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0。你,就是我的月亮
兰花吓得怔了,看生气的财婶不知如何是好。罗水秀悄悄拉兰花坐下,继续'看书吧:WWW。KANSHUBA。ORG'整 理蔬菜,轻声说:“阿叔不跟我们一同吃的。”
“过中秋节,一家人不在一块吃?”兰花刚来罗家不久,对罗家的情况没有弄明白。
财叔狠狠地踢倒一张小凳子:“谁跟傻二是一家人了?那傻子早改姓赵了。赵家的大鱼大肉等着他去吃呢,哪里稀罕我们家的瘦鸡瘦鸭。”
罗振富恨恨的接腔:“那傻子不来更好。多添一双筷子,便少吃许多饭菜。”
兰花头低低地'看书吧:WWW。KANSHUBA。ORG'整 理豆角,一串鼻涕掉下来,差点儿滴在豆角上。财婶一巴掌扇过来,兰花脸颊红了半边,红着眼不敢吭声。
赵家厨房里,菜都已经做好,几盘的鱼肉香喷喷地摆在案台上。
月娘拿了只大盘子,往盘里拨菜,对站在旁边的李画敏解释说:“裕叔一年到头帮我们家许多,过中秋节了拿些好菜给他吃。罗家那些人是不顾裕叔的。”
“做了许多的鱼肉,我们三人是吃不完的。”李画敏对月娘的做法表示理解,她提议:“母亲,你端了菜去给裕叔,他独自一人吃太孤单,要不干脆请裕叔来我们家吃饭?四个人过节热闹些。”
月娘听了心动,可是她心中有顾虑:“这行吗?就怕惹来闲话。”
“母亲,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请邻居来吃饭,有什么可闲话的?别人要是说闲话,你就是不请裕叔来,也照样要说的。只要咱们做事光明磊落,不用在乎别人说什么话的。”刚才去祭拜土地神回家时,李画敏就注意到月娘惦记裕叔。
月娘犹豫不决。赵世宇由外面进厨房。听李画敏说了情况,便去请裕叔来家吃饭。
整个长乐村鞭炮声不断,到处都飘荡着酒肉香,在提醒人们:中秋佳节到了!
罗家晒场旁的茅屋内,裕叔独自蹲在炉火边生火做饭,红红的火光映照出他孤独的身影。赵世宇来到,站在门口叫:“裕叔,别做饭了,到我家一起过中秋节。”
“哦,不了。阿宇。我的饭已经烧滚了,很快就可以吃的。”裕叔不肯去赵家吃饭。
炉火边的木板上摆放一只饭碗,里面装的是半碗泡菜。
赵世宇看得心酸。站在门口没有离开:“裕叔,母亲本来想端菜来给你的。后来我们想,你还是到我家一起吃,四个人热闹些。”
“阿宇,你们有心了。回去吃吧。我就不去了。”裕叔的话,带着颤音。
赵世宇不离开,坚持要等裕叔一同去吃饭。裕叔看推却不了,将火熄了,换上干净衣服,与赵世宇一同朝赵家走去。
赵家厅堂里。新做的桌椅摆放出来,菠萝炒鸭肉、白斩鸡肉、鸡丁炒木耳、油炸的大红鲤鱼、粉丝拌副刺、香菇沌鸡汤摆上餐桌,另有一葫芦的酒摆在餐桌上。半托盘的滚过沸水的粉条摆在餐桌边。
赵世宇领裕叔走进来,月娘、李画敏都微笑地请裕叔入座用餐。裕叔拘束地坐下,看赵世宇给自己倒酒,拿了筷子夹眼前的菜慢慢地吃。月娘、李画敏都装了平面碗的粉条,倒入鸡汤。拿来当饭吃。
赵家三人心情愉快,轻松地谈笑。都叫裕叔不必客气,尽管开怀畅饮,随意吃喝。
李画敏看裕叔只是低头喝酒,就微笑着问:“裕叔,这个中秋节你放池塘卖鱼,收入了多少?”
“卖鱼得了十两银子。我得了六两。”裕叔老实回答。池塘是仇老爷的,裕叔养鱼,是跟仇二伯合作的,仇二伯负责买鱼苗、卖鱼,裕叔只管喂养,因此只得了六成的收入。
现在,裕叔养鱼的大池塘赵家已经买下,过了年便归赵家管理。
赵世宇说:“裕叔你放心,我家的大池塘仍旧由你来养鱼。我出鱼苗,我负责卖鱼,卖鱼时咱们四六分成。”
裕叔高兴地说:“好的。”如此说来,大池塘换了主人,对他并没有损失。
四个人计划过了年,把大池塘挖深,在旁边栽上些莲藕。李画敏乘势告诉裕叔,他所喂养的绵羊主要是用来剪毛的,要喂养宰杀的羊应该养山羊。裕叔听了,便计划改养山羊。赵世宇答应帮裕叔寻找山羊。
四人谈论着种养的话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慢慢地享用餐桌上的菜肴。
晚餐后,赵世宇和月娘留裕叔一同赏月。
圆圆的月亮由东山上冉冉升起,清辉洒遍大地。长乐村里,鞭炮声此起彼伏。
赵世宇把小圆桌子抬到庭院外,李画敏、月娘搬来月饼、花生糕、蕉叶粑和各类瓜果,都摆放到小圆桌子上。赵世宇放了一挂鞭炮,点燃线香分给其他人。李画敏、赵世宇、月娘和裕叔都手掂点燃的线香,朝慢慢升起的明月祭拜,默念心中愿望,然后将线香插在柚子上。
四人坐在小圆桌子旁,观望天空上那轮圆月,拿桌子上的瓜果点心吃。瓜果、点心很多吃不完,四人间的话也是说不完。裕叔变得开朗起来,说起赵世宇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候,阿宇应该是三四岁吧。赏月的时候,突然叫嚷要摘天上的月亮,骑在我肩膀上够不到,哇哇地叫喊。月娘拿来装了水的盆子,哄他说月亮放在盆子里,阿宇跳进盆子里看不到月亮,又哭叫起来,急得月娘团团转。。。。。。”
李画敏听得伏在竹椅靠背上咯咯地笑。月娘也是噗噗地笑。赵世宇着急,阻止裕叔说:“都是猴年马月的事了,裕叔你搬出来唠叨什么。”裕叔于是不再往下说。李画敏不肯,追问:“裕叔,后来怎样了?”裕叔没有往下说,笑着拿起一个月饼吃。
张家庭院里,坤伯叫收起桌子停止赏月,儿子张锦继明天得上学堂,不能捱太晚的。坤伯母和张依兰收了东西。兴致勃勃沿小路朝赵家走来,来到梧桐树下听到庭院里有别的男子笑声,仔细听了是裕叔,两个想了想转身返回家。
罗家的庭院里,因摆出的点心瓜果很快吃完,赏月也早早结束了。隐约听出竹林后赵家传来的笑声,财婶走到竹林边向赵家窥视,听出裕叔在赵家赏月,狠狠地啐了一声:“这个傻子,跑到赵家吃喝去了。”
不过。听竹林那边传来的说笑声,哪里像个傻子?
月亮越升越高,地面上月光如水。
裕叔要回家了。月娘把瓜果点心都包一些。又装了满满一盘的菜给裕叔端回家留明天吃。明天裕叔得去山上放羊,不能来赵家吃饭。裕叔接过月娘递给的东西,趁两个年轻人不注意,把一小包银子塞到月娘手中:“这是今天卖鱼的,你帮我收好。”月娘将银子放到口袋里。拿回房间放入箱底。
赏月的只剩下一家人,赵世宇嫌坐的时间长不舒服,抬来竹床,躺在竹床上赏月。李画敏、月娘坐在旁边,品尝瓜果点心,轻轻地说话。
月娘低声说:“阿宇。敏敏,既然手中有银子,咱家是否再添置田地?仇老爷的田地。仍没有卖完。”
“也好,等过了中秋节,就去跟仇二伯说这事,若是有咱家再买一百亩水田。”赵世宇轻轻答应。
李画敏想了想,仍剩下三千多两的银子。就提议说:“要不,咱家在镇上买一间铺子?开店铺做生意。银子来得快。”
赵世宇、月娘都认为主意不错,说过中秋节后留意镇上情况,如有合适的店铺便买一间。赵世宇又想到一件事:“敏敏,咱俩去三叔家、莫老爷家时,看到他们家的房屋很多,都备有专用的客院供客人居住。母亲,要不咱家建房时多建两个侧院?咱家三人是住不了这许多的房屋,可是有亲戚来就安置不下。像上次敏敏的三婶娘来,得到坤伯家借宿。反正有现成的银子。”
“这个么?也行,就加建两个侧院。”月娘略一思忖就决定了,“像敏敏三叔家、莫老爷家这种大户人家,其实是挺讲究的,来客人都跟主人分开居住。别让亲戚来了,没地方安置。”
三个人悄悄地商议着,建房、种田、种药、喂养牲口、开店,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月娘说困了,回屋里休息。李画敏、赵世宇仍是精神抖擞毫无睡意,就继续在庭院里赏月。
李画敏坐到竹床上,跟赵世宇说悄悄话,拿桌子上的瓜果点心喂到他嘴里。
赵世宇拉李画敏:“敏敏,四周的人已经休息了,你也躺下。”
李画敏听了,就躺在竹床上,跟赵世宇挤到一块。竹床狭小,不够两人躺的位置,赵世宇改为侧身躺,一手揽住李画敏。
仰面观看天上的明月,李画敏触景生情,轻轻地感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身在二十一世纪的父母亲,是否也在赏月?
“敏敏,你感叹什么?”敏感的赵世宇,听出她话中的伤感。
“我的父母亲,他们。。。。。。”李画敏顿住没有往下说,在世人的眼中,她的父母亲是那沉入马尾河中的李二老爷、李太太。
赵世宇轻轻地亲吻她的额头,抚慰说:“敏敏,别想岳父岳母了。有我在,你不会孤单的,我和母亲就是你的亲人。”
“阿宇,你说得对。”李画敏轻轻在他脸庞上蹭一下,有意驱赶伤感,就说:“阿宇,刚才听裕叔说,你特别喜欢月亮,要不要我施法术替你摘下天上的月亮?”
“有了你,我要月亮干什么?你就是我的月亮。”赵世宇俯身,寻找那芳香的樱唇,深深地印上去。
所有的柔情,都倾注在深深的亲吻中。
。。。。。。
李画敏靠在赵世宇的臂弯中,两人紧靠在一起,默默地观看天上的圆月。
正文 141。冬日,特别的日子
两个月之后,赵家的新庭院建成,择吉日搬进新居。
中午,大池塘上的新庭院里热闹非凡。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辈、跟赵世宇要好的伙伴、师兄师弟,村中跟赵家要好的人家,都来庆贺。虽然已经是寒冬,身着棉衣的李画敏忙忙碌碌,鼻尖上竟渗出细细的汗珠。
新宅院的大门上、厅堂门头上、厅堂正中的墙壁上都挂上大红布,与银红的窗户相辉映,一片喜气洋洋。按本地风俗习惯,赵世宇请来两个道士,把旧屋的神位移到新屋厅堂。三婶娘以娘家人的身份,昨天专程从县城送来两圆盘的发糕、两棵连根带叶的甘蔗,与赵家自备的发糕、粽子、带叶的柑橘等都供在新屋厅堂的八仙桌上。
噼哩叭啦的鞭炮响过,入迁新居的仪式完成,接下来便是庆贺酒宴。除了东边的正屋紧闭,其他的房屋门口大开,都摆上酒席,共摆了十二桌,比赵世宇娶亲时更加热闹。
赵世宇在厅堂向各位长辈敬过三次酒,陪同长辈饮片刻,便去东边的廊屋招呼其他男客们喝酒。李画敏、月娘在西边的正屋陪同三婶娘、坤伯母等有年纪的妇女吃有一会儿,也到西边的廊屋酒席上转了转,招呼女客吃喝。
赵世宇返回厅堂、李画敏返回西边正房时,在门口两人不约而同地停步。自清晨到现在,赵世宇就忙碌不停,李画敏很想问他累不累,张了张嘴没有问出口,仅冲他微微一笑。赵世宇不自觉回报温柔的一笑,看她走进西边正房,也举步走进厅堂去招呼客人。
两个小时后,酒席结束。来庆贺的客人离开时,主人都送给一个红包。里面都是八个铜子。
三婶娘也要离开回县城了,李画敏、赵世宇、月娘和李祥柏送到村中大路。按本地风俗习惯,月娘在三婶娘带来的箩筐里放了两小把带叶柑橘、两枝柏树枝、大小各一对粽子和一个红包,将箩筐放到李府的马车上。
李雯婷、李祥洲已经钻上马车,探头冲李画敏和李祥柏挥手。三婶娘站在李祥柏前,叮嘱说:“祥柏,你以后居住在姐夫家里,不得给姐夫添麻烦,凡事听亲家太太、姐夫和敏敏姐姐的。”
“母亲,我知道了。这句话。你已经说过近十遍了。”李祥柏有点不耐烦。十四岁的小少年么,最讨厌别人唠叨的。
三婶娘无奈地笑,向月娘、赵世宇请求:“亲家太太、姐夫。祥柏年轻不懂事,他要是有做得不对的,你们尽管教导他。敏敏,以后就麻烦你照看他了,到底是自家人。祥柏居住在你们家,我比较放心。”
“婶娘,你放心,祥柏是我的弟弟,我身为姐姐一定会照管他的。”李画敏有意活跃气氛,“不过祥柏。你来我家,只是有吃有住,可没有丫环侍候的。”
在场的人都笑起来。三婶娘嘱咐福儿照料好少爷。然后跟月娘、赵世宇和李画敏告别离去。送行的人直看马车远去,方才离开。
李祥柏和福儿去私塾收拾东西。月娘、赵世宇和李画敏返回新家。
月娘、赵世宇和李画敏站在新家的大门处,恍若梦中。往里看,铺着青砖的方正庭院,正中是高大的三间正屋。两旁是整齐有序的廊屋,回廊环绕;往后望。台阶下是平整的灰沙庭院;抬眼看视野开阔,清亮的大池塘、村中大路、古老的水井、绿树翠竹掩映的房舍、绿油油的田野,尽收眼底。
“阿于,我不是做梦吧。这辈子,能够拥有这样漂亮的房屋。”月娘喃喃。
赵世宇一手拉母亲,一手拉李画敏:“母亲,这不是梦,是真的。这就是我们辛苦劳作、亲手建造出的新家。”
李画敏拉住赵世宇的手,心中感慨。
中秋节过后,赵家就买进了二百几亩水田,跟原有的水田共有二百八十亩,成了长乐村拥有水田最多的人家。月娘、赵世宇和李画敏反复商量后,为不让村民太过惊骇,也为了把银子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只建造一个庭院。这新庭院有三间正屋,两边对应的廊屋共八间,大门边两间倒座屋,四间耳房间分别位于庭院的四个角落。
阿悦嫂子、春姑和卢二伯母在庭院西南角帮忙收拾碗筷。月娘看到,走去帮忙。
李画敏也要去帮忙收拾碗筷,赵世宇阻止她:“敏敏,咱们去瞧你育的药材苗。”月娘听了,也说:“敏敏,你和阿宇去瞧瞧,这两天太过忙碌没有瞧药材苗,不知怎样了。收拾碗筷的事,交给我和春姑她们就行。”
李画敏和赵世宇转身走下台阶。离了众人视线,赵世宇牵李画敏的手,轻柔地问:“敏敏,忙碌了大半天,累吗?”粗糙的大手上,传递来温热的气息,让李画敏心中一片柔和,她摇头:“不累,我偷空歇息了几次。倒是你,从天亮起就没有歇过,累不累?”赵世宇扭头看新庭院,然后看她,笑得灿烂无比:“不累。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力量。今天,是特别的一天。”说到后面这句话,赵世宇的语气分外的柔和。
触及他眼中的灼热与柔情,李画敏心中一颤,最后这话中的含义,她懂。赵世宇趁四周没有他人,目不转睛地看她。李画敏扭转脸看别处,红晕悄悄地飞上脸颊。
两人由灰沙庭院往西边走。“咩咩——”的叫声从靠近果园的简陋房屋传出,那里修建有马厩、牛棚和羊圈。赵世宇和李画敏走近,大红枣马、水牛默默地瞧两个主人,几只绵羊看到主人叫得更欢。
“阿宇,这些羊可能饿了。”李画敏捡起牲口棚外洗干净的红薯,扔到里面,羊儿们低头啃红薯,还真是饿了。赵世宇也拿几把红薯放进木槽里喂马和牛。
李画敏、赵世宇手牵手,越过牲口棚再朝西边走,来到一个低矮的茅草棚旁,这是一个月前建造的。李画敏和赵世宇掀开茅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