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处不胜寒-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臣先是一惊,纷纷出列:“陛下,万万不可啊!”
  
  蒙政瞪着眼,眼内两团大火熊熊燃烧,仿佛催杀一殿。众臣见之,不免气势烟灰,哑口无言。
  
  还是张延胆大,梗着脖子道:“陛下,大秦历经逆贼叛乱,四国围困,如今好不容易才熄灭战火,不独是兵疲力拙,便是百姓亦不堪重负。特别大司马新亡,大秦军卒纵是骁勇善战,士气亦不可谓不受挫也。况燕国和大秦一样拥兵三十万,前翻争斗,他们只投入兵力十四万,就算这十四万军卒全都有来无回,燕国境内,犹还剩有一半以上的闲兵。而大秦虽三线告捷,但所损之数,只恐已超过二十万。若再深入燕境,战事不顺,岂非消耗殆尽?到那时,齐、晋、楚、西凉再携手围剿,我大秦将何以自救?陛下,万望三思啊。”
  
  蒙政斜飞的双眉没有落下,搁在案几上的拳头攥得死紧,连阶下的张延都看到一根根暴起的青筋。他狠狠心,索性将话说个通透:“陛下,长公主联姻不成反送性命,固然为大秦之羞;嬴太傅不幸落于敌手,也可看作是大秦之耻。然推敲起来,长公主乃咎由自取,叫我们如何强出头去?至于嬴太傅之不幸,则是天意;既然系出天意,大秦又如何强硬违之?莫若今日先忍口气,暂且韬光养晦,依大秦之实力,三五年内,不怕没有还击雪耻之日。若此刻冒然发兵,可叫那些在前方厮杀的将卒如何想呢?大秦自立国以来,或为争夺土地城池,或为保家卫国,却从不曾为女子大动干戈。陛下,您是上苍赐与大秦的福祗,是高祖和先帝留存的唯一龙脉,生来就是要因袭遗策,富国强民,进而一统天下,成就霸业。故而,逆贼木子美虽经数年营谋,也成功调拨得宫内国外,一片缴杀大秦之声;大秦也曾接连损失了汝阳王、柳丞相和大司马这三位国之重器;然阴霾重压下,是陛下统筹得当,大秦才能杀出血路,重得生天。今日陛下业已亲政,大秦何去何从,依然由陛下挥洒而成。陛下,这万里江山,千秋伟业,可怎生转眼便抛弃了呢?”
  
  蒙政裂开嘴,面上忽然现出笑容,只是笑容冷冷,眸色深深。
  
  站在张延身旁的太尉忙道:“陛下,廷尉言之有理,望陛下慎取。自然,顾诚将军自作聪明,误会嬴太傅,虽有驱敌大功,但大过难饶,不如没其家产,拿其下狱,以平民怨,以示陛下之公正。”
  
  众臣连连点首,附和不绝。蒙政合了眼,胸腔急剧起伏。
  
  蒙学急忙站出,高声道:“陛下,不可!”
  
  众臣愕然望向蒙学。蒙学吸了口气,暗想:虽然这事总得有个替罪羊,但也不能伤及忠贤,不然,大秦将来何以叫天下人为之效命?
  
  于是,他昂起头,缓缓道:“陛下,如今群雄割据,谁据有的人才多,谁便能脱颖而出。当此之时,施才用人,只宜重赏,又岂能一味严罚?况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那顾诚因伤初醒,难免判断有误;及大错铸成,他又一马当先,苦苦追缴燕帝。虽然最终没能救回太傅,然他连夺燕国三座城池乃不争之事实。陛下不奖赏他便罢了,何苦又没其家产,拿其下狱?昔年,春秋之楚庄王,宫内设宴,令爱妃许姬和麦姬宴前奉酒,有将贪恋美人,借酒调戏许姬。许姬怒而取其冠帽,到庄王跟前哭诉,庄王却叫与会诸人摘帽痛饮,并不追究。而后他兵败危急,几无生路,有将名曰唐狡,勇猛凶悍,终救得他脱离险境。问之,方知此人乃宴饮之日调戏许姬之徒;他感念庄王大肚能容,故冒死搭救。陛下,您肚量胸襟,本已是天下第一,也早就美名在外,今日若能网开一面,不愁顾诚不痛定思痛,不加倍戴罪立功。到时候,缴灭燕国,擒拿慕容隼,还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张延闻之心悦,便跟着道:“陛下,京兆尹所言甚是,望陛下斟酌。陛下,霸业要紧啊。”
  
  蒙政扶着案几站直身,面上一直含混不明的笑终于绽放清晰。他的目光又明又亮,他的神情又清又平,仿佛方才的那场风暴根本就不曾卷袭。他煦暖的目光扫尽众臣,款款道:“自从叔公和柳丞相不幸罹难,寡人一直担忧忠贤难继。今闻京兆尹与廷尉所言,心甚慰之。伐燕之事,便依两位爱卿所言,一二年内,绝不再议。”
  
  众臣欢喜不迭,皆高呼曰:“陛下圣明。”
  
  蒙政的目光瞟到案桌上的骨头,锥心之痛陡然散入四肢百骸。喉头才稍稍哽咽,那个高挑娉婷的女子便宛在眼前。他胸腔胀闷,又挤又压,逼得他几乎呻吟出声;偏生眨个眼,复又神情朗朗。
  
  “诸位卿家,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一日无丞相。柳丞相为国尽忠后,三公九卿,六部百司,岂能无日理万机之统帅?寡人观廷尉张延,耿直忠诚,练达果断,正是丞相的不二人选。至即日起,张延卸去廷尉一职,督统百官,助寡人处理政务。”
  
  张延先是目瞪口呆,继而热泪纵横,“扑嗵”跪在地上,连连叩首。众臣愈加心折,齐贺圣君明达,良臣匹配。
  
  而后,蒙政又颁布圣旨,指定蒙学继承汝阳王之位,并将有功之臣一一抚慰赏赐。
  
  一干叩谢隆恩的对列里,独蒙学偷悄抬眼,遥遥仰视御座上昂扬神武的年轻天子,不由神思恍惚。忽又想起嬴湄,心上愈发酸楚:那一个才情非凡的女子,你可撑得到重回咸阳之日?
                          
作者有话要说:过了这一章,接下来走的就是温馨路线——请相信我,我写文绝不是为了虐而虐,没有希望和光明的小说,我绝对不看。多年来一直看不下张爱玲的小说,就是因为她的小说过于阴暗颓废,便是文辞再优美,思想再有内涵,再代表一个时代的风情,也还是吸引不了我。同样的,我也绝对不会让我的读者窒息在文字里。
——————————————————————————————————————————…
有一节文字放错了位置,这一次更且把它还原。
写完这一节,我还是心思重重:不知道该是说政政终于成了正真的帝王,还是说我先天就缺乏女性该有的浪漫。明明写的是言情小说,却愣是炮制不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戏码————难得你们都还陪着我啊。
然而不得不说,最近两周,我十分彪悍,今晚竟然更新了四千多字!哦哦哦,明天精神足点后,来和大家说个事——放心,绝对不是入V。




☆、第七十三章  醒悟(二)

  千里之外的燕京,春意融融,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慕容隼徘徊在寝宫的院子里,瞧着前后密植的梧桐郁郁葱葱,及树上一朵接一朵怒放的洁白花儿,心情招摇舒展,直如拂过花木的风。
  
  一朵桐花飘飘坠落,他噙着笑,手轻抬,便拈花于怀。
  
  一个小黄门踮着脚尖走近,低低道:“陛下,兰台千岁来了。”
  
  慕容隼缓缓转头,果见王璨立于圆月门旁。他并未如往常那样博冠峨带,倒还著着出征前的银铠银甲,甚而连下巴处的青青胡渣都不及剃刮。慕容隼只当没看见他眉宇间郁结的急躁,反迎上去,殷切道:“几时到的?怎不遣使来报,孤也好到城外给你接风洗尘。”
  
  王璨俊目一转,道:“你会去么?”
  
  慕容隼一面将手中把玩的桐花别在他鬓边,一面柔情蜜意的浅笑:“你倒是说说,哪一回你离京返京,孤没有迎来送往?”
  
  王璨撇开脸,怅然曰:“此一时,彼一时,今非昔比啊。”
  
  慕容隼待要如往日般捧住他的脸,他却自己转了过来。只是,那双向来媚如烟波的眸子清清冷冷:“阿凤,她确实在你手上了?”
  
  慕容隼挑了挑眉,身子微侧:“她就在里边躺着,要不要亲眼核实?”
  
  王璨没有丝毫犹豫,抬脚就往寝宫走。慕容隼有意落后一步,灰眸里,荡起阴沉沉的东西。
  
  宫娥见得来人乃为天子百般宠眷的兰台公子,忙齐齐纳福,退往两侧。王璨走到榻边,撩开纱缦,不用探头,便能清楚的看到嬴湄的面孔。
  
  她尚在晕迷之中,但观其苍白如纸的面色,及青紫脱壳的双唇,又非寻常晕迷之态,倒像另有隐疾。王璨踌躇一会,干脆掀开锦被下端,果然在嬴湄靠近膝盖处的亵裤上,看到渗出的斑斑血迹。他放下锦被,转过身,毫不迟疑的对上慕容隼暧昧不明的眼眸。
  
  “阿凤,为什么如此对她?”
  
  慕容隼没有答话,只是沿榻而坐,顺手又替嬴湄掖了掖锦被。
  
  王璨一口闷气堵住胸间,定定神,方道:“阿凤,她已落入你手,生死随你。你若真真恨极了她,一刀下去,大家痛快;你若要羞辱她,罚其为婢为奴,一样开颜。何故施予膑刑,弄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慕容隼冷了面色,抬起眼:“看来真是孤自作多情了。还以为你这样心急如焚的赶来,迫不及待的验明证身,乃为争风吃醋。却不料,醋是喝下大罐,然丝毫不与孤相干。怎么,孤剔了她的膑骨,便疼在你的心尖?”
  
  王璨抓住慕容隼的肩,眉目里,全是无奈的感叹:“阿凤,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你何故总不信我?我王璨敬重嬴湄者,不过是佩服她精明强干,坚硬如铁;无论世俗如何摧残折磨,亦要固守一身清白,傲然立于浑浊须眉间。况她救过你我性命,纵然之前之后仍有旧怨新仇交织不清,但又如何能抹杀她曾给予的恩情?阿凤,你若不是一般样念念不忘,又何苦费尽心机将她弄来燕国?既然得手,又何苦残其肢体,将她弄得半死不活?阿凤,我还是那句话,你真恨她,索性就处死她,将其头颅高高悬于燕京城墙,不独能重重打击蒙政,亦能叫才吃了败仗的大燕重振国威,日后也好卷土重来么。”
  
  慕容隼眯起眼,灰眸中闪出怪戾的光:“璨,你要激我么?”
  
  王璨苦笑:“我激你做甚?嬴湄当初赠你的话,你都忘了?”
  
  慕容隼没有接茬,只调开目光。
  
  王璨长长叹息,慢声道:“为君者,必得心怀仁念,大肚能容。没有仁念者,又岂能赢得民心;不能容人者,又岂能纳取人才?民心和人才两失者,又何以夺天下?’阿凤,此为金玉良言,你为何充耳不闻?往常,我们每每论及蒙政重用于她,你总是嗤之以鼻,实则你心底何尝不知,她乃真才实学,且天下少有。能得她效命之辈,何其幸也。这样的人,在朗朗乾坤已成传奇,声望之高,恐远远出于我们所料。自然,天下大多浅薄之徒谈及于她,不出鄙薄嫉妒一类,然在有识之士眼中,却视她为用人之标准。不然,当初司马炎又何苦渴望纳她为妃,便是纳取不成,亦还要暗中使绊;而明面里,则不放过一切可与她修好叙旧的机会。阿凤,你可别说你不明白此中苦心。目今大燕图强,最是渴求人才,然燕之基业,乃为游牧之民而成。这些人随心散性,多不能深谋远虑,只贪眼前小利。虽有你我携手,但阻碍重重,难有大的起色。当此之时,你若能善待嬴湄,何愁天下士子不争往归之?然你如此这般,可叫他们怎么想呢?天下皆知,她明明于你有恩,便是曾干戈相向,那也是各为其主,算不得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可你下了这样的重手,谁还敢来投奔?阿凤,但凡得天下者,的的确确,要有大肚能容之量啊!”
  
  慕容隼嗤笑,道:“你怎不比较孤是如何夺得江山?那时,你这般推崇的嬴湄何在?你渴求的士子又何在?璨,恰是你轻视的游牧之民助孤马到成功,稳据疆土!”说到这里,他瞟一眼榻上之人,又凉凉笑道:“璨,孤该说你是被琅琊王氏的酸气熏晕了头,还是说你关心则乱,方寸尽失?”
  
  王璨终于青了面。他捏了捏拳头,放轻口气:“阿凤,随你如何想。该说的话,我已说尽,孰去孰从,你的江山,你自己定夺。”
  
  言罢,他头也不回的往外走。偏偏人还未跨过门槛,迎面风大,簌簌吹落一地桐花。王璨心思微动,回过头,淡淡道:“阿凤,这满院的梧桐因她而种,如今她来了,只等身子康复,可要领着她好生游逛,莫要负了这七八年来的心思。”
  
  慕容隼紧抿嘴唇,目光烁烁。王璨把头一扁,倚门而长吟:
  “凤兮凰兮绕梧桐,双栖双飞齐比翼。
  涅盘火中难相忘,梦底情深几度回。
  梧桐念旧花开落,春来秋去渐成空。
  焦木为尾作琴弦,沉浮一世悔不得。”
  
  慕容隼耐不住了,霍然起身,顺手一抹,身旁的器皿便碎了一地。
  
  王璨犹慢声吟哦:
  “梧桐琴弦拨情丝,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尽弦断泣飞血,化为碧色凝玉结。
  凤凰有知转飞回,相看不厌是故人。
  绕树三匝依梧桐,舍弃九霄续前缘。”
  
  慕容隼大步过来,声音又粗又硬:“璨,你这样突发风情,可是要孤应合取乐么?”
  
  王璨悠悠盼顾,道:“不敢,不过是触景生情罢了。”
  
  “哼,好一个触景生情。璨,你一来,先是气急败坏的责备孤亏待你的恩人,这会又含沙射影,竟念起炎的旧诗;你究竟是要为谁打抱不平?”
  
  王璨眨了眨眼,不紧不慢道:“阿凤岂不闻民间有言曰,‘盼之切,恨之深’么?”
  
  “哦,怎么孤听说的是‘爱之切,恨之深’呢?”
  
  “阿凤明白就好。这世道上的事,本就是莫名其妙的多么。”
  
  慕容隼双眉一敛,声音顿冷:“王璨,你拐弯抹角,到底有完没完?”
  
  王璨取下鬓边簪着的梧桐花,幽幽道:“阿凤,司马炎为晋国太子时,在东宫植满梧桐。你如愿成为燕帝后,却是到了第二年才想起一般样的种植此树。外间都道你是旧情殷殷,又有谁能料到,你不过是听闻南下的线人说及嬴湄当年滞留波阳时,曾与司马炎梧桐树下赋诗唱合,才起了这样的念头。这些年来,你常拿嬴湄噎我,且旁敲侧击,焉知是谁放不下呢?”
  
  慕容隼的脸一阵红来一阵白,以至于厉声痛喝:“王璨,看来他们说得对,是孤把你宠坏了!在孤面前,你居然也这样的胡说八道!”
  
  王璨抛了梧桐花,负起手,眉目一派淡然:“陛下既有意重罚,王璨领罪便是。”
  
  慕容隼面上的线条愈绷愈紧,然看着对面极俊极雅的脸庞,终是狠话难发。末了,他悻悻道:“孤乏了。你从南方千里赶到,也疲惫得紧,还是先回府休憩吧。”
  
  王璨拱手施礼,面上不戚不忧,施施然而去。
  
  慕容隼呆呆的站在大门中央,望望地上残花,再看看风中绿叶,回味起王璨的一言一语,心底渐渐有了千转百回之意。
  
  这时,一个宫女急步过来,慕容隼思绪断落,心头火起,一掌将来人掀翻地上。宫女半面高肿,嘴角带血,一脸惶恐。
  
  “内宫之中,你不知规矩么?”
  
  “陛下……婢女惊扰龙体……婢女知错……婢女是见……见嬴姑娘似有知觉……想是将醒……陛下连日为她担忧……故急来告之……没想到……”
  
  宫娥断断续续的禀告还未说完,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