会随意喝一二杯红葡萄酒完事,白酒嫌辣,啤酒嫌苦。现在自己喝上了酒,就反其道而行之了:喜欢喝白酒和冰啤酒,甜的红葡萄酒决不沾口;干红有利健康,偶尔也客随主便的喝上几杯;黄酒则是冬天饭桌上最佳的佐料了。
工作后,先是在中学教了8年英语,教师之间是很少相互应酬的,更谈不上什么饮酒了;以后,辞职转业去了工厂,同事之间,压根儿就没有喝酒这茬子事,不过,偶尔几次技术服务,出差用户工厂,却使我体会到了过量喝酒后口干舌燥、肚内发热、彻夜难眠的滋味。一次,出差安徽灵壁县大理石加工厂,晚上厂里把我的工作餐和给某厂领导送行的饯别晚餐一起安排在了厂食堂里。饭局6点钟开始,到9点多钟才收场,桌上没有茶水,大部分菜都还是辣的,而且辣得可以。刚上桌子时,我还不大在意,因为我也是一个在湖南出生的人,多少还能吃一点辣,但很快就有些招架不住了。70年代,当时国内的经济条件还很差,桌上的菜肴都是些农家土菜,主菜是一大锅土灶上烧着的辣的红烧牛肉,当然,酒是不可少的,是什么牌子的酒可就一无所知了,因为我不喝酒,也就不关心这码子事了。在桌上我虽然是一个客人,但坐在给厂领导饯行的餐桌上,我充其量只是一个陪客了。这可有点犯难了,这餐饭局可是以酒为主的。一上桌,主人客气二句,就开始划拳喝酒了;当然,也不会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也要和我闹闹酒的,不会喝不要紧,但总要滴上几滴意思一下的,而且不会划拳也不要紧,敲杠子也可以,再不会,临时一分钟教会你来,我这个陪客总不能自讨没趣,搅了人家热闹的饭局,使大家不开心,只好硬着头皮应酬一下与大家敲杠子,输了咪上几滴酒。看来很不起眼,不就是几滴酒吗?堂堂一个男子汉总还不至于应付不了吧!时间一长,3个小时下来,无数轮的咪,几滴酒怕就成了几两酒了,没有茶,当然也没有白开水,汤也是辣的,慢慢地就感到有些口干舌燥,很是不适了。回到就住的县政府招待所,首先是去找水喝;喝了一瓶水,也依然横身不适,在床上辗转反侧整夜无眠。几乎是滴酒不沾的一个人,初上阵,稀里糊涂地竟然也喝了二三两酒,虽是不适,并无大碍,真是不可思议。
40岁年纪的那年,我进了江苏省外贸工作。工作的关系,社会接触面很宽很广,相应地应酬也多多了。更主要的是,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在奔小康的前提下,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吃饭不再是填饱肚皮、果腹的问题,而是被美其名曰食文化,很有些文章可做。发展经济,就要促进消费;发展三产,饮食行业首当其冲。现在的餐饮业越办越大,越办越豪华,酒的品牌也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高。一句话,生活条件好了,吃也讲究了,质量要好还要有排场。吃饭是品尝菜肴和酒水的,更进一层,是以此为契机,朋友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的,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公款消费的端倪也愈见明显了;但与高层管理人员年薪超过50万以上的高工资相比,这点消费似乎又算不了什么啦!?
与过去相比,现在排场是大了,但总感觉似乎更虚、更假了。大家因工作关系而相识,相处很好而发展了友情。有时难免会一起吃顿饭,小聚一下,叙叙旧;一起饮上二杯酒,就显得更亲近些,联络彼此的感情。酒无疑是一个增进友谊,加深印象的谋介。好酒、名酒固然好;但只要主人尽力尽情了,普通酒也异曲同工同样奏效。记得90年代,有一次在无锡塑机厂,陪同中机总公司接待当时苏联大使馆驻华商务代表,午餐时喝的是茅台酒,晚餐五粮液,厂长问这位客人哪一种酒好些,客人回答:是酒就是好,只能说哪个更好!这大概就是嗜酒如命的人对于酒的观念。孔乙己一盘茴香豆,喝点绍兴老酒,乐在其中;武松三大碗米酒,肚热胆壮,英雄本色;80年代,好酒凭票供应,一瓶一块多钱的洋河普曲,胜似现在的茅台五粮液。
80年代我国企业的财务制度是很健全的。当时工厂厂长要请客吃顿饭,可真是难上难!即便是外商来了,请客吃顿饭,做帐时还要请作陪的外贸公司出张证明函。完全杜绝了公款消费的事情。尽管如此,人情往来的事情总还是难免的。记得82年轻工部轻机总公司与德国巴登费尔德公司商谈该公司与无锡塑机厂合作生产HK300机型事宜,第一次在浙江杭州市谈判时,当时塑机厂的厂长张槐谋和销售科长秦明观与我相约一起乘同一趟火车去杭州,我在南京上车,他们在无锡上车,车上集合相会。当时,南京到杭州,乘火车得要8个多小时,无锡出发也得要将近6个小时,在车上免不了要加点餐,张厂长自费买了点无锡排骨、干切牛肉带上车来作下酒菜,与我们一起在车上小酌闲聊,三杯二盏淡酒很是怡情。时过20多年,对此我记忆犹新。以后,为此项业务,我多次前往无锡塑机厂。每次去无锡,如果不是陪同外商,秦明观先生和厂长都会来车站接我,安排住在火车站附近的中国饭店;因为中国饭店是无锡的一家涉外餐馆兼旅馆,总经理是无锡赫赫有名的特级厨师,与无锡塑机厂协作关系过从甚密,这样吃饭问题就解决了:吃饭时,就几个人挤在狭小的总经理办公室里,酒资自理,菜肴免费。现在看来很是寒酸,却是情谊深长,令人怀念的,既节俭又实惠。90年代后,餐饮消费成了不足挂齿的寻常小事,标准和排场却越来越高了。公款消费,花再多的钱也无人心疼;吃好了嘴一抹就完事,并不留情。
说到酒,似乎有说不完的事;但细细一思量,又都是些鸡毛蒜皮的无聊琐事,说了也无趣。算了,还是就此煞住,暂告一段落吧。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喝酒
喝 酒
喝酒在饮食文化上是个大题目了。世界各国,地理上的差距,气候、文化的不同,生活习俗自然也就大不相同;但喝酒的习惯和爱好,却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一致的。
酒的发明者,其实也是很了不起的,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不是有酒,吃顿饭,筷子动二下就结束了,多没有情趣,尤其是在节日和喜庆的时候;当然,也不能天天花天酒地的不务正业、无所事事。酒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使用得不恰当还会成为生活的奢侈品;酒是生活的装饰品,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把人生装点得格外美丽,完全是锦上添花的东西。酒应当是古代某个时期,人们生活相对较为宽松时的产物,甚至会是一种集体的创造发明,并且历经了许多代人不断的改良。远古时期,五大洲之间,交通不便,相互闭塞,毫无联系,但不论是在古希腊、抑或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到处都可以看到酒的踪迹,这应该是可把酒作为集体智慧产物的一个明证。生活富裕、宽松了,就有了闲人、闲工夫,文化应运而产生、发展;酒也是如此。
酒是多余的东西,一种生活的点缀。酒因此成了一种文化类的商品,追求一定的品位。人们大抵是在节假日、喜庆的日子要喝点酒,营造点欢快、热闹的气氛和场面。不过,就个人而言,一旦染上了好酒的不算不良的嗜好,每逢闲暇的时候,难免总想小咪一口,既开胃、增进食欲,又促进血液循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如果自我控制不好,过量的饮酒,就另当别论了,绝对是有害无益的了。近来,我有几个小我十来岁,酒量很大、正当壮年的朋友主动宣告自己戒酒了。其实,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明智之举:正当壮年,应酬多,大家都知道他酒量大,一旦举杯,必然过量,经常这样,自戕身体,得不偿失;不如早早地偃旗息鼓,打出免战牌来,安全过场,虽然起初朋友们难免会有些微词、闲言碎语,几次一过也就习惯成自然了。与他们相比,我就有着明显的有利条件:人老了,朋友可以敬酒,不是比酒;年纪小的必需干杯,老的随意意思一下即可。因此,我并无必须立即戒酒的后顾之忧,而是要考虑根据身体状况逐年减量的举措。
世界各国,人们饮酒的习惯是大致相同的;但饮酒的方式,差别很大。我们中国人喝酒大抵都是在饭桌上,边吃菜边喝酒,饭吃好,喝酒也就自然结束了。日本人在餐桌上吃和食、喝清酒,吃饱肚子后,就转移到酒吧继续喝洋酒,或是到卡拉OK厅边唱歌、边喝洋酒,往往要闹腾到半夜方才尽兴。美国的西餐,每人点一道菜,牛排、鱼排等任选一样,面包、黄油、奶酪随量自取,营养价值应是足够了,但太过简单,缺少大家一起闹酒的佐料和条件,大抵每人一杯啤酒,自吃自饮,没有一起喝酒的气氛和心情。即便是中国人自己一家人去西餐馆用餐,可以相互交换每道菜都尝尝,但总的说来还是比中国菜单调多了。对美国人的饮酒方式,我基本上还是不很了解的,还未能、也没有必要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圈内去。美国人似乎是不倾向在餐桌上饮酒的,大多数的中小餐厅是禁止销售酒类饮料的,少数有酒供应的餐厅,酒价大约是超市销售价的10倍,因此,大多数人也都不愿意花这冤枉钱在餐厅喝酒。美国酒吧很多,听听音乐、跳跳舞,再喝点小酒,也是一种喝酒的方式,我们不习惯,也没有尝试过这种喝酒的方式。虽然我也去过几个国家,其实还是孤陋寡闻得很,在国外如果没有向导,通常是不敢自己随意走动的。89年,有一次一个旅居秘鲁的台湾客户,在利马带我们去了一家地方风味餐馆,喝大扎浸泡着什锦水果的果酒,吃烧烤食品,味道好极了,尤其是其中的烤羊腰子;回国后,我多次点烤羊腰子吃,想回味一下那种美味,但相去甚远,总是令人失望,可能环境和气氛都不相同,也是一个原因吧。在不经意之间品尝到的美食果酒,留在心里念念不忘,这在我也是很少有的事,很有意思。喝点酒,不过量,体会一下各地不同的风俗民情还是一件颇有兴味的乐事。
另外,什么场合,喝什么酒,和就餐的品种、方式很有些关联和讲究,例如,吃日本和食,喝清酒就很合宜;如果享用中华料理,也喝日本清酒,就有些不合适了。86年我们初次访问日本时,客人们总喜欢为我们安排中华料理就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