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赵乾焦头烂额地坐在御座之上,听着朝臣们议论纷纷,这国库不充盈一直是他头疼的大事。其实也不算是不充盈,如果不用预留册封妃嫔以及皇后的费用,国库看起来就是相当充盈的,他这才深恨自己没在还是四皇子的时候娶一票女人在家养着,登基后只管按大小排品级,就算是补上册封大典,那个花费跟聘礼比也只却是九牛一毛。可是,不能退回到从前了,这些费用是将来会发生的,避免不了了,要想办法压缩开支才是。
”众位卿家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可以节约开支的办法?“赵乾问道。
赵乾的话激起了朝臣们的一股讨论热潮,臣下们开始纷纷献策,有提议削减俸禄以示自己清廉的,有提议增加赋税的,有提议大臣们捐资的……其实朝臣们讨论经济,大多都显得很不专业,自古重文武轻商农,士大夫们以经商为耻,就算近年来这样的状况得到些改善,但是但凡能读得起书的人家,也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去从商。
赵乾听大臣们各抒己见,却没一条建议能真正用得上的,不由得大皱眉头。宰相汪必清自朝臣列队里站了出来,行礼道:”微臣倒是有个想法?“赵乾对汪必清这种老学究能在财政收入上有什么好的见解也不抱什么幻想,但是他毕竟是宰相,他的决定能很大程度上左右朝政,所以不得不打起精神听他的高论。”汪爱卿讲。“
”回皇上,臣以为可以削减军费开支来充盈国库,自二十几年前的先皇时期开始,便再无战乱了,有不少役期的士兵直到年龄大了退伍回乡也没有打过一次仗,每年占总税收五成的经费都用来养了这批闲人,臣认为……“
还没等汪必清讲完,武将这边就已经群情激奋了,钱正勋站了出来,反驳道:”回皇上,国不可一日无兵哪。汪大人,你让皇上遣散军队,究竟是安的什么心?“
汪必清不疾不徐地应道:”老夫可没说过要遣散军队,老夫只是建议皇上削减军费,老夫认为这军费大可以制定成两个等级,战时一个等级,不战时为另一个等级,这样一来,开支将会节省不少吧。“
钱正勋驳斥道:”汪大人说得倒是轻巧,要是皇上令你削减文官们的俸禄,你肯吗?无缘无故的削减了经费后,又怎么能在下属面前再树立威信?“
汪必清点头道:”若是皇上令老夫削减文官的俸禄,那老夫自当以身作则,从老夫这里开始削减,至于威信嘛,在国家利益面前,也不是那么重要的。“
这文官派系的代表和武官派系的代表吵将起来后,后面的群臣也跟着吵闹了起来,互相捉对的吵,有的甚至已经上升到人身攻击的高度上了,赵乾见苗条不对,赶紧叫了停,待臣下们静下来后,才叹了口气道:”不要吵,现在开始,一个一个的说,赞成削减军费的说理由,不赞成的也说理由,从文官开始,每个武官必须回答上一个文官的问题,并给下一个文官提一个问题,好了,开始!“
昏昏欲睡的金琳这才有些清醒了过来,对赵乾佩服不已,这种大臣们议政的方式跟现代的答辩倒有些相似了,朝臣们可以畅所欲言,不会因此而获罪,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政治氛围,就算朝堂上分着派系,可是只要说得在理,其他人也会心服。
宰相汪必清作为文官之首,第一个抛出问题:”老夫认为应当削减军费,可以让士兵闲时务农,以减少开支增加收入,否则朝廷年复一年的养着他们有何用?“
钱正勋辩道:”没有战争的时候士兵们看起来固然有些多余,固然是朝廷养着他们,可是一旦边关有危机,也是这些士兵们,用自己的身躯和热血保卫着国家,若是削减军费造成军心涣散,遇到战事士兵们不听调遣又该如何?“
第三个发言的是和稀泥的太师王蒙,他的发言完全可以视为和稀泥的典范。”呃……老夫以为,汪大人和钱大人说的都很有道理,只是,这削减与不削减,还得有个具体的方案才行啊,若是削减了,会造成什么后果,能减少多少开支,得合计合计才行。“此言一出后,不少朝臣都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他说了跟没说一样。
这样七十几个朝臣轮着辩论下来,到金琳这里时,该说的基本都被说完了,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没彻底的说服谁。金琳想了想,正想开口,就见太师王蒙转过头来,杀鸡抹脖子似的给她递眼色。金琳听完了辩论,积了一肚子话想说,有岂是王蒙一个眼色就能改变的。
”臣以为,削减军费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已,而且前面各位大人也说了,削减军费弊端甚多,与带来的微薄利益不协调,国不可一日无军,臣不认为应该削减军费。而且,国库的开支,只节流是根本无用的,开源才是要紧问题,若是节流的话,倒是可以从其他开支上着手,比如这次的礼金,可以按祖制来办,不用额外增加,另外,各种等级的宴会也可以缩减一部分的开支,但是臣以为,开源才是充足国库的重点所在。“
开源节流,乃是荀子提出的富国之道,历朝历代都引为经典。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今日的朝堂争论大家都钻进了死胡同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探讨这件事情,大家都热衷于辩驳对方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立场,却忘了根本的症结所在。金琳无派无系,自然不会激动地想着如何驳倒对方的言辞,所谓旁观者清,她站在最末尾的位置,狠狠地当了一回旁观者,于是总结出了以上的理论,使得满场寂静。
赵乾其实一直对金琳是不抱什么希望的,只是想每天能够看到她,使得自己心情愉快一点就够了,但是今日金琳的言论,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所以,他震惊之余竟然忘了做出任何反应。
朝臣们也同样处于惊愕之中,毕竟聂无恨名声在外,谁会指望一个浪荡的纨绔子弟能有什么好的见解,在她说话之前,所有朝臣们都是抱着看笑话放松一下心情的心态来看她的,谁知道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却给在场的每位朝臣狠狠地上了一课。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舍本逐末,什么叫本末倒置。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宰相汪必清,他自是觉得自己被这个浪荡子羞辱了,他觉得圣人的言辞自聂无恨最里说出来,都是辱没了圣贤。”聂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好听的话自是人人都会说的,但是真才实学却不是人人都有的!还请聂大人说说,这开源该如何开?“
【要到月底了,手里还有粉红票的同志们不要客气啊,拿粉红票砸俺吧O(∩_∩)O~】
第四十七章 开源
面对汪必清赤裸裸的羞辱,金琳不动声色地站在原地,脸上维持着微微的笑意,看上去镇定自若。其实不是她镇定,也不是她看淡一切,而是因为突然被人这样直接讽刺羞辱,一时不知道该作何反应了,心里有些小小的委屈,更多的却是痛恨自己图一时口舌之快,啰里啰唆地议论什么朝政啊,这不是摆明送上去让人羞辱吗。
相对于金琳的看似沉稳,御座上的赵乾脸色却变得难看极了,他对金琳的言辞是极为欣赏的,刚反应过来想褒奖几句,却不料汪必清会赶在他问这样的问题,一点没有身为一品大员的气量与胸襟。赵乾一面痛恨汪必清的狭隘,一面担心地看向金琳,见到她原本清澈的眼睛里蓄着薄薄雾气,脸上却强自带笑时,心里狠狠地抽痛了一下,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替她解围,却终究什么也没说,只是将遮在龙袍袖子里的手紧紧地握成了拳。
”怎么,聂大人说不出来了吗?“汪必清见金琳没有回答,觉得更是印证了自己的看法,轻蔑地冷笑道:”老夫还当聂大人有什么高见呢!“
金琳笑了笑,点头道:”汪大人说得对,下官的确是没什么高见……“金琳本来还想损自己几句,但是御座之上赵乾咳了一声,唤道:”汪爱卿!“
汪必清顿时将注意力转到了皇帝身上,拱手应道:”老臣在。“
赵乾努力朝着汪必清挤出个微笑,脸色难看之极,即便不会察言观色如汪必清这样的人,看了他那挂着怪异笑容的脸也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仔细的回想自己究竟哪里言辞不当惹恼了这位皇帝。
”文林郎初为官,自是不熟悉这些事务,朕看汪爱卿对新任官员照顾有加,这种宽大的胸怀实在值得褒奖。朕决定,这开源的法子便交给汪爱卿来想了,十日内,若是交出提案,朕便奖励爱卿奖励一年俸禄,不过,若是十日内想不出来的话,也是有惩罚的,就罚半年俸禄,汪爱卿以为如何?“
赵乾这样一说,即使汪必清再不懂人情世故,也明白自己是触到了皇帝的逆鳞了,刁难了聂无恨,让皇帝不痛快了。可是他是谁呀,他是自称大宋第一忠臣的宰相大人呀,怎么能因为皇帝不高兴,就顺着皇帝的意思走呢,那样的话,他跟那些奸臣还有什么区别?
”皇上,这开源的提议本是文林郎想出来的,具体的法子自然也该有文林郎来想,皇上这样袒护于他,对文林郎的前途并无帮助,还请皇上三思啊。“看来宰相大人是想搞挫折教育啊。但是皇帝不吃这一套。
赵乾铁青着脸,冷笑道:”汪爱卿是对朕的安排不服?“
汪必清拱手道:”老臣不敢,但是……“
”没有但是!汪爱卿身为宰相,百官之首,应该给文武百官做表率才是,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下属,认真的听取每一个属下的建议,不偏不倚,这才是一个宰相应有的气度。“赵乾虽然是替金琳出气,但是他说的也在理上,所以群臣无不拜服,就连喜欢狡辩如汪必清这样的人,也被他说得老脸绯红,不再辩解,而是跪下规矩地行了个礼,领了批评与任务。
金琳知道赵乾是在为她不平,心里不禁有些感动,朝御座上的赵乾投去感激的一瞥,而赵乾也正看向她,两人目光在空中碰到,金琳咧嘴笑了笑,赵乾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觉得自己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值得的了。
散朝后,金琳因为排在朝臣的最末位,所以反而走在了最前面,她只想着赶紧跑路,否则汪必清追上来,定不会给她好脸色看的。但是追上来的却不是汪必清,而是乐呵呵的钱正勋,毕竟是习武的忍,脚下健步如飞,金琳已经跑得飞快了,却还是给他叫住了。
”聂贤侄慢些走!“钱正勋乐呵呵地追上了金琳。他的确有乐呵的理由:看到老对头吃了瘪,这是第一乐,化解了削减军费的危机,这是第二乐,也不怪他乐呵,今日的种种,的确是值得他高兴。金琳不能假装没听到,于是只得站定了,回身等着。
”钱伯伯找小侄有事吗?“金琳笑眯眯地问。钱正勋拍了拍她的肩头,赞道:”今日多亏了贤侄,不然老夫可吵不过那老匹夫。“金琳苦笑了一下道:”小侄也是顺嘴那么一说的,钱伯伯就别再提这事了。“如果钱正勋的话被汪必清的人听到了,搞不好又有一场恶战。
钱正勋不笨,自然知道见好就收,于是换了话题,开始关心起金琳的婚配来,没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金琳,一直是他心里的大疙瘩,如今见金琳是真的有见识,于是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家的亲戚塞一个给她,不想便宜了别家的女儿,当然,他这个别家,是特指的汪家。
金琳被钱正勋的女眷推销计划弄得彻底无语了,只得左右顾而言他地搪塞过去,钱正勋见金琳不响应,便暗地猜想是不是她还恋恋不忘自己的女儿,想到这里,便不由得暗自神伤起来,于是也不再纠缠,站在原地怔怔地叹了口气。金琳借机告罪,飞快地朝前走了。
方才说话的功夫,已经有不少朝臣走到前面去了,金琳没走几步,就看到了前面不远处慢慢走着的太师王蒙。金琳见太师大人似乎是在等自己,于是笑着走了上去,正想开口打招呼,就听到王蒙冷哼了一声道:”聂大人好见地啊,老夫佩服,哼,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说完后,也不等金琳辩解,袖子一甩,自顾自地走了。
金琳茫然地站在原地,抽着嘴角哭笑不得。自己真是霉运当头呀,做忠臣吧,被忠臣厌恶,做奸臣吧,现在连奸臣都不待见自己了,难道自己就这么逊,混啥啥不灵?但是,懊恼也只有片刻,金琳很快地恢复了元气,安慰自己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不爽去吧。不待见就不待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不需要谁来待见。想到这里,金琳又想起了赵乾对她说过的”只要朕喜欢就够了“,还有他今日在朝堂上的刻意维护,心里觉得甜丝丝的,一股暖流融进心里,让她觉得,这个冬天也并不是太冷。
话说散朝之后,赵乾回了他的延寿宫,一头埋进堆积如山的奏折里【炫】开始忙碌起来,不过因为今【书】天心情不错,所以批阅奏折【网】的效率挺高,偶尔想起金琳的笑颜,自己也会高兴得几乎笑出声来。
”皇兄有什么高兴的事儿吗,不如和臣弟分享分享?“能不经通传便进入延寿宫的人就只有俩,一个六王爷,一个七公主,七公主最不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这延寿宫,所以会冒冒失失闯进来的便只有六王爷赵坤了。赵乾飞快地收起笑容,正色道:”没什么可高兴的,六弟有什么事吗?“
赵坤坏笑着凑近赵乾的身边,打趣道:”看皇兄的样子,定是想到了未来的皇嫂了吧?“待见到赵乾的脸色沉了下来后,赵坤知道自己猜错了,赶紧转移话题道:”臣弟前来,是有了苍狼的新消息。“
赵乾放下手里的奏折,等待着下文。赵坤沉声道:”臣弟的属下找到一个曾在当年参加过追杀苍狼的人,那人后来武功被苍狼废了,但是却因此得以保住了性命,他说,当年参加过追杀苍狼的人,大概就只有他还活着了。“
赵乾冷哼道:”这苍狼也太目无王法了吧,居然杀了这么多人。“
赵坤笑道:”皇兄,这些江湖恩怨可不是王法管得了的,他们眼里可没什么王法的,江湖规矩大着呢,不比王法条款少。还是说正事吧,那人说,当年苍狼受了重伤,眼看就要死了,却被一个人救了!“
赵乾奇道:”都说那苍狼武功天下第一,又怎会受伤?难道那些围攻他的人,武功竟然在他之上?“
赵坤摇头道:”听说,苍狼身边当时还跟着一个女人,围攻他的那些人奈何不了他,便都攻击那个女人,苍狼为了护着她才受伤的。另外,救他的那人武功平平,但是听说当时那人带着很多手下,手下们的武功虽然也不见得高,但是人多,所以苍狼和他的女人才脱了险!“
”可有关于那个女人和救他的人的消息?“赵乾问道。
赵坤道:”那个女人的消息没有,据说知道她身份的人都已经死了,唯一活着的那个围攻苍狼的人,正是因为不认识那女人,所以才只是废了武功,保住了性命。不过,虽然没有那个女人的消息,但是救他的那个人或许查得到点眉目。“赵坤说到这里,神秘兮兮地停了下来。
赵乾皱眉道:”你倒是一气儿说完哪,吊什么胃口!“
赵坤苦笑道:”不是臣弟要吊皇兄胃口,而是这眉目,有跟没有差别也不大。那救他之人,带着成百上千号的士兵,但是姓名什么的全不知晓,围攻苍狼的那人说,救苍狼的那个小将长得有些秀气,白白净净的,很是好看……臣弟查到的,就只有这些。“
【求粉红票……】
第四十八章 问情
赵乾沉吟道:”当年这样能带兵的小将的确是不少,咱们大宋朝,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这可难找了。“
赵坤点头道:”事情过去二十几年了,早就物是人非了,而且,苍狼当年被围攻的地点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