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秣轻叹了一声:“是他不好。”
“都已经是我的男朋友了还去招惹其他人,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他公司里的那个花枝招展的总经理,一看就是个狐狸精,还有你们初中时候的那个英语老师,我呸,还老师呢,和学生拉拉扯扯的,也不怕以后嫁不出去。”
唐秣默默地看着江雁翎,不知该说什么好。
江雁翎擦了擦眼睛,越骂越起劲:“曾小柔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装得柔柔弱弱的,其实骨子里阴险着呢。敢陷害我,我看她又能得意到几时!”
“既然知道他不值得你去爱就不要再为他伤心了,天下又不止他一个男人。”
“可我就是喜 欢'炫。书。网'他啊怎么办?”江雁翎抬起头,可怜兮兮地望着她。
唐秣嘴角抽了抽,江雁翎同学,赶快醒醒,吃一堑还不长一智,你这纯粹是在自找苦吃。
“我从来没有像喜 欢'炫。书。网'他那样喜 欢'炫。书。网'过一个人。我知道我不该还对他念念不忘,孟希那个傻女人已经骂过我很多次了,可是我没有办法,我……”
唐秣看她又要哭,忍不住摇头道:“那你就等下去。等到他终于发现你的好然后哭着喊着回来爱你,或者等到你不再爱他。时间会给你满意的答案。”
“会有那一天吗?”
“会的。”唐秣浅浅一笑,肯定地说。
“谢谢你,唐秣。”江雁翎站起身,揉了揉腿,“把话都说出来心情好多了。我要回去了,你呢?”
“我待会儿再走,你忘了,我是上来看风景的。”
江雁翎扑哧笑道:“得了你,这里有什么风景好看的。是孟希拜托你来的?你不用帮她遮掩,这种傻事就只有她才做得出来。”
你还真是了解她。唐秣无声地说,随即又自嘲地笑了笑,她会答应孟希帮忙又何尝不是在犯傻。
“那个傻女人……”江雁翎抚了抚刘海,吹出一口气,“看在她这么关心我的份上,我以后少欺负她一点。”说完,便挺直了身体大步朝前走去。
唐秣看着她的背影,失笑着跟了上去。
时间飞逝,很快就到了11月26日。
这一天,深圳举行了特区十周年招待会,江总书记到会讲话,指出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要继续坚持下去。
邓 爷爷说过,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要坚决地试大胆地闯。但是事情的发展总不会尽如人意,负面的影响也不是没有,比如日益显见的贫富悬殊,比如道德 水平的下降,总有一部分人会动摇会怀疑,特别是东欧剧变以来。而等到明年,苏联解体,这种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
也是在这一天,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五天之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也相继成立。
当然,上交所正式开市营业要等到12月19号,深交所更是要等到明年七月。
唐秣毫无压力地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连苏文林来问她的意见她也甩出一句“随便你”,后世证明“老八股”的试点是成功的。股市初立时,中国可是出了不少暴富的“百万”人物。苏文林浸yin股市的时间也不算短了,没道理这点魄力都没有。
对她来说,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更加重要。
39、里欧·万塔 。。。
期末考试一考完,唐秣就被拎到了舅舅家。
苏文林看着外甥女,问道:“秣秣,考得怎么样?”
唐秣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地霸占着沙发的一角,懒散而惬意。
“还好,正常发挥。”
和前世一样,化学是她的死穴,就算她再怎么在这上面下功夫,却仍然是力不从心,只能望而兴叹。
苏文林问完了她学习上的事情,又关心了一下她的身体以及唐家的近况,紧接着就进入了正题:“秣秣啊,我这心里总不踏实。你说这钱是不是来得太快了点?”
唐秣挑眉,轻描淡写地说:“又不是第一次了,小舅,淡定吧。”
苏文林好笑地摇了摇头,伸手点了点她的脑袋:“你这老气横秋的样子是打哪儿学来的?”
唐秣头往后仰,彻底瘫倒在沙发上:“哪有老气横秋,我这是气定神闲,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多少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是是是,我家小秣最了不起了。”苏文林坐在她旁边,笑着说,“现在你考试也考完了,赶紧过来公司坐镇吧,我们现在就需要你这样稳若泰山的人物来给大家镇镇神、安安心。”
唐秣乜斜着眼看他:“小舅,雇佣童工可是犯法的哦。”
苏文林说:“公司也有你的份吧,唐小秣,你就不怕我把你那份给私吞了。”
“请便。”唐秣不在意地说,“只要你敢。”语气里带了几分玩笑几分戏谑。这世上如果连苏舅舅都不能相信了,她还有几个人可以相信?
苏文林顿时泄气:“我要是真这么做了,老头子不打断我的腿才怪。”
“小舅,您辛苦了。”唐秣笑眯眯地拍着马屁说,“您是谁呀,这点小事还能搞不定?您办事,我放心。”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这办法即便用过无数次也还是同样好用。
不是她犯懒,只是她不可能永远都站在小舅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她更愿意看到的是,小舅凭借自身的能力闯出一番天地。她可以把握大的方向,可以引导,却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只有她放开手,小舅才能真正一步步强大起来。
从日本的经济危机到炒作石油,再到现在的黄金和卢布,苏小舅无论是实际操作能力还是眼光心态都以一种几乎是看得见的速度在飞速进步。
苏文林见唐秣那双弯弯的眼睛满满的都是信任,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得毫无怨言地去做牛做马。
其实唐秣在背后做的事情远远超出苏文林的想象,甚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唐爷爷也拉上了战船。这一次,她可以说是用上了所有能够利用的人脉关系。
她不是YY文里霸气十足的男主角,没有虎躯一震就什么问题都迎难而解的超能力。她想破头也想不出来,她要怎么做才会让里欧·万塔这种人物哭着喊着来给她当小弟。而且她也不够狠心,能做出去绑架人家的女儿之类的事情来,再说她也没那个本事。
里欧·万塔是谁呀?他曾经是美国财政部、CIA和BI的高级官员,是里根总统最信任的金融专家,挟持他的家人作为人质,她又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为什么要特意提到这个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就是这次颠覆卢布的金融战争的主导者。
对于这个人物,众说纷纭,甚至有不少人都在怀疑他到底是真实的存在,还是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传说。但在金融圈子里,他无疑是个传奇,尽管他功成后没能身退,而是锒铛入狱,并几度徘徊在死亡边缘。
明面上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比起他来算得了什么,他能把苏联人民七十年的财富给卷走吗?那是整整27。5万亿美元啊,90年美国的GDP才多少,5。8万亿。盖茨同志的全部身家也就相当于人家的一点零头。
也因此,“万塔计划”被称为“第二次马歇尔计划”。
这个计划从8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93年,别的暂且不说,咱们光说这次做空黄金和卢布骗局。
先说做空黄金。为什么是黄金而不是别的什么?这就要从苏联的国情说起。
众所周知,苏联在阿富汗战场中泥足深陷。什么最耗钱?当然是战争。美国乐得为阿富汗的反苏武装提供各种支持,只要是反苏的,美国人都称之为英雄,其中就包括那位后来和美国两任总统相杀相爱的头号恐怖分子拉登先生,他当年可是CIA一手培训出来的。与此同时,自78年以来,中国开始实行亲近美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先不论中国和美国联起手来对付苏联这种做法如何,对美国来说,万事俱备了,是时候该解决苏联这个死对头了。
苏联在军事战争上投入过大,经济发展自然大受影响。怎么办?靠能源出口。苏联地广人稀啊,石油天然气资源有的是。可是美国会眼睁睁地看着苏联发展?自然不可能。美国费尽心机把沙特拉到自己那边,以出售尖端武器和红果果的利益引/诱之,要求沙特大力开采石油,压低国际石油价格,同时不惜缩减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硬生生把石油价格给拉了下来。到1985年年末,石油价格从30美元暴跌到12美元。天然气也是,美国不但号召西欧各国采用天然气替代能源,到后来还强加给国际能源机构一项协议,限制西欧国家从苏联进口天然气的比例。
苏联被气得吐血,但毫无办法。谁让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呢,和人家不同阵营,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怎么可能会帮它不帮美国?
除此之外,美国还利用巴统委员会来限制对苏联的关键技术出口,利用国际经济机构来限制对苏联提供贷款。1983年,苏联由原本的“中间借贷国”被重新定义为“相对富裕的国家”,贷款补贴被停止,利率提高了近10%。苏联正在修建的从西伯利亚直通西欧的天然气管道计划被迫泡汤。
能源出口受阻,苏联外汇收入锐减。没办法,它只好靠卖黄金来换取外汇。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是一般等价物,而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恰好就是金银,而不是卢布或者美元。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就是金银。
1991年1月和2月,里欧·万塔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空高达2000吨的黄金,金价霎时大跌,这就好比是那最后一根稻草,生生压垮了苏联经济这头早已疲软不堪的大骆驼。
而所谓的卢布骗局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就和苏联国内腐败到无药可救的官员们有关了。
在70年代初,苏联的汇率是1卢布兑换1。6美元,但在黑市上是1美元兑换6卢布。到了88年以后,苏联国内局势动荡,卢布开始贬值,而黑市上则更加剧烈。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只要先到黑市上把美元换成卢布,再到银行把卢布换成美元,转转手就是大笔的钱,半点不费吹灰之力。
当然,大规模的操作肯定是不行的。苏联的外汇是由国家控制,不能自由兑换,最多在经互会(全称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流通,可如果和苏联内部的高官们牵上了线,两方一合作,那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里欧·万塔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1990年10月,他以高出黑市一倍的比价(1美元兑换28卢布),用50亿美元买进了1400亿卢布。等到做空黄金后,金价大跌,苏联的出口换汇能力遭受重创之时,他又接着把这1400亿全部抛出,卢布顿时暴贬,再加上此时苏联政/府太相信市场的力量而没有对金融市场进行国家管制,以至于到最后卢布贬值了上万倍不止。
就这样,里欧·万塔从苏联卷走了27。5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后果可想而知,苏联的经济基本上被拖垮。这也是苏联这 么 快‘炫’‘书’‘网’就解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唐秣和苏文林的公司想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光靠他们目前的能量显然不够,这就是为何唐秣要拉上唐爷爷。另一方面,她也想透过唐爷爷的口,把这个讯息传递到上面去,至于上面重不重视,那不是她能够左右的,但至少她也算是为国家尽了一份力。更何况这件事不管成不成功,对唐家都有利而无害。
值得一提的是,陈卫同学这回竟然完全没有参与到其中,虽然他现在也在努力做一名成功的倒爷,但倒卖实物可比炒黄金和卢布累多了,而且收益也没有后者高。
唐秣不清楚他这算是因小失大还是脚踏实地,不过她估计最大的可能的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万塔是谁。他可能从无数重生小 说'炫&书&网'里看过苏联解体时要炒卢布,可惜又不了解细节,只好退而求其次。
当然,这不能怪他,要怪就怪西方的主流媒体们,他们不是号称自由、客观吗?怎么一个个到了万塔这里就都缄口不言了?
好吧,形势逼人,人人都有无奈之处,无冕之王们也有迫不得已的时候,我们要体谅。
于是,陈卫同学,乃加油吧,争取像无数重生先辈们那样,从苏联倒腾几架大飞机或者几套先进的军工设备回来
40、分别
在唐秣忙着考试忙着炒作黄金卢布的时候,罗森同样也没闲着,甚至可以说是更忙,期末考、托福、SAT,时间很赶,好在一切都还算顺利。
三月,罗森陆陆续续收到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就包括世界一流名校——麻省理工。这一下,可谓是震惊了整个一中。
特别是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罗锡华。他倒不是对罗森有什么偏见,恰恰相反,他很喜 欢'炫。书。网'这个和他同姓的学生,学习踏实稳定、不骄不躁,还有那么一股子拼劲,他一度认为罗森是个考清华北大的好苗子,但是却没有想到他有一天会考取国外的名校。
他带的班级里也不是没有别的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可罗森的家庭情况让他没敢往这方面想,而且其他人基本上都是从高一高二就开始准备,只有罗森是到了高三才突然决定要出国。
上学期罗森来和他请假说要参加托福考试的时候,他还劝了他老长时间,希望他不要冒险,专心奋斗国内的名校才是正途,结果罗森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他没办法,只得同意。
后来他专门抽出时间去罗家进行了家访,想让罗森的父母帮忙劝劝罗森,让他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却没想到他竟然在他们手中见到了一纸企业资助的协议,这才死了心,任凭罗森去折腾。但说句实话,他并不看好罗森出国留学这件事。国外的名牌大学,哪有那么容易考上。
可想而知,当他连续接到几封来 自'炫*书*网'大西洋彼岸的录取通知书时心情有多复杂(收信地址填的是学校,传达室的老大爷看不懂英文,便把信交给了学校的某位英语老师,几经周转后终于到达了罗锡华手里),尤其是其中还有一封麻省理工的录取通知书。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一名理工生,他对这所大学也曾心向往之,而现在,他并不看好的学生却圆了他这个多年未偿的夙愿。
太长时间没碰英语,录取通知书上那几行简洁的英文让他看得十分头痛,可是,底纹上那硕/大的MIT三个字母他怎么也不会不认识。
那一瞬间,他只觉得呼吸忽然变得困难起来,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直到周围连绵不断的恭贺声充斥他的耳门,才慢慢清醒过来。
他看着神色如常、丝毫没有喜形于色的罗森,欣慰、骄傲、自豪通通涌上心头。言语已经不能表达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他重重拍了拍罗森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罗森周围的同学开始时并不知道他被国外的大学录取的事,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班上有一个女生,她姑姑正好就是本校的老师,来家里做客时无意间提起了这事儿,十分感慨,而这名女生的妈妈听到这么带有传奇色彩的主角竟是自家女儿的同班同学以后,自然是借机狠狠教训了女儿一顿。
于是罗森被国外名校录取的事情就这么传开了。
这一段时间,罗森不管走到哪里,都免不了经受一大片目光的洗礼,各种羡慕的、嫉妒的、崇拜的,纷至沓来。连带唐秣也被几个知情人士围观了一番。
以孟希为首的几个女生,兴冲冲地跑来和她说:“唐秣,你男朋友好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