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他,二太太哭着扑向二老爷说夫妻情份的时候,二老爷也是一言不发。
当时三太太围观了全过程,虽然她对二太太一直没什么好感,但同做为女人,她有点可怜二太太。大老爷和四老爷是二老爷的兄弟,他们是肯定更倾向于自家人。但二老爷就能一言不发,二太太娘家己经完了,这时候把二太太送到庄子上,那就是关她到死了。
夫妻这些年,坏事可以说是一起做的,至少二太太在做坏事的时候,二老爷从来没有拦着过。二太太落这么一个结果,二老爷却是继续在府里住着,据说跟个小丫头又搞上了,虽然守着孝,但关上门搞个小丫头,只要不闹出来,没有御使会上门来查。
思宸听三太太讲完也无语了,二老爷这是渣到头了,只凭二太太一个人怎么也祸害不能一房人,再加上一个这样的二老爷,二房会这样果然很正常。
四爷在旁边听着,却是不想议论这些,家丑啊。二太太在京中还有是一个亲生儿子的,二爷和二奶奶还都在,虽然长辈说话没有小辈发言的份,但现在处置的是自己的亲娘,他是有资格说话的,二爷却是一句话没说。
许氏看所氛都没有僵了,连忙把话题转开了,又说到自己家儿子和思慧的肚子。这都是喜事了,思慧虽然头胎生了一个女儿,但马上又怀上,眼看着又要生了,只要一直能生,总是能生下儿子的。思宸看着思慧也是连连恭喜,思慧日子过的很好,在侯府里住着,日用花销都不少,上头又没有婆婆,跟邵昀夫妻恩爱。虽然第一胎生了个女儿有点失望,不过邵昀很喜(3UWW…提供下载)欢,也不在意,思慧马上又怀上,儿子总是会有的。
坐着闲话一会,思宸要先去其他各房看看,己经分了家,要是一般回娘家就算了,现在她是出远门回来。伯父,叔叔家总得去看看,尤其是大家还在一个国公府住着。
三太太不用去,思慧怀着孕又出嫁了自然也不用去,许氏,四爷跟思宸同路,礼物之类的丫头婆子早就带好。从大房开始,大太太很和气,冯氏也在,知道思宸还到其他两房坐会,也没留她,说了几句就散了。
在二房呆的时间就更短了,几乎是见了礼,礼物送上就走了。不管是思宸,还是四爷,许氏,对于二老爷实在没什么好感。最后一站是四房,话是最多的,见礼问好,思宸先把思真的婚事说了,虽然信上己经写过,但这时候见面肯定得交待一遍。
然后就是霍景之的信以及当日三太太托霍景之捐官时的银两,霍景之跟她说的很清楚,有他的信,然后让四老爷去办就好了。他己经提前往京中写过信,以四老爷的本事,把这事办成没啥问题。
不过也有一点,霍景之说的也很明白,给四爷捐官的事情很容易,世家子弟捐官一开始不怎么重要的闲职,不可能一开始就是青阳知府这种重要外放肥缺。资历是要熬的,霍景之自己还在熬着,谁也不能例外。
四爷复职的事情却有点麻烦,因为霍景之走之前跟四老爷聊过,四老爷原本打算结束青阳知府的外放后要回京谋职的。这回谋职就不是闲职了,肯定得是比较要紧的职务。像这样的职务就不容易了,官员三年一调动是规矩,突然间有变化,要么就是死到任上,要么就是去丁忧了。想马上有合适的职务,需要运气。
其实以霍景之的意思,四老爷没必要那么早回京,不如继续谋外放。四老爷的年龄并不算大,更重要的是他不是科举出来的,就这一条就很限制他的仕途发展。四老爷这样的当官当到死也就是中层,运气好点能冲到中上。仕途前景就这么大,所谓天高皇帝远,还有钱捞,比当京官舒服的多。
四老爷觉得也有道理,他不像霍景之那样,霍景之冲的是最高层,每一步要如何走那基本上都是固定。外放,回京,六部任职,这些资历统统都要去熬,少一步都不行,到四五十岁的时候,能入阁拜相,这辈子的仕途也就走到顶了。
思宸虽然没有入过官场,但霍景之知她聪慧,这些道理也都跟她说了。当然不是想着她去劝劝四老爷,只是把自己的观点给思宸说一说,省得她误会自己没使力。
现在思宸把信和银子拿上来,信有两封,一封是写给四老爷,一封是让四老爷转交的。把信和银两送上,思宸也不再说其他。她也觉得霍景之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种事情并不需要她来表态说如何如何,藏拙是最基本的技能。
四爷也连忙站起身道:“劳烦四叔了。”现在是给他捐官,银子是他的出的,但帮忙跑腿的也很重要。
韩四老爷笑着道:“你不用谢我,等你姐夫回来去好好谢谢他吧,他都己经打点好了,我只负责转交就好了。”
“那还是要劳烦四叔走一趟。”四爷笑着说着。
韩四老爷笑着,想了想却是道:“我看不如这样,那日你跟我同去。”马上就要进官场了,这种交际应酬是必须的,这个侄子他总觉得是厚待有余,灵巧不足,想成器真得好好历练一番。世家子弟捐官的多了,不说冲刺高层,就是混到中上的又有几个。
四爷却是怔了一下,这种事情他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做,韩四老爷却是拍拍他的肩膀道:“跟我一起去,有我在,不用担心。”
四爷虽然灵巧不足,但也看出叔叔是提点他,当即道:“谢四叔提点。”
叔侄两个说话的功夫,四太太己经着人准备席面,又亲去三房去请三太太。虽然说思宸是三房的姑奶奶,但是大家还在一个院子里住着,也就不用如此见外了。而且四老爷想寻个职位还得霍景之出力,思宸带了来信,当婶子的办了席面表达一下谢意也很应该。
三太太本不想来,因为知道思宸回来了,三房也准备了席面,却是禁不住四太太拉。末了带上思慧也过来了。
席面置办好,众人都直接入席了,因为没有外人,也都一起坐了。席面上女子多,官场上的话题也就不合适了。先说了些闲话,然后就说到搬走的事,陈太君的孝期要满了,各房要应对的第一件事就是搬走。
己经分了家,只是因为守孝还在一起,现在孝期满了肯定要搬出去。置办房产,重新装修收拾,这都要时间,都要提前准备好。
四太太己经看好一处宅子,四进的院落,价钱也合适。管事的己经去交涉,最近就能买下来,然后就开始收拾,房子翻修的地方比较多,家俱也要全部买新的。现在开始收拾,除服之后正好可以住进去。
“当日分家的时候,分到一处宅子,虽然不大,但三进的格局己经够住了。媳妇己经着人去打扫收拾,赶的及。”三太太笑着说着,重新买宅子三房是买不起了,幸好分家的时候分到一处,三房人口不多,三进的院子足够住了。
“三嫂要是哪里需要帮忙,千万要开口。”四太太笑着说着,三房的经济情况四太太很清楚,两个女儿是嫁的不错,但总不能让女儿把婆家钱往娘家搬,那就太糊涂了。
三太太笑着点点头,三房目前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不过四太太这话听得也舒心。
饭吃完说了一会闲话,不过是京城的八卦,思宸并没有久留。霍家的事情更多,过几天就要正式下聘了,明天还得跟杨太太见一面,表示霍希贤的嫡母回来了,以后婚事上的事情直接找她就好了。
三太太也是知道她忙,娶儿媳妇不是小事,事情多着呢。还拉着思宸嘱咐几句,千万别哪里办错了,思宸点头记下了。
回娘家呆了大半日,隔日又跟杨太太见面,又是闹了大半天。回到府上的时候,思宸是深深觉得累了,从青阳到京城三天车马劳顿还没缓过劲来,京中的交际应酬又开始了,到霍老太太那里报备一声,看了看儿子,思宸就回去睡了。
下午饭都没吃,半下午开始睡一觉睡到天亮,思宸才觉得缓过劲来。今天倒是不用出门,但事情却是不少,把管家娘传来,开始张罗贤哥儿的亲事。大奶奶办事果然很妥当,细问之后果然样样都齐了。
中午到霍老太太那里请安,顺道吃了饭,又抱了一会儿子,思宸想觉得有必要跟柳月娘谈谈了。要是拖太久,函哥的事情过去,柳月娘的心情完全稳定下来,她未必会考虑嫁出去的事,当然要是情绪太不稳定,也不利于交谈。现在这种时候最合适,伤痛还在,但己经可以正常思考了。
“唤柳姨娘过来。”思宸吩咐着身边丫头。
138、决择(下) 。。.
柳月娘来的很快,两个小丫头扶着,虽然还是一把骨头,但精神看着好多了。进了门柳月娘刚想行礼,思宸抬手免了,又让丫头搬了椅子让柳月娘坐下来。柳月娘的神情有点紧张,一直低着头,虽然思宸发过话不会因为函哥的事责罚她。但上司突然间传唤,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总是有点担心。
病的这几天柳月娘也想了许多,函哥殁了的时候她是真想跟着去,没有活路了,只能去死。结果思宸说了那么一番话,让她看到了活着的希望。只差一点就去了鬼门关,能活着就成了最高希望,以前的种种悲伤企想也都没了。
丫头们端了茶,思宸先问了问柳月娘的身体状况,太医的药吃着是不是管用,要是不好就再另外请医生来。柳月娘只说一切都很好,其实她自己也很明白,她这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心病,再调养一阵就好了。
思宸点点头,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身体好才是真的好。停了一下,思宸直接道:“我听小丫们说,姨娘的嫡母老是向姨娘借钱?”
柳月娘怔了一下,没想到思宸会突然问到这个,嫡母是经常跑来借钱,但那些钱是她自己的,她从来没有拿过二房帐房上的钱,她也摸不到二房的钱。神情讪讪的,低头小声道:“那些钱都是我自己的……”
思宸笑着道:“姨娘误会了,我没有责怪姨娘的意思,只是有些话,同是女人,我觉得该跟姨娘说说。”
女人帮娘家是天经地意的事,公婆是丈夫的父母要好好孝顺,同样的亲爹亲娘更是父母,更得好好孝顺。明白事理的男人,对于女人帮娘家的行为都会挣只眼闭只眼,但有一个提前,不能过份。
家里只有十两银子了,自家日子都顾不过来了,女人把钱全部拿回了娘家,夫家一家人喝西北风,那是个男人都会跟你翻脸。
还有一点所谓救急不救穷,娘家穷,夫家富,但不管夫家怎么富,女人都不能想着我得让娘家和夫家共同富裕。娘家有大事的时候,兄弟结婚置房产,父母生点小病,这些该出钱的时候不能小气,但也得量力而为之。余钱只有这么多,你非得把棺材本都动了,男人也许不会给你直接翻脸,但心里肯定开始纠结。
要只是觉得娘家日子过的不好,月月拿钱,娘家所有的花销全部供给了不说,还得加倍给,本来只是小康,非得折腾成大富,那这个钱就真的没头了。
这些道理没有人理论性的跟思宸说过,但思宸会知道,基本上是从三太太身上学的。三太太虽然并没有管过思宸,但同在一个院子里住着,三太太做了什么事,她都能知道。虽然如跟在三太太身边的思慧清楚,思宸一直觉得在她的人生当中,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三太太和崔先生。
崔先生是认真的教导,三太太对她的影响是无意识,但却是最多的。佟姨娘是丫头出身,教她的东西并不多,但佟姨娘经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听太太的话,佟姨娘给她树立的主母榜样就是三太太。
其实现在细想起来,管家理事,对待丫头姨娘,不止是思宸,还有思慧,她们两姐妹的行事风格跟三太太大同小异。一个家族中,男人是掌舵的,他能把握住一个家族的大方向不错,但是船上各部件的好事却是由女人来把握。
去世的韩三老爷不是个好舵手,直接想把一船人往冰山带,只是运气很好,不等撞上冰山他死了。换上四爷掌舵,船上部件都十分好,掉个头又继续前进了。
“我说这些话,是希望姨娘能够明白,这些都是女子安身立命的道理。”思宸说了这么多,也觉得要歇一歇喝口茶。
虽然对于柳月娘的嫡母了解不多,不过估摸着跟二太太有得一拼,誓死把庶子庶女的最后一口血吸干。而且论手段头脑柳月娘的嫡母得比二太太强,至少得把柳月娘教成这样,卖进府里当妾室了,还能哄着她拿钱。
“我……我……”柳月娘吱唔着,好一会才道:“前些时侯我父亲病了。”
“只是病一次就要花一千两之多吗?”思宸忍不住问着,真要是病成这样了,那就该直接准备后事了。
柳月娘神情躲躲闪闪,看思宸逼的紧了,又道:“我兄长念书辛苦,身体单薄,一直都要好好调养。”
“你兄长?”思宸愣了一下,她还真不知道柳家的人口结构。
“我家兄长书读的不错,母亲说,他能考中进士。”柳月娘有几分期待的说着。
“噢。”思宸心里顿时明白,柳月娘的嫡母确实比较有脑子,知道给柳月娘画张饼,画饼充饥,对于柳月娘的心思摸的很准。
妾室的娘家虽然不算亲戚,但对于女子来说,娘家要是给力了,对女子在夫家的生活就有直接改变。就比如思宸自己,娘家兄弟和叔叔要谋职的时候,她一点都没含蓄,直接霍景之开口了,因为这关系娘家人的前途,同时也关系到自己在夫家的命运。
女子是出嫁从夫不错,但想跟娘家完全撇清关系也不可能,最鲜明的例了就是二太太,要不是因为她娘家落败,把她发配到庄了上,这事哪能如此容易。
现在柳月娘的嫡母跟柳月娘说,你的哥哥能考中功名,这就是一张非(提供下载…3uww)常美好的蓝图。想想要是柳月娘的哥哥别说中了状元,就是中了进士,那不止柳月娘,还有函哥在这后宅之中又将是什么地位,就是霍老太太也得高看一眼。
嫡母给柳月娘描绘着这个美好,好像她哥哥马上就能中进士似的,柳月娘不上钩才怪。要钱给钱,要啥给啥,以后兄长要是中了进士,现在这样一切都是划算的。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柳月娘就没去考虑或者被其嫡母忽悠的没去考虑了,功名岂是那么好考的,寒窗苦读的仕子们多了,考到四,五十岁才中个秀才的更是大有人在。要是一直这么考下去,就是考不中,那柳月娘的日子又要如何过。
把所有的钱都搬回娘家投资,虽然不能说就是打水飘了,但也差不多。柳月娘自己是妾室,就是有了儿子,也该给自己留点后路,也就是银子。看看方姨娘,那是努力榨娘家去养儿子。现在柳月娘这边有多少,娘家拿走多少,到就怪不得柳月娘日子会过成这样了。
思宸忍不住叹口气,既然己经说成这样,那索性多说点,至于柳月娘能不能听进去,那就是她的事了。思宸一直很幸庆,她的嫡母是三太太,要是摊上二太太和柳月娘嫡母这样的,这辈子也就毁的差不多了。
庶子庶女对于嫡母一个最基本的情绪就是怕,比如三爷,比如思真,就是徐六,那也是生母受过宠,脾气硬气,而且活到了徐六性格形成的时侯。要是在很小的时候,生母都去世,徐六照样怕徐大太太。
像柳月娘嫡母这样,在怕的基础上再去哄,效果是很明显的,至少把柳月娘一哄一个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