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的冷眼狷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敖的冷眼狷行-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用李敖的话说:
  中国汉朝就有“盗不过五女之门”(生了五个女儿的家,连小偷都不去偷)的话,一个媳妇,不老老实实生个儿子,却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生女儿,这像什么话?幸亏我应运而生,使妈妈立刻从“败部复活”,帮了她的忙不少。在生我之后,妈妈又故态复萌,连生了两个妹妹,那时我在家中的地位如日中天,直到最后弟弟出世,才算两权分立。六女而二男,就是我的同胞情况。
  李敖是妈妈的婆家和娘家盼望了多年的第一个男孩子,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长辈们欣喜若狂,爸爸乐得当天就领着大女儿和二女儿,穿着奇装异服跑到照相馆照相去了。
  因为是男孩,所以对生辰也重视,李敖的正式小名就起了个安辰,实际上并没人叫这个名字。李敖之名来自一个误解。大人总是“噢,噢”地逗李敖,结果四姐以为这个宝贝弟弟的名字就叫李噢,于是就李噢、李噢地叫起来,大人一听,这个名字也不错,于是就稍加改动,就有了李敖这个名字!
  李敖家并非土著东北人,从宗谱上看,李敖的根最早可追溯到元朝云南乌撒的苗族。李敖后来谈到:“我首先根据我家藏的《李氏宗谱》,声言我是苗族之后;接着根据学理,又声言我跟高山族同源。”根据《李氏宗谱》,李敖的远籍是云南乌撒。据元史地理志记载:
  “乌撤者,蛮名也。所辖乌撤,乌蒙等六部。后乌蛮之裔,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至元十一年始附,十三年立乌撒路。”
  乌撒路包括现在云南镇雄县和贵州威宁县;到了明朝,乌撒路改为乌撒卫,就是现在的威宁县。《李氏宗谱》上说李家是明太祖洪武年间自乌撒迁到山东潍县(即今山东潍坊)的,“洪武十四年(1381)秋天,明太祖曾派博友德为征南将军,带兵三十万征云南,那次人民的北移,是强迫性的。”
  苗族的祖先可追溯到与皇帝大战的蚩尤,这桀骜的反叛者,李敖深以为荣,曾作诗曰:
  落落何人报大仇?明珠岂肯做暗投?
  信手翻进千古案,我以我血荐蚩尤。
  若按“血统论”来推断,李敖的“狂狷”、“反叛”、“特立独行”等特异禀赋,是有其生生不息的源头的。
  李敖云南乌撒的祖先迁到山东潍县后,累世做小老百姓,既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无什么罄竹难书的恶行,也一直安土重迁,若没有李敖爷爷出世,这一族的李家可能就这样生息繁衍,也就不会有后来李敖的横空出世了。
  李敖的爷爷名叫李凤亭,也不知是谁给他起了这么一个文雅的名字,可惜他只会写李,后面两个字就只会念,不会写了。他生在山东省滩县,时间约在清朝咸丰元年(1862)前后。
  李敖的爷爷幼年生活悲惨,正赶上荒年,他拿着只破碗跟着母亲去做乞丐。一天碰到一条凶猛的狗,一见他娘俩,就猛扑过来,母亲急忙用身体保护他,结果她自己却被咬死了。就这样,李风亭成了一个孤儿,流浪,流浪,虽然饥寒交迫,但却磨砺了他坚强的性格。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东北小“遗民”(2)
十岁左右,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替“下关东”的人赶马车,自己也就“下关东”了。
  所谓  “下关东”,是专指山东、河北等省的穷人,朝山海关外的东北偷渡。东北是满洲人的老家,满洲人入关建立清朝后,把东北划为禁区,除了发配罪犯,禁止汉人去东北。所以当时中国的东北,就像英国的澳洲一样,只是罪犯的大本营。但东北地大物博,富庶易活,这对山东、河北等省的穷人,的确构成很大诱惑,使禁区禁令成为废纸,大量的汉人纷纷‘下关东’,在白山黑水之间,驰骋犯难,就像美国‘去西部’一样。
  1904年,日本和俄国打仗,千古怪事是,这两个国家打仗,战场却在第三国———中国的东北。东北这时候已经有400万人口,这些人口的压阵,使日本、俄国在瓜分东北上,产生了不少阻力。满洲人怎么也没想到:禁止进他们老家的汉人,却在阴错阳差之中,替他们看住了老家!这些看家的开拓者中,有一个满口山东口音的壮汉,就是李凤亭先生。”
  李敖的爷爷活了83岁,其中有六十年在东北度过,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冒险,他做过马车夫,工人,农民,打更人,看坟人,流氓,土匪,打土匪的,银楼老板等等,名目繁多。
  李敖的爷爷虽然不识字,但是胆大心细,头脑清楚,极有胆识,极有见地,堪称有勇有谋的豪杰之士。
  李敖讲过两个爷爷的“厉害”故事。一是“独战土匪”:
  李敖的爷爷七十多岁以后,和大爷大娘住在郊区。一天晚上,来了一伙土匪,把家包围住了,强盗在墙外高叫开门。大爷大娘已吓得面无人色,但是李敖的爷爷却镇定异常。他吩咐大爷大娘在室内大声吹警笛,自己却拿起一根丈八蛇矛,从前门跑到后门,从后门跑到前门,向土匪呼啸叫战。土匪们弄胡涂了,他们绝没想到:居然有这么一个倔强不怕死的老头子,手拿丈八蛇矛,坚持保卫家园,毫无让步之意。大概他们被这种从来想象不到的英勇行动震慑住了,最后他们决定撤退,一个土匪从墙头朝李敖的爷爷开了一枪,子弹打穿了窗上玻璃,打碎了窗台上的花盆,最后打到衣柜上。这个衣柜,一直保存着,最后运到故都。柜上的一个圆坑。就是子弹的旧痕,它表示了人间大勇是什么。
  另一个故事则讲出了李敖爷爷的残酷劲、“流氓气”:
  李敖爷爷在当流氓时代,一天在农田里设赌局,做庄家。聚赌的人中有一个流氓,手气不好,每局都输,现金先输光,接着马输光,行囊输光,外套又输光。最后他输火了,拔出刀来,在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开始“肉赌”。肉赌是一种无赖的赌法,赌徒赌火了,一割肉的时候,庄家若不巧输给他,只能赔肉。明朝大宦官魏忠贤,年少无赖,做赌徒输了,就表演肉赌,他割的不是大腿,而是他的生殖器(庄家若输,也得割生殖器)!一般说来,赌徒一表演肉赌,庄家必须大量赔钱,破财消灾,免得万一输了,就要以肉赔肉。这次表演肉赌,大腿上的肉血淋淋往台面上一摆,大家都相顾失色。不料这时做庄家的李风亭先生,面不改色地说:“好小子!你来这一套,割起腿上的肉来了!你有种!可是你给我搞清楚,这一套别人吃你的,我李风亭不吃!你肉赌,按规矩,不是我输了才赔你肉吗?不是我输了以后再割都不迟吗?不是我赢了就不割了吗?可是为了不怕你,为了比你小子还有种,我先割给你看!割下来,我赢了,就算白割了!”说着,就拔刀朝自己大腿上割下肉来。
  爷爷的这一杰作,曾使李敖想起《吕氏春秋》中“齐之好勇者”互相割肉下酒的故事。
  李敖深深地被爷爷的这种豪侠之气折服了。爷爷的影子在他身上扎下了根,直到今天他还承认自己有仇必报的性格跟爷爷非常像。
  这是大智大勇者的性格,在任何压力面前,他都无所畏惧;他“亦刚亦柔亦狂亦狷,但都行之于神机莫测。女人抓不住他,男人伤不了他,朋友吃不消他,敌人又被他烦死。他的生命力有一股力量一团火,永远折腾没完。”
  这是李敖理想中的传奇人物:“也许一阵子书呆子,一阵子军人,一阵子怪杰,一阵子作家,一阵子商人,一阵子投机者,一阵子情场浪子,一阵子赌台常客,一阵子热如火,一阵子冷如冰,一阵子老僧入定,一阵子顽若狡童……或整年在温柔乡里,或终岁在离群索居中”。
  即使他的爱情,也都充满传奇:李敖的爷爷做土匪期间,一次受了伤,逃到一个山洞中躺着,已经奄奄一息,这时李敖的奶奶恰恰从此经过,无意间看到了“土匪”,于是“美人救英雄”,李敖的奶奶精心待候、护理李敖的爷爷,等李敖的爷爷伤好了之后,就和李敖的奶奶结了婚。
  李敖的奶奶是颇有侠风的女人,她是热河人,那时的中国的传统是同姓不结婚,李敖的奶奶就瞒天过海,改“李”为“吕”。
  不过李敖的奶奶并不是真正的美人,李敖的爷爷一发脾气,就骂她“穷山恶水,丑妇刁民”。
  “丑妇刁民”却很有个性,在七十多岁去世前,还跟82岁的丈夫斗气不讲话,他们在儿孙包围下,合照了相,可是尽管照了合影,话还是不说。
  李敖少年时与爷爷的感情很好,爷爷非常喜爱这个孙子,常常给他讲自己的冒险故事,听得小李敖两眼放光,讲得爷爷神情兴奋,犹如恢复了当年的豪勇,每当这时,这个世界上好象就只有这爷孙俩了。
  

1.东北小“遗民”(3)
连爷爷的死,好象都和李敖有必然的联系。据李敖回忆:
  爷爷去世前,同我家住在一起,我常到他屋里玩。 那时候我四至六岁,看他在后院亲自动手搭棚子,看他烧鸦片烟(烟土太贵,抽不起,只把鸦片烧成小黑丸吞服),跟他的感情极好。他过的最后一个旧历年,我从大年三十就不断地给他磕头拜年,一会儿就去磕一次,然后相对大笑。爷爷说:“这小子今年怎么回事?怎么老是向我磕头。磕个没完?看样子,要把我给磕死了。”
  不想爷爷的话竟然应验,过了年不久,李敖的爷爷也去世了。与他磊落爽快的一生一致。连他的死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毫不拖泥带水。
  就在李敖不停地给爷爷磕头的这一年过后,在李敖奶奶去世第一百天那天,爷爷到庙里给奶奶做佛事,佛事做完了,他向和尚们说:“我不会再来了,再来就是麻烦你们了!”当天晚上,李敖的大爷到李敖家陪爷爷过夜。爷爷向李敖的大爷和爸爸谈京戏,谈得兴高采烈。夜深了,要睡觉了,李敖爸爸回到房里。不久大爷过来敲门,说爷爷不行了,大家急忙过去,想找寿衣替爷爷穿。寿衣有很多件,穿起来很麻烦,一般要在人咽气前穿好,一咽气,就不好穿了。可当时大家手忙脚乱,竟没找到寿衣,这时爷爷表现得出奇地冷静,说寿衣在那个箱子里,而且说箱子没上锁。大家赶忙找出来替爷爷穿好,他就咽气了。死得如此清醒利落,真是高人的死法。
  出殡的时候,李敖爷爷的子孙媳女大排长龙,大爷是长子,第一名,依次为李敖爸爸、三叔、五叔、六叔、大哥、李敖,全部男性领先。在李敖后面是大娘、妈妈、三婶、三姨(即五婶,因她是李敖妈妈的妹妹,所以只叫三姨)、六婶等。这种排名次序,充分看出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
  看到如此盛大的出殡场面,人们不仅要感叹李敖的爷爷走得无憾,因为他的精神已在后代身上留下了烙印,因为他已在身后留下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家庭。
  李敖的奶奶婚后几十年一直忙着生孩子,一口气生了12个儿女,六男六女,成双成对。其中四叔、二姑、三姑、五姑虽然“寿禄不永”,但是还剩下七个,五男二女,也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幸福之家对孩子数目的最佳要求。
  “龙生九子,各子不一”,李家人丁济济,也是人人不同,颇丰富多彩。
  老大(李敖叫大爷)叫李孟谦,是个村学究,为人谦和得有点怕羞。老大的老婆(李敖叫大娘)是三姑六婆型的,有一男一女。儿子李纯仁(李敖叫大哥),李敖说他很伪善。老大这一系大概是李家中最缺乏“奇气”的了,李敖讲了一段趣闻:有一次大爷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你这位先生,妻不贤,子不孝。”说得大爷满脸通红,连忙说:“差一点,差一点。”
  李敖的三叔名叫李湘岱,中法大学毕业,妻子是他同学,有一男一女。这一对夫妻软弱,和善而小气;李敖的六叔无疑是这一辈人中最富传奇色彩、最有个性的人。他长着一副圆圆的脸,两眼机警有神。他从小有反叛性,十几岁就去了苏联。抗战时做共产党地下工作,和三叔一起被日本兵捕去,这时李家人才明白三叔并非软弱之辈,而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六叔更不消说,他聪明而多艺,受过地下工作专业训练,通俄文、英文、日文,会拳击,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六婶是上海人,六婶妹妹李敖这辈人叫老婶,很漂亮,后来做了六叔的姨太太。姐妹对生,共有八个儿女,给六叔很大的负担。六叔是整个李家唯一讨姨太太的人,也是唯一和南方女人结婚的人。这又是李家“奇气”之一。
  在地下工作方面,六叔反是三叔的上司。这两家平时和其他几家不相往来,也不同爷爷奶奶来往,还颇招大家不乐,直到他们被捕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们两家一直不同我们来往,直到他们被日本突兵放出来,整个李家才有一番大团圆的景象。
  李敖五叔是同辈兄弟中最“至尊宝”的一位。他在大学念物理系,可是没毕业。他看中李敖妈妈的大妹,按大排行算,李敖叫她三姨。三姨先嫁的男人不上路,最后离了婚。那时抗战开始,李敖爸爸为全家老小所累,不能去后方,就让五叔去。五叔热恋三姨,他走到汉口,就不肯去了。又回到家中,爸爸大失所望。五叔不管,同三姨结了婚。在所有叔叔中,这位五叔和李敖一家走动得最勤。他喜说笑语,为人没大没小。如他去天津,李敖妈妈托他办事,他偷偷赚老妈子的钱,然后又把赚到的钱,全部买了茶叶送给李敖妈妈,然后欣赏蒙在鼓里的嫂子对自己的歌颂之辞,心中窃以为乐。
  三叔、六叔的反叛精神给李敖以强烈印象,而五叔的幽默风趣同样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李敖的人格,并最终在李敖身上集其大成。
  李家之女也秉承父母骨血,颇多豪侠之气,卓尔不群。
  几位姑姑中,李敖最佩服的是四姑。
  四姑吸收了父母的优点,她像李敖的奶奶一样个性超然,但却比奶奶漂亮了数十倍,而且她又遗传了父亲适应环境,生存能力强的品质。李敖印象中的四姑是:
  四姑聪明而漂亮,生存能力又极高强。从小就偷嫂子张桂贞女士的化妆品化妆,照镜做妖姬状。她的婚姻不美满,她就解决了它。离婚后,正值抗战胜利,她跟陈纳德的飞虎队要员丁锡庆打得火热。丁锡庆为四姑所迷,同原配离了婚。他同四姑结婚后,生了两个小孩。大陆丢掉,丁锡庆做民航空运公司曼谷总经理,后来病死了。四姑住在香港,失掉联络。她从香港寄过一次照片,一派影明星打扮。我每想到她,就想到她是我们李家最走达尔文路线的人。
  

1.东北小“遗民”(4)
老姑(小姑,六姑)也有四姑的风流,但却没有四姑走运。她一直以老么地位,跟在李敖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在100天内先后死去,她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一个人住在空屋里过了一阵,很可怜。她后来也走四姑路线,但因自身条件不如四姑,男朋友自然也不如四姑多。妈妈们在背后都叫四姑做“四妖精”,老姑做“老妖精”,姑嫂之间如何,由此可见。
  家大业大,人多嘴杂,且人人有个性,有“奇气”,女人多,又多“妖精”,李家自然也免不了中国传统大家庭固有的一些矛盾。中国旧式家庭有三大战:婆媳之战,小叔之战,  姑嫂之战。这三大战,都跟媳妇有关。李敖妈妈是李家媳妇,当然无役不与。李家正赶上中国大家庭的解体时代,所以大战的程度较轻,只限于背后的一些女人是非而已。李敖爷爷奶奶一直跟李敖一家一起住。做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