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顿时大了的沈老爷极不舒服,既然要退亲,何必一进家门先把真姐儿教训一通。这是我的女儿,没有规矩是我家的事情,这不是还没有出嫁?
我沈家就是这样的小门小户,连着家人不过二十个,女儿大了出门去逛,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这是事实。
不快归不快,沈吉安还是赶快走进来,脸上带着做生意时的和气笑容:“王爷来了,路上辛苦。”心里再气的沈老爷明着不能跟安平王顶撞。如果不是自己未来的女婿,这样身份高的人,只怕看也不会看自己一眼。
赵赦看到岳父进来才站起来接一下,随即就坐下,依然是居中高坐。丫头们用小细碟子送上点心和热茶来。和父亲一样正在难过的真姐儿,瞄一瞄这位居中坐着的“表哥”,她还站着。难道不知道我饿了,热气腾腾的一杯热茶更是弄得真姐儿饥肠辘辘。
“坐吧,”真姐儿这抱怨的一眼,安平王总算是看到了。小姑娘小眉头微颦,眼睛里明显是写着“我饿了。”
坐下来的真姐儿尽量悄悄,拿起一块点心,送到嘴里也不敢大口的吃,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说,这样小口吃东西真是受罪。
好在立即就可以轻松了,安平王对岳父沈吉安道:“岳父,去你房里说话。”真姐儿明显松口气,嘴角边有一丝笑容。赵赦看在眼里,是样样不讨他喜欢。
不亲近表哥,以后没点心吃,赵赦心里掠过这样一句孩子话,自己也觉得好笑,这都是找一个小媳妇订亲招来的。
赵赦站起来,沈吉安站起来。垂首恭立的真姐儿看到门帘一放下来,房外人影不再见到,人立马就欢快,站着先把茶喝了,再拿一块点心吃起来。手里不忘托着细瓷碟子,送到秦妈妈面前:“妈妈吃一个。”
“姑娘,”秦妈妈又好气又好笑,不怪这位王爷进房里来就要板着脸教训,姑娘太可爱,可是也到学规矩的时候。
秦妈妈接过点心碟子,放在黑色几上,再拉着真姐儿坐下来。花开送上热水,拧一个手巾把子拿来,悄声笑道:“姑娘是怎么遇上王爷的?”
真姐儿一只手送点心在嘴里,一只手伸出来让秦妈妈擦手。含糊地道:“不知道怎么,就站到我身后。”
花开还在担心:“王爷走以前,一定再来教训。姑娘,你可千万恭敬些。”真姐儿含糊地道:“给我一杯热茶,”嘴里点心吃完,真姐儿又道:“他说我当然听着,只是不知道他住几天,我明天还想出去玩呢。”
门帘一动,赵赦重新进来,一眼正看到真姐儿坐在黑漆的四出头官帽椅子上,正在道:“王爷一来,我都不能出去玩了,他早走就好了。”
房里一片寂静,真姐儿小嘴里的点心一下子就掉下来,摔落在裙子上,再落到地上。手里捧着水盆的花开示意身边的小丫头绢儿把地上的点心捡起来,偏偏绢儿没有看到。
面沉如水的赵赦看着真姐儿坐在椅子上,对着自己张口结舌。赵赦心里更不悦,他是再回身来看真姐儿洗手。外面玩了一圈,回来拿着点心就吃。深觉得房里丫头们不会侍候的赵赦。进来就看到这一幕,又听到真姐儿的话,一个字也没有少听。
真姐儿对上赵赦严厉的眼光,慌忙低头。这一眼让人不寒而栗,丫头妈妈们都说,表哥战场上杀人,军帐中的大将军。不高兴时果然很有虎威。真姐儿有些害怕,秦妈妈又跪下来:“王爷恕罪。”姑娘是太随意些。
房中丫头们都跪下来,只有始作俑者真姐儿低头还张着小手。赵赦一眼把真姐儿看得不敢动,他没有再教训,冷着脸出来找岳父。
在京里同母亲说这亲事门不当户不对,被母亲一顿教训:“你封了王就看不上母亲订的亲事,这亲事要是从家势上来说,沈家是商人,原本就是门不当户不对。我就是冲着门不当户不对才订的,现在你要退亲是万万不能。”
安平王是一肚子的火气,我应该娶的是一位仪表大方的贵族女子才是,至少自小儿深受教育,能认完一到十。思绪想到这里,安平王发现自己也跟着犯糊涂,从一到十的话也说出来。安平王往岳父房里走去,这门亲事我是退不了,可这孩子不能再由着性子长大。
“这……怎么可以?”沈吉安听完安平王说的话,当时就愣住了,此时沈吉安是坐着,而安平王笔直站在房中缓慢踱步,不紧不慢地再道:“我定了,明天我走的时候,把真姐儿一起带走。”
眼前的这个人,这一位贵婿,沈吉安心里一会儿是热腾腾,一会儿又是在折腾,弄不明白他是怎么想的。只能提醒道:“没有成亲就住到王爷府上去,这是让人笑话的事情。”
赵赦转过身来,眉间是浓浓地不耐:“谁敢笑话?”沈吉安不说话了,在这里是王爷说了算,在他的封地上就没有人大过他,谁笑话?笑话的人是有,只是不敢当面笑话他。
就是一件政事一件政绩,背后笑话的人也有,谁又敢当面说?沈吉安匆忙地找理由出来:“这件事情于理不合,未成亲的姑娘先住过去,京里太夫人那里会怎么说,王爷的至交又会怎么说,”沈吉安一向是在安平王面前诺诺,这一次摇头:“不行,这让真姐儿以后还怎么见人。”
订了亲以后年年被母亲赶着来看真姐儿的安平王平时对岳父只是合乎礼仪,一个小生意人,政事上谈不来,军事上也不行,总不能同岳父说做生意经。安平王既然决定下来这件不合乎礼仪的事情,当然是知道要过岳父这一关,沈家虽然是小门小户,可是平素来时看,岳父是个爱孩子的人,当然个个都疼。安平王在心里微微一笑,我接走真姐儿,只疼她一个才是。
面容有几分缓和的安平王对岳父放低身段:“京里母亲那里,我已经禀过,母亲已经同意,有书信在此。”赵赦把收信拿出来给岳父看,候着他看过信只是沉思,赵赦才道:“有我疼她,不会有人笑话她。”
准岳父沈吉安有一句话是不能说,嫁到王府里去都说是荣耀事。天底下才有几位王爷,手握重兵的王爷又有几位,说一句好听的是热火烹油之势,说一句难听的是处处要当心。真姐儿这么小,一应这些人情诡谲统统是不会,最多就是家里的姨娘们眼睛只盯着真姐儿的吃用,沈吉安自己心里也清楚。
“王爷,”沈吉安还是不想同意,也就把话直接说出来:“真姐儿小呢,一应人事都没有见过,去到王府上住着,有您护着是没有人敢说什么,可是这……”背地里的事情与闲言闲语就难当了。
这正是安平王要接走的原因,手握重兵朝堂上位尊的安平王想一想这亲事既然必须成,真姐儿就必须合乎我的要求才行。人不都是从小儿教出来的。
房里吃过点心洗过脸的真姐儿让秦妈妈这才松一口气,扳着手指头在旁边再重头说一遍:“姐儿大了,要尊重,不要再往门外去才是。”然后就是怪自己:“我就不应该给你二百文钱,”然后骂花开:“姑娘出门,你怎么不跟着?”
花开只能听着,姑娘出门一向是如此,从小儿就这样不用人跟,也不喜欢别人跟,说玩得不开心。
现代灵魂的沈怡真还不习惯自己身后一动步就跟着一个丫头,象是看管一样。在秦妈妈的念叨声中偷偷对花开笑,花开又挨说了,又是我造成的。这在此时的社会里,叫不尊重,也叫一意孤行。
背着秦妈妈的花开,对着真姐儿笑一笑,意思是没有事情,秦妈妈说几句也就算了。主仆两个人都笑眯眯地听着秦妈妈说,其实一个字也没有往心里去。
秦妈妈把话说完了,这才细细地问真姐儿:“是在哪里遇到王爷的,当时又是什么样子?”听着真姐儿说完,秦妈妈也笑了,对真姐儿道:“可是我说的,王爷送来的银子倒是要来咱们用才是,那钱年年送并不是给老爷,是给姐儿的零花钱。”
一年两百两银子零花,真姐儿立即心算一下,两百两银子现在市价两十万枚铜板,一天可以花五百多枚铜板才是。
这样一想,真姐儿乐陶陶地对秦妈妈道:“那我一天可以花五百文,就不会担心出门吃不到点心了。”在秦妈妈嗔怪的眼光中,继续乐陶陶的真姐儿这才明白:“难怪父亲总是要给我,我觉得这钱应该给父亲,原来只是给我的。”想一想在街上表哥问出来:“你身上带了多少钱?”告诉他二百文,表情就不怎么的。
可是真姐儿当时乐得不行,我比别人钱都多,想到这里,沈怡真捧腮:完了,我……再这样下去,彻底变成小孩子,再一想自己其实也不大,十九岁的少女依然是稚气的。
第七章,不愿意离开家的沈姑娘
晚饭摆在沈家不大的正厅里,三位姨娘旁边侍候。沈怡真进来时老实再老实,默然地吃了这顿饭。
吃饭的人只有三个,安平王、沈吉安和沈怡真。赵赦吃饭是食不语,沈怡真是说错话,只低头默然数饭粒儿在吃,只有沈吉安是满腹心事。
下午和王爷没有说太久,赵赦沉沉脸,他身上军中肃杀的气息就浮现出来。在军中可以吓倒将军们,在官场上要吓倒官员。沈吉安是草民,对他素来畏惧心理。等于是被赵赦强压着头,答应让女儿随他走。
赵赦吃饭很快,这是他在军中养成的习惯。打仗中间埋锅造饭,不是怕吃慢就没有饭,而是迅速填饱肚子要应付敌情。他饭量也不小,一碗饭很快就下去。再看真姐儿,从坐下来就没有抬过头,菜也只挟她面前的一盘子油焖笋。
“点心吃多了?”赵赦给真姐儿挟菜到碗里并问她。真姐儿还真的是吃多点心喝多热茶,晚饭时根本不饿,又不得不来陪着。
看挟到碗里的是放在中间的一道菜,是特意为赵赦才加的菜。要是平时,沈家是不会有这样的事出现。真姐儿低头数饭粒儿陪着,也偷瞥到赵赦吃饭并不挑剔,他也只吃他面前的菜。现在给真姐儿挟,就挟特意加的菜给她。
真姐儿回以一笑:“谢谢表哥。”把那菜慢慢吃了,再继续数饭粒儿。厅旁玉盈和玉香悄悄看这里,她们也饿了,可是要等到姨娘们侍候完,才能一起吃。玉盈咽了一下口水,对着大姐很是羡慕。
饭后丫头们送上茶来,沈吉安请赵赦去休息:“王爷住处还是安排在我书房里,勿嫌简陋。”赵赦俊挺双眉下,黑眸对真姐儿看看,才起身:“就请岳父对真姐儿说吧,我先去歇着了。”沈吉安答应声中,赵赦对真姐儿点点头往外走。真姐儿和父亲恭送他到廊下,厅上让家人收拾撤桌子的二姨娘也心中叹气,这样一个女婿,我们家怎么能招得起。说一声回房去,大姑娘也送他,老爷也送他。
高大的赵赦转过假山,沈吉安和蔼地喊女儿:“随父亲过来。”真姐儿对于赵赦刚才的话,只觉得有些事情发生,她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这位表哥要提前把自己带走。
“什么?”父女两人是回到真姐儿房中,沈吉安把话说过,真姐儿震惊,她很快冷静下来,劝沈吉安道:“父亲,这事情不妥当。”
坐在女儿外间椅上的沈吉安,是一脸没有办法:“我也知道这不行,对着王爷辞了又辞,可是王爷他,”沈吉安无奈:“他是不肯人说话的。”
真姐儿原本坐在父亲下首,她站起来回话:“回父亲,女儿此时住到王府里去,落人口实,别人背后会指手划脚说我不好。知道的人说王爷接去,也要说些我们家不该相从的话;不知道的人定然认为是我们家不好,说我不好倒也罢了,为我而说上家里人,我,”说到最后,真姐儿垂头黯然:“我不会好过。”
顷刻之间,真姐儿条理分明。以前少和女儿谈心的沈吉安,他是分外欣喜。孩子大了,才会这样。沈吉安为女儿的明白而笑容满面:“我也是对王爷这样说,他说有事他担着。”
真姐儿语凝,有事他担着。不会有人在王爷面前说三道四,这话只会往我面前来才是。在沈家往得好好的,姨娘们虽然纷扰,也有自由和快乐。一入侯门深似海,平时想到要嫁到王府,心中都没有底儿。现在就要去王府中寄住,真姐儿不能再扮小孩,要在父亲面前力争,让他再去王爷面前力争去。
“父亲,有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男儿尚且如此,何况我是女儿身。父亲平时操劳,女儿常思孝顺而不得,这就离开父亲,不能身前侍候,实在有违古训。请父亲把这话对王爷禀过,这事情万万不能。”
真姐儿柔和却坚持的声音,沈吉安听得眉开眼笑,可是他还摇头:“这话我也说过了,我说舍不得你,你是要走的人,我要留你住这最后两年,唉,王爷。”
冷眼旁观沈吉安,知道他向来本分的真姐儿,看出来这位父亲极怕赵赦。就是真姐儿自己,想起来下午赵赦那冷冷责备的双眸,真姐儿也有些畏缩。可是此时是为自己而争,真姐儿打迭精神,耐心说服沈吉安:“表哥为何要接我?”这事情太不合规矩。
沈吉安最烦的就是这一条,他烦恼:“说家里委屈你,说你没有陪伴引导的人,他打着你姨妈的名头,说先接你去王府,再送你京里去。”说到这里,沈吉安有些欣慰:“所以父亲才同意了,京里你外祖母还在,族中倒有五六房人。去到京里,有不少姐妹可以相伴,是比在家里要好的多。”
这才是沈吉安最终同意的理由。真姐儿还是皱眉,她心中隐然不安。母亲周氏出自京中商贾之家,与父亲也是父母订下亲事,远嫁到这里。周家在京里是开船坞修船造船的老商家,周氏在时,还来过一次家人通过音信。真姐儿无话可说,去外祖母家,当然是好。周氏说过年纪相仿的姐妹有五、六个。可是王爷表哥,他接自己,真的是为送去京里?
“父亲,咱们家是商人家,而王爷是王爷。”沈怡真产生疑问,就要开口力争:“就去京里,外祖母家也是商人家。王爷就不嫌没有规矩,没有人陪伴引导?”
沈吉安早就想过,当下告诉真姐儿:“王爷说送你去姨妈家里,和王爷是说不通。我明天就派人往京里送信,让你外祖母和舅舅把你接走,这样好听的多。”沈吉安叹气:“和王爷是说不通的。”他也不容人说话,对着准岳父也是司令的语气。
听起来象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真姐儿心中滴溜溜转着疑问,小心问出来:“要是,不送我京里去可怎么办?”
“这怎么会,这肯定不会。”男女有大防,把未婚妻子提前接到家里住,象什么样子。沈吉安不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出来:“你姨妈的信我看过,你是去京里。”沈吉安是看过信才安下心。不管怎么样,这事情透着怪,让人心中总不安。送走沈吉安,真姐儿闷闷来到自己平时坐的榻前,轻轻吁一口气。还没有准备好和这个常板着脸的未婚夫相处,这就要随他去。
听父亲所言,本来是明天要走。后来父亲力争要准备行装,这才宽松两天,过两天动身。小桌子上烛花闪了一下,真姐儿有了主意。不是现代人,总是要争取。就是我去京里,伴姨妈也好,伴外祖母也好,父亲可以安排人送我去,何必多劳动表哥,往封地上的王府里去。从王府去京里,比从家里去京里要远上几天的路呢。
窗外夜色迟迟,其实才掌灯不久。沈怡真不安又怏怏,大胆的举动出现在她脑海中。往外面喊花开进来,真姐儿悄悄和花开商议:“给我拿衣服来,我想……”正在想要不要对花开说实话。
花开也是悄声:“姑娘是想去见王爷?”真姐儿大喜点头,花开在身边,从来知心思。真姐儿出去玩,有时候淘气,花开多是帮着庇护。
管着真姐儿衣服的花开,取出新的一件刻丝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